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諸天一道》第八十二章 人間神佛,帝王螻蟻
  第450章 人間神佛,帝王螻蟻

  天地震蕩之後。

  所有人的耳邊似乎都沒有了任何聲響。

  風聲雨聲都沒了。

  禦道上飛揚的塵土在宮城之內飄散著。

  巨大的回音波朝著太安城四周蔓延而去。

  一股股無形的波浪從禦道的中心朝著四周散發。

  有人在遲疑,有人停滯下了腳步。

  趕往禦道的趙氏甲士則都是一個踉蹌,跌倒在地。

  年輕的陳望抱著漸漸沒了溫度的皇帝趙篆的屍體,被氣浪襲翻倒地。

  想做第二個張巨鹿的陳望,在遇到皇帝趙篆之前,從未想過,有一天,他會親眼看著皇帝死去。

  他艱難的起身,背起皇帝的屍體,帶著瞎子陸詡,朝著遠處一步步艱難行去。

  一邊走,一邊和瞎子陸詡說道:“以前,我就聽說死人的身子很沉。”

  “現在,我才知道,也不是所有的死人都沉。”

  瞎子陸詡道:“人間有神佛,帝王也螻蟻。”

  “明明是一派盛世光景,卻成了末路王朝的景象。”

  “死了的皇帝,也便不再是皇帝了。”

  陳望有些氣喘籲籲,道:“你信不信鬼神?”

  瞎子陸詡道:“不信。”

  “所謂鬼神,不過人心。”

  “鬼神即人,人即鬼神。”

  陳望又道:“你說皇帝死了,是什麽鬼?”

  瞎子陸詡想了想,方才說道:“或許是死不瞑目的小鬼。”

  這時,陳望停下腳步,腦袋往回看了一眼。

  那禦道之上,兩道身形屹立不倒。

  人若神魔,神魔在人間。

  “我陳望,希望將來世上,再無神魔。”

  說完這一句,陳望便再也不回頭的繼續往前行去。

  瞎子陸詡也回頭,雖然他什麽都看不見。

  但是,他又好像什麽都看見了。

  或許,在他的腦海之中,勾勒出一個形象。

  那是屬於天下第一人葉千秋的形象。

  這個形象,漸漸的和曾經在永子巷裡和他下棋的那個高人重合在一起。

  “唉……”

  瞎子陸詡發出了一聲沉重的歎息。

  天下將亂。

  離陽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下一個,誰來。

  ……

  禦道之上,煙塵、風波都已經散去。

  雨水沿著兩人腳下的裂縫朝著地勢低窪之處流去。

  猶如那滾滾洪流,一去不返。

  葉千秋依舊沒有動,年輕宦官也停下了腳步。

  二人的手上都沒有了所謂的劍。

  葉千秋看著面色越發蒼白的年輕宦官,道:“你怕了?”

  年輕宦官一臉無奈道:“我這一輩子沒怎麽走出過遂安城。”

  “這座皇城成就了今日的我,也讓我再也難逃囹圄。”

  “論道心,我不如你。”

  “我以為我不怕死,可是,到了真拚命的時候,我才發現死亡的恐懼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

  “你們道家黃庭有言,生死間有大恐怖,生於心,顯於身。”

  “這恐怖,真的恐怖。”

  “恐懼平常不會出現,當面臨生死之時,就乍然出現了。”

  “慚愧啊。”

  “本想慷慨一把,臨了,卻依舊是做了縮頭烏龜。”

  葉千秋笑了笑,道:“既然不想死了,那就想想以後的路怎麽走。”

  年輕宦官想了想,道:“離陽一滅,我也就沒幾天活頭了。”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到處去走走,看看這從未看過的天下。”

  “如果我看完了天下,還僥幸沒有死的話,可不可以到你青城山落腳?”

  葉千秋聞言,笑道:“有何不可?”

  “道就在那裡,你來或不來,都在為人敞開。”

  “不過,走上哪條道,在於你自己。”

  年輕宦官微微頷首,道:“受教了。”

  “這些年,我也曾飽讀三教典籍。”

  “但現在才明白,縱使讀萬卷書,難以將其中經義運用自如,一切也都是枉然罷了。”

  “這遂安城,以後不知道還會改名成什麽。”

  “算了,這就不關我的事了。”

  “走了。”

  年輕宦官雙手一交攏,放在袖子裡,在漸漸坍塌崩裂的禦道之上遠去。

  走出了這座讓他與國同壽的都城。

  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回來。

  葉千秋回頭,遠處的金鑾殿搖搖欲墜。

  再看,一青一白,兩道身形尚且還在大戰。

  隨即,葉千秋放言道:“陳芝豹,可以停手了。”

  “這離陽趙氏的路,走到頭了。”

  遠處,陳芝豹和曹長卿同時停手。

  兩個人都是聰明人,知道在葉千秋和年輕宦官分出了勝負之後。

  他們之間的戰鬥也該結束了。

  因為,他們兩個人中的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承受第三個人的夾擊。

  這時,只見葉千秋朝著上方的千丈真龍打個手勢。

  真龍探出龍首,朝著下方延伸而來。

  葉千秋朗聲道:“離陽氣運已失,便宜你了。”

  真龍吼了一聲。

  震蕩雲霄。

  隨即,一股肉眼難以看清的氣數被真龍一口吞噬。

  站在龍背上的鄧太阿和李淳罡看到這一幕,皆是感慨無比。

  偌大的王朝即將崩塌,這事兒是好還是壞,他們也說不準。

  只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波過後,江湖的風頭將蓋過朝堂。

  處在人間頂峰的人物,隻手間改換門庭。

  這樣的事情,他們也不想再看到第二次了。

  瞧著真龍將離陽所剩不多的氣運盡數吞噬。

  葉千秋朝著那邊的曹長卿說道:“曹先生,接下來就看你西楚的了。”

  曹長卿微微頷首,笑道:“定不教葉真人失望。”

  “半年,最多只需要半年。”

  “這太安城頭,定然改換大王旗。”

  葉千秋道:“趙氏動蕩,北莽定然會再次全力南下。”

  “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曹長卿抬頭看了一眼天穹,道:“今日,上蒼沒有了多余動靜。”

  “恐是將來會有大波瀾。”

  葉千秋道:“我曉得。”

  曹長卿不再多言,朝著葉千秋拱拱手,然後踏劍而去。

  白衣陳芝豹將那一杆梅子酒收了起來。

  朝著葉千秋這邊走了過來。

  這是葉千秋和陳芝豹的第一次正面相遇。

  葉千秋看著這位被封為蜀王的白衣陳芝豹,不禁笑道:“你來遲一步。”

  陳芝豹道:“若是我早來,是不是這天下就是我的了。”

  葉千秋點了點頭,道:“有可能。”

  “你的確有天下共主的氣勢。”

  “有些可惜的是,你還沒有看到你的前世。”

  “我不確定你將來會不會受到你前世的影響。”

  “當然,當天上和人間的糾葛斬斷之後,你的那前世,也就沒什麽用處了。”

  “這天下的君王,也不能是可著勁兒的讓前邊兒坐過的人一直坐下去。”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皇帝也是如此。”

  陳芝豹道:“你是道教聖人,如此作為,難道一點都不受影響嗎?”

  葉千秋笑了笑,道:“何為天道?”

  “天道即人道。”

  “人道即天道。”

  “世上之人,又幾人能真的做到天人合一?”

  “江湖武夫不得天道青睞,古往今來的三教聖人,也就是呂洞玄能走在天道的後邊兒,但依舊是亦步亦趨。”

  “可我不一樣。”

  “我始終快天道一步。”

  陳芝豹聞言,眼中大為駭然。

  他平靜外表之下隱藏的是一顆波瀾起伏的心。

  “始終快天道一步。”

  “是何等狂妄之言。”

  但在葉千秋說出這話之後,陳芝豹居然沒有覺得葉千秋有半分狂妄。

  因為,他能感覺到葉千秋所言,的確是事實。

  怪物,這是真正的怪物。

  能言聖人所不能言。

  能言仙人所不能言。

  別說是這人間,就是那天上,恐怕也找不出比他更恐怖的人了。

  陳芝豹微微一歎,沒有再多說什麽,而是看向西北方向。

  葉千秋見狀,則道:“離陽滅亡,已成定局。”

  “你是想做爭天下的蜀王,還是想做陳知報,全在你一念之間了。”

  陳芝豹聞言,微微頷首,頭也不回的走了。

  宮城之中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皇帝崩了。

  太后崩了。

  這天塌了的消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傳遍了太安城。

  即便在齊陽龍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迅速的控制源頭,不讓人們亂傳消息。

  但依舊無法阻止謠言的流傳。

  太安城中的坊間說什麽的都有。

  有人說是天上神仙下凡,用雷把皇帝和太后都給劈死了。

  也有人說是一條千丈真龍把皇帝和太后給吃了。

  還有更離譜的是,有人說是離陽趙氏犯了天條,讓天上的帝王給滅了。

  總之,說什麽的都有。

  一時間,太安城內,是人心惶惶。

  ……

  皇帝趙篆和太后趙稚的死,無疑給整個離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而葉千秋在陳芝豹走後,就已經乘龍而去,回青城山去了。

  而在太安城的皇宮之中目睹了一切事情始末的某些武道宗師,也紛紛四散而去。

  徐鳳年看著宮城裡的亂局,聽著宮城裡的亂音。

  看著已經被夷為平地的欽天監,一時間,都有些恍惚。

  本來,是他想來大鬧皇城。

  這怎麽突然就畫風一變,成了葉真人和曹官子劍鎮太安,宰殺皇帝了呢?

  不知道為什麽,徐鳳年心裡莫名的松了一口氣。

  這天下,終究還是不會再姓趙了。

  再一想,小泥人將來會是這天下之主,想想小泥人穿上帝袍的樣子,徐鳳年就莫名興奮。

  這時,徐鳳年突然感覺到襠下一涼,他嚇的朝著左右看去。

  ……

  西楚,皇城。

  已經成為女帝的薑姒在宮殿之中來回踱步。

  曹叔叔到太安城殺離陽皇帝,也不知道順利不順利。

  如果順利,她自然知道意味著什麽。

  如果不順利,她也知道意味著什麽。

  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就是曹叔叔的會不會死。

  這時,薑姒走到大殿的門口,突然聽到了一陣風鈴聲。

  那掛在大殿屋簷下的風鈴發出了清脆的聲響。

  薑姒見狀,突然想到了某個姓徐的王八蛋。

  隨即,薑姒一手抬起,有劍飛入薑姒的手中。

  薑姒氣呼呼的一劈。

  ……

  一日之後。

  太安城,養神殿之中。

  這座新近起用的養神殿地處內廷,卻與外朝緊密銜接,加上殿閣和館閣總計十二位大學士都在養神殿附近處理政務,這就讓原本荒廢多年的養神殿一躍成為名副其實的中樞重地。

  養神殿佔地並不多,呈現工字形,典型的前殿後寢,殿中懸掛離陽先帝趙惇禦筆的“中正平和”大匾。

  自從年輕皇帝趙篆繼位以來,他親自主持的小朝會都遷移此地,對於重要臣僚的引見召對也在此進行,新近入京任職的數撥封疆大吏,都曾先後到此覲見天子。

  可如今,趙篆也死了。

  在離陽王朝的歷史當中,還沒有一個皇帝像趙篆這般短命。

  才登上大位不過一年有余的光景,便慘遭橫禍。

  最關鍵的還是被人殺死在了皇宮裡。

  這事兒要是傳出去,定然會在天下間引起巨大的波瀾。

  更別說,和皇帝趙篆前後腳死的,還有太后趙稚,這別說在離陽王朝的歷史上獨一檔,便是縱觀前朝歷史,也是獨一檔。

  皇帝和太后齊赴黃泉,給離陽重臣留下了一大爛攤子。

  為了國家安穩,齊陽龍在封鎖消息的同時,也在趕緊召集朝中重臣商議接下來的事情該怎麽辦。

  當齊陽龍跨入養神殿明間上,門下省主官桓溫和左散騎常侍陳望都已在場。

  輔佐齊陽龍執掌中書省的趙右齡和吏部天官殷茂春,這對政見不合卻聯姻的親家也在行列,只不過兩位大人站位頗遠,非但沒有和睦氛圍,反而透露出幾分井水不犯河水的疏離模樣。

  六位殿閣大學士中的武英殿大學士溫守仁和洞淵閣大學士嚴傑溪也都已經在場。

  除此之外,還有常山郡王趙陽,燕國公高適之,淮陽侯宋道寧,這三位離陽勳貴大佬對一般離陽官員而言,都屬於久聞大名未見其面的低調人物。

  相較這些要麽手握朝柄要麽如雷貫耳的大人物,兵部左侍郎唐鐵霜就算實權極大,但仍是後進之輩,所以位置靠後,與青黨在太安城的話事人溫太乙緊挨著並肩站立。

  後者是個太安城官場傳奇人物,一屁股坐在吏部侍郎的座位上,然後就十多年沒有挪過窩了,先後給三位吏部尚書打過下手,故而吏部一直有“流水的尚書,鐵打的侍郎”的諧趣說法。

  便是坦坦翁也經常以溫老侍郎來打趣溫太乙,所以幾乎所有人都忘了,這位老侍郎,如今尚未五十歲。

  齊陽龍其實剛才有意無意在屋外廊道停留了片刻。

  屋內傳來老學士溫守仁那份招牌的大嗓門,中氣十足,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古稀老人的嗓音,只聽這位領銜殿閣的清貴老人悲憤交加道:“天妒英主,陛下死的冤啊。”

  “那北涼蠻子當真是無禮至極,讓禮部斯文掃地不說,還大鬧欽天監。”

  “更是和神霄葉千秋、西楚曹長卿聯手,讓陛下、太后慘死。”

  “罪不容誅,罪不容誅啊。”

  “朝廷決不可再姑息縱容此子了,否則朝廷顏面何在?”

  “諸位同僚,老夫雖是一介書生,但好歹還有一把老骨頭,更有一大把雖老不衰的骨氣,老臣這就孤身前往下馬嵬驛館,將那蠻子緝拿下獄,他若是敢殺人,那就連老夫一並打殺了。”

  “老夫便是死,也死得其所了。”

  齊陽龍聽著裡面這位老學士的慷慨之言,直接翻了個白眼。

  眼下這時候,去問罪北涼王徐鳳年?
  別說是現在朝局動蕩,就是陛下還活著,還能縱容你一個老匹夫如此荒唐行事不成?
  屋內,與溫守仁年紀相當的常山郡王趙陽望向身邊的晚輩高國公和宋侯爺,後兩者顯然也是有些怎舌,他們三位閉門謝客不問朝政太多年,活動圈子僅限於天潢貴胄和皇親國戚之間,與外臣幾乎沒有聯系。

  以前只聽說朝堂上的溫大學士鐵骨錚錚,今日親眼目睹,仍是有些刮目相看。

  趙老郡王緩緩收回視線,皺著眉頭,作為離陽宗室裡的老人,常山郡王趙陽親歷了春秋戰事的首尾,戰功顯著,高祖封賞天下的時候,本該可以在功勞薄上排前十的趙陽因為一樁秘事,到頭來隻撈到手一個近乎羞辱意味的虛名郡王,接下來就開始安心逗弄花鳥魚蟲,悠哉遊哉頤養天年了。

  常山郡王府男丁稀少,久而久之,這位老郡王就徹底被人遺忘了。

  今日能到這裡來,也是因為,他們是在京的皇室宗親,如今皇帝和太后身死。

  國不可一日無君。

  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商量出一個結果來。

  趙氏宗親不能不到場。

  當年以抬棺死諫而名動天下的溫大學士,開始細數那年輕藩王在世襲罔替以後的各大罪狀,慷慨激昂,滿屋子的浩然正氣。

  這位武英殿大學士罵完了徐鳳年,又罵葉千秋和曹長卿。

  最後,又罵回了徐鳳年的頭上。

  好像一切禍事都是徐鳳年招來的一樣。

  如果不是徐鳳年膽大包天,大鬧欽天監,太后趙稚也不會前往欽天監。

  自然也不會被葉千秋一道雷給劈死。

  太安城這麽多年來一直有傳聞,溫大學士已經偏執到了只要是姓徐的京城官員,一概都沒好臉色的地步。

  先前半年太安城最大的兩筆談資,其中一件就跟溫家有關,據說被大學士寵溺到天上去的孫女,不但揚言要去西北見那位新涼王,差點還真就離家出走私奔成功了,把溫大學士給氣得大病了一場,臥榻不起足足小半年,不過看眼下溫守仁的龍精虎猛,又不太像。

  吏部侍郎溫太乙在這間屋子裡,雖說品秩其實與陳望和唐鐵霜相同,但是就算他自己,也清楚這裡頭的差距。

  作為青黨三駕馬車之一,其余兩個,上柱國陸費墀已經去世,陸家更是與北涼結親,舉族遷往北涼。

  青州將軍洪靈樞則從地方進入京城,青黨總體勢力是漲是降,目前來看還不清楚。

  本來天子趙篆要重新起用青黨官員,是毋庸置疑的大勢所趨。

  可誰能想到,天子趙篆就這麽突然崩了。

  最關鍵的是連太后也死了。

  天子趙篆的皇后嚴東吳倒是還活著。

  但是,二人並無子嗣。

  所以, 自然也不可能說父死子繼。

  所以,今日大家都明白,中書令召集眾臣前來,就是為了商議新君一事。

  而且這事兒只能快,不能慢。

  廣陵道那邊還打著仗呢。

  朝廷若是穩不住,廣陵道那邊的局勢恐怕也就穩不住了。

  雖然大家夥都知道今天是來幹什麽的,但也沒有人打斷溫大學士剛正不阿的激昂言語。

  門外的齊陽龍聽不下去了。

  他跨過門檻,一乾權臣的整齊轉頭,溫守仁見狀,也停下了滔滔不絕,跟著其他人一起畢恭畢敬對中書令大人致禮。

  齊陽龍站在當朝首輔應該站的位置,和眾位權臣微微頷首之後,一臉肅容,簡明扼要的說道:“今日只有一個議題。”

  “那就是選後繼之君。”

  “諸位以為,眼下時局,當由誰來繼承大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