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諸天一道》第一十七章 道佛2立,他不是人
最新網址: 茶香在山間飄蕩。

 時間好像靜止不動,兩大高手凝止對立。

 寧道奇的聲音之中明顯多了幾分虛弱之意。

 他已經將散手八撲的八種精義盡數使出,但是葉千秋一拳轟下,做到了傷而不殺,顯然是還留著很大的余力。

 這讓寧道奇不禁有種挫敗感。

 這種挫敗感在寧道奇的一生當中,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

 無論是年少之時,還是壯年之時,他寧道奇幾乎都沒有敗的如此徹底過。

 不遠處的梵清惠站在茶樹間,看著那突然就敗北的寧道奇,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麽。

 寧道奇雄踞中原第一人的名號已經有幾十年,如今,就這麽敗了?

 雖然早預料到了是這樣的結局,但當一切真的發生的時候,難免還是有些錯愕。

 梵清惠的目光落在葉千秋的身上。

 她素淡的玉容本來給人一種看盡世俗的感覺,似乎世上再沒有任何事物令她動心勞神。

 青絲盡去的光頭,讓她的臉如同靈秀山川起伏般的清麗輪廓,使人渾忘凡俗。

 但此刻,梵清惠的心是徹底的亂了。

 梵清惠露出一絲微不可察的傷感神色,寧道奇敗了,足以說明天機子的實力已經穩居當世第一。

 無論是中土還是域外。

 天機子獨步天下。

 中土無人可勝天機子,域外也無人。

 即便是突厥之神畢玄、高句麗之神傅采林,也無法和天機子相提並論。

 這二人和寧道奇是齊名的人物。

 寧道奇敗的這般痛快,畢玄和傅采林也未必能比寧道奇強了多少。

 梵清惠心中有著悲傷,她悲傷,是因為天機子表露出如此強大的境界,那和氏璧和《慈航劍典》對於天機子的誘惑就小了太多。

 她自以為此番邀請天機子到帝踏峰,最起碼有著七八成的把握,能將天機子拉攏到靜齋的這一邊。

 但是現在看來,確是她有些想當然了。

 不過,她還有機會。

 想到這裡,梵清惠朝著另一邊的師妃暄和李淳風看去。

 二人站在那裡,猶如一雙璧人。

 李淳風是天機子的愛徒,如果能將李淳風綁在靜齋這邊,是否能讓天機子改變心意呢?

 想到這裡,梵清惠的臉上泛起一絲笑意,朝著這邊走了過來,朝著葉千秋說道:“天機子道兄的功力獨步天下,清惠佩服。”

 “道兄說天機閣和慈航靜齋道不同不相為謀。”

 “在清惠眼中,天機閣和慈航靜齋的道並沒有什麽不同。”

 “我們都是正道同道,不是嗎?”

 “我覺得道兄好像對我們靜齋有什麽誤解之處。”

 “道兄是否在怪我這出家人塵心未盡呢?”

 “其實,我實在另有苦衷,自我派始祖地尼創齋以來,立下修練劍典者必須入世修行三年的法規。”

 “我靜齋歷代弟子,也是因此便被卷入塵世,在那波雲詭譎的人事中,難以自拔。”

 “有些門人弟子,因此而喪命。”

 “有人以為我們意圖操控國家興替,這其實是一個誤會。”

 “我們靜齋的人,從來不會去操控國家的興替。”

 “我們只是代天命,替天下百姓尋找明主,為天下百姓早一日能過上太平日子,做出了我們該做的事情。”

 葉千秋聞言,朝著梵清惠看去,看著梵清惠那張乍看之下似乎沒什麽特別的面容。

 看著梵清惠臉上露出的平靜之色。

 葉千秋不禁說道:“如果梵齋主覺得是貧道誤解了你,因此作出了這等解釋,以此來挽回貧道。”

 “貧道覺得著實是大可不必。”

 “因為在貧道看來,梵齋主的話,的確是出於真心。”

 “但正是因為出於真心。”

 “貧道才覺得可怕。”

 “因為,這是你們踐行了很多次的事。”

 “有些時候,人往往太過高估了自己。”

 “如果在高處站的時間太久了,就容易看不清楚這地上到底有些什麽東西。”

 “其實,你們靜齋歷代修行劍典的傳人,在三年入世修行這件法規上,有些過度流於表面了。”

 “你們所謂的匡扶天下,真的是為了天下蒼生?”

 “還是為了你們自己修行?”

 “在貧道看來,你們現在口中的所謂匡扶蒼生,不過是你們居高臨下,想要結束一場遊戲的無奈之舉。”

 “既然只是為了應付一件事,又何必還要去做這件事呢?”

 “這本身就很無聊,不是嗎?”

 “地尼立下這個規矩的時候,恐怕沒有想到,她的傳人有朝一日會將入世修行當做一種包袱。”

 “入世修行的本意是什麽呢?”

 “是為了讓你們匡扶天下蒼生?”

 “貧道覺得並不是這樣。”

 “修行便是修行,為何要和天下蒼生掛鉤呢?”

 “自我的修行是一件很個人,很私人的事情,你們靜齋的傳人也只不過是普通人而已。”

 “你們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太高了。”

 “況且,憑什麽你們覺得你們選出的便一定是明君呢?”

 梵清惠聽到這裡,忍不住說道:“我承認,道兄說的的確有些道理。”

 “不過,我並不覺得靜齋歷代傳人的做法有什麽問題。”

 “其實我們哪來的資格挑選未來的明君呢?”

 “我們只是希望能為受苦的百姓作點貢獻,以我們微薄的力量對有為之人加以支持和鼓勵。”

 葉千秋搖頭失笑,道:“梵齋主若是這麽說,那就沒意思了。”

 “凡事並非是要看你怎麽說,還是要看你怎麽做。”

 “如果慈航靜齋的力量還算微薄,那普天之下的各方勢力,就沒有實力雄厚的了。”

 “你們的確沒資格挑選未來的明君。”

 “但是,你們一直都是這麽做的。”

 “做人呢,的確不可能句句都說實話。”

 “但睜著眼說瞎話,是不是也得有個限度。”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

 “梵齋主若是繼續這般摘開自己,那我們也沒有談下去的必要了。”

 葉千秋的話說的很明白,就差沒當著梵清惠的面說一句,不要當了婊子還立牌坊,說自己是貞潔烈婦。

 梵清惠聞言,終究是沒有再說什麽所謂的自謙之言,而是徑直說道。

 “道兄或許質疑的是我們的選擇。”

 “我們既然選的天下之主,自然會慎之又慎,綜合去考量一些東西。”

 “從古至今,明君也有不少,我們自然有一個選取明君的標準。”

 葉千秋道:“貧道不知道你們是如何去制定出這樣一個標準的。”

 “你們背後所攜帶的能量本就是一種加成,當你們入局天下之時,對於真正的明君來說,本就是一種破壞平衡的舉動。”

 梵清惠道:“道兄且聽清惠一言,如何?”

 葉千秋負手道:“說吧,貧道今日既然到了帝踏峰,自然不會輕易離去。”

 梵清惠聞言,心中大定,只聽得她柔聲說道。

 “縱觀古今,只有贏政和楊堅,是把四分五裂的國土重歸一統的帝皇,無獨有偶,這兩人建立的王朝也均可看作是是歷兩代而終。”

 “雖然,楊廣現在還尚且是大隋名義上的皇帝,但是大廈將傾,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大隋定然會在楊廣手中滅亡。”

 “從這其中可見,嬴政和楊堅他們雖然都有統一中土的“天下之志”,卻或許欠缺了一點“天下之材”,又或許是欠缺了一點“天下之效”。”

 葉千秋淡淡一笑,對梵清惠的說法不可置否,他也沒有打斷梵清惠,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只聽得梵清惠道:“天下之志指的是統一和治理天下的志向和實力,天下之材是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天下之效是大治天下的效果。”

 “秦皇嬴政有天下之志,可惜統一六國後,不懂行仁求靜,而以鎮壓的手段對付百姓,以致適得其反。”

 “楊堅登位後,革故鼎新,有開皇之治的盛世,且循序漸進的平定南方,雄材大略,當時天下能與之相抗者,唯宋缺一人,但以宋缺的自負,仍要避隱嶺南,受他策封。”

 “楊隋本大有可為,可惜敗於楊廣之手,為之奈何?”

 “秦皇嬴政,只有天下之志,卻缺少了天下之材,終究沒有達到天下之效。”

 “隋皇楊堅,不僅有天下之志,還有天下之材,可惜,因為楊廣的緣故,也沒有達到天下之效。”

 “如今,我們再選明君,便是要選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還有可能達到天下之效的明君。”

 “這天下之效想要達到,的確是很難,但是未必不能做到。”

 “道兄如果肯早一點助我們一臂之力,那天下百姓的幸福就會早一點到來。”

 梵清惠說到這裡,停了下來,她目光灼灼的看著葉千秋。

 在她看來,她們慈航靜齋要做的是為全天下百姓謀福祉的大事,天機子若是真的正道人物,就應該加入她們。

 葉千秋聽到梵清惠的最後一句話,不禁微微搖頭,道:“梵齋主恐怕根本沒有聽懂貧道的話。”

 “天下百姓的幸福和平,從來不在某一個人的身上。”

 “梵齋主,如果你要說的,都已經說完了的話。”

 “那貧道只會對今日之行,感覺到十分失望。”

 梵清惠聞言,臉上泛起一抹異色,隨即開口道:“道兄,既然此事咱們暫時談不攏,不如先擱置在一邊。”

 這時,只見梵清惠朝著師妃暄和李淳風站立的地方看去,低聲朝著葉千秋說道:“道兄,你難道不覺得妃暄和淳風其實很是般配嗎?”

 “靜齋和天機閣是鄰居,妃暄和淳風也算是一起長大。”

 “妃暄雖然是靜齋傳人,但並未落發為尼,如果妃暄和淳風可以在一起的話。”

 “道兄是否能答應助我們一臂之力呢?”

 梵清惠這些話都是用了聚音成線的法子,除了她和葉千秋,旁人是決計聽不到的。

 葉千秋聽到梵清惠這話,對梵清惠的感官著實是跌到了谷底。

 葉千秋都有些疑惑,這樣的梵清惠是如何將宋缺給迷住的?

 拉皮條拉到了自己徒弟的身上,或許靜齋的傳人本身就是被培養來誘惑天下間最傑出的那一部分人的。

 葉千秋搖了搖頭,他很想忍著惡心答應下來,將梵清惠給忽悠的找不著北。

 最後讓靜齋自決於天下人的面前。

 但,葉千秋發覺他著實不想再對著梵清惠的這張看似人模人樣的臉。

 有時候內心的肮髒,絕對是要比外在的肮髒令人作嘔。

 葉千秋現在連戲弄梵清惠的心思都沒有了。

 葉千秋的搖頭,終止了梵清惠的一切幻想。

 梵清惠終於認清了現實,現實就是世上並非是所有人都吃她的這一套。

 四十年前,她憑借她的智慧和美貌,在江湖上不知俘獲了多少英雄人物。

 縱然是宋缺這樣的人,亦是對她傾心。

 她還從來沒有碰到過像天機子這樣油鹽不進的人。

 梵清惠現在很清楚,她手上的籌碼,根本不足以讓天機子有半分動心。

 那這意味著什麽?

 梵清惠覺得頭皮發麻,如果有一天天機子站到了靜齋的對立面。

 那靜齋該如何行事?

 最要緊的是,天下大亂,魔門一定會趁勢而動。

 靜齋作為天下玄門正道之首,又豈能坐視不理,任由魔門為非作歹。

 這一樁樁一件件事聚合起來,恐怕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靜齋的處境將會有些不妙。

 靜齋數代人的努力,絕對不能在她的手上化為雲煙。

 梵清惠苦笑著,一時間不知該和葉千秋如何繼續說下去。

 就在這時,梵清惠的腦海之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她朝著葉千秋看去,然後悄然說道:“道兄既然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

 “那道兄應當是知曉未來的明君在何處的,如果道兄能告知清惠此人的名號。”

 “靜齋是否能天機閣一起輔佐這個未來的明君呢?”

 梵清惠的腦子轉的很快。

 她先前一直是想邀請天機子為慈航靜齋保駕護航。

 卻是忘記了天機子的那一手神算之術。

 如果天機子真的是神算,他理當知曉楊隋滅亡之後,未來的明君是誰,身在何處。

 如果天機子不知道,那就說明天機子並沒有她想象中的那麽神。

 慈航靜齋想要在天機子這樣的人物之下,保住現有的地位,自然不能與天機子交惡。

 既然在這一場博弈當中,慈航靜齋已經無法掌握主動的話語權。

 那麽,慈航靜齋可以輔佐,以天機閣的選擇為首。

 如果是這樣的話,慈航靜齋可以在最大的限度上保存當前的實力和威望。

 這是梵清惠在瞬息之間,靈光一閃,想到的最好的辦法。

 葉千秋聽到梵清惠這話,頓時便明白了梵清惠的意思。

 葉千秋不得不承認,梵清惠這人腦子轉的還是真快。

 在認清了現實之後,立馬就明白了主次關系。

 但是,葉千秋已經決定了,不帶慈航靜齋玩了。

 因為,葉千秋不想看著梵清惠,給自己添堵。

 他來帝踏峰前,就已經做好了被惡心的準備。

 事實證明,梵清惠的確是惡心到他了。

 所以,慈航靜齋喪失了作為棋子的權利。

 葉千秋朝著梵清惠說道:“天機莫測,真正的明君,又豈能是人力所能測算出來的。”

 梵清惠聽了,失望的同時,心裡稍微有了點安慰,最起碼天機子不是什麽都知道。

 但是,梵清惠也明白靜齋和天機閣合作的最後一絲絲可能也沒有了。

 這時,葉千秋看向寧道奇,道:“寧道友若還認為自己是道門弟子,就隨貧道一起離開吧。”

 “寧道友應該知曉,佛道終究不是一路人。”

 寧道奇聞言,臉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葉千秋看向梵清惠,道:“帝踏峰的茶園不錯。”

 “可惜了……”

 說罷,葉千秋大步流星的朝著茶園外行去。

 李淳風見狀,和一旁的師妃暄說了一聲“我走了”,然後也跟著葉千秋離開。

 寧道奇朝著梵清惠拱拱手,然後說道:“清惠,你我之間的約定就此作罷吧。”

 “老夫突然覺得天機子道兄說的有些話,十分有理。”

 “靜齋的事,老夫就不摻和了。”

 “以靜齋在江湖上的影響力,即便是沒有老夫,靜齋也一定能做到想做的事情。”

 “更何況,除了靜齋,還有淨念禪院。”

 “佛門廣大,可能是老夫孤身一人太久了,忘卻了這一生的立身之本。”

 “老夫終究是不能改投了佛門。”

 “如今,既然有天機子道兄橫空出世。”

 “老夫自然得去找天機子道兄請教一番天地之道。”

 說罷,寧道奇縱身一起,也追隨著葉千秋離去。

 梵清惠看著寧道奇離去的背影,微微一歎,本來能驅使寧道奇這樣的人物,就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現在不僅沒將天機子拉攏到靜齋這邊,還讓寧道奇也跑了。

 梵清惠有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感覺。

 葉千秋路過李播的身旁,喚了聲。

 “老李,該走了。”

 李播本來還在擺弄茶樹,聽到葉千秋這句話,站起身來,有些依依不舍的看了看這片茶園。

 然後,走在葉千秋的身旁,和葉千秋說道:“我們什麽時候也種上些茶樹。”

 “這茶還真不錯。”

 葉千秋負手道:“你想種就種唄,我帶回來的那些錢財,不都交給你掌管了嗎?”

 李播聞言,點頭道:“那倒是,對了,你還沒跟我說,你那些錢是哪兒來的。”

 葉千秋道:“別人找我打架,打輸了,就賠了點錢財,這有什麽問題嗎?”

 李播點了點頭,雖然聽著沒有什麽問題,但是怎麽就感覺聽起來怪怪的。

 一行人離了茶園,背影漸漸消失。

 師妃暄來到梵清惠的身旁,她發現師父的臉色不太好。

 師妃暄朝著梵清惠說道:“師父,您不要緊吧?”

 梵清惠搖了搖頭,勉強說道:“妃暄,師父沒事。”

 “這一趟,有些麻煩了,妃暄你得走一趟洛陽,去找淨念禪院的了空大師。”

 “算了,還是我和你一起去吧。”

 師妃暄聞言,不禁有些疑惑。

 她長這麽大,還是第一次看到師父臉上出現愁容。

 “師父,寧真人怎麽也走了?”

 師妃暄不太明白,為什麽寧道奇明明敗在了天機子的手中,卻還跟著天機子一同離開。

 這其中,有什麽是她沒有參悟的。

 梵清惠聽到師妃暄的話,微微一歎,語重心長的說道:“妃暄,以天機子的實力來看,他現在已經是無可爭議的天下第一人。”

 “你入世修行在即,天下只會是越來越亂。”熱點書

 “我靜齋理當盡早挑選明君,輔佐明君早日結束亂世。”

 “但是,天機子與我靜齋並非同道。”

 “來日,天機子若是入局天下,定然會和我們走在對立面。”

 師妃暄道:“可是,師父,徒兒有些不太明白,我們靜齋是正道魁首,為什麽天機子不選擇和我們合作呢?”

 梵清惠聽了,悄然說道:“或許就是因為我們靜齋是正道魁首的緣故吧。”

 師妃暄聞言,大概明白了一點其中的關竅。

 ……

 青華峰上。

 天機閣外。

 寧道奇坐在一塊大石上,和另一邊的葉千秋說道:“道兄的智慧,當真是讓老夫佩服。”

 “說實話,老夫已經有近五十年,沒有像今日這般豁然開朗過了。”

 “老夫活到九十多歲,這一生的體悟,幾乎全部都在前四十歲之前就完成了。”

 “結果到了如今,卻是難以再有什麽大的突破和造化。”

 “不得不說,若非是碰到了道兄這般人物。”

 “老夫還尚且處在迷局當中。”

 葉千秋看著那遠處終南各峰之間飄蕩的雲氣,聽著寧道奇口中之言,不禁對寧道奇這老小子的印象有所改觀。

 這老小子,倒也不是什麽迂腐不堪之輩,就是腦子可能有點不太好使。

 可能是和氏璧傳的太過神乎其神,讓他覺得他執掌和氏璧三年,可以從中悟得一些東西,讓他能夠再進一步。

 寧道奇其實只是一個武功有點高的普通道人。

 他被人推到了一個不屬於他的高度。

 寧道奇一生從未殺過生,你不能說他是一個壞人。

 其實,單純的從一個人的角度來看,寧道奇其實是個不錯的人。

 但寧道奇沒有殺心,所以,被慈航靜齋的女尼姑當成了猴耍。

 又出力又出功,最後還沒得什麽好處。

 當然,他最大的問題就是身為道門之人,卻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慈航靜齋的走狗。

 好在葉千秋的出現,讓寧道奇在思想上有了些許改變。

 “你的問題,就在於你似乎對自己是誰了解的不太清楚。”

 “寧道奇之所以是寧道奇,那是因為寧道奇是修道之人。”

 “慈航靜齋的女尼雖然也修天道,但是慈航靜齋的道和我們修道之人所修的道,那是兩碼事。”

 “道是道,佛是佛,道佛兩立。”

 “你連自己的身份位置都搞不清楚,談何更進一步。”

 葉千秋在指點寧道奇。

 希望他能夠認清楚自己的身份。

 葉千秋的話,自然是有說服力的。

 特別是對於寧道奇來說。

 葉千秋的話,無異於給他指明了方向。

 寧道奇被葉千秋一拳轟出了內傷。

 沒個把月還好不了。

 於是,寧道奇便在青華峰住了下來。

 葉千秋也沒趕他走。

 他本來就是個閑散的道人,沒有勢力,沒有野心,要不然也不會想著去給慈航靜齋跑腿。

 如今,他在天機閣中養傷,還能順便和李播研究天文歷法,做個簡簡單單的道人。

 葉千秋在青華峰呆了大概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便又下山了。

 這一次,自然不是遠行。

 只是在長安城等待石青璿的到來。

 所以,他帶著李淳風下山了。

 走在山路上,李淳風朝著葉千秋發問。

 “師父,你說世上的人為何要來回奔波去做一些看似有意義,其實根本沒有什麽意義的事情呢?”

 葉千秋看了李淳風一眼,對他提出這個問題的動機不做深究,只是說道:“任何一件事,其過程往往比結果更動人。”

 “這無疑便是修行的要義。”

 “如果沒有種種過程,那自然是無法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至於,有意義還是沒有意義,那不是旁人能決定的。”

 “如果做事的人覺得他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那於他而言,自然就是可以去做的。”

 李淳風聽了,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

 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都壯,安知天子尊。

 長安城是文物薈萃的千秋帝都。

 長安城位於有“八百裡秦川”之稱的關中平原渭河南岸。

 南邊便是秦嶺山脈中段的終南山。

 葉千秋和李淳風從終南山青華峰上下來,一路看遍了重巒疊嶂,無視陡峭峻拔的山峰。

 終南山是長安城南面的天然屏障,故而長安有“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的磅礴氣勢。

 秦中自古帝王州,因種種戰略和經濟上的有利條件,自古以來,長安便得到歷代君主的垂青。

 秦始皇贏政在長安收拾了戰國諸雄割據的亂局,開創出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局面。

 到了西漢張騫兩次出西域,又開辟了長安至西域的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經濟和文化的交流,長安更升格為國際級的名城,聯結中外文明的紐帶。

 長安的盛況,如今也只有東都洛陽可以比擬。

 長安城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份組成。

 宮城和皇城位於都城北部中央,外郭城內的各坊從左、右、南三面拱衛宮城和皇城。

 以正中的朱雀大街為界,東西分屬萬年,長安兩縣。

 長安的繁華,比之洛陽的熱鬧有過之而無不及。

 正所謂,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田。

 長安郭城共有南北十一條大街和東西十四條大街,把郭城內部劃分為一百一十坊。

 其中貫穿城門之間的三條南北向大街和三條東西向大街構成長安城內的交通主乾,其中最寬敞的是朱雀大街,闊達四十丈,剩下的那些雖然比不上朱雀大街的寬闊,但規模亦是不小。

 葉千秋三個月後再下山,此時,已經是到了隆冬之際。

 葉千秋帶著李淳風進了長安城後,發覺大道兩旁,都種著槐樹,在此寒冬之時,茂密的枝葉早由積雪冰掛替代,令人感受到隆冬的威嚴。

 嚴寒的天氣,無損長安的繁榮盛況,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鯽。

 葉千秋和李淳風走在大街之上,看著那車水馬龍,二人身上雖然隻穿著一件薄衫,卻是一點都不怕被凍著。

 天寒地凍,對葉千秋和李淳風自然是沒什麽影響。

 他們師徒二人都是不懼酷暑嚴寒之人。

 師徒二人一邊走著,李淳風一邊興衝衝的說道:“師父,我們去哪兒轉轉?”

 “我都好久沒下山了。”

 “要不,您老人家帶我去吃頓好的?”

 葉千秋聽了,隻說道:“聽說西市第一樓福聚樓不錯。”

 李淳風嘿嘿一笑,搓了搓手,道:“好,那就去福聚樓了!”

 二人朝著西市行去,經過長安城的延康坊後,他們進入了一條名為永安的大街,走在永安大街上,可以看到一條寬達十多丈的永安大渠橫斷南北,在前方流過。

 一座宏偉的大石橋,雄據水渠之上,這座橋,叫做躍馬橋。

 筆直的永安渠與永安大街平行的貫穿南北城門,橋下舟楫往來,橋上行以車馬不絕,四周盡是巨宅豪戶。

 師徒二人過了躍馬橋,行了沒多久,終於找到了福聚樓。

 進了那酒樓。

 便有夥計上來熱情招待。

 興許是葉千秋和李淳風的樣貌風度著實出眾。

 惹得不少人頻頻注視。

 李淳風一襲青衫,背負長劍,神采翩翩。

 葉千秋亦是青袍,雖然看起來身無長物,但自有一種令人無法忽視的氣質。

 李淳風和葉千秋在三樓坐了下來,要了些菜肴,坐在窗戶跟前,還能順便看一看窗外的景致。

 不多時,只見那邊的桌上卻是坐了一個人。

 那人身穿儒服,外披錦袍,身形高挺筆直,瀟灑好看,兩鬢帶點花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詭奇氣質。

 他的目光卻是寒如冰雪,似是不含任何人類的感情。

 他一人坐在隔壁的桌上飲著酒。

 倒了一杯,仰頭喝完,然後繼續倒第二杯,又仰頭喝完。

 如此來回好幾次,可能是覺得不太爽快。

 直接提著酒壺往嘴裡灌著。

 片刻後,那人手裡的酒壺應該是空了。

 只聽得那人喚來夥計,又要了一壺酒,繼續喝了起來。

 那人連喝了三壺酒,身上雖然多了幾分酒氣。

 但是,整個人看起來還是異常的清醒。

 可見此人的酒量十分好。

 尋常的酒水,根本讓他難以喝醉。

 李淳風坐在一旁,朝著葉千秋說道:“師父,若是人人都像這人一般喝酒,那這酒樓可就真的賺大發了。”

 葉千秋朝著聞言,笑了笑,站起身來,走到那人的桌前坐了下來。

 那人似乎沒有看到葉千秋坐下一般。

 還是在自顧自的喝著酒。

 葉千秋看著那人的面容,微微一笑,道:“閣下一人飲酒,卻是怎麽喝都喝不醉,這樣不如不喝。”

 葉千秋第一眼看見此人,便發覺此人的面容和石青璿的臉相有著幾分相似。

 石青璿的美貌自然不需多言。

 能和石青璿有些相像的,除了石青璿的親爹邪王石之軒,還能有誰?

 葉千秋沒有想到會在這裡碰到石之軒。

 石之軒隱藏在長安城中無漏寺內數年之久。

 他在長安城出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石之軒一副在這裡借酒鄉愁的模樣,卻是讓人有些意外。

 更古怪的是,明明是借酒消愁,但從他的精神狀態來看,卻和一般的酒鬼不太相同。

 這時,石之軒抬起頭來,朝著葉千秋看了一眼,然後說道:“你坐到這裡,應該不是為了近距離的看我喝酒吧。”

 “你認識我?”

 葉千秋沒有直接回答石之軒的問題,而是說道:“只是覺得你有些像我的一個忘年交罷了。”

 石之軒聞言,將手中的酒壺放下,道:“哦?是什麽樣的忘年交?”

 葉千秋道:“是一個比較可憐的小姑娘。”

 “小姑娘自幼喪母,親爹還不知道在哪兒,後來碰到了貧道,便和貧道成了忘年交。”

 石之軒聽了,淡淡說道:“那你是覺得我像是那小姑娘的爹?”

 葉千秋笑了笑,道:“不是,小姑娘聰明伶俐,善解人意,你只是長的和她有幾分相似罷了。”

 “這世上的人多了去了,面相有幾分相似的,倒也多的是。”

 “畢竟小姑娘說過,她爹好像已經死了。”

 石之軒聽了,道:“這世上喪父喪母的可憐人多了去了。”

 “這小姑娘最少還能有你這個忘年交,倒也不算可憐了。”

 葉千秋道:“你這話說的倒是有幾分道理。”

 “畢竟有的人能活下來,就已經是萬幸的事。”

 下一刻。

 坐在對面的石之軒突然兩手變化出難以捉摸的奇奧招數,朝著葉千秋攻來。

 這兩手之間的變化速度,簡直快到了一定的地步。

 這時,仿佛這酒樓之中出現了無數個石之軒,朝著葉千秋抬手一指。

 葉千秋微微一笑,卻是一動不動,他知道這是石之軒的幻術。

 這時,指風破空而至。

 只聽得“嗤“的一聲。

 這一指之勁氣,沒入了葉千秋的身體之內。

 緊接著,石之軒的手停了下來。

 他看著葉千秋,臉上露出異樣之色。

 只見他打量著面色沒有絲毫變化的葉千秋,緩緩說道:“你是誰?”

 葉千秋道:“相逢何必曾相識,我是誰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還知道不知道你是誰?”

 石之軒聞言,臉上露出冷酷無情的面色,淡淡說道:“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為什麽要來找我?”

 葉千秋搖頭道:“不,你是誰很重要。”

 “如果一個人不能認清楚自己是誰,那就會迷失自我。”

 “自我的迷失,往往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尤其是像你這樣的人。”

 石之軒冷哼一聲,道:“你是天機子,對嗎?”

 葉千秋聞言,呵呵一笑,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這時,只聽得石之軒繼續說道:“天下間能受我一指,而沒有半分變化的,恐怕只有“人間真神”天機子。”

 “小女石青璿曾經和閣下同船共渡,到洛陽出遊。”

 “一個月前,我收到了小女青璿的一封信。”

 “信中說,她近日會到長安來,和一位忘年交來見我一面。”

 “青璿信中所說的那個忘年交應該就是閣下吧。”

 “既然閣下已經到了,那小女青璿現在人在何處呢?”

 石之軒有條不紊的說著話。

 他似乎已經肯定了葉千秋的身份。

 葉千秋笑了笑,石之軒的確是個聰明人,能從蛛絲馬跡當中推測到很多東西,當然,這也跟他沒有刻意隱瞞自己的身份有關。

 “恭喜你,猜的一點都沒錯。”

 “但是……沒有獎勵。”

 “青璿現在在哪兒,貧道也不知道。”

 “不過,該出現的時候,她自然會出現。”

 “貧道在這裡碰到你,只不過是巧合而已。”

 石之軒卻是冷哼一聲,道:“巧合?”

 “世上哪有那麽多巧合的事情。”

 “素聞天機子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天機子道長難道不是算到了石某人會到此處,所以才提前來等候石某人?”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道:“你要是這樣認為,我也沒什麽反駁的。”

 石之軒道:“幾年前,慈航靜齋的梵清惠帶著淨念禪院的幾個老禿驢曾經找到過我的藏身之地。”

 “若非我跑的快,我恐怕已經被幾個老禿驢和梵清惠聯手給乾掉了。”

 “據我所知,將我的藏身之地透露給梵清惠和那幫禿驢的,就是你天機子。”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這件事?”

 葉千秋聞言,道:“的確如此,那只不過是貧道無聊時和慈航靜齋玩的一個遊戲。”

 “誰知道她們那麽當真。”

 “不過,貧道也知道,即便她們真的找到了你,你也能全身而退。”

 石之軒目光灼灼的看著葉千秋,道:“你是如何找到我的?”

 “難道你真的通曉天機?”

 “如果你真的通曉天機,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葉千秋道:“什麽問題?”

 葉千秋話音一落。

 只聽得石之軒說道:“人是否真得絕情滅性,方才能成就真正的自我?”

 葉千秋看著石之軒,道:“當你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的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既然已經有了答案,又何必多此一問呢?”

 石之軒聽了,道:“因為心中還有遲疑,所以,才有一問。”

 葉千秋笑了笑,道:“人是活的,法是死的。”

 “有些東西放棄了還能找回來,有些東西一旦放棄,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良久之後,石之軒才道:“今日方知,世上真有妙法高人。”

 “縱使是昔日的向雨田,也未必能比得過今日的天機子。”

 “我很好奇。”

 “像你這樣的人物,在這世上到底已經存在了多久?”

 “昔日的向雨田,你會不會也是見過的?”

 “你應該不是所謂的正道中人,但你也不是聖門中人。”

 “那你究竟是什麽人?”

 這時,只聽得酒樓的樓梯拐角處,傳來一道聲音。

 “他不是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