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日,距離褒斜棧道北口四十余裡的太白山,法正帶著幾名親隨軍官,以及七百名弩手、還有七百輛手推車,終於抵達了這裡。
跟魯肅商量好戰術的次日,他就出發了,路上一共走了六天。
褒斜道直線距離二百六十余裡,走到太白山就算是走了七分之六了。去年法正和劉備來的時候,這點路兩天多就走完了,今年卻走了六天,當然是因為推車比較費力,士兵需要休息。
這七百輛手推車上,有五十車裝著諸葛連弩,還有五十輛裝著普通的弓弩,以及士兵們的短兵器、鐵質胸甲和頭盔、皮甲,一輛手推車運十幾個人的武器,載重六百多漢斤,在棧道上推行倒也穩當,並不會超載。
另外還有一百車是烤乾的饢餅、肉脯、精細的井鹽,為後續作戰提供些額外補給,豐富士兵的口糧。一百車的寬幅蜀錦,為的是到了郿縣後收買當地大戶,以及征糧時給百姓錢財,免得墮了劉備仁義之師的名聲。為了這點糧食犯不著。劉備根本不缺糧,缺的只是把低價值密度的糧食運到北伐前線的運能。
最後四百車,則全部裝的是弩箭,三百車諸葛連弩使用的無羽箭,兩百車普通弓弩用的帶翎羽的箭。
一看法正帶來的補給構成,就知道他是要長期堅守、假裝扮演一顆在敵後讓敵人骨鯁在喉的釘子,吸引敵人的注意,然後死守不出,以“兵力稀少”的姿態引誘敵人忍不住來拔釘子。
剛到太白山,法正就毫不意外地遇到了一名駐扎在當地的守將的迎接,正是負責褒斜道防務的徐晃——徐晃去年是駐扎在南鄭的,後來被魯肅派遣突前防禦,帶了一個陷陣營到太白山這邊來建立前進基地。
秦嶺當中也是有小片的山谷肥沃土地可以耕種的,只是比較狹長,都養不活太多人。
褒斜道上的太白山,陳倉道上的和尚原,都是這種類型的狹長山間肥沃盆地。和尚原夠兩三千人種地,產出的糧食最多養活四五千人。
而太白山更小,最多只能有一千多人種地,總可耕地面積不過十幾萬漢畝,產出的口糧能夠養活兩千多個壯勞力。就這,還是多虧了梯田技術,把不太平整的坡地稍稍整治了一下,否則產量和耕地面積還得再砍三分之一。
因為能養活兩千人,所以徐晃當初就帶了一個陷陣營過來,總共八百人,平時大部分人就在這兒種田,分出一部分人巡邏把守谷口。
經過數年的擴軍、訓練、備戰,劉備軍的陷陣營總數目前是四千八百人,高順那個營八百人,是最老的原裝營,後續五個營是擴建的,用盡了劉備軍絕大部分的鐵劄甲存貨。如今放在大散關張任手中、和太白山徐晃這兒的,當然都是新擴編的陷陣營,不是原裝。
兵力雖然少,卻也不怕長安偽朝的軍隊突入過來,因為太白山以北的棧道入口只有三人並行的寬度,也就是半丈多寬。如此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李傕郭汜派再多兵來也是白給。這也是為什麽在這兒種田這種事兒,都要交給陷陣營,因為越是狹窄的防守地形對士兵的素質要求就越高,貴精不貴多。
甚至真頂不住的時候,直接放把火把棧道重新燒斷就沒事了——事實上,這個棧道也就修複沒多久,長安那邊的人還不知道已經修複了。
徐晃與法正一見面,就親切地套近乎:“孝直先生原來辛苦,此番定然是魯府君另有動作了,可是要我軍準備北伐了麽?我這一年來,奉命在此小規模屯田,農閑時節也按府君吩咐,超量修建了不少邸閣。
不過畢竟此地田地貧瘠,出產的糧食一半多都要給陷陣營士卒自己吃,至今隻存下了千余人半年的口糧,北伐時只能起到騷擾的作用,還需繼續囤積準備。”
法正問徐晃要了一個皮囊,喝了點山泉水歇歇氣,笑道:“放心,子敬兄讓徐校尉你修的邸閣沒有修錯——我這不就是來帶你籌糧的麽。有邸閣就好辦,糧食問敵人拿就是了。眼下秋收將盡,但百姓曬谷未休,長安周邊民政不修,稅賦混亂,軍隊以劫掠維持補給,正好給我們機會。”
法正和徐晃話裡提到的“邸閣”,就是一種山區道路節點上的糧倉。歷史上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前三次也沒重視邸閣的建設,沒有確保“在前沿地帶屯糧”,都是部隊上去了再運糧。
這也是因為一開始諸葛亮對於軍事運動戰的高估,以及初出祁山時馬謖失街亭導致部隊大踏步敗逃,所以諸葛亮有心理陰影了,怕在前沿囤積太多糧食,萬一撤軍逃得快被敵人繳獲,反而資敵。
直到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在軍事上已經穩佔上風,但因為李嚴運糧延誤而導致北伐失敗後,諸葛亮權衡利弊,才痛定思痛決心全面搞邸閣建設。
不過一旦建設邸閣之後,也就不能走攻打天水郡的祁山大路了,因為那兒的道路比較難守,萬一部隊要退卻,邸閣的存糧容易被司馬懿繳獲。這也是為什麽諸葛亮最後兩次北伐的路線越來越往東、走艱難的小路、棧道。因為這樣的路雖然諸葛亮進攻不易,但就算沒打下來,司馬懿也無法追擊,邸閣的存糧就始終是安全的。
現在魯肅和法正經營的褒斜道,正是棧道最險要的地形,所以可以搞邸閣建設,只要派遣徐晃這樣治軍嚴明防守謹慎的將領看護就行。
此時此刻,徐晃聽法正說得那麽輕松,“建了邸閣自有敵人提供糧食”,也是信心頗豐,知道法正這是要打遊擊騷擾了。
兩人商議了一番,第二天起,就帶著八百人的陷陣營、一百名斥候騎兵、七百名法正帶來的弩手,趁著清晨天色微亮趕路,中途沒有休息,在九月十三日午前趕到了棧道北口外的五丈原。
他們來的非常突然,五丈原附近一個敵兵都沒有,當他們開始扎營的時候,都沒有被斥候發現,只有個別郿縣南郊的鄉民,上秦嶺砍柴,發現這兒有軍隊的動向,但也沒多事,只是直接繞道避走,也不給郿縣的長安偽朝駐軍通風報信,可見李傕郭汜之失民心。
法正和徐晃白白撈到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時間修築營地,很快把大營修得初具規模。
法正帶來的物資都是有備而來,光是鋼鋸就有幾百條,鐵鍬也有幾百把。
漢末的環保又好,秦嶺上的大樹根本砍不完。一天時間全軍就砍了好幾千顆樹,每棵樹又可以分成好多段,一共是幾萬根尖樁。
再用鐵鍬挖土堆夯固定木樁牆,挖出來的土也自然形成陷坑,把砍樹得到的無用細枝丫稍微削尖、雜亂丟進坑裡形成鹿角陷阱、拒馬陷阱。
因為路比較窄,所以遲滯敵軍的陷坑一共挖了七八道,每道寬數步、間隔十步,加起來足有一箭之地射程。而且法正還讓徐晃的人給武功水挖開幾個缺口,每三道有鹿角陷阱的旱坑夾雜一道引了水的水坑。
營地一共分兩處,一處扎在五丈原高地上,高地上那個東西都有深溝,南面是秦嶺,北面是渭河,所以不用太多防禦設施,把上原的路口堵住就好。
第二處營地則是五丈原以東、靠近武功水一側,這個營地比較低,敵軍是可以從西面北段陸路平推過來的,但也只有西面一側必須重點防禦。
因為這個平原營地的東邊緊貼武功水,北面靠著渭河,南面是褒斜棧道來路,有秦嶺。西面南段是跟五丈原緊貼在一起的,而且有一條路可以繞上五丈原高地。只有西面北段,剛好從五丈原山腳下經過,有路可以攻打到營地。
敵人來犯的時候,左手邊就是渭河,右手邊就是五丈原,兵力並不是很好展開,有點像塔防圖或者《要塞》遊戲,通往營地正門之前要先被高原上的弓弩火力覆蓋射一陣子才能到。
去年這時候法正和劉備在這兒之所以慘敗,一方面是扎營沒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是兵力太弱,兵源素質低,而且剛剛因為主動出擊遭到慘敗,今年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別看還是一千五百人守營,兵源和武器的質量都是天壤之別。
這麽大的工作量,一天當然施工不完,第一天也就砍樹立樁而已,法正心中擔心敵軍反應過來後搶收糧草,也怕百姓逃亡,所以十三日午前抵達、修到十五日天亮後,跟徐晃商量:
“公明,營地差不多了,你趁著敵軍沒反應過來,先帶著一百斥候騎兵,和一半的陷陣兵,共計五百人,先去周邊渭南一帶征糧吧。咱是王師,不可以劫掠百姓,從那一百車寬幅蜀錦裡拿貨,跟百姓換就是。
然後買到了立刻運回來,到這邊新立的邸閣存起來。我帶剩下一千人繼續在這兒修營地和糧倉。到時候,我守衛五丈原上這處高地營寨,你守山腳下武功水河谷的營。敵軍來犯,我在高原上弓弩支援你,你負責近戰堵口。”
徐晃抱拳領命而去:“遵命。”
說著,徐晃就帶了五百人, 每人背了兩匹寬幅蜀錦,去征糧了。
從五丈原往北渡過渭水、再走二三十裡,就是郿縣縣城。但法正現在不急於去郿縣縣城,所以只是讓徐晃沿著渭南鄉村征糧,免得渡過渭水後遇到意外倉促回不來。
渭南一路過去也足有十幾個鄉鎮,一開始百姓看到軍隊過來還逃散,以為又是李傕來搶劫了。但發現徐晃喊話說以錢買糧、價格優厚,不少百姓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稍稍買一點,果然拿到了錦,而且是正常年景官方平準價的三倍收購。
有了示范效應後,合作者很快就越來越多了。不少百姓不但賣糧,還主動幫運到營地附近,一天之內,徐晃就籌集到了好幾千石的軍糧,至少夠目前的一千五百人吃兩個月了。
直到徐晃籌糧開始後,當天午後,郿縣的守軍和縣令才確認了敵情,立刻同時派出兩批信使,一邊飛報東邊兩百四十裡外的長安,一邊飛報西邊九十裡外的陳倉,希望兩地都分兵來剿滅。
至於郿縣守軍,雖然也有超過五千人,但因為不明虛實,不是主力作戰部隊,縣令比較膽小,就命令先籠城觀望,等援軍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