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小說酷筆記()”查找最新章節!
盡管被趙雲殺得大敗了一陣,人馬也折損了三分之一,還被斬殺了主將。
但楊任部的殘余騎兵,單論兵力規模,人數依然是漢軍的一點五倍以上。
哪怕精銳程度遠不如漢軍,利用本土作戰熟悉地形的優勢,若即若離騷擾遲滯還是可以做到的。
李素也正好需要一個配合演對手戲的,正好也假裝全軍戒備、結陣緩緩南退,實則趁機保存士兵的體力。
緩緩走了一個上午之後,李素看追兵有所松懈,命令趙雲讓全軍突然加速。
敵人因為趕了一夜路,上午又沒休息,實在人困馬乏到了極點,不敢再衝刺急追,被李素稍微甩開了半個時辰路途。
到下午申時再追上時,卻發現李素居然又扎營了下來。
這次李素選的營地位置更安全了,已經快到馬鳴閣道盡頭,西側依然靠著西漢水,而南側已然可以看到嘉陵江——西漢水最終是匯入嘉陵江的。
所以在此處山坡高處扎營,可以不用擔心西北和西南兩個方向被攻擊,佔住山頂只要提防敵軍從東坡仰攻即可。
說句題外話,從李素選擇的這處扎營地,如果再往西渡過嘉陵江,一路往西,那就是後世明初大將傅友德偷渡陰平滅蜀夏(明玉珍那個夏)時翻過的摩天嶺。
《三國演義》說鄧艾偷渡陰平也翻了摩天嶺,這只是羅貫中以今度古——因為羅貫中本人也是元末明初的謀士,是張士誠的謀主。他聽聞了同時代朱元璋麾下將領偷渡陰平滅蜀地政權的細節,就以為鄧艾走的也是這條路。
而歷史上,鄧艾偷渡陰平真正翻的是馬閣山,比摩天嶺更往西一些,但沒那麽險峻。不過這兩座山的共同點就是都處在嘉陵江和涪江的分水嶺上。
(注:進攻成都前,之所以要偷翻馬閣山或者摩天嶺,就是為了從嘉陵江流域切換到涪江流域。因為嘉陵江是從劍門關外橫向流過的,留在嘉陵江兩岸就始終繞不過劍門關。)
眼下談成都還太遙遠,且看回李素扎營的主戰場。
他這個營地既然與摩天嶺隔江相望、而本身也是嘉陵江與西漢水的分水嶺,那險要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以至於楊任手下那些騎兵殘軍追到山腳下,簡直一點仰攻山頂的欲望都沒有。
“不過我記得這山是死山吧?山頂沒有水源啊,只要我們不讓他們下到江邊、從嘉陵江或者西漢水中取水,不用兩天不就渴死他們了麽?咱還費那麽大力忍那麽大傷亡攻山幹嘛?”一名軍校如是吐槽。
不過這種理論很快也遭到了同僚反駁,另一名軍校指點著說:“也不一定,我們晚來了半個時辰,剛才看敵軍隊尾還有些人提捅打水,說不定這半個時辰裡他們已經打了很多水了。
看這樣子,莫不是要據山死守?但只要我們圍著,三天是渴死,五天七天也是渴死,他們遠道而來,不可能帶太多桶、釜,光靠隨身皮囊存水能存多久?”
大家雖然疑惑不解,但處理決策倒是高度一致:都選擇了類似於張郃懟馬謖時的策略,圍山渴死!
只是有些稍微有點遠見的人,已經開始懷疑:這樣固守待援的姿態,莫非這些漢使背後還有“援”?
援會從何而來?如果真有援,豈不是有陰謀……
不過這些事情不是他們這種中級軍官有自個想的。
當天入夜後兩個時辰,翻山抄小路帶步兵而來的張衛,終於帶著足足四五千人,氣喘籲籲趕到此處,跟受損頗大的騎兵部隊合兵一處,重新整編後的追兵總兵力再次超過了六千人。
張衛到了之後,首先就是一驚。
“什麽?楊將軍居然戰死了?而且是被敵將一合擊殺?”張衛目瞪口呆,覺得脖子沒來由一陣微微發涼,連忙惴惴地問了細節。
張衛還有點自知之明,他知道楊任楊昂的武藝都是在他之上的。他之所以能當主帥,完全是因為血統。
了解完死因後,那幾個領兵的小校把他們的懷疑說了,張衛心中愈發驚疑不定。
“明知這裡是死地,還在這裡固守,那肯定是固守待援了……難道這股漢使真有援軍?”
但他現在已經騎虎難下,畢竟也有可能是敵人明知跑不掉,所以故弄玄虛虛張聲勢呢?
萬一把自己好不容易趕來的主力堵截部隊嚇得分兵回去,他這兒靠著這一千人又再次衝破封鎖線呢?
來都來了,也不可能一嚇就走。
反正陽平關那邊雖然一萬余人的總兵力抽調了七八成來追殺漢使,但不還有楊昂帶著兩三千人在死守嘛!
陽平關如此雄峻險要,有兩千多人守,再強的敵人也不可能幾天內攻下!這點時間差還是耗得起的。
“不想了,讓部隊立刻歇息一夜,切不可衝到楊任將軍疲勞應戰遭難的覆轍!全軍養足精神明日再全力攻山!要是一天之內攻不下,再另做打算。”
張衛如此吩咐,全軍圍困扎營歇息。
當然張衛也沒忘了安排點斥候、輪流哨戒防止敵人下山劫營。
楊任的戰死,已經讓張衛充分警覺,意識到山上那個漢使是個很陰險的存在,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不過幸好李素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敵軍吃了虧之後肯定是警覺心最嚴的時候,所以竟然一夜無話,什麽小動作都沒安排。
哪有人昨天剛剛陰了人,今天又接著陰的,是吧?總要讓對方麻痹幾天。
……
次日清晨,李素再次醒來,這次他倒是可以好整以暇地洗漱吃喝。
敵軍沒有太早打攪他,士兵們還有時間給李素燒熱水煮乾菜湯喝、用熱水洗臉。
趙雲昨晚射了一隻山稚雞,已經提前讓士兵拔毛處理乾淨,烤給李素作為早餐加菜。
總算是讓李素覺得,今天的智商恢復得比較快,起床氣和低血壓魔王症狀都消失了。
他其實挺懷念前世那種格林斯潘式生活方式的——據說後世那個著名的美聯儲主席,就喜歡每天五點鍾有低血壓起床氣的時候,浴缸裡泡一泡。很多叱吒風雲影響世界經濟的重大決策,都是泡在浴缸裡腦子最清醒的時候做出的。
入蜀沒幾天,雖然天氣還挺冷,但就是覺得渾身濕氣,尤其露宿一夜渾身黏膩膩的很不舒服。
等特麽將來進了漢中,進了成都,修了自己的府邸,也要好好種田,學漢靈帝那樣搞銅噴泉,起床後心情不爽,想泡澡就泡澡。
為熱自來水泡澡而奮鬥!盡快滅了張魯!
神清氣爽之後,李素用商量的口吻說:“行百裡者半九十,逗了張衛三天,今天才是最關鍵的,子龍,幼平,一定要頂住。我們還有多少箭矢?”
趙雲:“大約七八萬支,昨日一戰,敵軍被擊退後,我讓弟兄們回收了一些。”
李素:“如果敵軍攻山,可以先迅猛反擊幾次,起震懾作用,打消他們強攻的妄想。不過,至少留下兩萬支箭,作為最後反攻的預備。
相信快則今晚,慢則明晨,朝廷大軍奇襲陽平關的消息肯定會傳到張衛這兒。消息送達的那一刻,定然是張衛士氣最低落的時候。我們中間階段可以假裝箭矢不太夠,而最後再突然發力,可以進一步讓敵軍相信他們果然是中計了,到時候軍心定然不穩。”
中計對部隊的打擊,向來都是雙重的,一方面是計策實打實的物理傷害,另一方面是“我們中計了”這層心理挫敗感本身。
李素善於操弄人心,怎能不充分利用呢。
確認完箭矢之後,李素又問起淡水存量,趙雲也給了滿意的答覆。
昨天李素利用比追兵早一個小時到的時間差,拚命往山上汲水。
他原本要求士兵們盡快砍伐樹木搭建蓄池、用樹皮填塞縫隙儲水。後來發現山頂有一兩處天然的小水窪,只是水都很髒是死水,就分出一些士兵把死水淘乾淨樹葉浮土都弄乾淨,然後從山腳嘉陵江打水灌到這個臨時蓄水池裡,喝的時候再用白礬磁石榆樹皮淨水。
不過即使如此,這水坑裡的淡水也只是給普通士兵喝的,李素和將領們喝的肯定是用皮囊裝的水,喝之前還照樣要淨化一遍煮開了再喝。90看看小說
……
張衛的進攻很快就開始了,數以百計的步兵試探性分兩三個方向往山上摸。人人都是短刀和木質釘錘、頂盾登山,山上四百多張弓弩往下拋射,還不時滾一些昨夜剛砍伐的樹木和小石頭。
只是山上林木茂密,遮蔽效果也不錯,所以遠程打擊殺傷很小。
當然這種遮蔽都是相對的,山上的人射山下都要被遮擋掉好幾成,那山下的仰攻山頂就更不存在遠程火力了。
張衛軍幾乎全部的弓弩都是射了白射,不一會兒之後張衛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示意己方弓箭手全部停手,不必白白浪費箭矢了。
李素軍也很快學聰明起來,他們因為昨天立營時砍伐樹木,在營地前七八十步和三十步以內的地方,形成了兩道樹木被砍掉的空曠地帶。
當張衛軍衝入這片區域時,會分別遭到密集的拋射和抵近射擊。久而久之,趙雲在山頭讓旗令兵揮旗指揮,看到敵軍進入空曠地帶時才舉起紅旗,然後所有弓弩手全力開火。一旦張衛軍衝過空曠帶重新進入林木掩映的范圍,就停止射擊。
僥幸有張衛軍步兵衝到李素營前,也因為七零八落形不成戰鬥陣型,然後被下馬架槍架盾的幽州騎兵刺殺。
連續兩三波的猛攻都不得不敗退,每波都在山坡上丟下少則一兩百、多則三四百具的屍首,讓張衛軍士氣頗受打擊。
而李素軍傷亡微乎其微,主要的損耗是射出去兩三萬支箭矢,趙雲嚴格執行了李素的命令,前幾波要打出震懾效果,所以瘋狂潑射。
張衛果然被打懵逼了一會兒,再也沒敢讓士卒集群衝鋒,只是小規模騷擾,想騙李素的箭。
張衛也是有軍事常識的,知道這些使團千裡迢迢,一切消耗品都無法補給。
而且為了防止漢軍回來拔箭撿箭,他讓部隊前逼到半山腰的樹林中,兩軍相距不過三百步對峙。如果有漢軍前出,那就趁機反衝鋒,這點時間差絕對來不及變陣約束,肯定會陷入混戰的。
李素見狀也有些棘手,不得不臨陣變招。
他想起當初典韋保護他過芒碭山時,表現出來的山地戰素質還不錯,就把典韋喊來:“你帶三百丹陽斧盾兵,前出百步到前面那道林子裡,伏低隱蔽。再有張衛小股人馬摸上來,我就不放箭了,經不起消耗,能近戰逼退就盡量近戰逼退。”
“喏!中郎盡管看好了!”典韋極為興奮,他騎戰不是很強,弓箭也不會,遠程攻擊都是十步以內的飛擲手戟,這兩天早就憋壞了。
終於又撈到山地叢林近戰的機會了!
他帶著三百個山越族的丹陽兵就摸了上去,突前主動防禦。
很快張衛軍又有小股山地兵摸了上來。
李素裝模作樣先稍微徐進彈幕放了兩陣箭,掩飾典韋的存在,麻痹敵軍,張衛軍果然不防典韋已經悄悄前摸,繼續快速突前。
典韋忽然從伏地狀態起身殺出,雙戟翻飛,連連啄殺五六人。其余斧盾兵也紛紛起身,在極近距離上殺了個措手不及。
但敵軍絲毫沒有因為典韋的悍勇而退縮,竟然激發了凶性繼續圍攻上來,典韋雙戟狂殺,渾身浴血,心中也微微駭然:
“這些蠻兵武藝雖不如丹陽兵,卻悍不畏死,士氣猶在丹陽兵之上。張衛從哪裡招來的這些兵?”
因為沒有心理準備,典韋的招數都是大開大闔攻敵必救的殺招,遇到一些跟他換命打法的敵將時,難免猝不及防。
“漢狗受死!”一名蠻兵將校手持鐵蒺藜骨朵,大開大闔當頭朝著典韋猛砸。
典韋反手一戟,本以為可以輕松戳死對方。可戟上小枝徹底扎進敵將胸腹之間後,那人前撲之力居然不衰,典韋連忙棄了一支戟後退,還是被釘錘在肩膀刺出兩個寸許深的傷孔。
幸好典韋身強力壯,這點小傷連行動都不太影響,他也習慣了這種跟敵軍以傷換命的瘋狂打法——歷史上他在宛城之戰可是負傷十幾處還能大呼酣戰呢。
有了心理準備之後再戰,典韋便沒有再給敵人傷他的機會,血戰半刻鍾將來敵全部殺退。
回到山頭處理傷口時,典韋把遇到的情況跟李素匯報了,李素也有些詫異,幸好還抓了幾個活口,就把俘虜拉來拷問。
“你們是何處蠻兵,為何為張衛效力抗拒朝廷?剛才被典軍侯擊殺的賊將是何人?”
小兵就沒那麽大骨氣了,一番折磨後還是乖乖開口:“我們是巴郡板楯蠻,剛才被殺的是我們大族長何晃的侄兒何崇。”
李素這才了然,他看過朝廷的通報,知道去年(中平五年)張魯崛起的幾乎同時,在漢中南面的巴郡,有七姓板楯蠻假托黃巾造反。
造反的理由呢,其實也是老毛病了——朝廷征發蠻族當兵不給錢。
早在桓帝時候,朝廷就有征發板楯蠻去打羌亂的習慣,但桓帝年間還是給軍餉的。靈帝中平二年起,幾乎是與斷烏桓人、南匈奴軍餉同期開始,靈帝也斷了板楯蠻的軍餉,但依然年年征發打白工。
所以板楯蠻起義跟丘力居、南匈奴起義是一個道理。
不過板楯蠻起義倒是沒有波及整個巴郡,因為南方的江州一帶(後世重慶)還是挺安定的,是漢人聚居區。鬧板楯蠻的主要是巴西地區,包括宕渠、閬中。
只是因為張魯隔絕道路,朝廷不知道後來巴西地區如何發展,沒想到板楯蠻居然跟張魯聯合了,兩家一起反漢。
他連忙吩咐典韋務必小心,不要輕敵,板楯蠻在山地戰方面的實力是絕對不在丹陽兵之下的。典韋也表示吸取教訓,一會兒打法收斂一點,別太搏命。
後世蜀漢政權建立後,蜀戰鬥意志最強的部隊“無當飛軍”,就是由兩部分蠻兵組成的,一部分是板楯蠻,另一部分是諸葛亮平南中後、孟獲手下的五溪蠻。
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帥王平就是出身板楯蠻,不過算算年紀王平現在估計還是個少年人,他得二十年後才當上校尉。王平就是板楯蠻第一大姓何家族長的外孫。
典韋剛才殺了一個姓何的蠻將,俘虜說他是族長的侄兒,那就應該是王平的某一個遠房堂舅吧。
有了典韋組織的丹陽兵近戰抵抗,張衛動用板楯蠻都沒撈到好處,士氣愈發低落,又衝殺了幾陣之後,終於不得不轉為圍困。
“罷了,山頂缺水,渴死那個漢使算了!”張衛無奈之下,如此決斷。
此後一天多的戰鬥,顯得枯燥而乏味,知道日次中午時,張衛忽然得到了一條噩耗。
數騎探馬終於由北而來:“將軍不好了!漢軍主力奇襲了陽平關。我們走時楊昂楊將軍還在苦苦死守,他讓我們盡快來報信請將軍回援!”
“什麽?漢軍從何而來?”張衛幾乎驚得從馬背上跌下來。
信使:“聽說漢軍強行軍奇襲,走山路一天兩夜之內從河池趕到的陽平關!”
張衛不可置信地懵逼喃喃:“……這,那些北人走山路怎麽可能這麽快?這不可能!他們是神兵天降麽!”
張衛因為太過震驚,都沒意識到封鎖消息的重要性,以至於噩耗很快傳遍了全軍,整支部隊都出現了震驚和嘩然。
山上的李素看到山下軍隊動搖不穩,已然知道得手,連忙命令典韋全力殺出。
典韋趁著敵軍自亂陣腳指揮不暢,帶著全部丹陽兵如瘋虎下山,狂劈猛砍,把在半山腰上設防的張衛軍步卒砍殺了足足幾百人,其他亂兵也紛紛雜雜滾逃下山,半山腰的包圍圈支撐點被徹底拔除。
張衛頓時覺得進退維谷,不知如何是好。
是跟李素這個狗賊同歸於盡, 死前拉個墊背的出口氣,還是全力回救陽平關?
怎麽看都是陽平關比較重要。
再分兵的話,只怕哪一頭都討不了好。
“留下兩千板楯蠻,利用這兩天修建的營壘,繼續強化封鎖,依營而守。山上這數百精兵精銳異常,野戰和攻山都是打不過他們的,但我軍守營讓對方突圍,還是可以一戰的。
你們不必求戰,只要渴死他們就好!尤其派五百弓箭手,對準了下山往嘉陵江取水的山道,誰敢下山打水統統射死!”
權衡再三之後,張衛覺得留下兩千人守住李素困死,倒也不至於分兵讓主力削弱太多,而且可以把這條陰狗殺了出一大口惡氣,就這麽決定了。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65章 千層餅餡張衛)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