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裡,四十多個漢子井然有序的在地裡搬運這石頭。
水是相對平的,圍田時是要在下坡處圍起一道石牆,再用膠泥填充,進行放水。
這樣再把田地平整後,放水把土地滲透,就可以施肥播種了。
早上的露水已經打濕了這些漢子的衣衫,可大家有說有笑的渾不在意。
西李老漢,挑著一對水桶,周富貴和柳正金留根各提這一個水桶。
這裡面都是粥,周富貴要西李老漢煮的粥,裡面還加了臘肉粒和青菜。
周富貴在粥好後品嘗了一下,鹹香可口,稠密的一碗,吃下去還是很頂餓的。
這裡要誇獎一下清玄宗宗門,就是對鹽的質量價格控制很好。
在宗門內部,雖然做不到如現代社會那樣一斤鹽一兩元錢,但也沒有像古代那樣貴到叫人們吃淡食。
現在一斤鹽要五斤水米左右,這是一個叫普通人都可以吃了起的價格。
這個價格可是比周富貴的老家要便宜一半,而且鹽的質量也要好的多。
鹽多是白的,少有雜質沙土。
可黃的灰黑的有沙土有石粒的苦澀麻舌的鹽,周富貴在老家也是吃過的。
這五個木桶有四個是裝粥,一個放的是碗筷。
當然不可能是人手一套碗筷的,可有的吃,大家那裡會在乎這個!
果然當把粥送上去後,大家都一致開始感謝仙師,給仙師乾活不求有工錢,能有粥是大家絕對沒有想到的。
每人一碗粥,雖然不能吃飽,可對從來不吃早飯的人來說,這一碗臘肉粥吃下去,更會有力量乾活。
而這一碗粥,也代表著新來的仙師,不是一個那麽冷酷無情的人。
看著喝下粥的村民,乾勁更足,周富貴就感到自己沒有白費心思。
這就是士氣。
對於這個新來的仙師大家心裡都在打著鼓。
是好,是壞,可是能決定著他們今後的生活。
昨天下午西李來各家收蘑菇,沒有白要,沒有以勢壓人,還是用糧食換。
雖然大家沒有真正的得到糧食,周富貴要從他們上交的糧食裡面扣,叫西李家把帳記下就行。
才來的小仙師,似乎與大家想象的根本不一樣。
對於仙師大家還是有了解的,不說金家的祖爺,那是不種植靈谷的。
就說與聶堤村相隔一個堤山的孟和村。
平日兩村來往就是極多,因為孟和村有集,隔三差五聶堤村的人都要去孟和村交換物質。
還因為兩村的媳婦多來自對方的村莊。
許多消息也是互通的。
孟和村是個比聶堤村大的村莊,有五十多戶人家,地也比聶堤村要多,還有兩個仙師仙師入住的。
可大家的生活一比較就出來,孟和村的村民生活是不如聶堤村的。
別看孟和村的地比聶堤村多,比聶堤村的地要好。
仙師的入住其實對村民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可在洛坤洲裡,大家都逃不過這一關,要不怎麽都盼著生出靈根的孩子呢。
有仙師入住的村莊是什麽樣子的?
聶堤村的人是知道的。
仙師的靈谷田是要全村人合力去種植,每家每戶都有徭役。
不光徭役,還有賦稅。
整個仙師家庭的大部分生活負擔都是由這個村莊來負擔,而少部分才是由種植靈谷換來的。
反而是金家在聶堤村只是收兩成的水米,
對普通村民的壓榨不那麽嚴苛。 所以周富貴來到後,大家都在謹慎的觀察,對他的命令也不敢推辭,生怕惹怒了仙師,降下怒火,小民的日子可就沒發過了。
接下來壘好石牆,開始整地除草,清理土地裡石塊樹枝,再施底肥,往地裡灌水泡地。
由於仙師每天管早飯和晚飯,這些村民沒用兩天就把地裡的活乾完。
周富貴自己在院子裡寖泡靈谷種子,一切都準備好了,就可以把種子播種下去。
而東李家老漢也帶著徒弟抬著試製的筒車,來拜見周富貴。
“仙師你看看老漢我做的行嗎?”東李老漢有些忐忑不安的問道。
周富貴看著他的兩個徒弟抬著有一米七八十高的筒車。
用上了周富貴給的軸承,中間是一個大的木心,正好用它抬著筒車,筒車有擋板,還在周邊布置有十六個小竹筒。
周富貴可是在圖紙上畫了好久,才明白為了對稱,這竹筒數一定是四的倍數。
八個竹筒太少,就暫時定為十六個。
周富貴劃拉了一下,筒車輕快的轉動起來,非常的潤滑。
看著是非常的好用,可實際上的情況又如何,還要試試才知道。
“走去西山河裡實驗一下。”
實驗是可以檢驗周富貴的設計,也檢驗李老漢的手藝。
李老漢還準備好了竹竿和麻繩,到了河水邊,三個竹竿用麻繩一扎,再入水中扎穩,兩個架子一立,再把筒車架上去。
筒車一去水,就見筒車被水一衝擊就開始轉動,看來是成功了。
空的竹筒在水中灌滿水,出水後就開始有水流出。
如果把這些水引到水渠裡,這就可以用來灌溉農田了。
周富貴想的很好,可看了一會兒,就發現竹筒從出水流水,到了最頂端的時候,水差不多都流乾淨了。
這樣可是不行的。
水最好是在高點才流出來,這樣才可以把水引到最高處。
要是就這樣還沒有到高點就流出去,怎麽引水?
老漢也是看出來這裡的問題,“仙師,這樣不行吧?”
“是不行,竹筒的水要在高點流入水槽,再引入水渠才行,這樣水都浪費了。”
看著嘩嘩流淌的水,周富貴下到水裡,又觀察了一段時間,再上手把竹筒摘下來一個。
比劃著竹筒裝上水,在筒車如何才能到高點流水,這一試就發現,只要把竹筒傾斜,竹筒底在下就可以。
隨著筒車轉動,竹筒裝滿水後,出水面也不會把水流出,只有到了八十度後,竹筒接近頂端後,竹筒開始趨近平直,竹筒裡的水才開始流出。
“仙師我明白了,這就回去改過來。”
“可以,李師傅你看筒車的底座應該怎麽建?這樣靠這些竹架子可不行吧?”
“我把竹筒改了,再想想把筒車怎樣架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