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帶佗之死,蜀中震動。
楊戩之死,蜀中震動。
陳慶之之叛,蜀中震動。
漢中之失,蜀中震動。
周亞夫是最先收到這個消息的,當他看到紀昌護送著狼狽的法正、沈落雁等人的時候,險些沒有直接昏死過去。
當他知道王翦那十二萬兵馬已經進入漢中大地的時候,周亞夫其實就已經放棄了至於漢中的打算,就算當時劉徹給他的命令是支援漢中,但他依然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而是轉而做好了防衛西川的準備。
王翦那十二萬兵馬進入漢中,那麽,周亞夫的這十萬援軍即便是到達也沒有意義了。確實是十萬援軍,衛青氣勢如虹地撲向白水關,周亞夫必須向那裡派出援兵。
周亞夫作為一代名將,一直都看得很清楚,漢中這邊最大的優勢就是地利,可如果他在那個時候繼續支援漢中的話,勢必就要和晉軍展開野戰,能夠利用到的地利已經微乎其微。
王翦的十多萬、李靖、馮異的二十多萬,周亞夫可從來沒想過直接上去送人頭。對方可都是天下成名已久的戰將,周亞夫就算是再自信,也不可能以為自己憑借十萬兵馬就能打敗對方。
周亞夫要是真有那麽狂妄的話,或者更為準確的說是認清自己,也就沒資格成為一代名將了。
於是,他做出了自己認為最為準確的選擇。
只是,周亞夫以為,就算是漢中丟了,帶佗、陳慶之、楊戩、余達這些大將也能一路逃回來,可哪知道這一拜就拜了個底朝天,將該搭進去就不該搭進去的都搭進去了,最後也就回來了這麽幾個人。
沒辦法,誰讓帶佗和法正的那一道計劃玩崩了。越是險計,一旦成功了的話,所可能取到的戰果也就越大。可一旦要是失敗了的話,那其中可能產生的損失也極有可能是難以承受之重。
周亞夫知道,這一敗之後,蜀中元氣大傷。
漢中丟失,直接將蜀中的局面擺在了一個最為不利的位置上。日後的蜀軍,就算是可以打退這一次晉軍的大軍,可漢中沒拿回來。那接下來的情況也絕對不會好過。
更加重要的是,蜀中失去了一大批良臣強將。漢中,或許還有機會收回來,可那一批良臣強將,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這個損失,很可能就會是一個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
似帶佗、陳慶之、楊戩、余達、張巡、主父偃等一系列人材,又如何去尋?
哦!對了!繼李靖那裡結束後不久,王翦與王賁的父子的兩萬大軍就已經攻破南鄭,主父偃自刎報主。
而那主父偃倒也夠狠,臨死之前,居然將南鎮鄭內所有儲存的糧草都燒了一個乾淨,寧死也不願留給晉軍一粒米粒。
南鄭一失,再加上幾十萬晉軍已經進入漢中,各地聞風而降,就算有個別反抗的,但他們最後的結果又可想而知!
李靖留下王賁領兩萬兵馬梳理漢中剩下的那些事情,負責解決漢中殘存的抵抗力量。
漢中那些殘存的抵抗力量已經不足為懼,不成規模,只不過是分散在漢中的各個地方,收拾起來比較麻煩而已,有王賁帶上兩萬兵馬多費一些功夫,慢慢收拾就是。
只要將陽平關牢牢地掌握在他們的手中,就算是漢中現在還沒有徹底平定,但也沒辦法給晉軍造成真正的威脅。
因此,李靖不願意在這種“小事情”上浪費時間,留上王賁處理,命王翦領幾十輕騎迅速西進,準備進軍西川的事情。
漢中一戰,其實晉軍也不好受,足足有四萬多兒朗而殞命沙場,而且,那些蜀軍俘虜現在也幾乎省時的差不多了。如果算上那些蜀軍俘虜的話,晉軍為了拿下漢中,足足損失了六萬人馬!
李靖與馮異部原本的二十七萬大軍,現在還有剩下二十三萬人馬!
在晉軍南征北戰的幾年裡,一戰就付出了如此慘重的傷亡,幾乎就沒有產生過。這個數量的傷亡,放在以前,幾乎可以說是一場大戰完全打下來之後的傷亡數字了,可是,這一場伐蜀之戰也才只打下了一個漢中而已,之後還不知道有多麽險惡的大戰呢!
但好在,相比他們的戰果,這個隕失絕對是值得的,更別說是這其中的戰略意義了。
而漢中對於在蜀地建立的政權來說,就好比給屋子開了一道門。如果有這道門,這是一個“閃”字,任何時候,只要合適,蜀地的政權都可以閃。如果沒有這道門,則是一個“囚”字,蜀地政權只能困死在裡面,永遠不可能翻身了。
蜀地周圍都是崇山峻嶺。北有秦嶺大巴山,西南有雲貴高原,東邊有巫山,西邊有青藏高原。如果蜀地是一座城市,這周圍的山脈都是天然的城牆。外面的政權要打進來,很困難。
但是,這個政權,要打出去,也很困難。在交通極不方便的古代,你如果帶著大軍,翻越這些崇山峻嶺走出去的時候,你的軍隊基本上都是疲憊之師,別想打仗了。再加上糧草輜重的運輸非常難,跟不上。所以,蜀地政權要想走出蜀地,到中原去打江山,實在是太困難了。
不過,如果有了漢中,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漢中位於秦嶺和大巴山之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中轉站。有了這個中轉站,出川北上的軍隊,就能夠舒舒服服在這裡休養調整,進行糧草補給。雖然漢中並沒有跳出川外,但是這個中轉站卻可以讓蜀軍大大地松一口氣。
晉軍拿下漢中,其實就相當於已經切斷了劉徹想要北上中原的道路。
劉徹再想要擴張的話,只剩下苦對朱元璋那一條道路了。蜀軍如果沒有辦法拿回漢中的話,那麽他們說要面對的就是一場困龍之局。
當然,其實現在的蜀軍根本就沒有必要想那麽遠。畢竟,晉軍對於蜀軍所要實現的目標,從來都不只是一個“困”字,而是一個“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