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三十二章 不署名才是最大的揚名
  次日清晨,雒陽城南偏西,一座位於偏僻街坊的土坯小院裡。

  一個年近三旬的婦人,早早起來灑掃收拾,讓潮濕破舊的房子看起來稍微不那麽寒酸。

  收拾到一半,見丈夫還在那兒睡大覺,她不由氣上頭來:“你這豎儒還不起!今天要來貴客,也不準備準備!”

  原來,這婦人正是鍾繇的發妻孫氏。

  孫氏初嫁時,鍾繇才剛被舉薦。沒想到十五年過去了,他除了在太學念書就是擔任閑職郎官,至今還沒撈到個實職,老婆的怨氣也就漸漸鬱積。

  你丫二十出頭的時候這點出息,算是青年才俊潛力股。都三十七八了還這德行,硬生生拖成了垃圾股,套現遙遙無期啊!

  鍾繇被扯了耳朵,只能一邊故作威嚴一邊爬起來:“撒開!哪有什麽貴客,人家就是來談生意的。上次大將軍府的呂中郎來做客,也沒見你這麽上心!從事中郎秩六百石呢!”

  聽鍾繇居然還反駁,孫氏就更氣了:

  “你還好意思說?呂中郎當年跟你同進太學,人家升到六百石你還在三百石!再說就這亂世,秩幾百石頂個屁用啊!肉價都一斤近百錢,就靠那點俸祿全家喝風啊!要有差事才有得撈!呂中郎幫人介紹引薦、收的孝敬都比俸祿多了!

  甭管前天遞帖那客人秩幾百石,就看那禮物,至少比呂中郎闊綽,人家肯找你做事你就好好做!要是……要是誤了事兒,咱們家一個月不買肉吃!”

  鍾繇憋了一肚子氣:老子一直沒實授差事,又不是才乾學識不行,是沒錢買官啊!

  當然了,也是他不想搜刮,所以粗略算了筆帳,覺得就算借錢買官弄個縣令,估計也回不了本。

  這年頭的外放地方官,只要你不搜刮,肯定是越做越虧的。與其自己倒貼錢做官,索性就每個月領三十幾斛皇糧混日子了。

  不過,妻子的怨念也不是一年兩年了,鍾繇知道這種時候只能閉嘴,越解釋只會讓情況越糟。

  “哼,這長舌婦,天天嫉妒富貴,等我發跡了,遲早休了你!”鍾繇在內心暗暗啐了一聲,然後就任由妻子吐槽,不再搭理。

  不一會兒,預約好的客人就登門拜訪了,鍾繇夫婦的矛盾也就暫時收斂,連忙出去迎客。

  ……

  鍾繇剛迎到門口,李素已經笑吟吟地進來了,見人就拱手:“鍾兄,初次拜會,多有冒昧。”

  至於自我介紹就不用說了,那是臨時邂逅的情況下才需要的。

  李素的全部個人信息,前天讓親兵遞的名刺上都寫了,為的就是確保雙方第一眼見面前就知道對方身份。

  這種含蓄的禮儀,可比後世大公司開年會時、讓每人胸前掛個名牌,要典雅得多。

  雙方省了很多客套,略聊幾句,就進入了正題。

  “久聞鍾兄書法名動太學,素近日鬥膽著書一卷,欲傳之後世。但恨字醜,羞於示人,特請鍾兄代筆謄抄,願奉潤筆之資一金。”

  說罷,李素就很豪爽地先拿出一錠馬蹄金,直接排在案上。

  鍾繇微微一震,他畢竟是隻拿基本工資的閑人,這特麽值好幾個月俸祿呢。而且李素的直白,也讓他有些不適應。

  這年頭的讀書人哪個不是矜持自傲的,很少有像李素那麽坦白直說“老子字寫得醜”。

  這種做派,讓鍾繇想起京城的一號人物,那就是以“猶不失為心口如一之真小人”著稱的曹孟德。曹操那家夥,

也是這麽敢說,提到自己的缺點時也大大方方毫不諱言、面無愧色。  而鍾繇的老婆孫氏聞言,就更是激動不已,手指甲都快掐到鍾繇大腿肉裡了。一邊掐一邊還用眼神示意:你特麽快給老娘答應這樁好生意!這麽豪爽的客人難找啊!

  鍾繇深吸了一口氣,緩解一下被掐的疼痛,正色問道:“自古未聞著書者隻留謄稿、不留原稿的。你要我謄抄,卻不說明,豈不讓人誤會著者?”

  漢朝人當然沒有靠著作權獲取經濟利益的概念,畢竟如今就沒有印刷出版業。

  但書是誰寫的、誰抄的,這個揚名的權利還是很重視的。

  如今的慣例,是只要你能找到書,想抄就抄。

  但如果抄的不是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這種大家都知道作者的傳世經典。而是抄那種小眾私人作品,抄寫的人就得在書稿末尾寫明傳承因果,比如這本書最初是誰寫的,誰抄第幾版的時候對內容有多少修改貢獻……

  就跟後世收藏名家字畫真跡的規矩差不多,小眾作品抄得多了之後,書尾跟的類似於款、提拔的部分也越來越長。

  那些裴注《三國志》、XX注YY的書,都是這樣傳承作者信息的。

  哪怕是四書五經,也有抄寫者想要留名的,所以略微篡改。比如十年前蔡邕刻《熹平石經》的時候,搜集到的《詩經》有魯抄本、齊抄本、韓抄本,《公羊》也有好多版,《論語》更是有盍、毛、包、周諸家異字。朝廷需要挑一個正本公示天下,其他作為比對。這都是因為抄書抄久了有訛誤,而且每一代修改者都要留名。

  倒是有點類似於後世的開放源代碼項目,一個程序員哪怕只有幾行代碼的貢獻,都能在修改後留下自己的署名。

  鍾繇有此一問,倒不是想剽竊李素的著作,而是覺得“明明初版就是自己的書體,但對外卻落款是李素寫的,會不會導致別人誤會這字也是李素的,有弄虛作假之嫌”。

  漢朝那些不貪不搜刮的文人,還是頗有一些氣節風骨的,鍾繇都窮了這些年了,弄虛作假總覺得不舒服。

  李素一開始很不適應,不理解對方為什麽這麽糾結,鬧明白之後,才爽朗說道:“這有什麽大不了的?只要鍾兄肯抄,你想寫‘李伯雅編著、鍾元常某年月日錄’也行,直接寫你編寫也行,我不在乎這些虛名。不如,你先看一下稿子吧。”

  這部書,對李素而言,就是一部幫劉備揚名作秀的工具書,“版權”又不值錢!

  要談“著作的署名權”,等將來李素寫出真.傳世名著的時候再談也不遲。

  但鍾繇聞言卻是大驚,他這輩子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麽驚世駭俗的寫書人,居然連創作者的“署名權”都不在乎,誰想拿就讓誰拿?

  “這如何克當!是賢弟寫的,自然要寫明是賢弟寫的。容某先看一看內容。”

  鍾繇說完,接過那張卷軸先看起來,他也好奇到底是什麽內容,才讓李素不珍惜版權。

  “原來是本朝名人的孝行故事,這種東西,編錄出來倒也能宣揚善舉,是個好事兒……嗯?末尾這個劉備劉玄德是何許人也?棄官歸鄉性侵就難、歷戰反賊張純?這事兒還沒發生吧,前日看了朝廷邸報,這張純好像是新近在冀、幽崛起的反賊才對。”

  鍾繇看著看著,不由對故事的真實性提出了懷疑。

  李素對此言之鑿鑿:“劉縣尉確已辭官歸鄉省親救難,只是他會如何與張純交戰,目前還不明朗,但我也沒寫交戰細節與戰功,隻取其行其志,有何不可?值此國家危難之秋,不正當褒揚此等義士、恢弘志士之氣麽?”

  李素這番話脫口而出,倒是讓鍾繇啞口無言,還覺得李素頗有文采,隨口說話就氣勢不凡。

  他哪裡知道,李素只是念書的時候被逼著背《出師表》,所以隨口拚湊稀裡糊塗拿來用了。

  孫氏在旁邊也聽不懂這些文縐縐的話,但她看到丈夫終於被這個有錢的豪客反駁得說不出話來,心裡就很開心,連忙在背後繼續暗暗掐鍾繇,讓這老小子趕緊答應了這門生意。

  鍾繇原本職業病犯了,還在出神琢磨李素的修辭,被老婆一掐又收回神來。

  他連忙伸出袖子,把面前那錠馬蹄金往自己面前攏了一下,他背後掐進肉裡的指甲,也隨著黃金的靠近而瞬間松開了。

  “既如此,多承厚意,使仆有幸共襄盛舉……只是,某也知道一些令人感佩的孝行義舉,不知……不知能不能也自行撰寫幾條,附於驥尾?”

  鍾繇這是覺得錢拿多了,隻抄寫有點虧心,就想從創作階段就幫忙一起乾。而且讀書人誰不想著書立說揚名,反正他一個郎官沒有差事,閑著也是閑著。

  李素大笑:“這有何難?鍾兄肯寫,到時候著者署你之名也無不可。”

  鍾繇:“不不不,怎能越俎代庖。”

  李素:“鍾兄,你恐怕還沒明白吧?此書之關鍵,乃是在此多事之秋,弘揚義舉。著書之人越是名動海內,此書才更容易被天下人傳唱習學。若是署我之名,恐怕看都沒人看吧。”

  李素現在就像是一個連試水推薦位都還沒拿到的撲街新人, 用他自己的名字發書,傳播度當然遠不如給大神當搶手。

  而這本書的目的是把其中的故事炒熱,不是給作者揚名,目的性非常明確。

  這種時候,最有效率的做法,當然是學習中學生作文,明明是自己編造的話,但為了增加可信度,你也得說是魯迅先生說的。

  就好比馬雲沒牛逼之前,為了說服別人,有些觀點明明是他自己想到的,但他必須說是比爾蓋茨說的。

  德國大哲學家費希特,號稱是唯心與唯物的承前啟後者(承康德,啟黑格爾)。但費希特當年的第一桶名聲,是怎麽崛起的?是因為他寫了一些關於康德著作的盤點貼,然後交給康德斧正,康德看了覺得還行,交給了自己合作的出版商。

  但康德沒注意到費希特居然沒署名,於是出版商也誤會了,把書按照康德的著作署名了。等書出版之後,康德發現烏龍了,才公開澄清這本書是費希特寫的。

  然而此時,讀者們都已經把這書當成大神康德的著作,賣得很火了。然後費希特忽然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基層大學老師,一躍成為康德的衣缽傳人,後來成為一代大哲學家。

  李素這種老陰嗶要撈名聲,出的第一本書當然也巴不得自己不署名,最好讓人誤會成某個名動海內的當世大儒所著,然後等那個海內大儒發現誤會之後出來澄清,李素也就能走費希特借名康德的捷徑了。

  當然了,鍾繇肯定還沒資格算大儒,他最多只是在文壇名聲比李素略想,但思路是一致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