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一直在觀察的李翔,而恰巧李翔也對虞姬有了興趣,於是便抬頭看了一眼她,兩人的視線頓時便交織在了一起。
望著虞姬那雙美麗的雙眼,李翔對他展示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這個笑容卻是讓虞姬一陣心驚,還以為李翔是要算計她什麽呢。
同時,虞姬也非常擔心李翔知道了她同樣是一個穿越者的事情,而做出什麽針對她的事情。
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虞姬並不知道李翔的存在,因此,她多多少少展現出了一些不符合古人的做法,她也沒有去刻意掩飾。
而這些事情也是經不住查的,虞姬現在很擔心被李翔發現這件事情後率先針對起她所在的勢力來。說實話,現在的虞姬還沒有做好與李翔為敵的準備。
但虞姬又哪裡能知道,身為一個有系統的人的存在,李翔對虞姬早就一清二楚了。
項羽勢力來,這段時間項羽的小日子也過的不錯。項燕的年紀一天天比一天大了,60歲的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高壽了,誰也不知道項燕還能支撐多長時間。因此,項燕已經開始放權給項羽了,開始讓項羽漸漸地學著去當家做主了。
沒有再去理會這些項家的人,李翔轉而打量起了坐在主位上的秦政與劉邦二人。相比於劉邦,秦政就顯得比較高冷了,眼睛都快要上天了,別的諸侯不主動和他搭話,他也懶得去主動答理別人。
劉邦則就要顯得好交流得多了,拉著劉徹與劉邦二人一頓東說西吹的,也不知劉邦談到了什麽,居然還露出了一番淫笑的表情,搞得身邊的劉徹一臉嫌棄卻又不好就這樣轉身離開。
……
“諸位,胡人南下,此乃中原之浩劫,我等對於此,該當如何?”等到各諸侯相互交流完感情之後,坐在主位上的秦政開口了,而這一開口便直指要害,沒有一點彎彎繞繞。
“哼,蠻夷之徒,也敢竊視我大漢江山,我等當以雷霆萬鈞之勢滅殺之。”
劉徹果然上輩子與那些草原人有仇,一開口便是殺氣騰騰的話,不過,這也正和李翔的意,只有死了的異族人才是好異族。
“不錯,劉將軍說得在理,唯有讓這些胡人們好好見一見血,這些胡人才會知道何為安份守己。”在劉徹之後,公孫瓚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和劉徹一樣,公孫瓚對於異族來說也是一個強硬派。早年公孫瓚還在幽州的時候,就已經和當時的鮮卑還有烏桓多次交過手了,公孫瓚采取的手段向來是能殺死就絕對不放過。
說起公孫瓚來,也不知道這個家夥是怎麽做到的,在離開了幽州之後,居然還能組建起一隻白馬義從來!
當然,數量上肯定就無法保證了,據李翔打探到的消息可知,公孫瓚現在的白馬義從只有不到二千人罷了,這個數量比起原來歷史上公孫瓚應該擁有的白馬義從的數量還是有些差距的!
“讚同!”朱元璋也開口了,雖然只有兩個字,但無疑也表達了朱元璋的意見。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的皇帝對於異族來說基本都是一些強硬派,而在這一點之上,作為明朝開國皇帝的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
如果去看明朝戰史,你會發現明軍無論多麽慘,面臨的情況有多麽危急,都絕不用女人換取和平,絕不割地賠款。
哪怕如暴民軍大軍壓城,哪怕如瓦刺大軍圍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論是哪種情況,都絕不認輸。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有愛玩的,有荒謬的……沒錯,你多半知道朱元璋當初起兵的時候有多麽勇武,多半也聽過後來成了永樂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麽英明,你也多半聽過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麽的“荒唐”……可是明朝的每一個皇帝,卻沒有一個是軟骨頭的。
你看如崇禎皇帝天子殉國,你看如正統被俘卻決不求饒,你看如隆武戰死沙場,你看如紹武被俘,絕食自殺……。
明朝軍隊的單個戰績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確實是古代世界上所有歷史超過了百年的帝國之中,唯一沒有與其他國家或勢力簽定任何不平等條約,也唯一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的王朝——哪怕只是暫時的。
而隨著劉徹、公孫瓚、朱元璋這麽一開口,在場的氣氛頓時被烘托起來了。一個個都開口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大多都與劉徹這些人觀點一樣,少數的那幾個懷柔派的意見,根本就沒人懶得搭理他們,他們的意見都被淹沒在了主流一派的意見之中。
現在的幽州雖然匯集了天下十九路諸侯,可所有人都默契地沒有討論著要選出一個盟主的事情來。
在座眾人之中,有幽州本地的秦政與劉邦兩路勢力,有代表天子參與會盟的楊堅, 有第一次諸侯聯盟時期的盟主袁紹,還有現天下最大的一路諸侯李翔,再加上一向被他們排斥的黃巾勢力。
在這麽多人裡,怎麽可能選得出一個可以服眾的諸侯來?
而且,現在的幽州可是匯聚了80萬大軍,眾諸侯可不放心將這些兵權移交到另一個人的手裡。
再加上,別看大家現在表面上和和氣氣的,按暗地裡大家的關系可都不怎麽樣,甚至不少人還有不小的仇怨在其中呢。
比如說,項羽與秦政之間就不時的來上一個飽含深意的對視,這兩家之間的仇恨可是已經延續了幾百年了;關羽雙眼微閉,理都不理在一旁殺氣騰騰地看著他的郭威的手下;而洪秀全也不時地對著朱元璋發出一聲陰冷的笑容;至於張定邊就更不用說了,黃巾和天下大部分的勢力關系都不怎麽樣……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與其強行選出一個盟主來,到時候你不高興,我也不高興的,倒不如大家各管各的,到了決戰的時候互相商量著來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