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唐上煙雨》第126章 龍庭之內風雨流
“子遷…”

方霖本想和陸遠一同見識見識長安的玉殿金闕,才子佳人,然後一同入太極宮,見識宮闕萬重,受陛下封賞,可是剛過河套,陸遠便要走了。

“真的不和我同行麽?”

南下而去,一片黃土,諸人行軍緩慢,遠遠的拉長了隊伍,方霖幾人走在最前方,身後遙遙跟著數幾門派良俊,三言兩語,不知在說什麽,只是投以方霖的目光充斥愛慕,投以陸遠的神色鄙夷而怨恨。

陸遠毫不放在心上,實是這一月見怪不怪了,若是這些高深門派修煉了瞳孔劍氣,眼神內力,他早已死了八百遍了,此刻只是笑笑:“你看那些風流才子,他們看我的眼睛裡冒著火,比熒惑相力還要炙熱,我怕某一日猝不及防間,便被不知名的人偷襲殺了。”

“誰敢!”方霖亦是慍怒不已,回頭一瞪,嚇得幾匹好馬蹄子發顫,躊躇難前,亮銀馬鞍鏗鏘作響,她又怎會不知,陸遠這幾日受了多少悶氣,過河套之後,有些門派沒搶到神藥,便無意封賞,早已自行退去了,卻仍有不少門派隨軍前行,那些門派弟子,自然做起了護花使的角色。

“實則我便暢快不已,所謂是江東大才子,陸伯言後人,其胸懷坦坦蕩蕩,又豈是一幫無恥鼠輩所能企及的。”陸遠聲音喝得老高,又是玉樹臨風,逍遙自在,將方霖逗得花枝亂顫,那些門派良俊見狀攥緊韁繩,恨恨不已,寶馬嘶鳴,幾欲踹翻這個自稱陸遜後人的鄉野村民,真乃不知天高地厚。

“子遷,你回龍虎山,途徑洛陽,便去看看蘇暖暖罷,也不知她一個獨身女子,沒有武功,沒有依靠,在洛陽過得怎樣。”

“你不怕…?”歲月仿若又回到了幾年前數人在揚州初見的樣子,那時方霖可是怕極了周亦染將陸遠帶去花花綠綠的地方,見她突兀提起此事,陸遠笑呵呵的,故作挑逗道。

“是替我去,問候,不準多看!”

方霖抿嘴,一副委屈神色,終究子遷還是沾染上了些許周亦染的浪子習性,焉壞焉壞了。

自從那日郭子儀提著陸遠,向大漠飛奔,周亦染騎馬遙遙追在後面,追之不上,便失去了行蹤,二人再也沒見過他,也不知他是追丟了,還是追到哪裡去了。

“畢竟當初她是為了救我,被迫離開揚州的,要是在揚州,多少還有人護著她,而今在洛陽…”

“你放心,我會去看看的,除非琴憚恬不知恥,便是琴武陽找她麻煩,而今我也不甚怕他。”陸遠怔怔望著她,今日一別,又不知還有多久才能再見了。“倒是你,長安城魚目混雜,水太深了,要多加小心。”

“你也是。”

陸遠調轉馬頭,雖戀戀不舍,卻也揮揚馬鞭,隨天上的大雁,一路向東,奔洛陽而去。

長安城坐北朝南,宮城,皇城在北,外郭城在南,大軍本是自北方官道而來,過涇水之後,太子殿下卻是勒敕部隊,掉頭向東,繞過北城玄武門,向南處進城。。

遙遙望去,長安城遠看朦朧,如一片恢宏肅殺的長城一般,堆砌在渭水谷地蒸騰的雲霧之上,整座長安城四方,而城北龍首原高高昂首,突出於四方城牆之外,那裡是太宗皇帝時興建的大明宮,真如一隻龍首一般,俯瞰整座長安。

太子殿下為避宮城與城東興慶宮的諱,在城外十幾裡處勒大軍繞了半圈,多行了半日,才從城南正門明德門進,過五十丈寬,一百裡長朱雀大街,向皇城而去。

方霖從未在世上見過如此寬敞的大街,五十丈寬,莫說是十乘車馬並行,便是隨行的近千禁軍持戈,

作兩排並行,亦可暢通無阻,朱雀大街兩側所見,皆是鱗次櫛比,寬闊街衢,常聞長安城外郭城有二市一百零八坊,想來便是兩側之景。只是太遠了,長安城內霧氣蒙蒙,見不得東西兩側隱於坊間高高矗立的大雁塔,小雁塔。

而後過百裡長朱雀大街,過朱雀門入皇城,皇城內是尚書省六部二十四司所在,而後過皇城,便到了承天門,禁軍,武林人士盡皆去甲胄,去兵器,便是方霖從不離身的千墨星劍也交由內侍掌管,而後進太極宮。

“陛下今日未在興慶宮,特來太極宮接受班師回朝的諸人覲見。”陳玄禮向方霖解釋道。自陛下在長安城東興建興慶宮,與楊貴妃帳暖之後,便把朝政機要,天子寢宮搬到那裡去了,文武百官每日跟著去興慶宮上朝,因處三大宮之南,稱為“南內”,城北之外龍首原上的大明宮稱為“東內”,故而最早興建的太極宮稱為“西內”,每當朝廷遇有赦宥,或除舊布新,或接待萬國朝貢使者、四夷賓客,陛下依舊會在西內設宴。

今日皇帝特在此上朝,太子李亨攜陳玄禮,方霖等人入太極殿,獻上回紇可汗和議文書以及那艱辛輾轉而得的神藥雪蓮,雪蓮自摘下至今日,放於玉甕中已有月余,而今現世,依舊光彩奪目,在金碧輝煌的大殿內閃耀著五彩斑斕的光輝,霎時成了太極宮甚至整個長安城內最為耀眼的奇物,文武百官驚詫之余,盡皆奏表皇帝洪福齊天,得此神物實乃大唐興安萬世之象征雲雲,起居舍人提筆注:帝龍顏大悅,嘉獎眾人。

唯有方霖心中一歎,知曉那神藥空有其表,並無奇異藥性,只不過看滿朝文武與皇帝的喜悅模樣,寧願相信這株精美絕倫的雪蓮才是真藥罷。

而後太子李亨奏表方霖之功勞,以巧力破回紇音壁雪域大陣,以謀略生擒回紇可汗,於奪藥,破敵,退十萬回紇大軍一役居首功,智謀雙全,展大唐之威。早在太子李亨歸朝路上時,便早已傳書長安,先行報此捷報,一眾文武百官自然早已知曉有一女俠存在,驚詫之余亦是好奇,不知此人是何模樣,能立此功勞,得以所見,果真縹緲逍遙,不食人間煙火,有超脫凡俗之味,又奇陛下,此刻正值大悅,會賜她什麽嘉賞。

“民女方霖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方霖思索許久,她本身份垂微,草芥而已,在太極殿內覲見皇帝,還是要行跪拜禮的,於是掀起衣擺,正要跪下,卻見得大殿之內龍椅之上那天子面色並未威儀,反倒是如古稀老人一般,對她和藹喚道:

“朕聽說,你自小修煉武藝,拜得那昆侖仙宮門下,又精通詩書禮樂,是麽?”

“陛下聖明,草民自記事起,便由師尊撫養長大,童年一直在門派中度過。”

方霖不知皇帝為何會問這個,總之自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便好,盡君臣之禮。

“你師尊…”冕旒搖晃,李隆基看著低頭站立的方霖許久,似有三分惆悵,卻未繼續問下去,而是點頭讚賞道:

“有爾等風華正茂,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守護,實乃我大唐之福。非是朕多活十年能比。”

方霖聞言迅速跪下,一眾文武百官盡皆扣身高拜,皆言“陛下萬壽無疆,龍體安康,實乃大唐之福。”

司徒,尚書右仆射楊國忠居於群臣首位,與台上受封的方霖不過一步之遙,當他得知那曾在劍南道險些壞自己好事的女子今日竟然搖身一變,成為了退回紇大軍的大功臣,不由得感慨人生無常,世事難料,這幾日在府上思忖了數日,陛下對她會是何態度,是否會對自己產生什麽影響,思忖許久,不得頭緒,今日果真見到她,三年不見,褪去稚嫩,言辭變得老練,卻是依舊白衣飄飄,好一番仙子風范,令人恍惚,心中不由得一陣悵然若失。

李隆基呵呵一笑,揮一揮手,示意內侍府總管讀諭旨,一眾官員盡皆屏息凝神,好奇不已,實是古往今來,未有女子立下這般幾可讓人位極人臣的戰功,不由得疑惑,一向行度章法隨意的當今聖上,會賜她什麽。

是用之不盡的金銀珠寶,令她錦衣玉食,還是誥命夫人,得以尊容,亦或是如陛下往常秉性一般,納為妃嬪,以這般年齡,才德與姿色,怕是入宮當得貴妃,楊氏一族有敵了。

只見內侍總管掀開黃絹布製書,勻聲讀道:

門下。

民女方霖,智愈麾士,果敢可當,計奪仙藥,己身退胡。

譬茲梁棟,有若鹽梅。

特,錫金魚袋,封柴桑縣公,食邑兩千戶。

授金紫光祿大夫,左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同中書門下三品。

天寶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內侍總管活了大半把年紀,曾追隨高力士多年,宮內宮外什麽陣仗沒見過,也算見多識廣了,知曉皇帝尚來喜怒無度,貶斥擢升全憑一己喜好,可這等製書也算是古今罕見了,總管硬著頭皮將聖旨讀完,言語還算冷靜,可太極殿內沉默了片刻,卻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什麽?”

“這…”

“陛下怎會封她做宰相?”

“她一女子…不合禮數啊。”

“臣等望陛下三思…”

“禮崩樂壞,禮崩樂壞啊。”

莫說方霖已經聽不見群臣嘩然,遍壁諷刺了,當兩個內侍一人手捧黃絹製書,一人持明晃晃的托盤,端著金魚袋到她面前時,她隻覺得一口吃下了一隻鯤鵬,那鯤鵬在胸口張牙舞爪,翻江倒海,將自己心口鼓搗得怦怦直跳,修煉了近二十年的鎮星相力霎時紊亂無度,連自己的雙手都鎮不住,顫抖不已。

柴桑縣公也好,光祿大夫也罷,這都不重要,皆是賞賜,便是那一條同中書門下三品,將一眾群臣炸得四處翻騰,文武百官,莫不吵嚷。

“啊…朕,見方愛卿勇敢果斷,素有智謀,小小年紀,負不世武藝,懷報國之心,實乃賢良,朕求賢若渴,惜才心起,欲留愛卿,為朝廷助,朕之本意,見她武藝超群,本欲授她懷化大將軍,羽林軍大將軍的,令她統領禁軍,戍衛宮廷,朕料想麽,這般受封諸位愛卿是抵死不會同意的,故而授她散騎常侍,讓她留在門下省,替朕諫言,替朕排憂解難,不知諸位愛卿有何疑惑。”

李隆基一番話,倒是令凱旋而歸的禁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一陣語噎,不敢置信,莫非女俠差點與本將軍成了同僚?幾乎要日夜相見,共領禁軍?陛下之決斷當真是英明有趣。

“我大唐…我大唐若是開古今之先河, 敕封女宰相,為…為後世之恥啊。”

“為後人恥笑啊。”

“排憂解難,讓一女子…”

“臣等死諫。”

“不可。萬萬不可,使女子上朝讚拜,更不可,敕封女相。”

“臣兵部尚書,臣鴻臚卿,臣黃門侍郎…臣等共諫,望陛下收回成命。”

“臣等望陛下三思。”

李隆基撫額淺笑,本想斥諸人一句,太監都可位列九卿,左右權勢,後妃亦能垂簾聽政,她憑什麽不可以,此時卻有老邁德重的老臣昏昏沉沉,正是太傅,緩緩說道:

“臣以為,方大人非是不可做官,實是年齡,資歷不夠,方大人之功績,挽救國難,自然當得高位封賞,便是陛下賜開府儀同三司,賜郡公,食邑萬戶,臣等絕無異議,然而宰相一職,為三省官員之首,有統規群臣,勸言上諫之職,方大人年紀尚輕,履歷薄弱,人輕言微,恕臣所言,恐難勝任,故而臣冒死諫請陛下,收回成命,於朝廷,於方大人而言,皆甚好。”

太傅大人鐵骨錚錚,一番言論有理有據,莫說文武百官盡皆附議,便是方霖自己,也心悅誠服,這燙手的金魚袋怎是那麽好拿的,上官婉兒什麽下場,何人不知,自己以女流之身,觸犯禮教,僭越朝廷,掌製誥,稱宰相,實非自己所願,故而方霖冷靜後,亦是在殿內跪下,請求天子收回成命。

本以為滿朝文武,方霖本人盡數勸諫,皇帝便會罷休,未曾料到李隆基呼風喚雨多年,天威浩蕩,豈是那般容易大權旁落的,只聽得太極殿內玉案一震,龍顏大怒。

“夠了,朕問你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