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五更三時,在紫宸殿之內,如期舉行早朝
待參加早朝的群臣三呼“萬歲”後,端坐於堂上的宋仁宗趙禎,隨即對站在旁側的內侍押班副都知張茂則,中氣十足地吩咐道:“張副都知,你把朕昨日夜裡批閱的那兩份奏折內容,一字不落地念給站在堂下的眾卿聽。”
站在旁側的張茂則,應了一聲“喏”後,便從宋仁宗趙禎的手上,接過那兩份奏折,旋即轉過身去,面朝著在堂下分列左右的群臣,使用中原官話,字正腔圓地念了一遍這兩份奏折上所寫的內容。
當張茂則念完,端坐於堂上的宋仁宗趙禎,立即就問詢道:“方才,張副都知所念的兩份奏折內容,依朕之見,應當盡速在東京城內實施。若是效果甚好,便可在我大宋境內全面推廣實施,不知堂下諸卿對此有何看法和見解呢?不妨說來讓朕聽上一聽。”
拿到趙徽若轉交呈送的這兩份奏折後,宋仁宗趙禎挑燈夜戰了足足兩個時辰的功夫,直到亥時許,才批閱完這兩份奏折。
對於這兩份奏折上所寫的內容,讓宋仁宗趙禎感到大喜過望,他一心想要變法圖強,此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的身上。
這才讓宋仁宗趙禎在昨日的朝堂之上,做出了讓在西北戍邊的范仲淹和韓琦盡速歸京的決定,現在,他突然冒出來了一個年方二十的街道司司丞王浩,自然是欣喜若狂。
由於宋仁宗趙禎,擔心堂下的朝臣們中間有太多反對的聲浪,他便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做出自己的表態,畢竟,王浩這個街道司司丞剛上任不久,就因為拆除侵街佔道的違章建築得罪了不少朝廷大員,如果他這個當官家的不力挺表態,恐怕是很難推行奏折當中的兩項新政。
果然不出宋仁宗趙禎所料,站在堂下的一眾朝臣們,在聽完張茂則說宣讀的這兩份奏折內容時,他們一個個無不發出讚歎之聲。
可是,當張茂則念出上奏的王浩和包拯兩個人的名字時,在他們當中,就有不少人鄒起了眉頭,覺得他們可以不跟包拯為敵,至於這個從八品的街道司司丞,他們定然要反對到底。
這不,當宋仁宗趙禎問詢完畢,擔任禦史中丞的王拱辰,第一個跳了出來,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
持笏出列的王拱辰,理直氣壯地反對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這兩份奏折所寫內容,聽聽也就罷了,在東京城內實施,目前來看,根本就不可行,原因有三。
“其一,東京城作為我大宋的都城,目前登記造冊的戶籍有一百一十多萬人,若是依照這兩份奏折內容,對對一百一十多萬人在大街小巷實施管理,絕非一朝一夕能夠落實到位,更不可能在我大宋境內實施。
“其二,東京城內的大街小巷有數千條之多,若是在每一條街巷,都按照奏折上所說,進行白色和黃色油漆的畫線,再加上,在每一個十字路口處,派人手持紅、黃、綠三種不同顏色的木牌,定然會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三,臣上述所言的第二項,在數千條的街巷上面,都鋪設石板路,成本非常之高,需要的錢數至少在百萬之巨。現在,我大宋正在西北用兵,再加上,北抵遼國契丹,正是用錢之計。以上三點,便是臣肺腑之言。”
聽完王拱辰說出這三個理由的反對意見後,方才,宋仁宗趙禎還胸有成竹呢,頓時,便覺得王拱辰所說不無道理,若是依照這兩份奏折內容實行下去,
至少也得花費幾百萬錢,現在國庫入不敷出,從哪兒弄這幾百萬錢,是眼下遇到的一大難題。 緊接著,擔任參知政事的王舉正,也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朗聲說道:“啟稟陛下,老臣完全讚同禦史中丞所言。張副都知所宣讀的兩份奏折內容,別說是在我大宋境內實施,就是在東京城內實施,光花費的錢都在幾百萬之巨,僅憑這一點,就不可行。”
看到王拱辰和王舉正兩位大臣,都表示了反對意見,接下來,有多達十余名朝臣,也都紛紛站出來,一起附和王拱辰和王舉正二人所言,皆都表示反對。
不想就此罷手的宋仁宗趙禎,長舒了一口氣,便把目光落在了站在堂下的包拯身上,問詢道:“包卿,這兩份奏折內容,是由你和街道司王司丞所撰寫。
“方才,你也都聽到了。有多達十余位大臣,都認為此事不可行。 那麽,依你之見,這兩份奏折所寫內容,到底是可行還是不可行呢?朕現在想要聽一聽,包卿你的看法。”
面對宋仁宗趙禎的點名問話,包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趕緊持笏出列,支支吾吾地回答道:“啟奏陛下,臣在起草這兩份奏折之時,思慮並不周全。方才,諸位大臣所言,在臣聽來,卻都非常在理。若是因為害怕花錢,而無法這兩份奏折所列的內容,臣眼下也沒有更好的法子。”
原本宋仁宗趙禎還以為,既然,包拯是這兩份奏折的撰寫人之一,他定然你會有應對之策,這才當眾點名問他。
可是,聽完了包拯的這個回答,頓時,就讓宋仁宗趙禎的心涼了半截,不免對此感到有些失望。
恰在此時,擔任右正言的歐陽修,便持笏出列,提議道:“啟奏陛下,在臣看來,包公只是這兩份奏折的撰寫人之一,另外一位撰寫人,便是街道司的王司丞。
“眼下,包公無法想出應對之策,說不定,街道司的王司丞,他能夠想出應對之策呢。依臣之見,陛下不妨召見街道司的王司丞,當面向他問詢便是。”
宋仁宗趙禎聽完包拯的答話,他都已經要做出暫緩實施的決定了,突然在這個時候,聽到了歐陽修的這個提議,頓時,就讓他覺得這件事情似乎有了轉機。
於是,宋仁宗趙禎來不及多想,便對擔任右正言和知旨誥的歐陽修,吩咐道:“歐陽公,你代朕起草一份聖旨,朕要單獨召見街道司王司丞,辰時兩刻,讓他在垂拱殿門外等候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