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侯淵的暴斃,曹軍當然是很快土崩瓦解,全線潰散。
張飛帶著剩下的兩千騎兵和魏延那四千多步兵,繼續追擊、穿插剿殺,將大批大批的曹軍潰兵包圍迫降。
這種追擊戰持續了整整半個多時辰,隨著邯鄲城南城北兩個方向的張飛圍城部隊也趕到戰場,形成夾擊之勢,最後被圍的曹軍終於全部投降。
張飛這才顧得上包扎處理傷口,一邊讓魏延代替他大致清點戰果,組織打掃戰場。
此戰漢軍損失不到一千人,主要是一開始跟夏侯淵硬碰硬死磕的階段損失的,後續的追殺階段才死傷二百余人。
相比之下,對面的曹軍被斬獲、掩殺超過三千。
更有四千余人被分割截住、選擇了投降,或者是負傷後被俘。
不過可惜的是,夏侯淵的突圍部隊,主要還是騎兵構成,而第一時間在正面堵截戰場上的張飛騎兵只有三千,以寡敵眾還真不好全麵包圍切斷。
所以這折損的七千曹軍裡,光是曹軍步兵就有五千,騎兵死傷其實只有兩千。尤其張飛盯著夏侯淵打,更是給了那些一心四散逃跑的曹軍騎兵爭取到了時間。
以至於最終還是有超過萬人規模的曹軍騎兵,沒有被直接消滅。盡管他們四散逃遠之後,也不一定都會歸隊。
算是略有美中不足吧。
好在,整場戰役的收獲,還遠不止正面戰場這邊。
顯而易見,邯鄲城內還有一些曹軍非嫡系的殘余部隊,隨著夏侯淵棄城突圍,那些部隊肯定是兵無戰心,哪怕不是立刻投降,最多也就再圍困幾天、慢慢攻心勸降,不用多動乾戈。
南邊的鄴城也攻了下來,隨著關羽馬超回師打掃戰場,城內俘虜也會很快得到收編。把這些被放棄的人馬的損失也算上,曹軍在河北站場總的兵力折損,估計要接近半數了。
畢竟渤海郡南皮那邊還有兩萬人全師安然固守呢,河北曹軍總兵力能折損近半,魏郡戰場這邊已經是損失非常慘重了。
……
第二天一早,關羽張飛馬超三方終於會師,都抵達了已經初步恢復秩序的鄴城城內。
戰後僅僅一天就恢復秩序,也是非常難得了,可見漢軍士兵完全沒有燒殺擄掠。
這是非常難得的,一方面得益於漢軍這次攻鄴城沒打什麽硬仗苦仗,基本上做完準備工作破壞完外圍工事後,正式強攻才三五天,就勾出內奸,結束了戰鬥。
古代攻城戰,哪怕是仁義之師,如果遇到很艱苦的攻堅血戰,多半要允許縱兵搶劫,才能激勵維持士氣。除非是輕松拿下,不搶也就罷了。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鄴城已經太窮,實在搶無可搶——僅僅八個月之前,曹操已經刮地三尺地拷餉了一波。
所有親袁的冀州世家、九品中正製的核心擁護階級,都被曹操血洗了。所以除了鄴城的官倉府庫,還有點錢糧補給,民間幾乎窮得被“均貧富”了。
嗯,更確切地說,只是“均貧”,沒有富。
關羽馬超也就順其自然,把府庫那點殘余軍糧佔了,其他犯不著吃相難看。
以至於打完勝仗後犒賞士卒的酒,都有半數以上是隨軍帶來的,只能是每個士兵象征性喝三碗慶慶功。
至於肉食,士兵們只能吃隨軍帶的肉脯,繳獲的鮮活牲畜也就夠軍官們稍微吃一點。
關羽和張飛會合後,免不了痛飲慶賀、說些各自治軍的見聞,至於“功勞如何分配、這次勝仗打完能升什麽官什麽爵位”這種庸俗的話題,兄弟之間自然不會去聊。
關羽注意到張飛沒有束發,
而是披散著形如野人,頭髮下面隱約包著紗布,關心了一下傷勢。張飛大咧咧說:“不礙事兒,就是耳朵缺了個豁口,夏侯淵為了射出這一箭,連兵器都來不及換,被俺一矛捅死。”
關羽:“那今天隻許喝這三碗!剩下的記下,傷勢愈合了才能喝!到時候加倍還便是!”
張飛很是鬱悶,連請功都沒心情,沒酒喝就自己回去睡大覺了。只有睡著才能緩解和忘卻沒酒的鬱悶。
請功結束之後,次日眾將都冷靜下來,才開始商討起繼續追殲殘敵的大計。
畢竟冀州地盤廣大,眼下消滅了敵軍那麽多有生力量,可攻取的地盤滿打滿算其實才兩個半郡。
整個冀州還有清河、河間、渤海、巨鹿、平原、樂陵……至少六個郡和兩個封國,一共八個郡級行政單位,沒有被佔領呢。冀州敵佔區的人口,還有三百萬。
河北平原一馬平川,殲滅重兵集團後,正是跑馬圈地追亡逐北的良機,不可錯失。
三方商議之後,決定了具體的分工合作。
張飛繼續走北線,從魏郡往東偏北方向穿插分割,爭取與渤海的趙雲會合,從而把冀州北半部的巨鹿、河間全給包了餃子,跟趙雲主攻的渤海郡一起拿下。
關羽和馬超則從魏郡沿著黃河北岸突進,逐次收拾與兗州接壤的清河、平原、樂陵等地。
張飛那一路需要面對的敵人比較少,主要就是已經被趙雲牽製在南皮的那兩萬渤海守軍,其他沿途各郡都只有兩三千孱弱新兵甚至是壯丁。
關羽和馬超則要對付從鄴城突圍的程昱和張郃,程昱還有可能收攏了一部分突圍出去的夏侯淵騎兵殘部,重新集結起部隊。
但關羽也不擔心程昱敢逐次死守,因為鄴城都丟了,河北人心惶惶,就算程昱堅持抵抗,也很快會有各處豪強自行起事響應朝廷。
曹操在冀州的統治才建立了九個月,完全談不上根基穩固,世家和豪強是徹底得罪了,只有那些被分到了田地的原本失地貧農會擁護曹操。
不過貧農的問題也不是不能解決,一方面這些貧農缺乏武器,曹操也不可能不顧生產把他們都拉壯丁組織起來。另一方面,劉備陣營也是可以追認承認曹操的分田結果的嘛。
歷史上貧農被分田後,就跟著分田的政權死戰到底,那得建立在“地主還鄉團回來之後,會重新奪走他們的地”,但如果劉備也追認,這些貧農就沒那麽拚了。
這一點,冀州的情況跟十年前的益州完全不同。十年前的益州,那是因為幾乎沒有經歷漢末戰亂,就劉焉殺了一批人,劉備打劉焉又稍微殺了點兒,所以益州的人口一直處在巔峰期。
人多田少的矛盾很尖銳,被分到了田的人就得指望擁護劉備政權,才能保住他們的地。冀州現在被多輪拉鋸戰亂,十年戰亂,人口死亡都過半了,土地權利源流難考。
劉備順水推舟、承認現狀,也沒什麽壓力。這也是戰前就商量好的政策,關羽等人照著宣傳就行。
……
隨著漢軍按部就班地建立統治,一碗水端平地接納各階級投效,河北的平定工作可謂是有條不紊。
程昱一開始試圖拉壯丁乾一波,但隨後發現劉備軍也頗得民心,他隻好選擇保存實力,並且飛速請示曹操。
在豫州前線的曹操,驟聞夏侯淵死訊時,也是痛哭流涕,愈發覺得有一股絕望和無力。悲痛之後,曹操跟郭嘉商議了一番,又寫信跟後方的荀彧交流,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夏侯淵已死,冀州雖然廣大,後續地盤估計幾個月內也會被劉備漸漸吞下。
淮南那邊,曹仁雖然還沒死,但絕對是救不出來了,李素諸葛亮和甘寧周泰都已經越過壽春,往北擴大佔領。壽春如今是重重包圍之中,敵佔區裡一個孤島,冬天來臨之前必然完蛋。曹仁只是在為全局爭取時間。
再相持待變,已經沒有意義了。耗下去就是慢性失血而亡,被劉備的絞索慢慢收緊,最後窒息。
不過,漢軍普遍在秋收前夕才發動進攻,這也是看準了關東五州的糧食收獲時機。從這個角度來說,哪怕曹操明知道冀州和淮南要完,該拖的時間還是必須要拖的。
不然,好不容易搞了分田,激發百姓生產的積極性,連第一季收獲都還沒吃到手,就被劉備佔了,被劉備因糧於敵,這怎麽能忍?一切改革不都白改了麽?
淮南那邊,曹仁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好,這也得益於淮南種水稻、早稻收割早,曹仁拖時間把糧食都搶到手了,李素只能是抓緊種晚稻來救援百姓、減少對軍糧供給的拖累。
河北這邊,因為單季作物,之前還沒來得及搶收。現在夏侯淵死了,堅壁清野集中糧食的工作卻不能停!
曹操心意已決,淮南河北全境丟失是遲早的事情,但一定要把這一季的糧食入庫,最好是不顧百姓死活強行軍事收割,能搶多少搶多少!別把那些地皮當成自己的了!不種田不搞建設了!竭澤而漁!
然後,把那些被曹操陣營分田、得了曹操好處的原失地貧農,跟拉多少壯丁就拉多少壯丁,秋收後趁著初冬農閑稍稍訓練一兩個月,然後直接拉上戰場!集結全部兵力,在兗豫平原上跟劉備的主力打一場大決戰!曹操方主動進攻!
是死是活就看這一波了,繼續被劉備運營下去也是個死!
而且,一旦下定了這樣的決心,曹操的動員效率是可以成倍提升的,瞬間新兵壯丁數量也會暴漲。
因為他甚至都不用考慮“征進來那麽多兵,府庫糧食夠不夠士兵吃到明年秋收”。
被曹操拉來做最後一搏的壯丁裡,說不定一半人都活不到春荒,還考慮什麽“夠不夠吃到秋收”呢!
“竭澤而漁最後一波”的邏輯,跟“可持續發展”的邏輯,壓根兒就是兩套。
就好比當年李傕郭汜覺得日子不過了、靠劫掠維持軍需時,短時間內的爆發力也是很驚人的,光靠一個長安周邊就能爆出二十萬兵。
當然,曹操也知道,就算要大決戰主動進攻,也不能在目前這個跟劉備相持的戰場上,現在的戰場雙方運動太慢,都已經構築起堅固的營壘工事。
如果曹操忽然性情大變、轉守為攻,劉備肯定會警覺,然後依托營壘工事轉入防禦,那樣一旦攻防地利易位,曹操就算多爆一倍兵,也未必能吞掉劉備嫡系的二十萬精兵。
所以,決戰之前還是需要兩三個月準備的。
曹操這邊要拉壯丁和簡單訓練,真到決戰前夕,曹操還要假裝不敵、然後實施焦土策略。
一邊後撤一邊沿途破壞一切城池、鄉鎮、建築工事、確保身後留下百裡白地,無險可守。勾引劉備的主力追到這片焦土白地上後,曹操再回身反擊,逼著劉備避無可避,打一場總決戰。
如果還輸了,那曹操也做好戰死的思想準備了,沒什麽好多說的。他已經把一切賭注壓上去了,全家性命都押的那種,沒有退路。
喜歡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