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諸天一道》第七十七章 烈火烹油,龍遊太安
  ……

  嘩!

  小宦官這一說話,頓時讓在場的所有文武百官都是面色微變。

  天下第一人葉千秋出現在了西楚叛逆登基大典之上。

  這可不是小事。

  有小道消息稱,前些日子佛道大會時,皇帝派了趙丹坪前去龍虎山,想要封葉千秋為通靈顯聖大真人,讓神霄派總領天下道教事務。

  但趙丹坪連葉千秋的面都沒見到,就被趕下了山。

  這事兒傳到皇帝耳朵裡時,氣的皇帝大罵不已。

  眼下,葉千秋又和西楚曹長卿混在了一起。

  這事兒代表著什麽,不言而喻。

  這時,皇后嚴東吳輕聲和皇帝趙篆說道:“陛下,何必為一不相乾的人動怒,王仙芝活著的時候,離陽不也一樣一統了天下嗎。”

  “一個葉千秋再強,也掀翻不了天下。”

  趙篆心態炸裂,但也知道在群臣面前太過失態有損皇帝威嚴,所以,聽到皇后嚴東吳這話,也就趕緊平複下來。

  不過,皇帝也沒有了飲酒的心情,擺了擺手,讓讓群臣自行遊覽金秋園。

  而他自己則是找了個亭子坐下發呆去了。

  文武百官三三兩兩各自結伴散開,

  齊陽龍和桓溫兩位當朝大佬就並肩而行,並無人隨行,二人一邊走一邊說著話。

  自永徽末以來,離陽三省六部的大小衙門,幾乎可以說是城頭變幻大王旗,首輔張巨鹿、兵部尚書顧劍棠、宋家老夫子等一批老人要麽死的死,要麽就是離開京城中樞。

  而以中書令齊陽龍領銜的一撥人,則紛紛躋身廟堂佔據高位。

  在這兩撥人之中,唯獨桓溫是個異類,他身為三朝老臣,無論同朝官僚如何人事更迭,這位坦坦翁始終穩坐門下省的那座釣魚台。

  雖說有傳言說桓溫身體不適,要騰出位置給中書省二把手趙右齡或是吏部天官殷茂春中的某一位,但是對於見慣風雨的太安城文武百官而言,只要皇帝陛下不曾明確下旨,坦坦翁就依舊是那個對整個朝局都擁有莫大影響力的宰執人物。

  退一步說,即便桓溫真的告老退位,到時候作為離陽王朝碩果僅存的功勳元老和文壇領袖,以後離陽政事也一樣少不了問計於這位被先帝譽為“國之重寶”的老人。

  在即將入秋之時,皇帝雖然身體不適,也依舊讓內務府精心打造了四十余方篆刻有“祥符禦用”的硯台賜給重臣。

  得之者均以為寶,其中唯有桓溫獨得三方,便是齊陽龍也才兩方而已。

  而且桓溫不但獲此殊榮,同時更有一株堪稱冠絕遼東諸多貢品的老參和一壇椿齡酒一並賜下。

  所以,當齊陽龍和桓溫這兩個老人走在一起時,無人敢上前來打擾。

  齊陽龍和桓溫這兩個年邁老人走起路來其實並不慢,步子也大。

  跟在二人後邊的官員大隊伍愈行愈遠。

  二人徑直來到了金秋園裡一處著名景致,以將近百塊春神湖石堆砌而成的春神山。

  春神湖石雖然很久以前就被一些江南名士鍾情推崇,但稱得上真正興起,為朝野上下所熟知,是最近五年的事情,一塊塊巨石,不斷從湖底撈起一座座富貴庭院,在去年更是“飛入”了帝王家,在金秋園一夜成山,名動天下。

  春神湖石以瘦透皺三字為珍,上等春神湖石,玲瓏起伏,氣韻天然,所以又有一斤石一兩金的說法。

  桓溫沒有登山,而是站在距離春神湖山還有數十步的地方,望著那座據說雲霧天氣可見煙繞、陰雨天可聞雨音、大風中可聽法螺聲的矮山。

  中書令齊陽龍見坦坦翁沒有登高的意圖,也就笑著陪坦坦翁站在原地。

  如今離陽朝廷的氛圍極為輕松,相比張巨鹿和顧劍棠這兩位不苟言笑的文武領袖坐鎮時,文武百官戰戰兢兢,生怕犯錯的氛圍,如今換成了脾氣都很好的齊陽龍和桓溫,人人都輕松了許多。

  加上又恰好碰上趙篆這般方登大寶還算不得積威深重的年輕天子,所以離陽官場算是一改前塵。

  但是,隨著今日酒宴還未完結之時傳來的那個消息讓年輕的皇帝暴怒之後,今天這個酒宴的氛圍,自然也就跌到了冰點。

  神霄派葉千秋成了在場所有文武百官心頭的縈繞之人。

  離陽崇道,從前龍虎山天師府是絕對的道教領袖。

  但是,自從葉千秋橫空出世之後,龍虎山天師府的威勢便一日不如一日。

  葉千秋在擊敗了王仙芝之後,穩坐天下第一的寶座。

  在王仙芝過世之後,更是舉世無敵。

  太安城觀禮時,葉千秋橫劍於皇宮之上的情景,還讓人歷歷在目。

  還有,佛道大會之上,離陽新進武林盟主軒轅青鋒挑戰葉千秋,一招敗北。

  如此人物,和西楚曹長卿把酒言歡倒也不是什麽敏感的事情。

  但問題是二人在西楚女帝薑姒的登基大典之上把酒言歡,這就很是問題了。

  在酒宴上沒少喝酒的坦坦翁打了個酒嗝,轉頭對齊陽龍笑問道:“中書令大人,曉得我桓溫這個坦坦翁綽號的由來嗎?”

  齊陽龍笑著搖搖頭。

  桓溫哈哈笑道:“最早啊,可不叫坦坦翁,有個家夥幫我取了個酒葫蘆的綽號,如果有些事情惹惱了他,還要被他罵成酒囊飯袋。”

  “坦坦翁這個叫法,相對而言是很後來的事情了,有次陪那家夥一起在禁中當值,我管不住嘴,就偷喝了酒,剛好給通宵批本的先帝逮了個正著。”

  “我呢,喝高了,言談無忌,就跟先帝說我桓溫只要一天肚中有酒,就一天心中坦蕩,但是哪天陛下不管酒喝,就要滿肚子牢騷。”

  “然後先帝就逗樂了,當場就讓當時的掌印太監韓生宣去拎了好幾壇酒來,那一次,有個從來都滴酒不沾的家夥也破天荒喝了杯,臉紅得跟猴子屁股差不多,我醉後笑話他別叫什麽碧眼兒了,就叫紅臉兒好了。”

  “他就回了一句,管住嘴,好好做你的坦坦翁。”

  “大概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成了坦坦翁,也許很多官員覺得這個綽號是說我桓溫在離陽官場上,不論如何朝局動蕩,我都是個跟著一起搖搖晃晃偏偏最後都沒倒下的不倒翁。”

  齊陽龍感慨道:“坦坦翁無論為人還是做官,都不曾行心上過不去事,不存事上行不去心,我不如坦坦翁多矣。”

  桓溫翻了個白眼兒,道:“中書令大人,這話可就溜須拍馬太過了啊,如果換成別人來說,我甚至都要覺得是罵人了。”

  齊陽龍笑而不語。

  先帝也好,現在的天子也罷,對待這位與張巨鹿私交甚好的坦坦翁,都視為可以信任的帝師人物。

  這次沸沸揚揚的桓溫辭官讓賢一說,齊陽龍最清楚不過,哪裡是年輕天子對桓溫生出了忌憚猜忌之心,分明是桓溫自己有了退隱之意,這才有了桓溫一人獨得三方禦賜硯台的美談。

  桓溫輕聲道:“少年人要心忙,忙起來,則能震攝浮氣。老年人要心閑,閑下去,方可樂享余年。”

  齊陽龍搖頭沉聲道:“這個時候,朝廷上誰都能閑,唯獨坦坦翁閑不得,廣陵道,北涼道,兩遼道,處處都不安生,朝廷這邊很需要坦坦翁幫著拿主意。”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哪怕坦坦翁不開口說話,但只要你坐在那裡,哪怕是打著瞌睡,朝廷的人心就不會亂。”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說的就是坦坦翁。”

  桓溫繼續望了一會兒那座小山,皇帝就在小山後邊的涼亭裡。

  他緩緩轉頭笑道:“論年紀輩分,中書令大人與我恩師同屬一輩。”

  齊陽龍很快就擺手道:“別來這一套,我跟你恩師當年不對付是出了名的,對於儒法兩家的皮裡之爭,兩人一輩子都沒談攏,在我入京以後,坦坦翁沒有為難國子監和中書省,我就已經很慶幸了。”

  桓溫不再用中書令大人這個恭敬中透著生疏的稱呼,語氣誠懇道:“齊先生雖然與恩師政見不合,但是恩師當年便對先生做學問的功夫極為欽佩。”

  “在桓溫看來,世人都說那與其衣冠誤事不如布衣遁世的道理,其實要麽是做夠了官,要麽是做不成官的虛偽措辭,遠不如先生這般布衣即學問、衣冠即濟世。”

  齊陽龍笑了笑,道:“坦坦翁啊坦坦翁,咱們兩個老頭子在這裡互相拍馬屁,也就罷了,問題是也沒人旁聽進耳朵啊,如何傳為美談,如何青史留名?”

  說到這裡,齊陽龍略帶譏諷道:“想我年少時讀史,初讀某人某事,總覺得血脈賁張或是感人肺腑,後來回過味來,才知道是沽名釣譽至極,其心可誅啊。”

  桓溫爽朗大笑,道:“先生好見地,學生年輕時也有如此感觸。”

  齊陽龍沒來由歎氣道:“以前的寫書人啊,以後的翻書人啊。”

  桓溫突然道:“我記得黃三甲曾經和我說一句話。”

  齊陽龍道:“什麽話?”

  桓溫道:“他死之後,這世上的翻書人恐怕便是葉千秋了。”

  齊陽龍微微一怔。

  “這是黃三甲說的?”

  桓溫微微頷首,道:“是他說的。”

  齊陽龍沉默片刻,道:“或許還真是這樣。”

  “一個人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出現,神霄派的這位葉真人,出現的太過蹊蹺。”

  “翻書人,翻書人。”

  “黃三甲這個翻書人布局天下,讓天下一統。”

  “葉千秋這個翻書人,又會做些什麽呢?”

  桓溫面色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道:“陛下還是年輕氣盛了一些。”

  “看來,我們得早做準備了。”

  “若是葉千秋和曹長卿聯手。”

  “那這太安城,恐怕就再也不得安寧了。”

  “若是天變了,離陽該當如何?”

  齊陽龍面色微變,道:“他們敢?”

  桓溫道:“有什麽不敢的,有人和我說武英殿前的那柄百丈巨劍就是葉千秋的劍。”

  “那是葉千秋對陛下在青城山動徐鳳年的反擊。”

  齊陽龍深吸一口氣,歎道:“唉,狡兔死,走狗烹的事兒,終究還是讓人看不過去了。”

  “好好的天下,徐徐圖之,自有幾百年的氣數。”

  “如今,卻是烈火烹油,轉眼間,就要大廈將傾了。”

  桓溫突然又道:“先生是不是沒有見過那徐鳳年?”

  齊陽龍點了點頭,道:“那北涼王倒是去過一趟上陰學宮,可惜不曾見面。”

  桓溫道:“我恩師跟老涼王當堂對罵過很多次,我這個當學生的,雖說跟那年輕藩王不過兩面之緣,但是其中滋味,實在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齊陽龍沒好氣道:“這有何值得顯擺的?”

  桓溫很開心很用力地笑了笑,毫不遮掩促狹意思。

  桓溫又問道:“齊先生,你知道我入京當官以來最喜歡做的兩件事情嗎?”

  齊陽龍答道:“願聞其詳。”

  桓溫眯起眼,先是抬起左臂揮動了一下袖子,然後伸出右手,食指中指並攏在空中做輕輕敲擊狀。

  “每日朝會,看著文武百官來來去去,琳琅滿目,目不暇接。聽著他們腰間玉佩敲擊,叮叮咚咚,清脆悅耳。百看不厭,百聽不膩。”

  齊陽龍笑道:“以前沒覺得,以後我也要留心注意一下。”

  桓溫抬起頭,不再看山,而是看向更高的天空。

  “天地一張大玉盤,大珠小珠落其中,劈裡啪啦,都碎了,都死了。”

  齊陽龍閉上眼睛,腦袋微斜,似乎在側耳傾聽,喃喃道:“是啊,你我二人,還有身後那些黃紫公卿,都是罪魁禍首。”

  桓溫笑道:“我們這些愧對典籍的讀書人啊。”

  齊陽龍依舊閉著眼睛,輕聲笑道:“聽聞佛道大會上,葉千秋談及儒釋道三家精義。”

  “說儒家講究一個誠字。”

  “可世上的諸多儒家弟子,卻是難以做到這一個誠。”

  “如今想來,這位葉真人對於儒家的理解不可謂不深。”

  “這也或許就是為什麽,他選擇幫助曹長卿的緣由吧。”

  “我們這些人,終究算不得什麽正兒八經的讀書人啊。”

  桓溫微微頷首,道:“的確。”

  ……

  青城山,神霄閣。

  秋風乍起。

  葉千秋負手而立,站在小院裡,看著那九霄之外的雲層。

  李淳罡走了過來。

  “徐鳳年那小子已經動身去太安城了,我們什麽時候走。”

  葉千秋道:“再等等。”

  “等曹長卿的信兒。”

  李淳罡道:“還等啥?到了太安城不一樣可以等嗎?”

  葉千秋道:“徐鳳年的目標和我們的目標差不多。”

  “讓他先出出氣也是好的。”

  李淳罡道:“我這一把老骨頭要不是為了小泥人兒,我才不去摻和這趟混水。”

  葉千秋笑道:“這一趟可是要大大的露臉。”

  “世人都說你李淳罡死了。”

  “你也該讓他們看看什麽叫老當益壯。”

  半個月之後。

  葉千秋從青城山深處將真龍招來,和李淳罡、鄧太阿一起乘龍而去。

  目標,太安城。

  ……

  祥符二年,深秋時節的太安城顯得要比平時更蕭瑟一些。

  皇宮內,一座氣勢森嚴的大殿之中,空蕩蕩的,龍椅上坐著一個身穿龍袍的年輕人。

  那是離陽的天子,趙篆。

  空曠寂靜的大殿,皇帝坐北朝南,用自己才能聽到的嗓音說道:“只要北莽多死一個董卓和二十萬人,北涼也多死十萬人,那麽這個天下,就是太平盛世了。”

  “可惜,你徐鳳年不知趣。”

  “欽天監,不是你該去的地方。”

  ……

  欽天監,在倒塌的宮殿廢墟之中,有一座社稷壇被清理了出來。

  在強大壓迫力之下轟然倒塌的欽天監的宮殿廢墟之中,只有這一座社稷壇保存的最為完整。

  在這社稷壇中,鋪有出自廣陵道的五色土,東青、南紅、西白、北黑、中黃。

  此時,一個中年儒士蹲在南方的紅色貢土前,他身邊站著一個嘴唇緊緊抿起的少年,身穿欽天監監正的官服。

  少年可以叫趙家天子趙篆為皇帝哥哥,算是深得皇帝信任之人。

  欽天監中的煉氣士在那日天雷壓頂之時,幾乎是全軍覆沒。

  除卻一些當日不在欽天監中的人之外,其余人全部身亡。

  這時,一位身穿白衣的老人走了過來。

  負責為離陽朝廷推衍星象頒布歷法的欽天監,真正為離陽趙室倚重的大人物,除了監正兩監副外,就是那些不穿官袍僅是身著白衣的仙師。

  而這位白衣老人還頂著監副的頭銜,也是那日大災禍之中的幸存者。

  只見白衣老人朝著中年儒士輕聲道:“謝先生。”

  儒士伸出手掌平攤放在土壤上,笑道:“我知道衍聖公已經離開京城了,放心,我會親自主持大陣的運轉。”

  白衣老人還要說些什麽,中年儒士起身拍了拍手,轉身說道:“除了李家父子的一千六百人,還會有三百禦林軍,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

  白衣老人欲言又止。

  中年儒士道:“既然大陣還在,你慌什麽?”

  “放心,蜀王殿下也會來的。”

  白衣老人聞言,終於是開口道:“要是曹長卿和葉千秋也來了,又該如何?”

  (https://)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