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環球旅拍家》三百七十七 林清晨的孤單喜洲之行
……

 離開雙廊,林清晨有些不舍,似乎身體裡每一個細胞都吸納了這裡的慵懶,不願意再奔波,但海對面還有喜洲,腦海裡還有老舍先生的《滇行短記》:

 “我想不起在國內什麽偏僻的地方見過這麽體面的市鎮。進到鎮裡,仿佛是到了英國的劍橋,街旁到處流著活水;一出門便可洗菜洗衣,而汙濁立刻隨流而逝。街道很整齊,商店很多,有圖書館,館前立著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貼金的。有像王宮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畫棟。有許多祠堂,也都金碧輝煌。不到一裡,便是洱海,不到五六裡便是高山。山水之間有這樣一座市鎮,真是世外桃源……”

 喜洲,這是一個僅僅聽了它名字就被吸引了的地方,讓人忍不住前往沾沾它的喜氣,它東臨洱海,西枕蒼山,靜靜地鑲嵌在蒼洱大地的北端,蒼山萬花溪清澈的溪水從蒼山腳下一直流淌到它的懷裡。

 這是一座充滿田園氣息的村落,一座建在稻田中央的古鎮

 懂行的人都知道,在大理看民居不是在古城,而是在喜洲。

 如果拋開那條穿鎮而過的214公路不算,喜洲被稻田團團包裹,無論從哪個方向走出去,都會讓人身處稻田之中。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節氣,喜洲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致,從點點青嫩到滿地金黃,喜洲鎮就像點綴在畫中一般。喜洲最美的那一刻是在黃昏,陽光將稻田染成錦緞一般,古鎮仿佛從稻田中生長出來似的,田野裡的農人穿著各色的衣裳向古鎮歸去,在田埂上相遇,就互致一聲問候:我家吃飯克,炊煙從舊式的煙囪裡慢慢騰起,飄散向四方,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了。

 林清晨看過陳晚安的關於大理的旅行攻略,雖然陳晚安沒去過喜洲。

 但是陳晚安卻在最初的給林清晨的攻略中將大理的所有介紹的非常透徹。

 所以對於喜洲,林清晨還是非常熟悉的。

 而在林清晨看來,古城、民居,全省全國哪裡都有,可是奇怪,把這白牆青瓦往連片的稻田裡這麽一放.竟有一番說不出的滋味。

 漫步田園,眼前農田金黃,遠處洱海青灰。耳邊除了呼呼的風聲和偶有白鷺的嘶鳴,再無多余的聲音。閉上眼,讓心靜靜享受一份謐然的寧靜。

 喜洲古鎮裡的老宅一般分兩種,一種是以前有錢人家的大院,像嚴家大院、董家大院之類的,還有一類就是平民家的大院,都是可以進去觀看的,一般收費也就幾塊錢,有的都不收費的。

 到了院子裡,有的因為時間太久,當做文物保護,沒人住了,隻用於觀賞,有的到現在還住著本地的白族居民。

 到了院子裡就可以看到真正的白族民居建築了,三房一照壁的建築格局、水井、青石板、木樓...都可以看到。

 當然,這一切最讓林清晨期待的就是關於喜洲的田園。

 在喜洲賞田園是一大美事。

 喜洲的田園風觀,算是大理全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雖說這裡已經遊客成群,但是並沒有因為遊客的到來而過度開發,居住在這裡的農民一日兢兢業業去耕種。

 似乎一年四季,這裡的景色讓人看著十分舒適,不會有荒田的出現...特別是油菜花開的時候,非常漂亮哦!

 順著田埂到田間隨意走動和拍照...隨手一拍都是文藝大片。

 林清晨記得陳晚安提到過一個海舌公園的地方。

 海舌公園離古鎮大概3公裡左右,一般都是從喜洲古鎮乘坐馬車穿過田野就到海邊了,15分鍾左右就到了。

 路邊的田園風景也讓人覺得美不勝收,雖然離古鎮有些距離,但是路上的田園美景讓林清晨覺得行程太短,想要再看看...

 海舌公園就是喜洲地段沿海的一個公園,一般不收費,公園門口會有很多的小吃攤...有賣水果的阿姨、做油炸美食的老奶奶、甚至還有賣咖啡的外國友人講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在招攬生意...

 陳晚安還說過,若是喜歡騎行的話那就一定要在附近租用一個小電驢或者自行車騎行遊古城河環洱海。

 這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一向坐慣了車開慣了車的林清晨一時間還真是有點不適應騎車。

 可是古鎮裡的老街小巷、田園風觀,還有洱海邊的海風...都是不能錯過的風景線,所以林清晨吹著海風騎著車。

 不遠處的一陣香氣直接讓林清晨胃口大開。

 聞著這個味道應該就是陳晚安所說過的喜洲破酥粑粑。

 若是平時林清晨是絕對不會吃這些東西的。

 可是不遠處的香氣著實讓林清晨想去嘗嘗。

 大理美食喜洲粑粑又名破酥,是一種色、香、味均佳的麥面烤餅,是大理城鄉的一種風味小吃,以喜洲白族傳統粑粑最為有名。一般現做的喜洲粑粑十分左右,一鍋黃燦燦、香噴噴、又酥又脆的“破酥”就可出鍋了。

 旁邊還有乳扇可以品嘗。

 林清晨看著旁邊的乳扇吃著喜洲破酥粑粑。

 在大理乳扇是一種呈扇形的乳製品,分乳白色、乳黃色兩種,具有營養價值高、醇香可口等特點,是大理白族人待客的一道上等菜。

 只要去大理家家都會有這道菜,而且是家家必備,去大理的飯店,有各種乳扇做成的美食。

 乳扇可以生吃、煎吃、烤吃,甚至可以涼拌著吃,雲南十八怪裡說的:牛奶炸著吃,就是說的乳扇。

 吃了乳扇和破酥粑粑之後,林清晨又看到了可愛的喜洲老冰棍。

 這是當地居民自製的冰棍,沒有包裝殼,原料和工序十分簡單,但都是原汁原味的材料製作而成,所以吃起來很可口。

 林清晨真的是覺得這個喜洲太美了。

 也太有趣了。

 陳晚安曾說過,大理的首站,永遠選在喜洲,它沒有大理古城的熱鬧,雙廊的喧囂,多的是大隱於市的安逸。

 老舍先生說:“喜洲鎮卻是個奇跡。我想不起在國內什麽偏僻的地方見過這麽體面的市鎮。進到鎮裡,仿佛是到了英國的劍橋,街旁到處流著活水;一出門便可洗菜洗衣,而汙濁立刻隨流而逝。街道很整齊,商店很多,有圖書館,館前立著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貼金的!有警察局。有像王宮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畫棟。有許多祠堂,也都金碧輝煌。不到一裡,便是洱海,不到五六裡便是高山。山水之間有這樣一座市鎮,真是世外桃源啊!”

 剛聽到這段話的時候,林清晨覺得是天方夜譚,畢竟曾經的林清晨是去過劍橋大學的。

 那麽這個喜洲古鎮為何能與劍橋相提並論?

 而當此刻林清晨到了喜洲這才恍然大悟。

 雖然不像劍橋哥特式、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那般莊嚴肅穆宏偉高貴,但在同一個時代,中國西部雲貴高原的大山深處裡!竟然隱藏著這樣一座古樸典雅的城池!擁有明、清、民國以及當代各個時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完美的建築結構,規劃巧妙合理,莊重雄渾而又不失輕巧靈透,古樸典雅而又不乏自由灑脫的質感和美感,難怪能贏的老舍先生的讚歎!

 記得剛剛林清晨從氣派的正義門入古鎮,可以看到翻新後的戲台、拱橋和千年的榕樹,屋簷上精雕細琢著各色圖案,彰顯白族工匠的匠心獨運。

 正義門後的古戲台最近幾年才翻新過,戲台不僅僅是中國建築中的一個形式,更是一種文化的展現,從金代三面觀的戲台就逐漸定型,明清時代就遍布各個城鎮鄉村了,戲台像是當地人民的生活縮影。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或平平淡淡、或跌宕起伏。

 廣場上翻新後修的橋和舊時保留下來的樓,新舊碰撞,時代變遷。

 “古樹能擋風避雨,好遮陰乘涼……”幾乎每一個古鎮都有一個關於古樹的傳說,門前屋後的古樹雖歷經歲月的風霜雨雪,但大都鬱鬱蒼翠、參天挺拔。

 喜洲也有,並且那蒼天的古榕樹上棲息著很多白鷺,從樹下經過要特別迅速,小心掛彩。

 喜洲自古就是洱海西岸白族政治、經濟、文化集中的重鎮,有悠久的經商歷史,是白族工商業發展的搖籃。

 清光緒年間,形成了馳名三迤的“喜州商幫“,孕育了以“嚴、董、尹、楊“四大家為首和“八中家“、“十二小家“的民族資本家。

 喜洲作為大理白族文化的發祥地,隨處都能清晰的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當然喜洲鎮上至今依舊保持著毛筆字手寫的布告和各種對聯,仔細觀察,這些字行書遒勁自然,樸拙或秀巧,方剛或圓柔,含蓄或張揚,體現書寫者的性格。

 林清晨在覽古鎮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細節,古鎮多數人家門口都貼著紙質的“標簽”。

 鄉評:慈惠、忠檏、勤檏等等...

 林清晨跟老鄉打聽,這鄉評就好比城市裡的五好家庭,但它更具體,更有人情味,讓人忍不住想了解每個字背後的故事。

 沿著立體的街巷網路,深入古鎮腹地,那些巷子末端的院落,成為林清晨搜尋的節點,喜洲古鎮留存了很多以姓氏民名傳承至今的古宅,如今有些成為博物館,有些成為商店和學院。

 大部分依舊可以居住,參觀請付費成為大家默認的規矩,這點林清晨很理解,每天一批又一批的好奇寶寶不停跑人家屋裡東瞅西瞅確實很影響生活。

 白族民居大都是圖上這樣封閉式的外觀,這種源於秦漢時代的廊院式住宅,經隋唐的演變,到宋代已成定式,門口住著自家的“保安”。

 裡屋才是主人住的地方庭院,一般分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進兩院”、“一進四院”等樣式。

 幾乎每家的庭院中都種植著花卉,錯落有致,爭妍鬥豔,應了老舍先生筆下所寫的“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主動付費並在征得主人的同意的前提下,坐下來跟他們嘮嘮嗑,是跟房東交流最好的方式,要懂規矩。

 房東說其實老院落的維修成本比新建高的多,當地人當然希望住上新房有更良好的生活條件,於是拆舊蓋新曾經一度風靡,政府和遊客就不樂意啦!舊房都拆完了,誰還來玩啊!

 好在很多人逐漸意識到保留傳統會更有價值,或許遷出去居住,或者改舊院為民宿,或者出售手工藝品用於參觀等等,解決途徑多了,自然這些老家夥就保留下來了。

 一個白族的阿婆跟林清晨聊天,說自打她扎辮記事,到如今一頭銀絲,她最終都沒能走出這個院子,年輕時也曾出門闖蕩,幾十年後膝下子孫圍繞,始終住不慣樓房,落葉歸根。

 就喜歡坐在院裡享受每天那幾小時的日光浴,和出門鄰裡和睦。

 依稀記起兒時在成都玉帶橋爺爺奶奶的老屋,也是這樣的四合院。

 感慨童年時期的記憶是夏天井水澆在皮膚上的冰爽, 是踩上木樓梯的嘎吱聲響,是爺爺抽的葉子煙,是從窗框漏下的一束陽光。

 家不論新舊、不言好壞,在中國人心中就是那一片四方的天地。

 除了戲台,喜洲古鎮上還有很多標志性的建築,比如古鎮東邊一個十字路口上這棟弧形外觀的圓角樓,聽本地人說,這棟樓還曾經作為解放軍的醫院使用,如今這裡成了地標和拍攝聖地,它像一個時代的象征,是現代與過去緊密聯系紐帶,也是當地人的交通和生活中心。

 林清晨走著走著發現前面是一家叫喜繡坊的商鋪,這是一家手工紡織店,可以參與體驗紡織的樂趣,了解紡織技術,工藝,購買成品。

 老板介紹說喜洲刺繡屬於蜀繡的變通,傳入喜洲有五百年歷史,一幅上好的手工刺繡需要上百天才能完成,所以價格也很美麗……

 喜洲的標志建築中,林清晨最喜歡的是喜林苑的黃色外牆,特別適合拍照,這座被稱為楊家苑的大宅,現在是喜洲古鎮裡唯一的五星級酒店,由來自美國的林登夫婦一手創辦的,兩口子在亞洲遊歷20多年,最終選擇喜洲,足見這裡魅力之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