最新網址: 最終,孫權、周瑜、周法尚、王堅、周泰、蔣欽、吳階、吳璘、吳良、吳楨等人選擇暫時投奔趙匡胤,準備在趙匡胤這裡暫時隱忍下來,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
孫承宗、呂范、丁奉、徐盛等人選擇投奔李翔,只是,這一路上,這些人走得可不輕松。孫承宗也知道想要從曹操這裡到司州不容易,這個時候的曹操絕對排查極嚴。
因此,孫承宗索性一路向南,分開偽裝成過路商人一路南下揚州,準備穿越揚州與荊州,從荊州進入到李翔的地盤。
這條路徑,雖然要繞上一個大圈子,但卻要比直接橫穿老曹的地盤要安全得多。更何況,浮水房的人也會在沿途接應他們。
這幾年的時間裡,天下兩路勢力走向了覆滅,而在這段時間裡,荊揚兩州三方勢力之間也已經早早分出了勝負。
當初,項羽收到朱元璋大舉攻伐荊南的消息之後,火速領軍回援荊南。
只是,朱元璋那邊名將如雲、謀士如雨,自然可以想到項羽在收到消息之後,一定會回援荊南,因而,傅友德那五萬水軍早就已經早早地埋伏在長江之上了。
明朝中期,明朝學者焦竑在《國朝獻徵錄》中評價說:明興猛將雲從,其以驍勇稱者莫如常開平,次則傅潁國耳。意思是說,朱元璋建立明朝時,麾下名將如雲,但最驍勇善戰的莫過於常遇春,常遇春之後,傅友德排名第二。
同時,在徐達等名將相繼去世後,傅友德更是被朱元璋稱為:“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其一生平巴蜀、蕩漠北、征雲貴,無往而不利。
明朝洪武五年,朱元璋好不容易打聽到元昭宗的下落,決定傾全國之力北伐。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大將軍,李文忠任左副將軍、馮勝任右副將軍,兵分三路北伐。
只是,王保保早已準備妥當,迎接朱元璋的三路大軍,在中路,由於藍玉的輕敵,最終損失上萬人。左路李文忠的大軍也中了埋伏。只有右路馮勝的大軍一路高歌猛進,原因是右路的先鋒官是傅友德。
傅友德率領5000兵馬為先鋒,一路上遭遇小股蒙古兵的襲擾,他視而不見,很快繞過了王保保的戰略部署,接下來傅友德面對蒙古兵主力,七戰七捷。《明史》說:師出三道,獨友德全勝。
如果不是右路的馮勝和傅友德二人,朱元璋在洪武五年的北伐大計,恐怕要成為一場笑話。一俊遮百醜,馮勝和傅友德幫朱元璋挽回了顏面。
因為早已猜到項羽會回援荊南,因此,傅友德和他的五萬水軍並沒有立即投入攻伐荊南,而是在長江之上布好了口袋陣等待項羽。
傅友德雖然善戰,但項羽這邊的司馬懿也不是吃素的,提前察覺了前方的埋伏,並以火船計誘使傅友德顯身。
無奈之下,傅友德隻得顯露大軍與項羽正面一戰,雙方在長江之上先後進行了大大小小十數戰,可最終都是難分勝負。
項羽雖然勇猛,可水中不比陸地,將項羽的武力限制了不少。項羽出自荊襄之地,自然不可能會是一個旱鴨子,但也只是在水上不失去戰力罷了,想要像吳支祁那樣在水中肆意縱橫就不太可能了!
項羽心急回援荊北,在難以速破敵軍的情況下,隻得采用司馬懿疑兵之計,放棄直接從江夏返回長沙的打算,轉而從其余渡口回返。
荊襄九郡之中,江夏比較特殊,一部分在長江以北,一部分在長江以南。而荊南一直以來都是項氏一族的地盤,因此,即便是未北伐荊北之前,長江以南的那一小半的江夏也在項羽手中。
可即便是項羽援軍回返,對上朱元璋的水陸兩路十五萬大軍也仍舊處於劣勢之中。
在這期間,江東陸家陸耳先敗項柳,再敗五虎將中的三人聯手,最終逼得項羽親自出手與其鬥將。這一戰,陸耳雖敗於項羽之手,可也徹底打出了其揚州第一猛將的聲威來。
除此之外,揚州猛將王慶忌與荊州猛將張處讓二人之間同樣展開了驚天大戰。王慶忌雖然敗於張處讓之手,但很顯然,這兩人之間的差距並不算太大。張處讓雖然可以勝過王慶忌,但卻無力斬殺這位春秋大力士。
項羽與朱元璋大戰期間,劉秀也對江夏展開了行動,特別是袁術將矛頭轉向孫策,也讓劉秀手中終於可以騰出一部分兵力,由此,劉秀的行動更加順利了起來,從水陸兩方面共同將江夏困為一座孤城。
不到一月時間,鎮守江夏的韓國忠便知道不能繼續這樣在這裡坐以待斃了,否則,再拖下去的話,等到最後一點兒給養耗盡,他們就真的沒有反抗之力了。
與其如此,倒還不如趁著現在還有一戰之力,盡起大軍進行突圍。而對於韓國忠的突圍,劉秀並沒有多加阻攔,而是任由其就那樣離去。
雖然在將南陽兵力騰出一部分之後,劉秀已經有足夠的把握解決韓國忠的這一部分人馬。
只是,雙方雖有深仇大恨,但劉秀卻絕對是一個理智的人,這個時候將韓國忠這支人馬解決,這不就是等於在幫朱元璋的忙嗎?
與其如此,倒還不如將韓國忠的這一支人馬放回荊南,給朱元璋來造成一些麻煩!
甚至劉秀不只是自己放過了韓國忠的這一支人馬,而且還派出水軍在長江上吸引揚州水軍的視線,暗助韓國忠順利防止荊南。
對於江夏,朱元璋雖然也眼紅無比,分出了一支人馬準備對這裡下手,但卻被劉裕帶人於半路阻擋。
朱元璋出兵打的旗號是為江夏百姓報仇,而劉裕則是打著犒勞揚州兵馬的理由,這種情況之下,揚州兵馬根本不可能對劉裕動手,否則,這不就是等於在打自己的臉嗎?
一旦揚州軍對劉裕出手,那此次朱元璋出兵的大義也就一朝盡喪!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裕為劉秀爭取了一部分時間,最終讓劉秀完成了他所有的布置,從而使得之後江夏終於再次回到了他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