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諸位,草原數十萬大軍南下,對於我中原而言,這是一場災難,是一場巨大的浩劫。吾身為漢人,當親率大軍,阻殺胡騎。”王府之內,李翔殺氣騰騰地道。
“主公,末將請戰。”隨著一聲驚雷之音響起,做為眾將之中的武擔當之一的李存孝率先請戰了。
“主公,末將請戰。”
“主公,末將請戰。”
“主公,末將請戰。”
……
隨著李存孝開頭,仿佛閥門被打開了一般,眾將的請戰之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就連向來冷靜的白起也熱血了一把,主動上前請戰。
前有漢武帝時期,衛霍數次北擊河套,甚至冠軍侯霍去病還做出了封狼居胥這樣的千古美談。而至此之後,冠軍侯與封狼居胥這兩個名詞也成了武將的一種別樣的榮譽。
後有漢元帝時期,陳湯在北方與匈奴作戰,在戰勝匈奴後寫了一份奏章給漢元帝,其中便包括了“明把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千古名句。
而東漢時期,竇憲亦是勒石燕然,成為繼封狼居胥之後中國古代軍人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標志符,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熱血男兒。
就算是在近期,也有大漢衛將軍李翔平滅了南匈奴,打下了河套,把北方的胡人摁在地上一頓摩擦
可以說,在這個時期漢人的眼中,何懼與北方那些異族一戰。這些異族既然膽敢南下,那他們就要以手中的刀劍教他們好好做一做人。
君不見,在三國時期,雖然中原內的諸侯打成了一團,但也絲毫不影響調教周圍的那些異族。
“白起、李存孝聽令。”李翔神色嚴峻地下令道。
“末將在!”聽到李翔點了自己的名字,白起與李存孝二人心中當即一喜,以為這一次出戰有他們的一份了。
但白起身後,秦瓊才開始偷樂了,他跟隨李翔已經十年了,對於李翔的一些習慣,也摸清了一些。每一次出征之前,李翔最先點到的名字,基本都是被安排著留下守家的。而他秦瓊,就已經被李翔這一招折磨過好幾回了。
這一次既然白起和李存孝被安排著看家了,那豈不是說他就是出戰的人選之一了?作為一個漢人,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大漢將軍,秦瓊的內心深處,又怎能不向往著一個軍人的榮耀,又怎能不向往著去那北疆上好好地廝殺上一場?
“此次由你二人領兵五萬嚴守司州,務必不能讓人鑽了空子!”
果然,正如秦瓊所想的那般,這些被李翔點名的果然是被留下守家的那一個。
對於這個結果,白起與李存孝二人心中自然是有些不滿意的,但他們也不敢輕易反駁他們主公的命令呀!因此,他們也就只能默默的承受著這道命令了。
其實,對於李存孝這名神將巔峰的武將,李翔最開始是準備帶走的。但計劃總趕不上變化,為了防備楊堅,他也只能將李存孝留下了。
楊堅現在手中可是有著三名神將了,而且這其中還包括著楊戩這種人物。不過,根據浮水房打探到的消息,這一次楊堅卻隻帶了鄔文化一人參加聯盟。
由於這一次涼州的苻堅的態度實在是不明確,因此,楊堅便將呂布派去了防備苻堅,以防不測。
出於對呂布人品的不信任,楊堅便將之前苻堅被董卓派去涼州時留在長安中的家小,一起交給了呂布。
當然,這其中的男丁自然是交給呂布去殺的,至於女眷,那麽呂布愛怎麽安排就怎麽安排吧?反正只要確保呂布不將她們送回給苻堅就行了。
做了這套保險之後,楊堅才安安心心地放心讓呂布去防備苻堅。
除此之處,楊堅將楊戩這名新得到的神將派去了潼關去防備李翔。剛開始楊堅對於楊戩這名同族來投效,本來是還有些不以為然的。
不過,緊接著楊戩便讓楊堅吃了一驚,在一次切磋之中,楊戩居然接連擊敗呂布與鄔文化二人,而楊戩的那些結義兄弟們雖然不如楊戩,但也一個個有萬夫不當之勇,甚至最強的一個都可以和他手下的伍雲召打的有來有回的。
這下子,楊堅就感覺自己撿到寶了一樣,對於楊戩的態度直接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變化。
而這次楊堅做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選,自然得做出表率前去會盟的,而且他還是代表天子去會盟的。出於對自己這塊根據地的看重,楊堅便將他手下最強的大將楊戩留在了潼關這道東大門之處。
天可憐見,這一次李翔真的對於楊堅沒有什麽想法,隻想安安穩穩的去北方抗擊胡人,但沒有想到楊堅居然這麽防備他。
而楊堅居然留下了楊戩這員大將,再加上防備苻堅的呂布,李翔自然得在四周留下相應的防備力量了,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嘛。
至於這一次負責留守的統帥, 便是嶽飛與白起兩人中的一人了。最終李翔還是選擇了將白起留下,雖然白起的基礎統帥已經點到了滿值,但嶽飛的技能在對付異族的時候太佔便宜了。
或者說嶽飛本就是為了對付異族而生的,因此,經過一番考慮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將嶽飛帶走,而讓白起留下。
除去白起與李存孝兩人之外,十三太保的其他人也被李翔留下守家了。十三太保之間必定是有組合技存在的,還是讓他們呆在一起好了。
另外,徐晃、張遼、岑彭這三人同樣不在出戰的人選之中,他們三人守護著洛陽的三道最重要的關卡,分別鎮守著洛陽東、南、北三面門戶,又豈能輕易調離?
“嶽飛、宇文成都、高順、秦瓊、尉遲恭、趙雲、程咬金、高長恭、斛律光、鄧羌、馮亭、屈瑕、薛阿檀、安休休、武三思、武承嗣、葛從周、吳三桂、祖大壽、周德威、韓思忠、王孝傑,爾等隨吾出戰。”
“末將領命。”被點到的眾將自然都是心情大喜,如此盛事有他們的一份,他們自然是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