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唐上煙雨》第22章 坐忘山水之間
  琴憚微微抬頭,目光在那竹枝與郭子儀之間徘徊不定,雙手十指顫抖,強自鎮定,一動也不敢動,郭子儀放下竹枝,竟古怪的用手揉揉眼睛,怪叫一聲:“哎呀,漢軍呢,韓信呢,彭越呢?老夫還沒戰夠呢。”

  方霖不禁被他惹得發笑,就是淨因也無奈,哪裡有韓信與彭越,反正自己在那幻境中是沒有遇到過。

  沒有人比琴憚更加感到不可置信,但凡受困於《十面埋伏》之中的人,無不勉強抵抗,幾乎自刎於幻境之中。即使是破陣而出的,也無非是自殘,以疼痛驚醒自己,像他這般如若無事一般簡直不可思議。

  若是郭子儀的修為遠勝自己的話…若是大琴殿的三位殿主在自己面前,也會在瞬間看破自己的幻境,以他們的修為,刹那便會讓自己的幻象化為泡影。然而郭子儀不同,明明不懂音律之法,卻是從幻境之中生生殺出來的。

  連項王的垓下之圍都能殺出來,琴憚這般想著,明明困住了,卻被他一人一劍從垓下突圍而出,隻身戰敗烏江漢軍,那我的幻境又有何用,《十面埋伏》又有何用…琴憚幾乎道心動搖。

  只是郭子儀不會將破陣之術告訴他,琴憚沉默一歎,心知此人修為遠在自己之上,今日是無法報仇了,只能認輸道:“未曾想到天下竟有這等隱世高手,琴某自歎不如,閣下究竟是何人?”

  “非是什麽隱世高手,老夫早就說過,九原郭子儀,一介小小太守罷了,你看,你這名門大派的高手認也認不得,記也記不住,有什麽好感慨的,你若感興趣,倒是可去我太守府上一敘,老夫對你們那音波功法甚感興趣。”郭子儀一笑,讓得琴憚心中一陣哆嗦,你的太守府,怕是有去無回。

  “只是可惜,我的族人折損在他們手裡,我卻報不了仇…”琴憚冷眼望著盤腿而坐,運氣療傷的方霖二人,複雜的神色時而冷冽,時而憤恨,許久之後,方才歎息一聲:“來日定要為煙兒討一個說法,這位前輩,世上不是什麽門派都能讓你得罪的。”

  郭子儀倒是負手大笑道:“那便來吧,老夫在邊關無聊得緊,正想尋高手試試武功呢。”

  琴憚氣憤不過,只能拱手,撂下一句話,“鄴城,大琴殿。”便轉身離去了。

  郭子儀沒有意外之色,微笑目送他離開。方霖與淨因在郭子儀面前跪下,“多謝前輩救命之恩。”

  “不過是路見不平,順手為之罷了。”

  他雖說得隨意,方霖卻不能不感激:“我等欠前輩一份大恩。”

  “起來吧,你二人不介意的話,可願隨我去一處?”郭子儀說道,方霖與淨因對望一眼,不知郭子儀說的是什麽地方,但是他救了自己,想來應該不會有什麽危險,便答應下來。郭子儀帶著二人向廬山內走去,方霖微笑著跟在郭子儀身邊問道:“前輩為何相信我們二人,出手相救?”郭子儀道:“你看那人,年紀也頗大了,額頭卻描一個女人花鈿,還提琴打人,扭扭捏捏,老夫一看便不爽。”方霖噗嗤一笑,倒是沒想到這老者說話這般隨意,“前輩說笑了,那人以琴為武器,很是厲害的。”

  “喚我郭老便好,沒什麽前輩不前輩的,武學之中,後來者居上者多得是。”郭子儀很隨和,與方霖談笑,方霖又問他,“郭老可是要帶我們去何處?”郭子儀神秘笑道:“帶你們去尋找一宗機緣,能否領悟,就看你們的造化了。”

  三人就這般,在廬山一處山峰的山腳繞了大半圈,

半個時辰後,一座墓碑出現在眼前,墓碑一側二十米處有山泉緩緩流過,背靠青山,倒是一處好地方。三人走進,赫然見到墓碑上的字:晉徵士陶公靖節先生之墓。主碑兩側各有一從碑,分別刻著《五柳先生傳》與《歸去來辭》。“這是陶潛陶淵明之墓麽。”方霖走上前來,向著墓碑一拜,淨因雙手合十說道:“陶公不慕名利,生性灑脫,為我輩修行之人楷模。”郭子儀道:“正是,北依漢陽峰,南靠黃龍山,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閑止。”說罷帶著二人離去,在數百米外山坡之處,有一個亭子,亭子內也有一碑,上面刻著:晉督尉陶桓公之墓。方霖問道:“這是後晉(此處指東晉)大司馬陶侃之墓麽?沒想到他也埋在此處。”  陶侃是陶淵明的曾祖父,本是生於柴桑郡的一個寒門庶族,卻在東晉那個九品中正製的年代脫穎而出,拜為太尉,死後追封大司馬,東晉素有“王與馬,共天下”之稱,即東晉琅琊王氏權傾朝野,掌控政局,甚至左右皇儲廢立。陶侃寒門出身,所能與琅琊王氏王導相抗衡,著實平步青雲,扶搖直上。

  “是他,不過陶侃身埋徐州,這不過是陶潛為他立的衣冠塚。陶潛雖不為五鬥米折腰,卻也對他曾祖陶侃相當敬佩。”郭子儀笑道,“古來征戰幾人侯,卻罷衣甲無淚愁。”郭子儀在陶侃墓前插上一炷香,而後帶著方霖又向廬山內走去。

  廬山山脈曲折蜿蜒,郭子儀帶著二人在山腳不斷徘徊前進,沒有上山,就這般走,如普通人一樣,約莫一個時辰,來到一處山谷之中,山谷由兩山相隔,谷之中央有一口碧玉的湖,此時八九月份,山風和煦,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甚是一片美景。

  湖雖美,方霖卻不知道郭子儀帶她來此處作甚,便問道:“郭老,就是此處麽。”郭子儀微笑不語,在湖邊左右踱步,徘徊了一會兒,說道:“知曉這是何處麽?”

  “不知。”

  “此湖名為坐忘湖,此山谷名為坐忘心谷,亦稱坐忘谷,老夫帶你們尋的機緣,便在這坐忘谷之中。”

  方霖疑惑,此處風景的確美麗,山谷之中盡皆奇花異草,但也僅有一湖一谷,如何有機緣可尋?郭子儀是習武之人,他所說的機緣必然是武學機緣,總不會是像陶淵明一樣尋找一處隱居之地的機緣。方霖不解,郭子儀繼續向她說道:

  “坐忘谷,並非無主之谷,而是一處有主之物,相傳曹魏時期,有一名士厭倦了官場紛爭,離開洛陽,來到這廬山,尋到此湖,將此處命名為坐忘谷,他便自稱坐忘谷主。”郭子儀停頓了一下,“既是名士,又是隱修,能夠開辟一谷,想來修為應當是頗高的,說來慚愧,老夫來到廬山之下扎茅草屋,隱居已有數月,來這山谷不知多少次,卻找不到那坐忘谷的入口。”

  方霖了然,聽他所說,那坐忘谷的入口是指當時坐忘谷主開辟的坐忘谷入口,是人跡所至,而不是這個山谷入口,真正的坐忘谷就隱藏在這片山谷之中。

  “曹魏時期的名士?曹魏與前晉相連,既是曹魏名士,那便是魏晉名士,既是隱修者,就不會上朝堂之人,‘竹林七賢’最有可能了。”方霖說道。

  郭子儀撫須深思,這些他也想到了,況且將成名的名士一一推斷了,例如嵇康死於司馬昭之手,那麽他為坐忘谷谷主的可能性不大,阮籍麽?有可能,但是那又如何,就算知道是“阮谷主”,自己也不知如何進入這坐忘谷。

  “坐忘…不若從這谷名去想。”淨因說道,此刻不知為何,這略帶禪理的“坐忘二字”,讓他心中殷切不定,非常想要進入坐忘谷之中,這一次深受那“霸王別姬”幻境的影響,一路上連方霖姑娘都不敢去看,隻好沉默寡言。冥冥之中覺得這坐忘谷能幫自己祛除心魔。

  郭子儀看了他一眼,佛宗弟子的確付有智慧,他帶二位年輕人前來,便是希望能尋到答案。方霖說道:“魏晉名士,魏晉風骨。魏晉之風盛行玄學,追求虛無放誕,飲酒縱樂,不欲朝堂,不欲權勢。”

  方霖心道,難怪郭老之前捧著《世說新語》在那兒看,《世說新語》可以說是魏晉風骨的一冊“史傳”,集中記載了魏晉時期各色人物的事例,性格。郭子儀確實很有想法。

  方霖在坐忘谷中徘徊良久,觀察每一個細節,漸漸一日過去,卻沒有一絲頭緒,連一處機關都未找到。太陽落下,一輪彎月掛在山谷之上,整個坐忘谷如一隻巨盆,倒扣在廬山之中,坐忘湖如湯,彎月映在波瀾不驚的坐忘湖之中。

  “日…月…道…”方霖望著月亮,這般沉吟著,沉霧彌漫,方霖如披一身月白,靜若仙子。

  “我明白了…”方霖突然這般說著,將李複容遞給淨因,而後向著坐忘湖走去,走到湖邊時,低頭望著坐忘湖,天空中的月亮明晰地映在湖中,而湖水卻幽深不見底。方霖將鞋脫下,抬起一隻裸足,踏在坐忘湖上,淨因與郭子儀幾以為她要跳進去,誰知方霖竟將雙腳踩在坐忘湖水之上。碧玉的湖水拍打在潔白的玉足上,方霖卻凌空而立,並未從湖邊墜入。

  “這…”郭子儀實是不能理解,他也懷疑過那口湖,然而以他的功力凝神望去,分明是一口深不見底的湖水,而且他也用手撈過,湖邊根本沒有什麽台階,那水除了綠了點也和普通湖水別無兩樣,她是怎麽站在上面的?莫非自己老眼昏花了?

  “采薇山阿,散發岩岫。永嘯常吟,頤性養壽。”這是嵇康的四言詩《憂憤歌》,方霖緩緩讀到。方霖將雙手捧於胸前,閉目吟唱,長發於山風之中緩緩飄蕩,月華披在身上,倒映在坐忘湖中,真如湖中仙子一般。“嵇中散,阮步兵,你們繼承曹子建的詩風,將魏晉風骨帶給世人,世人隻知你們不畏權勢,不懼世俗,不拘一格,卻不知你們憂國憂民,傷百姓之疾苦。”

  嵇中散是為嵇康,阮步兵便是阮籍,方霖這般說著,實際上她也不知道這坐忘谷谷主是誰,總之一並說了。方霖面色言語十分虔誠,而後將腰帶一解,將長袖一脫,僅余束胸,在淨因與郭子儀目瞪口呆之下,向著湖中心縱身一躍。

  郭子儀搖頭歎息:“老夫還是不夠果決,早知便下湖底一探究竟了,不過…老夫也不可能像她這般,行晚輩虔誠之禮,唉,也罷也罷,都是緣。”

  而後二人來到湖邊,那湖水竟緩緩沉了下去,一炷香的時間過去,二人已看不清湖底還有沒有湖水了,一句聲音卻是從幽深昏暗的湖底緩緩傳來,“你們快快下來。”

  聲音帶著回音,在湖壁上緩緩回蕩,二人隨後跳進去,果然很深,足有數丈,才落到湖底,湖底一片泥濘,沒有光亮, 二人看不清前路,突然一側傳來一片火紅的光,竟有一個半丈高的山洞。而後方霖從洞中出來,右手托著一片熒惑相力作照明之用。

  “你們過來罷。”方霖不知何時,又穿了一身白衣,只是光著腳,二人隨方霖進入那個山洞,約走了半刻鍾,到了頭,眼前竟是一處洞府,門扉緊扣,看起來像是魏晉時期的裝飾風格,而在門前一丈處,有一個青銅台子,長寬七寸見方,高約一尺。

  郭子儀左右環顧,看著此處,微笑道:“老夫就知道你們是有緣人,後生可畏啊,這湖水你是怎麽讓它降下來的?”

  方霖疑惑:“我也不知,似乎我跳進來沒多久它就下降了。”三人走到台子前,那青銅台子上面仍然沾有水漬,但卻光滑如洗,沒有銅鏽,據說銅要與空氣和水三者同時結合才會產生空氣,這銅台應該一直泡在水中,卻未生鏽,過去數百年了,銅台光澤依舊。

  銅台頂部略寬出一寸,頂部平面平行,方霖右手靠近,點亮火光,卻是看見,那銅台之上竟雕刻著一副星宿圖。湊近仔細觀摩,這星宿圖密密麻麻,每顆相鄰星宿之間刻了一條直線相連,那星空擺布的樣子,赫然便是夏季北天宮的星辰刻圖。

  方霖心中唐突不定,她很想認為是這坐忘谷谷主也酷愛研究星宿,但是這星宿刻圖竟與她在昆侖仙宮主峰上看到的掛著的八副天宮星宿刻圖中的北天宮圖一模一樣。更有甚者,在那刻圖中央,與北鬥七星拱極遙相呼應,屬於北極星“勾陳星”的位置,赫然被鏤空了,鏤空的部位是一個外圓內方的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