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諸天一道》第三十三章 離秦而去,邯鄲孟秋
暮色降臨之時,一行車馬已經駛至了鹹陽城的城門前。

  車架之上,葉千秋和綱成君蔡澤聽得外面人聲鼎沸。

  葉千秋讓在外驅車的逍遙子停車,葉千秋和蔡澤掀起車簾子,看著城門口,一大堆鹹陽百姓正圍在城門前,看著掛在城門前的一副告書。

  有識字的士子朗聲念道:“秦王詔曰,自先祖孝公變法以來,如嫪毐之徒以閹宦之身得入宮闈,以至封侯、攝政、以假父名號亂國害民,前所未聞!”

  “嫪毐之亂,為秦國法恥!”

  “……”

  “今寡人親政,明告朝野,舉凡國政,有法者依法,無法者依例。”

  “無法無例者聽上裁奪。”

  “國府郡縣,臣工吏員,但擅自枉法寬嚴者,依法論罪!”

  只聽得在城門口圍觀的秦人們,個個議論紛紛,四處奔走相告。

  片刻後,葉千秋和蔡澤將簾子給放下,讓逍遙子驅車馬而去,朝著鹹陽城外行去。

  “老夫不得不承認,王上英明,殺伐果斷,自王上親政以來,短短荀月時間,便已經將秦國朝堂給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了。”

  蔡澤坐在車架上,一張老臉上滿是風塵之意,頗為感慨的說道。

  葉千秋聞言,微微頷首,道:“這一張告朝野上下臣民之詔書,一個字不責及百姓,隻斥責那些壞法壞事的官吏。”

  “此詔書一出,百姓也要勝讚王上之聖明了。”

  “這兩年,嫪毐亂政之舉,終究是給秦國朝堂上下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此詔書之後,只要王上親改吏治,秦國上下,很快便會掃濁氣於一空。”

  蔡澤微微頷首,道:“確實如此。”

  ……

  鹹陽城外,三十裡處,有一座涼亭。

  呂不韋的車架正在這裡等候著葉千秋和蔡澤。

  不消一會兒。

  逍遙子駕著車馬從遠處的官道上行來,與呂不韋的車架在此匯合。

  葉千秋和蔡澤下了車,呂不韋也下了車。

  三人坐於涼亭之下。

  蔡澤好奇的看著左右,片刻後,感慨道:“真是人走茶涼啊。”

  “文信侯雖然被罷相,但文信侯在秦國主政多年。”

  “如今,卻是連一個來送文信侯的人也沒有。”

  呂不韋卻是朝著蔡澤笑道:“綱成君,此言差矣。”

  “老夫主政大秦多年,自問還是有些人脈的。”

  “只是,老夫特意囑咐了旁人,不要前來相送。”

  “且離開時,又小心翼翼,知道者不多,故此無人來送。”

  蔡澤聞言,疑惑道:“哦?這是何故?”

  呂不韋卻是朝著蔡澤說道:“此番不韋離開鹹陽前往洛陽封地,如此小心行事,不敢驚動旁人,還要多謝太玄先生提點。”

  葉千秋笑道:“文信侯客氣。”

  蔡澤聽了,有些疑惑的看著葉千秋道:“太玄先生,這是為何?”

  葉千秋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文信侯此番罷相離鹹陽而去,若是引得朝中眾人相送,恐怕會掀起六國之人的不軌之心。”

  “以文信侯之威望,六國之人若是知曉文信侯具體離開鹹陽的時候,你說他們會不會在洛陽專程等候文信侯,邀請文信侯前往他國為政。”

  “文信侯主政秦國十余載,在秦國所做的大事,可是天下共睹。”

  “以文信侯之才,若是前往其他六國之間的任何一國,定然也能有所一番作為。”

  蔡澤聞言,更是疑惑,道:“文信侯罷相,返回封地洛陽,若是六國之人相邀,倒也不是什麽意外之事。”

  “只是,文信侯一心在秦,豈會和東方六國之人苟合。”

  “文信侯定然會拒絕他們。”

  “文信侯以為,老夫所言,是否有理?”

  蔡澤看向呂不韋。

  呂不韋微微一笑,道:“綱成君,所言有理。”

  “天下之大,七國之間,唯秦國,可讓不韋一展身手。”

  “其余六國,皆入不得不韋眼中。”

  蔡澤道:“既然如此,文信侯為何聽從太玄先生之建議,如此低調離開鹹陽。”

  呂不韋笑道:“綱成君,還是讓太玄先生給你解釋好一些。”

  蔡澤又看向葉千秋,葉千秋淡淡一笑,道:“文信侯雖然一心在秦,但是如果六國鬧出來的動靜很大,傳到了王上的耳中。”

  “讓王上該如何想?”

  “這世上的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縱使王上對文信侯沒有疑慮,也定會讓文信侯遷徙封地。”

  “以文信侯對秦國之心,到時候,定然會陷入左右為難之勢。”

  “文信侯要想安度晚年,只有低調低調再低調。”

  “前往洛陽之後,能不見外客,就不見外客,深居簡出,方才是生存之法。”

  蔡澤聞言,在一旁久久不言,良久之後,蔡澤朝著葉千秋道:“先生對人心之把握,真是令老夫佩服。”

  “只是,如此這般,於文信侯而言,是不是太過……”

  蔡澤看向呂不韋。

  他和呂不韋是多年至交好友,當年呂不韋入秦,為嬴子楚之事奔走。

  那時,蔡澤還是秦國相邦,二人在那時,便已經產生了交集。

  後來,蔡澤辭去相位,甘願為呂不韋之下,助呂不韋成事。

  如今,二人紛紛離開鹹陽。

  呂不韋榮耀十數載,如今,老了,老了,卻是更要如履薄冰了。

  蔡澤唏噓短歎,隻想著人活一世,有著太多太多的身不由己。

  此時,呂不韋卻是笑著說道:“綱成君無須為我擔憂,一切皆有天數。”

  “我呂不韋此生足矣。”

  “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我當年還是會義無反顧的選擇入秦。”

  “大丈夫生於世間,自然當一展胸中抱負。”

  “比起商君、吳起等人,我呂不韋的結局已經不錯了。”

  蔡澤聞言,也不好再多說什麽。

  呂不韋招手,讓仆從將酒拿來,三人飲了三杯之後,上了車架,朝著函谷古道緩緩行去。

  此時,夕陽西下。

  漫天的紅霞,染紅了天際。

  呂不韋的離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而從今日起,秦國這架車馬將在一統天下的大道之上,快速前行。

  ……

  傍晚。

  一架華貴的青銅緇車不疾不徐的進了邯鄲南門。

  邯鄲城內外,街市之上一片生機。

  店鋪連綿,車馬川流,人聲鼎沸,分外熱鬧。

  葉千秋掀開簾子,朝著街上看了看。

  趙國之都邯鄲終於到了。

  從鹹陽東出函谷以後,葉千秋便和呂不韋告別。

  與綱成君蔡澤一道前往趙國,沒兩日,便進入了趙國境內。

  這是入趙之後的第四日,他們的車架終於來到了邯鄲城。

  放眼望去,邯鄲城似乎和鹹陽城大不一樣。

  但你要說到底是哪裡不一樣,一時間,又好像讓人說不上來。

  此時,葉千秋朝著綱成君蔡澤笑道:“綱成君,咱們下去走走如何?”

  蔡澤笑道:“好。”

  於是,葉千秋和蔡澤便下了車。

  葉千秋讓逍遙子帶著後面的蔡澤使者去邯鄲驛館存放車馬,而他和綱成君蔡澤則是在邯鄲城內四處看看。

  他們所乘坐的車架,是綱成君蔡澤出使燕國的車架。

  綱成君打算辭官不做,所以,討了份前往燕國的出使差事。

  這一路上,也不著急,這到了趙國,蔡澤也打算停留幾日。

  若是葉千秋在邯鄲呆不久,他會和葉千秋一起前往燕國。

  二人在街上走了許久。

  只聽得蔡澤在一旁說道:“匆匆二十載,邯鄲可是大變樣了。”

  葉千秋聞言,道:“綱成君當年來過邯鄲?”

  蔡澤點了點頭,道:“當年,我離開燕國入秦,曾經到過邯鄲。”

  “那時,趙國剛剛經歷過長平之戰沒多久。”

  “戰後趙國元氣大傷,邯鄲城內外是到處可見大戰留下的廢墟。”

  “長平之戰,趙國以幾乎亡國的慘痛代價,扛住了大秦席卷山東的風暴,列國在合縱敗秦之後紛紛對趙國示好。”

  “對趙國是各種物資援助,而且還鼓勵商旅進入趙國,自從商旅大舉入趙之後,趙國這二十年間,算是漸漸複蘇過來了。”

  葉千秋微微頷首,朝著四周觀望著,看著這邯鄲城中的景象,似乎明白了邯鄲和鹹陽到底不同在了哪裡。

  就在這時,只聽得前方有一大群士子朝著前方聚集而去,人群之中,傳來那些人的言談之聲。

  “今年這一朝孟秋會,聽說妃雪閣的那位趙大家會出場。”

  “那位趙大家精通琴棋書畫,獨傲群芳,聽聞其教出來的女弟子雪姑娘,也是一樣的厲害,據說,那雪姑娘的舞技已經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只是不知道這一趟孟秋會,那位雪姑娘會不會出現,聽聞那位雪姑娘的舞技還未大成,很少在人前出現。”

  “也不知道今夜這孟秋會能吸引到多少士子來投,又有哪位士子可入得趙國朝堂。”

  “呵呵,當今之趙國,想要入朝為官,哪個不需要通過郭開郭丞相?”

  “你當這孟秋會為何還能如此鼎盛,不就是因為這孟秋會是郭開舉辦的嗎?”

  “趙人皆知郭開是奸臣,唯獨趙王不知,徒之奈何啊。”

  葉千秋聽到這些士子之言,臉上泛起好奇之意,他朝著一旁的綱成君蔡澤問道:“綱成君可知這孟秋會?”

  蔡澤聞言,微微一笑,道:“這孟秋會,老夫倒是有所耳聞。”

  葉千秋道:“請綱成君說來聽聽。”

  蔡澤微微頷首,道:“昔年,這孟秋會可是趙國邯鄲一年一度最大的盛會大典。”

  “旨在為趙國選拔良才。”

  “當年,六國合縱敗秦,信陵君魏無忌久居邯鄲,就曾經數次親自操辦這孟秋會,彼時,邯鄲士風居天下之首。”

  “有信陵君的操辦,更是讓這孟秋會,一時風光無二,為趙國引來了不少人才士子。”

  “最出名的還要數當年荀子到邯鄲,參加孟秋會的那一次。”

  “當年那次孟秋會,荀子正當盛年,為天下大家,領袖士林,點題論戰人性之善惡。”

  “著實是精彩絕倫。”

  “只可惜,自從信陵君魏無忌離開趙國,返回魏國之後。”

  “其後數年,孟秋會是越來越走下坡路。”

  “再加上,這幾年趙國朝堂選用人才之事,由郭開這等奸臣掌控,凡欲進趙國朝堂為官者,都先要給郭開送上厚禮才行。”

  “這孟秋會儼然已經成了郭開的收禮大會,早已經是有名而無實了。”

  葉千秋聞言,不禁微微頷首。

  他看著前方的那些士子,然後心頭一動,和一旁的蔡澤笑道:“綱成君,你我初到邯鄲,就碰到了如此盛事,若是不去看看,豈不是白白來了這一趟邯鄲?”

  蔡澤聞言,不禁朝著葉千秋笑道:“那我便隨先生一起去瞧瞧。”

  葉千秋點了點頭,和蔡澤一起尾隨在那一群士子的後邊,朝著前方行去。

  二人一邊走,蔡澤還一邊說著這孟秋會的由來。

  在戰國這大爭之世,士人領天下之潮流。

  邦國擇士,士擇邦國。

  天下間的有的投身學宮以立身修學,有的隱居山林收徒教人,有的遊歷天下以傳布信仰。

  還有的專藝業而躬行實踐,恆專恆信,矢志不移,代代傳承,遂成大家。

  如工師之技,如農家之藝,如醫藥之道,如格物之辯,如堪輿之術,如音律器樂,如私學育才,皆在此種種之間。

  諸子百家也由此而發揚光大。

  到了如今之天下,天下之間,早有共識。

  一個國家能否強盛,根本便在於君王能否聚士召賢。

  當今趙王,雖然算不得什麽明君,但依舊想要強趙,所以,這聚士召賢之事,也是一點都沒放下。

  中原士林之盛,原本以魏國大梁、齊國臨淄為先。

  李悝、樂羊、吳起、白圭、商鞅、孫臏、張儀、范雎,這些赫赫名士大多都是魏人,即便不是魏人,也是先入魏國成名而後出走。

  齊國臨淄的稷下學宮,匯聚了除墨家之外的天下幾乎所有的學派。

  昔年,儒家孟子、法家慎到、儒法兼具的荀子、陰陽家的鄒衍、縱橫家的魯仲連、名家淳於髡、黃老學派的田駢、伊文,雜家的田巴、接子等人皆在其中。

  可惜魏齊兩家好景不長,自魏惠王后期之後,魏國大梁便失去了中原文化中心的地位。

  而齊國在齊宣王之後,齊國經六年抗燕大戰而全面衰落,稷下學宮士子紛紛流失。

  眼下,雖然荀子雖然還是稷下學宮大祭酒,但諸子故去,士子流失之後,稷下學宮的風光早已經不在了。

  如今之天下,有點見識的士子都奔著秦國去了。

  呂不韋在秦主政多年,更是為秦國網羅了一大批東方六國的士子人才。

  眼下,趙國這孟秋會,也不知道能翻起什麽浪花來。

  葉千秋只是想來湊湊熱鬧而已。

  葉千秋和蔡澤緊跟著那一大批士子,來到了孟秋園之中。

  聽蔡澤說,這孟秋園在從前叫做信陵園。

  當年,信陵君救趙敗秦,功勞聲望在山東六國之間可謂是一時無兩。

  信陵君在邯鄲久居,趙孝成王便將邯鄲最大的一片王宮園林撥給了信陵君做府邸,叫做“信陵園”。

  信陵君離開趙國之後,這“信陵園”依舊還是信陵君的府邸。

  直到幾年前,信陵君身亡,這“信陵園”便被趙國新任權臣郭開給接管了,郭開直接將這“信陵園”給改名為了孟秋園。

  孟秋會,是以大聚會大論戰的形式,切磋探究天下大勢,一年一個主旨議題,各家各派暢所欲言,個中翹楚可一舉成為天下名士,周遊列國便是身價百倍。

  如此功效,非但士子們人人視為一舉成名之盛典,便是各個邦國也是深為關注,紛紛派出秘密特使或各種形式的斥候到會踏勘,以求有用之才。

  這也是為什麽,蔡澤對這孟秋會十分清楚的原因。

  當年,他在秦為相,可是沒少派密探來這孟秋會。

  後來,呂不韋出任了秦相,亦是每年都會派人到邯鄲來探查一番。

  葉千秋和蔡澤進入孟秋園時,並未受到阻攔。

  如此盛典,尋常百姓不會到此湊熱鬧。

  只有想要博取聲名的士子才會前來。

  葉千秋和蔡澤,一個老邁而有風骨,一個年輕而有氣質,這一老一少的組合,放在很多人的眼中,自然也是為了求名而來。

  當然,葉千秋和蔡澤並不想引起旁人的注意。

  他們進了園中之後,便順著那些士人的人流,朝著園中繼續行去。

  直到來到了一片胡楊林前。

  前方,有一座平台立起。

  四周,放置著一排又一排的桌席。

  胡楊林的旁邊還有一個大的水池。

  此時,天中明月高懸,林間風燈高挑。

  晚風徐徐,蛙鳴聲聲。

  一眾士子,隨意坐在桌席前,三五成*頭接耳,相談甚歡。

  葉千秋和蔡澤也尋了一桌坐了下來。

  不多時,這可容納數百人的桌席前,基本上都坐滿了人。

  有年輕的,有年老的,也有正值壯年的。

  年齡最小的不過七八歲,年齡大點的,就在六七十往上。

  不過,大部分人,還是在二十歲到四十歲這個區間。

  桌席上,早就擺放好了菜肴酒食。

  有不少人早已經大快朵頤,吃了個管夠。

  當然,也有一些人很矜持,在和一旁的士子朋友,相互攀談。

  葉千秋和蔡澤坐在一旁,看著這周圍,不禁覺得這氣氛頗為古怪。

  就在這時,只聽得前方有人突然高喝一聲,道:“相邦到!”

  隨著那一聲高喝落下。

  只見不遠處的胡楊林小道之中,有一個頭髮半白的華服男子,一臉威嚴的帶著幾個身著趙國官服的官吏朝著前方的主位上走了過去。

  不多時,只見那華服男子和一眾隨行官員坐在桌前。

  四周不少士子起身,朝著那華服男子拱手行禮道:“見過趙相。”

  葉千秋朝著那華服男子望去。

  蔡澤在一旁小聲說道:“此人便是趙相郭開。”

  葉千秋微微頷首,沒有多言。

  這時,只見郭開站起身來,抬抬手,往下一壓,示意眾人坐下,只見他臉上浮現出三分笑意,朝著眾人朗聲笑道:“今夜,諸位士子前來孟秋園,參加這一年一度的孟秋會。”

  “本相很是歡喜。”

  “諸位皆是天下良才,能否為趙國所用。”

  “還要看諸位的本事。”

  “不過,如此良辰美景。”

  “豈能無歌舞助興。”

  “本相敬諸位一杯,請大家觀賞一番妃雪閣趙大家的舞技。”

  “待趙大家舞完之後,咱們再宣布論題,論戰如何?”

  四周眾人聞言,紛紛出聲道:“趙相所言極是!”

  “聽聞妃雪閣趙大家的舞技獨傲群芳,乃是趙國一絕。”

  “我等今日能得見趙大家之風采。”

  “著實是不枉此遭了。”

  郭開聞言,臉上笑意更甚,只見他舉起酒爵來,朝著眾人一舉,然後朗聲道:“這杯酒本相敬諸位,還請諸位滿飲此爵!”

  說罷。

  只見郭開將酒爵之中的酒水一飲而盡。

  場中士子,少說也在五百人以上。

  混吃混喝的實在不在少數。

  葉千秋和蔡澤落座的地方十分靠後。

  其余人起身,將他們二人擋了個嚴嚴實實。

  就在這時,只見前方的平台之上。

  一道曼妙的身形從夜空之中緩緩飛落下來。

  與這道曼妙身形同時而至的,還有那不知從何響起的琴曲之音。

  就在這道曼妙身形出現的時候,四周的士子身形也都已經紛紛落座下來。

  葉千秋的目光在那平台上一掃。

  只見一個身著紅色開襟綢裙的女子出現在了台上。

  女子身上的紅色長裙飄飄,一頭烏黑長發上還戴著水晶頭飾,精致的面容之上,略有紅暈。

  女子身材曼妙,在台上身形轉動,舞步輕盈,動作旋轉跳躍。

  輾轉數個腳步落下,其舞動之身姿,早已經令台下的眾人流連忘返,不知身在何處。

  就在這時,只聽得那琴曲之音陡然一變。

  夜空突然好像在一刹那間變得更加黑暗了許多。

  歡快悠揚的樂曲之中突然多出了鈴鐺環佩的叮咚之聲。

  就在此時,紅衣女子身上的綢帶突然飄出了數丈之遠,直指郭開而去!

  那綢帶飛舞速度之快,令人難以反應。

  在此刻,好似漫天夜空之中,都已經變成了紅色的海洋。

  就在綢帶要將郭開給淹沒的時候。

  一道劍光出現了。

  那一道劍光割開了黑夜裡的黯淡,將紅色的綢帶給驅逐。

  一道渾身隱藏在黑色之中的影子出現在了郭開的身前。

  郭開本來沒反應過來,但隨著這一道黑色影子的出現。

  郭開的臉上頓時泛起了暴怒之色,只見他倏然站起身來,朝著那台上的紅色身影怒喝一聲。

  “捉活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