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仙農天下》第一百二十章士氣
  田地裡,四十多個漢子井然有序的在地裡搬運這石頭。

  水是相對平的,圍田時是要在下坡處圍起一道石牆,再用膠泥填充,進行放水。

  這樣再把田地平整後,放水把土地滲透,就可以施肥播種了。

  早上的露水已經打濕了這些漢子的衣衫,可大家有說有笑的渾不在意。

  西李老漢,挑著一對水桶,周富貴和柳正金留根各提這一個水桶。

  這裡面都是粥,周富貴要西李老漢煮的粥,裡面還加了臘肉粒和青菜。

  周富貴在粥好後品嘗了一下,鹹香可口,稠密的一碗,吃下去還是很頂餓的。

  這裡要誇獎一下清玄宗宗門,就是對鹽的質量價格控制很好。

  在宗門內部,雖然做不到如現代社會那樣一斤鹽一兩元錢,但也沒有像古代那樣貴到叫人們吃淡食。

  現在一斤鹽要五斤水米左右,這是一個叫普通人都可以吃了起的價格。

  這個價格可是比周富貴的老家要便宜一半,而且鹽的質量也要好的多。

  鹽多是白的,少有雜質沙土。

  可黃的灰黑的有沙土有石粒的苦澀麻舌的鹽,周富貴在老家也是吃過的。

  這五個木桶有四個是裝粥,一個放的是碗筷。

  當然不可能是人手一套碗筷的,可有的吃,大家那裡會在乎這個!

  果然當把粥送上去後,大家都一致開始感謝仙師,給仙師乾活不求有工錢,能有粥是大家絕對沒有想到的。

  每人一碗粥,雖然不能吃飽,可對從來不吃早飯的人來說,這一碗臘肉粥吃下去,更會有力量乾活。

  而這一碗粥,也代表著新來的仙師,不是一個那麽冷酷無情的人。

  看著喝下粥的村民,乾勁更足,周富貴就感到自己沒有白費心思。

  這就是士氣。

  對於這個新來的仙師大家心裡都在打著鼓。

  是好,是壞,可是能決定著他們今後的生活。

  昨天下午西李來各家收蘑菇,沒有白要,沒有以勢壓人,還是用糧食換。

  雖然大家沒有真正的得到糧食,周富貴要從他們上交的糧食裡面扣,叫西李家把帳記下就行。

  才來的小仙師,似乎與大家想象的根本不一樣。

  對於仙師大家還是有了解的,不說金家的祖爺,那是不種植靈谷的。

  就說與聶堤村相隔一個堤山的孟和村。

  平日兩村來往就是極多,因為孟和村有集,隔三差五聶堤村的人都要去孟和村交換物質。

  還因為兩村的媳婦多來自對方的村莊。

  許多消息也是互通的。

  孟和村是個比聶堤村大的村莊,有五十多戶人家,地也比聶堤村要多,還有兩個仙師仙師入住的。

  可大家的生活一比較就出來,孟和村的村民生活是不如聶堤村的。

  別看孟和村的地比聶堤村多,比聶堤村的地要好。

  仙師的入住其實對村民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可在洛坤洲裡,大家都逃不過這一關,要不怎麽都盼著生出靈根的孩子呢。

  有仙師入住的村莊是什麽樣子的?

  聶堤村的人是知道的。

  仙師的靈谷田是要全村人合力去種植,每家每戶都有徭役。

  不光徭役,還有賦稅。

  整個仙師家庭的大部分生活負擔都是由這個村莊來負擔,而少部分才是由種植靈谷換來的。

  反而是金家在聶堤村只是收兩成的水米,

對普通村民的壓榨不那麽嚴苛。  所以周富貴來到後,大家都在謹慎的觀察,對他的命令也不敢推辭,生怕惹怒了仙師,降下怒火,小民的日子可就沒發過了。

  接下來壘好石牆,開始整地除草,清理土地裡石塊樹枝,再施底肥,往地裡灌水泡地。

  由於仙師每天管早飯和晚飯,這些村民沒用兩天就把地裡的活乾完。

  周富貴自己在院子裡寖泡靈谷種子,一切都準備好了,就可以把種子播種下去。

  而東李家老漢也帶著徒弟抬著試製的筒車,來拜見周富貴。

  “仙師你看看老漢我做的行嗎?”東李老漢有些忐忑不安的問道。

  周富貴看著他的兩個徒弟抬著有一米七八十高的筒車。

  用上了周富貴給的軸承,中間是一個大的木心,正好用它抬著筒車,筒車有擋板,還在周邊布置有十六個小竹筒。

  周富貴可是在圖紙上畫了好久,才明白為了對稱,這竹筒數一定是四的倍數。

  八個竹筒太少,就暫時定為十六個。

  周富貴劃拉了一下,筒車輕快的轉動起來,非常的潤滑。

  看著是非常的好用,可實際上的情況又如何,還要試試才知道。

  “走去西山河裡實驗一下。”

  實驗是可以檢驗周富貴的設計,也檢驗李老漢的手藝。

  李老漢還準備好了竹竿和麻繩,到了河水邊,三個竹竿用麻繩一扎,再入水中扎穩,兩個架子一立,再把筒車架上去。

  筒車一去水,就見筒車被水一衝擊就開始轉動,看來是成功了。

  空的竹筒在水中灌滿水,出水後就開始有水流出。

  如果把這些水引到水渠裡,這就可以用來灌溉農田了。

  周富貴想的很好,可看了一會兒,就發現竹筒從出水流水,到了最頂端的時候,水差不多都流乾淨了。

  這樣可是不行的。

  水最好是在高點才流出來,這樣才可以把水引到最高處。

  要是就這樣還沒有到高點就流出去,怎麽引水?

  老漢也是看出來這裡的問題,“仙師,這樣不行吧?”

  “是不行,竹筒的水要在高點流入水槽,再引入水渠才行,這樣水都浪費了。”

  看著嘩嘩流淌的水,周富貴下到水裡,又觀察了一段時間,再上手把竹筒摘下來一個。

  比劃著竹筒裝上水,在筒車如何才能到高點流水,這一試就發現,只要把竹筒傾斜,竹筒底在下就可以。

  隨著筒車轉動,竹筒裝滿水後,出水面也不會把水流出,只有到了八十度後,竹筒接近頂端後,竹筒開始趨近平直,竹筒裡的水才開始流出。

  “仙師我明白了,這就回去改過來。”

  “可以,李師傅你看筒車的底座應該怎麽建?這樣靠這些竹架子可不行吧?”

  “我把竹筒改了,再想想把筒車怎樣架設起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