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諸天一道》第九十三章 2位前輩,厭勝之人
“葉千秋?”

 太平令似乎感到有些意外。

 老婦人卻是將話題一轉,輕聲道:“你是不是很奇怪為何朕不願接受天人饋贈,不願強撐著苟活四五年?”

 太平令點了點頭,然後很快又搖了搖頭,仍是柔聲道:“都無所謂了。”

 老婦人一笑置之,問道:“你覺得我那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傻兒子,率領麾下四十萬大軍,最後能打下那座拒北城嗎?”

 太平令謹慎答道:“只要天上仙人困住葉千秋,拓拔菩薩勝過徐鳳年,就是大局已定,別說十幾位中原武道宗師,再多十人,也無濟於事。”

 “事情已經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陛下也無需憂心。”

 老婦人雙手輕輕疊放在腹部,微微扯了扯嘴角,道:“憂心?”

 “朕全然不憂心涼州關外戰事,在將兵權交到耶律洪才手上後,朕就放下了。”

 “這孩子當了三十多年委屈太子,讓他意氣風發一次,母子之情,君臣之義,就都算互不虧欠。”

 “至於那裡戰火是燒到涼州關內,還是蔓延到南朝境內,朕一個將死之人,憂心什麽?又能憂心什麽?”

 “朕這一生,自認最擅長寬心二字。”

 “對人的愧疚,不長久,對己的悔恨,也放得下。”

 “這一生,前半輩子過得如履薄冰,可好歹後半生過得舒坦愜意,挺好。”

 “何況以女子之身穿龍袍坐龍椅,千古第一人,流芳百世也好,遺臭萬年也罷,後世歷朝歷代的青史之上,注定都繞不過朕的名字,此生有何大遺憾?大概沒有了吧。”

 老婦人難得這般絮絮叨叨,更難得這般雲淡風輕。

 太平令嗯了一聲。

 這位棋劍樂府的太平令,當年憤而離開草原,去往離陽中原隱姓埋名二十年,轉換身份十數個,遊歷大江南北,看盡世間百態,飽覽春秋山河。

 世間讀書人千千萬,興許就只有那位禍亂春秋的大魔頭黃三甲,比這位本名早已被人遺忘的北莽帝師,更為“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了。

 老婦人喘了口氣,問道:“太安城裡的那個小皇帝真的自殺了?”

 太平令點頭道:“的確是自殺了。”

 “跟著那個小皇帝一起自殺的還有趙篆的皇后嚴東吳。”

 “當時,嚴東吳已經是身懷六甲。”

 “嚴東吳自縊之後,有醫者在嚴東吳的腹中取出一個遺腹子。”

 老婦人微微一怔,然後歎息道:“這孩子可是真不幸。”

 太平令見老婦人的精氣神還算好,便盡量簡明扼要地繼續說道:“西楚一破太安城,離陽就算是正式滅了。”

 “堅持守城的盧升象許拱寥寥數人,皆被下了大獄,不過要是西楚的那位女帝大方一點的話,應該會把他們給放出來,為西楚所用。”

 “離陽廟堂上的文臣,真有骨氣的都自殺了,剩下的也都是些沒骨氣的。”

 “眼下,西蜀陳芝豹已經把謝觀應給踹了,聽說他軍中多了一個叫荊丹的,而這個荊丹乃是神霄派葉千秋的親傳弟子。”

 “南疆的趙炳趙鑄父子二人,鐵了心的要在南疆據守,想要自成一國。”

 “等楚國這邊騰過手來,就要收拾他們父子了。”

 老婦人自嘲道:“朕舍棄多活四五年光陰的機會,瞧不見以後的風光嘍,是不是錯了?”

 太平令輕聲道:“若是陛下……”

 老婦人好像知道這位帝師要說什麽,豁達笑道:“算了,世間後悔藥,最是寡然無味,朕不稀罕。”

 太平令微笑道:“陛下是真豪傑。”

 老婦人卻是說道:“這滿天下,真豪傑少之又少。”

 “朕沒幾天了,也能和你說句心裡話。”

 “這天下,願意受人擺布的帝王,不多。”

 “雖然那葉千秋是支持北涼的,但朕還是要說一句。”

 “他若是能將天上人間的關系斬的乾乾淨淨,那倒真算是還了這人間一片朗朗乾坤。”

 ……

 永定元年,冬。

 一場大雪來襲。

 葉千秋和穿著羊皮裘的老頭兒李淳罡到了拒北城。

 離武當論武也已經過去三個月了。

 中原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太安城被攻破之後。

 大楚算是正式立住了腳跟。

 就在大楚滅離陽之時。

 西蜀陳芝豹帶兵馳援涼州。

 和北涼王徐鳳年達成了某種默契。

 在抗莽大戰之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隨著大楚定鼎中原,大楚中樞也開始從中原不斷調集糧草赴涼。

 並且讓大楚雙壁之一的謝西陲帶兵三萬趕赴北涼。

 北涼局勢雖然還沒有出現明顯的惡化。

 但也不容樂觀。

 第一場涼莽大戰,以攻城戰居多,北莽攻破了涼州虎頭城,幽州臥弓城和鸞鶴城。

 第二場涼莽大戰,從西域密雲山口開始,到流州,再到涼州關外拒北城。

 涼莽雙方,轟轟烈烈,盡死馬上!

 北莽這邊,帶兵之人是最年輕的大將軍董卓。

 而在北涼和董卓一戰的是都護褚祿山,這二人並稱“北董南褚”。

 二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不僅僅是名動涼莽,連中原之人也素有耳聞。

 如果沒有董卓這名兵法天才的橫空出世,也許徐家騎軍當年就已經勢如破竹地攻破草原北庭,讓本就岌岌可危的篡位女帝淪為離陽趙室的階下囚。

 董卓唯一一場敗仗,正是拜褚祿山所賜,褚祿山的八千曳落河鐵騎,也正是在那一場截殺戰裡大放異彩,先前雙方各自奔襲四百裡,董卓部騎軍本已徹底脫離離陽騎軍包圍圈,仍是被擅自出擊的褚祿山死死咬住,最終一頭撞上,死傷慘重,雙方談不上勝負,只是董卓身受重創,曾被褚祿山一槍捅落下馬。

 中原一直傳言褚祿山當時對被人匆忙救走的年輕北莽將軍撂下一句話,也正是這句話讓北涼鐵騎飽受詬病。

 “天下騎軍隻分兩種,不是你們草原騎軍和中原騎軍,而是我們徐家鐵騎和其他所有騎軍!”

 如今,這兩個老對手又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爭鋒。

 ……

 拒北城中。

 葉千秋和李淳罡走在城裡,看著這座起於關外的雄城。

 在這座雄城熱鬧的表面之下,到底暗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風波。

 李淳罡的背又有些傴僂了,頭上的白發好似更多了,眼角的皺紋也多了,臉上的皮膚也越來越松弛了。

 李淳罡邊走邊說,道:“你說如果沒有天上人的干擾,單憑北莽和北涼對陣。”

 “北涼的勝算有多大?”

 葉千秋笑道:“那自然是北莽勝算更大。”

 “天上的那些人以為自己做的事是在按著自己規劃的方向去走。”

 “其實則不然。”

 “世間萬物相生相克,這也就是為什麽會有厭勝之人的出現。”

 “從某方面來說,我便是這天上人的厭勝之人。”

 李淳罡聞言,呵呵一笑,道:“這人間亂成了這個鳥樣。”

 “真是讓人覺得無趣。”

 “這世道,從春秋到如今,就沒有過什麽真正的太平。”

 “連我這把老骨頭都看不下去了。”

 葉千秋笑了笑,沒多言。

 二人繼續在這拒北城裡閑逛著。

 走了一半,發現有駐軍開始疏散閑雜人等。

 稍微一打聽,便知道是北莽大軍可能攻至拒北城。

 上邊兒下令駐軍開始疏散集市小鎮的閑雜人等,負笈遊學吟詩作賦的士子,與攜帶仙子策馬嘯西風的豪俠。

 走在街上,有一行人格外引人注目,那一行人,人人高冠儒衫,看樣子好像都是上陰學宮的稷下學士。

 一個個氣度翩翩,都是好讀書種子。

 一輛馬車在一行人的後邊跟著,然後馬車停了下來,從馬車裡走下一大一小兩名女子,女孩扎著兩根羊角辮,懷裡抱著一隻臃腫不堪的大白貓。

 女子身段婀娜,容貌驚人,如一朵奪走舉國顏色的豐腴牡丹,韶華絕佳,正值怒放之時。

 她朝著街前看去。

 正好看到了葉千秋和李淳罡的背影。

 一旁的小女孩問道:“魚姐姐,你瞅啥呢?”

 “難不成是在瞅那個負心漢?”

 魚幼薇沒說話。

 小女孩用力扯了扯懷中大白貓的脖子,抬頭小心翼翼問道:“要不然咱們去那座藩邸大門口罵街去?”

 “放心,只要我親自出馬,保管罵得那家夥狗血淋頭!”

 “什麽狗屁武評大宗師,絕對不是我的對手!”

 魚幼薇聞言,笑著揉了揉小女孩的腦袋,柔聲道:“有些事,爭不如不爭。心猿意馬,徒惹煩惱。”

 小女孩雙手叉腰,很不仗義地啪啦一下摔落那隻白貓,揚起小腦袋老氣橫秋道:“魚姐姐!天底下哪有氣量大度的女子啊,咱們就是女人唉,你不去親自見一見問一問,就這麽當了臨陣退縮的逃兵,算怎麽回事啊!”

 “史書上不都說奸佞小人最喜歡蒙蔽天聽嘛,說不定那個姓徐的根本就不知道你來過拒北城,結果你不打招呼賭氣就回中原,還不是被那麽些鳩佔鵲巢的狐狸精,白白佔了天大便宜?”

 “不行,絕對不行,我一定要為你伸張道義!”

 氣咻咻的小女孩剛邁開步伐,就被魚幼薇握住一根衝天羊角辮輕輕拽回原位,小女孩皺著小臉可憐兮兮道:“真不去?”

 魚幼薇笑道:“不用去,我知道他知道我來過這裡。”

 “現在,你和我去拜見兩位前輩。”

 小女孩疑惑道:“哪裡來的兩位前輩。”

 魚幼薇卻是不答,拉著小女孩快速朝著前邊奔去。

 ……

 “葉真人,李老前輩。”

 “葉真人。李老前輩,等等。”

 葉千秋和李淳罡同時都聽到了後邊有人在喊他們。

 李淳罡回過頭去,一看是個妖嬈的大美人。

 李淳罡一樂,道:“老夫還以為是誰家的大姑娘呢,原來是小魚姑娘。”

 魚幼薇牽著小女孩的手,跑到葉千秋和李淳罡的跟前,朝著李淳罡和葉千秋見禮。

 李淳罡笑道:“不用這麽多禮。”

 “我們兩個老家夥沒那麽講究。”

 葉千秋則道:“魚姑娘這是要去哪兒?”

 魚幼薇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是要出城,回南邊去了。”

 葉千秋微微頷首,道:“也好,拒北城這邊可能要打大仗了。”

 徐鳳年第二次遊歷江湖,帶著魚幼薇和薑泥。

 薑泥被李淳罡收了做關門弟子。

 魚幼薇天賦也不錯,葉千秋也曾指點過她。

 如今,故人重逢,自然是少不了一番寒暄。

 不過,畢竟葉千秋和李淳罡是大人物。

 魚幼薇也不方便和葉千秋、李淳罡聊多久。

 簡單的寒暄一番之後。

 魚幼薇就款款而去,不過走了一半,魚幼薇又跑了回來,朝著葉千秋問道:“敢問葉真人是不是要去找徐鳳年。”

 葉千秋微微頷首,笑道:“怎麽?魚姑娘有話要我捎帶給他?”

 魚幼薇想了想,勉強搖了搖頭。

 這時,跟在魚幼薇身邊的小女孩卻是說道:“魚姐姐,你應該讓這位道長哥哥罵他一頓。”

 魚幼薇卻是拍了小女孩一下,道:“不要胡說八道,葉真人是得道大真人。”

 魚幼薇朝著葉千秋和李淳罡再施一禮,然後拉著小女孩跑開了。

 葉千秋和李淳罡看著遠去的魚幼薇,隨後,二人相視,不由的搖頭失笑起來。

 小女兒家的心思,真是讓人捉摸不定。

 李淳罡道:“徐鳳年這小子,指不定禍害了多少姑娘。”

 “該揍啊。”

 ……

 被李淳罡說成被該揍的徐鳳年此時正在拒北城的藩府內,和一個白發長眉老人打交道。

 此人便是吃劍的老祖宗。

 曾經在北莽被葉千秋的道字六劍破去道心的隋斜谷。

 在世間走了一遭的隋斜谷,在涼莽大戰的關口,來到了拒北城。

 準備為中原而戰。

 此時,只聽得隋斜谷收斂神色,道:“左騎軍真沒了?”

 徐鳳年坐在書案後,點了點頭。

 隋斜谷皺眉道:“右騎軍是聯手大雪龍騎軍再擋上一擋,還是任由北莽大軍直奔這座拒北城?”

 徐鳳年沒有遮遮掩掩,直言不諱道:“不擋了,也擋不住,與其我方無意義地消耗野戰主力,還不如乾脆讓北莽蠻子在拒北城外頭堆積屍體,只要熬過今冬,到了明年開春,尤其是春轉夏,北莽騎軍的日子,就會一天比一天難熬。”

 隋斜谷笑道:“你其實也是想讓懷陽關褚胖子的壓力更小一些吧?”

 徐鳳年沒有立即回答,眼神中的訝異一閃而過。

 江湖百年,歲數直追春秋九國中國祚最短的後隋,老人漫長歲月積攢下來的厚重閱歷,不容小覷。

 隋斜谷環視一遍這座書案上沒有擺設哪怕一件文房清玩的簡陋書房,略帶唏噓道:“當實權藩王當到你這種寒磣份上,也不容易。”

 徐鳳年哈哈大笑,揮了揮衣袖,道:“一肩明月兩袖清風家徒四壁,板上釘釘的名垂青史嘛。”

 隋斜谷譏諷道:“虧你還笑得出來,也不嫌丟了你爹的臉。”

 徐鳳年雙手籠袖,背靠椅背,笑意淺淡道:“做兒子的再沒出息,徐驍再失望,可也沒辦法當面罵我不是。”

 隋斜谷扯了扯嘴角,不置可否。

 這位曾與劍神李淳罡互換一臂的吃劍老祖宗,陷入沉思,良久過後,緩緩說道:“我活了這麽多年,對於北莽蠻子的印象,其實不深,只不過比起很多隻經歷過春秋戰火的中原人,還算親眼見識過草原騎軍大舉遊掠的場景,當時我才二十歲出頭,正好負劍遊歷薊州,在一處南北要衝之地,舊北漢史書上應該稱為‘軹關陘’,如今離陽朝廷如何命名,就不得而知了。”

 “我看到數千騎疾馳入關,我隋斜谷本就並非北漢人氏,何況對於家國也從來觀念淡薄,志只在劍道登頂,根本不問世事,對於王朝爭霸國姓更迭更是興趣寥寥,所以當時並未滿腔熱血地一人仗劍,去做那一夫當關的壯舉。”

 “然後北上至薊州邊塞,一路上都是慘死的屍體,有眾多北漢邊軍,也有來不及撤退的百姓,青壯婦孺皆有,死狀各異。”

 “大抵上這些死法,你們北涼鐵騎從春秋到如今,也不會陌生,但是有一件小事,你未必見識過,我當時看到路旁豺狼飽腹,恰似太平盛世裡那種大腹便便的富家翁,那些畜生見人竟然不退反吠,當年感觸不深,隻覺得弱肉強食,天經地義,反而更讓我堅定了問鼎武道之心。”

 “但是我如今再回想起那幅場景,卻有些不舒服。”

 “天能發生萬物,也可肅殺萬物。徐鳳年,你當真不怕?”

 徐鳳年笑問道:“這是澹台平靜說的吧?”

 隋斜谷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只是自嘲道:“劍術劍意兩事,我曾經自認不輸任何人,但是在見了葉千秋的道字六劍之後,我從天上跌倒了泥土裡。”

 “這兩年,我行走四方,就是在尋求一個答案。”

 “我算不算一個劍士。”

 “和葉千秋那樣的人相比,我似乎根本沒有可比性。”

 “當年李淳罡說我隋斜谷根本算不得一名劍士,那我到底算什麽?”

 “都活到了這把歲數,才來自己琢磨這個問題, 也真是可笑。”

 “我走了一路,看了一路,終於琢磨出點眉頭來。”

 “所以,我來了拒北城。”

 “我相信,我能在這裡重新見到葉千秋。”

 “而他也能見到一個不一樣的我。”

 “我隋斜谷還有機會。”

 徐鳳年聞言,微微頷首,站起身來,道:“走或是留,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若是從前,我會跟你做個買賣。”

 “現在,不會了。”

 “我想,你也不會和我做買賣。”

 “好好休息。”

 說罷,徐鳳年頭也不回的出門而去。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