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法國當畫家》第182章 《最後1課》
  聽到都德說起要寫普法戰爭背景的小說,莫奈腦中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當初在初中課文裡學到的,當年莫奈也是從這篇文章了解到了法語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優美的語言的這種說法,盡管這一說法現在莫奈並不怎麽認可,但當年學這篇課文的時候這個觀念可是根深蒂固的,畢竟都德這家夥太會煽情了......
  有一段時間網上關於的辟謠貼特別多,尤其是閻京生的那篇更是風行一時。
  雖然裡面有些內容是對的,比如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確是法國從德國手裡搶來的,從族源上也更接近於德意志也就是當時的普魯士,而且當地以德語為母語者佔總人口的比例高達86.8%,否則主角也不用特意去學校學法語。
  但事實上阿爾薩斯人又普遍認同自己是法國人,認同法蘭西的文化和價值觀,原名,就誕生在阿爾薩斯的斯特拉斯堡市,因此當地人對於家鄉被割讓給德國是很抗拒和抵觸的。
  這就好比我國境內也有蒙古族、朝鮮族,他們的母語並不是漢語,而且還有很多方言比如粵語、閩南語跟普通話比起來幾乎就等於是另一種語言,但也並不妨礙大家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
  普法戰爭後,德意志帝國也確實在阿爾薩斯—洛林厲行“德國化”政策,1871年,頒布義務教育法令,規定所有適齡兒童都必須接受普魯士式的教育。法語在公共領域和學校被完全禁止,德語成為了唯一授課語言,就連阿爾薩斯方言也只允許在小學低年級學習德語時使用,就發表於1872年5月13日。
  再舉兩個例子。第一,1815年拿破侖一世戰敗,被放逐海島,法國被迫放棄了所有佔領的土地。如果阿爾薩斯心向德意志,為什麽這個時候不趁機獨立?要知道那時候阿爾薩斯的法語人口比1871年更少。第二,1871年歐仁·鮑狄埃創作了歌詞,但可能很少人知道的是歐仁·鮑狄埃是在斯特拉斯堡創作的。斯特拉斯堡就在阿爾薩斯和德國的交界。而歐仁·鮑狄埃原本將這首歌配著法國國歌的曲調來唱的。1871年的德軍已經打到巴黎了。斯特拉斯堡早就淪陷了。歐仁·鮑狄埃為什麽要用法語寫一首歌配著法國國歌的曲調來唱,聲援當時的巴黎公社無產階級,而不是用德語歌頌偉大的德意志帝國呢?
  就在莫奈滿腦子胡思亂想的時候,左拉輕輕的拍了一下他問道:“嘿、托尼,你怎麽了?”
  這個時候莫奈這才反應過來,有些尷尬的答道:“剛才聽都德先生說想要寫關於這場戰爭背景的小說,正好我前一段聽到一個小故事,似乎蠻適合的。對了,不知道都德先生您去過阿爾薩斯麽?”
  都德點點頭答道:“我兩年之前去過一次,而且還在那裡呆了很長時間。對了,我還寫了一篇名為的短篇遊記小說。”
  “您去過的話那就容易解釋了,這個故事呢是這樣......”接著,莫奈便將的大概內容給都德講了一遍。
  因為最近莫奈自己也在寫小說,而且對這篇課文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所以在講解的時候也加入了一些敘事和描寫手法,因此都德和左拉兩人聽得都非常入神。
  尤其是當莫奈講到韓麥爾先生最後用盡全身力氣在黑板上寫出了“法蘭西萬歲!”的時候,左拉忍不住鼓掌讚道:“這個故事真的太感人了!托尼,我覺得你完全可以自己將這個故事寫出來啊!”
  莫奈心道當著都德這位原作者的面,我怎麽好意思搶人家的心血,於是隨便找了個借口推脫道:“可是我對阿爾薩斯一點都不熟悉,根本就沒法做背景描寫啊,所以我覺得還是像都德先生這樣既有文采又曾經深入了解過阿爾薩斯的作家來寫更為合適!”
  “謝謝莫奈先生,您放心我一定會盡全力將這個故事寫好,因為我實在是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