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唐上煙雨》第234章 戰亂難平
“唐上煙雨 新()”查找最新章節!
 河北殘存的百姓,已經自認燕人了。

 再也不像戰亂初起之時,唐軍殺進河北,他們便自開城門,歡欣鼓舞迎接官兵過來。

 而今誰來都一樣。

 史思明只要班師回去,命人一呼,便能招募到不少的士兵,他們不在乎自己為誰而戰,因為時至今日,硝煙遍地,田園荒蕪,到處都是餓死的人,跟著從軍打仗,至少能夠混口飯吃,至少是被人殺掉,不是被人吃掉。

 要問從什麽時候起,河北的百姓心中,那面黑紅相間的唐字大旗已經焚成灰燼了,大唐已經死在他們心中了,應該便是這漫漫長夜,無比煎熬的幾年。

 在他們心裡,大唐已經死了,沒有貞觀長歌與永徽之治,沒有日月當空的絕代風華,沒有萬國衣冠拜冕旒,一切都死了,一切只有一首綿綿無盡的長恨之歌,大唐已經死了,沒有人會來拯救他們,眼前看不到前路看不見盡頭,身後苦骨一片,連狐狸都不願意舔舐,對於他們而言,這片土地,誰來統治都一樣,無論是史思明,還是朔方軍。

 若說邊患成風與安史之亂的引子,要追溯到尚武成風與府兵製的瓦解,而河北百姓的恨與遺忘,將要向後延續一百多年,才能漸漸淡卻,而對於這一世的百姓而言,已經看不見回歸故土的道路了。

 史思明稱帝後的這一年半,唐軍與燕軍在河南大地上不斷廝磨,急痛化為陣痛,撩撥百姓麻木不仁的神經。時而唐軍強勢一些,河陽大捷,收復失地,時而史思明卷土重來,攻城拔寨,每隔數日,便有相持不下的陣地會乾上一架,莫說兩軍後方的百姓,便是唐燕二地的士卒,都變得麻木了,個個在心裡想著,或許我這一生,就是要在打不完的戰爭中度過的。

 河南大地,赤地千裡。

 連洛陽都被打成了一座空城,河洛盆地的這塊絞肉場,人人心驚膽寒,百姓索性跑光了,沒有願意守著祖宗故地去送死,李光弼索性在河陽駐扎,將洛陽拱手送給史思明,史思明則更加乾脆,要在洛陽城東五十裡處搭建一座“月城”,大軍便駐扎在哪裡,誰進洛陽就打誰。

 昔日無比繁華,讓安祿山垂涎欲滴,佔著不肯挪步的洛陽城而今成了一座鬼城,往來的人們對其望而卻步,不敢進城觀看。

 直至上元二年二月,史思明屯兵白馬寺,再次入駐洛陽,將洛陽據為己有,而後朝廷商議過後,近兩年過去,大唐也已經從鄴城之敗的傷痛之中走了出來,而今兵強馬壯,士氣高昂,反觀史思明歷經了河陽之敗,頗為頹靡,竟自尋死路,躲進洛陽城內享樂,料想是時候趁他懈怠萎靡之際,兵出洛陽,殲滅史思明手中叛軍了。

 這一仗朝廷籌劃了很久,對此乃是勝券在握,連朔方節度副使仆固懷恩也是拍著胸脯,力證自己能夠不負眾望,擊敗史思明,李亨對他十分倚重,準許他分一半朔方軍兵力排兵布陣,對他寄予厚望。可是身為天下兵馬副元帥的李光弼卻是對此不同意,認為“賊鋒尚銳,未可輕進”,應當徐徐圖之。

 朝廷短暫謀劃之後,沒有答應李光弼,而是命他與仆固懷恩一同擊敵。

 這或許是因為李光弼自從接替朔方節度使之後,帶領十萬朔方軍精銳,打得盡是守城之戰,與史思明空耗,不曾收復方寸國土。無論朝廷對他是否猜忌,大抵是對他的龜縮打法不甚滿意的。

 畢竟曾經郭子儀大破潼關,收復兩京的戰役打得是何其漂亮,朝廷皆認為朔方騎兵應是攻伐之軍,在李光弼手中,不應該是這般停滯不前的樣子。

 人們一時忘卻了郭子儀也有相州之戰這等十分淒慘的敗仗,隻記得他收復兩京的風風光光。而今郭子儀罷官在家,仆固懷恩是他的嫡傳弟子,被史思明堵在河洛谷地憋屈了兩年,理所應當,朔方軍應該在他手中閃耀出無上光芒。

 二月底,朔方軍大軍開至邙山,李光弼視察情形後,決定在山地駐扎,可以居高臨下,打擊叛軍,而仆固懷恩不同意,騎軍講究大開大合,長驅直入,豈有駐扎在山上的道理,主帥這是龜縮打法打上癮了,他便自領一半兵力,在山下平原駐扎,欲圖與史思明血戰到底。

 天不遂人願,無往不利,野戰無敵的朔方軍還未來得及安營扎寨,生火做飯,史思明便令急行軍奔襲而至,殺了朔方軍一個措手不及,將曾經郭子儀在陝縣之戰時帶給漁陽軍的恥辱悉數還給了他。

 仆固懷恩大敗,朔方三傑跟著他亡命奔逃,幸好李光弼穩重,保存了一半兵力,自山下衝殺而下,且戰且退,得以逃脫。史思明的大軍連夜殺至,將朔方軍殺得丟盔棄甲,亡命奔逃,毫無抵抗之力。

 這支平叛之初,南征北戰,戍衛大唐土地的精銳今日折損大半,連帶著丟失了大片城池,唐軍一路西逃,撂下河陽,懷州,遁入陝縣拒守叛軍,只是而今朔方軍初逢大敗,萎靡不振,史思明之燕軍桀驁不馴,甚囂塵上,陝縣也是岌岌可危了。

 史思明一鼓作氣,橫衝直撞,朔方軍疲憊不堪,盡皆有了退守潼關的心思,這一路奔逃而來,數年前哥舒翰靈寶之敗的慘狀恍若歷歷在目,而今看樣子卻要重蹈覆轍了。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那時方霖正在軍營之中,小憩歇息,突然轟隆聲響起,連綿不絕的叛軍持刀殺來,只能穩住軍心,持劍力戰,可是軍營遭到突襲,軍心早已大亂,無邊無際的十萬燕軍殺來,她也是險而又險,借助太白相力之輕巧,才能從亂軍之中逃竄出來。

 “而今我們卻是都學了哥舒翰,又要敗退潼關了。”

 方霖臉上還有一道傷痕,正是亂軍之中,流矢所致,本是以辰星相力輕輕一抹,便能將其撫平的,可是看著那城外圍攻而來黑壓壓的大軍,城內傷員一片,哀鴻遍野,她便覺得心頭苦悶,任由那一處傷口流血,刺痛她的神經。

 “哥舒翰多少不至於,我們不會丟了潼關,只是當了一回封常清,高仙芝罷了,走罷,二姐,朝廷應該會四處募集軍隊,為我們抵禦叛軍的。”渾瑊轉身離去,累年征戰,饒是他年輕力勝,此刻也是頗覺疲憊。

 “子遷,你在哪裡呢?”望著不遠處聳動的烽火,天際黑壓壓的烏雲旌旗,方霖輕聲一喚,忍不住流下了兩行清淚。自打陸遠投靠燕軍大營之後,方霖每日便多了一門心事,便是有事無事之時,目眺東方,注視燕軍方位,自打他被史思明擒獲之後,燕軍在方霖心中,便多了一層含義,再不是你死我亡,那般冷冰冰。

 “子遷,三弟給我看了,你傳給李光弼的書信,我就知道,你叛逃出去,是有用意的,我就知道…可是你為什麽不肯跟我說,跟我商量呢,是怕我擔心麽…”淚水落在城牆之上,凝聚成淺淺一窩,東邊的清風吹來,攜帶泥沙,將那淚窩沁得渾濁,渾濁的如同一灘苦酒,讓人黯然神傷。

 很早方霖便猜到了,陸遠是詐降,不然以他的輕功,只要不死,燕軍陣營中,無人攔得住他,可是一連兩年過去了,不見他回來,方霖便猜到了。尤其是,安慶緒突然被殺,史思明即位,冊封他為河東節度使,將燕軍的河東降卒交給了他,看來是對他頗為信任的。只是很久以來,唐軍這邊都聽不到他的消息,有時說他帶領河東降卒,盤旋在太行山一帶,有時說他為史思明親信,在他帳下做軍師,眾口紛紜,大多是詆毀他辱罵他的,沒個準信,久而久之,方霖便也不願聽了,想請命領軍去守河東,守太原,想去陣地上見見他,可是李光弼卻不許。

 方霖思念他,知曉他還在世,在燕軍之中蟄伏著,便也安心了,只是這內心的擔憂,有如九龍江綿延不絕的河水一般,牽腸掛肚,流進她的心頭,化作綿愁。

 史思明大軍在黑夜之下安營扎寨,明日便會圍攻陝縣縣城了,陝縣北臨黃河,三面平原,不甚容易防守,李光弼和仆固懷恩已經下了命令,退守潼關,依靠天險,將叛軍拒之門外。

 而今好似又回到了五年以前,安祿山所向披靡,佔領洛陽,侵壓關中的情形,而今留在潼關戍守的兵力更少,便是再想不顧一切,出潼關與叛軍決一死戰也是力不從心了。

 世人以為一切倒退回原點,河北河南就要分割出去,不知何時才能光複了,然而,這一場驚世浩劫,卻遠遠沒有眾人所想的這般輕巧簡單。

 一個月前,瑪布日山頂布達拉宮內。

 吐蕃讚普與十位禪師席蒲團對坐,大殿內的香火燃放著松枝香味,那還是大唐境內運過來的,遼闊大地上,蒼松翠柏令他心馳神往,迷戀了無數歲月。

 “活佛出關了嗎?”

 “還沒有,應該快了。”

 讚普若有所思,本來在收到李枺綾死在洞庭湖的消息後,他是想立刻出兵的,可是日光殿內傳來了一道消息,說李枺綾死了,代替她守衛大唐的那個人還在,依舊有那神不知鬼不覺,令讚普身首異處的超凡武功,可以無形無影,索他性命,他便生生忍了下來。

 讚普十分惱火,心道這賊禿驢說話好不客氣,我若身首異處,他便皆大歡喜了嗎?只是氣歸氣,上師的話他要聽,但凡有一分可能,他也不想和自己的性命過不去。

 “而今唐軍與燕軍咬得很緊啊,我若趁虛而入,此刻應是大好時機。”讚普沉聲說道,“我現在發兵,一個月後,活佛能出關麽?”

 一眾禪師面面相覷,心道這讚普還真是對唐土念念不忘,一刻也不想多耗,就要率軍殺下高原,攻城略地。一位老成持重的禪師沉吟片刻,代替眾人對他說道:“上師感悟那虛無縹緲的境界,欲圖超越無色界天的壁壘,爾來已有十幾年了,料想這麽多年過去,上師哪怕沒有突破,也是有所建樹的。”

 這模棱兩可的話語,讓得讚普很不滿意。“我隻問你,我的坐騎東出祁連山那一刻,活佛能否出現在我的馬背上?”

 “應該可以。”那禪師擦了擦額頭汗水,弓身說道。

 聞言,讚普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只要身後有個打手,保護他的性命,他便不用懼怕中原那些稀奇古怪的武林高手了。

 上元二年初,吐蕃讚普發布告天下書,論述唐廷醜惡,自貞觀年間,欺壓高原上百年矣,而今到了報仇雪恥的時候,吐蕃眾貴族群情激昂,大多參與此次謀劃,其中不乏吐蕃名將祿東讚,論欽陵的後人,而後吐蕃讚普禦駕親征,自邏些領兵三萬,浩浩蕩蕩,向著祁連山開拔而去,沿途吸納追隨而來的吐蕃各地部族。

 此次東征, 讚普動員大半個高原的兵力,等到兵出青海,行至祁連山道時,已經聚兵十萬,在祁連山下休整數日,整理糧草輜重時,讚普收到了來自東方的好消息。

 “哈哈哈哈,天助我也,簡直天助我也,朔方軍,李光弼,你們也會有敗得這麽慘的一天。”

 讚普將軍報傳至大軍各營,吐蕃人的興奮之色瞬間達到了頂點,皆呼:“日月當照,佛光開天,吐蕃所在,萬靈皈依。”

 讚普帶著一眾激昂不已的各部統領,翻越祁連山,來到河西走廊,吐蕃人的鐵蹄震動沙川大地,沿途的百姓四散逃離,吐蕃人的旌旗遮蔽天空,巡邏的唐兵無不望風而逃。

 自潼關告急那一日起,朝廷將河西,隴右大軍抽調一空,時至今日,依舊不曾緩過來,河西走廊沿途各鎮的兵力並不多,疏散的州郡太守,看見突然進犯的吐蕃大軍,無不驚恐萬分。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35章 戰亂難平)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唐上煙雨》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