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東周列國崛起》第10章 遠交近攻 攻申奪呂
  突然養闞想到一事想考一下荊鄆:

  “荊鄆,本君主問你,如今天下大勢將如何哪幾家最強,未來哪幾個諸侯最強。”

  “如今,天下大勢齊、晉、庸楚、秦、鄭、宋、魯、衛、最強。未來養、齊、晉、楚、秦最強。

  強國需看一國的地理位置,律法、施政,君主。

  養國強於打破舊製變法圖強,農耕、養殖、冶煉領先與諸侯。科舉、胡服騎射、內政開明廣納人才,軍事改製軍力增強。明君年輕這更是一大優勢。所以養國數十年後必然稱霸一方

  齊國佔據三大鹽區之一必然富甲一方,遇到明君稱霸一方必然不難。

  晉國曲沃已經掌握大權,佔據三大鹽區一,君主雄才大略,稱霸一方不難。

  楚國夾附庸國北上席卷諸侯小國,開疆擴土必然成為一霸,只是養國的崛起,楚國北上之路只能選擇其他地方突破才能北上中原,那會曲折許多,需看其君主的能力了。

  至於秦國坐臥關中,得鎬京之都,八百裡秦川富饒之地,但也僅僅是大國而非強國,秦國各種落後於山東諸國。但只要西面打敗西戎並且弱化西戎勢力,東出爭霸也只是時間問題。”

  荊鄆把天下強國大國講了一遍,大家對荊鄆刮目相看了,說話也尊重了許多。

  “卿大夫,養還有一事不明,庸國如今強盛與楚,為何先生沒說庸國稱霸”

  上卿大夫養還是朝堂裡數一數二的重臣,文可安邦武可以定國。

  “庸國過於強大,鹽泉之地把手伸入了巴國,觸犯了巴國利益。北上析城一帶,西進漢中與秦國衝突,東至漢水必然與楚國接壤而發生爭奪領土而戰。

  庸國雖強,好戰而凶殘,樹強敵太多,終究是曇花一現。所以與庸國交好也是權宜之計,始終與其一戰。取得申國與呂國之地,養國想取攻打鄖國,必須遷都申國謝邑。集養國精銳才能與庸國一戰,即使強大如楚國此時亦不是庸國之敵。”

  整個朝堂又聽了荊鄆談論今天下之勢,直至傍晚才退朝。(東周是兩餐製。漢代中後期才開始三餐製)

  養闞大概了解在諸侯裡面處於何等實力,大致低於齊、衛、鄭、晉、宋、魯、秦、楚、庸這些強國大國之下。就是燕國、邢國、陳國、吳國、越國也比養國略強一點。

  荊鄆給養國精辟結論是,一匹戰馬消耗糧草是一個甲士的六倍。擁有過過多騎兵隻防守,而不開疆擴土就是在消耗國力以至國力衰退,是養國不夠強大的原因所在。

  對庸國、蔡國、宋國派出使臣交好。三個月後,聯合蔡、黃兩國六個附庸國十萬大軍進攻申國。

  申國想不到養國能集結十萬大軍,加上之前與養國交戰時兵力傷亡不小。不到兩月時間丟失了大半城池,申國想不到養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進攻自己,我可是大周天子的旁系血親。

  應國想出兵,但是鄭國在應國邊界處重兵囤積。鄭國等著只要應國出兵助申國,鄭國必然攻打應國。鄭國此舉明顯,坐等申國一滅,以後就剩下應國一個,鄭國慢慢的把應國吃掉。

  鄭國打周天子打習慣了,還特別喜歡打周天子的爪牙,換做任何一個諸侯國必然遭到天下譴責和攻打。鄭國居然一點事情也沒有,這也是一個歷史奇葩之一。

  晉國就不一樣自己內亂周天子都號令幾個諸侯一起管一管,

然後到了自己挨鄭國打,就不能號令天下一起打鄭,這也是很奇葩的一個歷史。  很快申國都城謝邑被攻下,曾經盛極一時的申國不思進取,被養國滅國。

  采納了荊鄆建議,遷都謝邑並且更名為宛城。宛城可是八大都城之一建築規模宏大。難怪周天子遭遇到鄭國攻打也不出兵幫助大周,早有脫離大周天子管轄之意。

  周朝規定公爵諸侯都城不能超過周天子國都三分之一,侯爵不得超過大周京都五分之一。一個伯爵的申國都城早已超過洛邑(洛陽)三分之二。都城面積是養國區城四、五倍。

  遷都宛城區後,把申國二十城改為南陽郡治所宛城。蔡、黃兩國各送一城,至此養國佔領四十五城。

  次年召集六個庸國攻打了呂國,奪取了呂國九城。六個附庸國唐國、飂國、房國無功所得。僅剩一城的江國、道國、繒國表現突出,各歸還一城給他們。

  “各位君主追隨養國,但凡養國開疆擴土,有功封賞,有過必然懲罰甚至滅國。

  跟隨楚國的諸侯,只有派發出兵、出糧從未得過任何好處。養國強各位君主都能得到好處,此次江國、道國、繒國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毫無畏懼各賞一城。

  唐、飂、房三國下次需要多立功,要不然存在的意義就不大了。”

  唐、飂、房三國表現欠佳令養國很不滿,三國各懷鬼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