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五百八十七章 李素的秘密武器
甘寧在江夏、廬江、豫章三郡交界附近的長江沿岸數縣,放火劫掠製造麻煩、鬧騰的范圍綿延二三百裡,東吳腹地一夜數驚。

 與此同時,李素本人在作為長沙門戶的巴丘港,帶著兩萬五千人的主力戰兵,已經做完了決戰前的物質準備。

 當然,李素後面帶來的這批將領和士兵,會繼續每天保持訓練,加強與新式裝備和戰船的磨合,同時由甘寧這邊留下的老兵進行傳幫帶,調整到最佳狀態。直到周瑜什麽時候被勾引出來,即可迎頭痛擊。

 因為甘寧要負責誘敵,而趙雲等陸戰騎兵將領要在當陽-宜城一線的陸路防區封堵以為疑兵,所以李素手下用於這場水戰的將領,也不是很多。

 李素自己是不會戰術指揮的,他隻負責戰略。把敵人逼到他希望的時間、地點、形勢之下開打,這是李素的職責。至於開打之後,還是要靠將軍們。

 如今李素麾下的水戰主將,還是得靠兩個月前剛剛損兵折將的“敗軍之將”太史慈,未來決戰的時候或許還會加入周泰。另外還有一個原本也在長沙、江陵一帶略習水戰的黃忠。

 原本歷史上的黃忠年過65才投入劉備陣營,幾乎整個軍事生涯的建功機會,都集中在平定益州(包括漢中)的那數次戰役中,所以沒撈到水戰的機會。

 不過,黃忠既然是荊州本地人,跟著劉表劉磐混過,水戰肯定是會一點——哪有南方將領完全不習水性的。何況大江之上,以弓箭為先,黃忠只要指揮好弩手部隊,一樣有機會大放異彩。

 ……

 或許有人會覺得:甘寧這次去遊擊,敵後騷擾圍魏救趙,都帶了足足五十條新式大福船,那李素這邊決戰戰場留下的大福船,一定會更多吧?

 這個認知,就恰恰偏離了事實,因為李素根本沒有為自己的決戰艦隊留成建制的福船,就算偶爾有幾條,也是執行偵查、傳令任務的。

 而所有戰船上的武器裝備配屬,也是跟甘寧那支遊擊艦隊風格迥異。

 這麽做,一方面是因為大福船還太少——漢軍大規模建造大福船的時間,才剛剛一年,最初幾個月還是在交州那邊造的。後來在湘江流域和洞庭湖造新船,滿打滿算不到十個月。

 這麽點時間,能造出五六十條大福船就很不錯了,當然是絕大多數都給甘寧帶走,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另一方面,李素這邊的艦隊,目標是水上決戰,不是打遊擊,周瑜也不存在跟李素放風箏的可能性,所以航速優勢就沒那麽重要了。

 既然如此,李素要留的當然是近戰能力超群、速度指標可以略微犧牲的型號。包括那些早在趙雲鎮守長沙任期時、就開始建造積累的老船、舊式戰船。

 (注:這個“老”,是相對於普遍船齡才一年的大福船而言的。劉備陣營在長沙造船廠造的船,最老船齡是五年,也就是192年下半年造的。三國的戰船使用壽命普遍在三十年)

 這些戰船當中,最大也是最老派風格的一種,叫做“五牙戰艦”,是從傳統兩千多人載量級別的樓船改良而來。尺寸更大一些,滿載可以裝三千人,還能裝不少重裝備。

 “五牙戰艦”這種東西,歷史上要隋朝滅南陳的時候才發明出來,最大的特征就是船頭和船舷上累計裝了五根巨大的拍杆。拍杆全部放平時,船體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和龜四肢都伸展開來的大烏龜。

 拍杆長度有數丈,前端裝一個上千斤的大錘頭,一旦敵船貼近時,像守城戰放吊橋一樣把錘頭放下來,砸中敵船後直接就是一個大窟窿,很快就沉了。

 歷史上隋初楊廣罰陳時,拍杆的材質只是一塊鑽了孔的大石頭,砸南陳的戰船一砸一個沉。此後幾百年內,五牙船的拍杆錘幾經改良,到富庶的宋朝時就變成了尖頭鐵錘。

 比如靖康之難時,韓世忠在黃天蕩大敗金兀術時,開的五牙戰船就已經進化到鐵錘了。不過南宋再往後,五牙戰船就再也沒發揮過威風,最終在滅宋之戰後淘汰出了歷史。

 蒙元滅宋的最終之戰時,宋將張世傑也是有五牙戰船的,可是顯然不適合長江口和杭州灣海面的風浪,從焦山之戰開始,宋軍大船面對蒙元靈活小船都是被動挨打(當然宋軍士氣低落、不得不把船連起來不利火攻,也是原因之一。一個朝代快亡的時候往往各方面都不行了,不能怪某一個原因,具體不多水)。

 李素當然是知道這些前因後果的,說這些,只是證明他內心很有逼數,幾年前趙雲初鎮長沙時,李素安排下暗暗造船以徐圖江東的計劃,就已經算好了自己這些裝備是用在什麽戰場環境下的了。

 反正,只要別到建業更下遊、靠近長江入海口的水域作戰,五牙戰船的穩定性和適航性絕對是夠用的,揚長避短有利無害。

 東吳政權如今的政治核心就在建業,將來拿下建業戰爭基本就結束了。所以也不存在像對付定都會稽的南宋政權那樣、打下建業還得過江陰繼續往東打的麻煩。

 或許有人會奇怪:歷史上五牙戰艦既然是隋朝才發明,如今劉備陣營提前四百多年造出來,研發過程中就沒遇到什麽技術難點麽?也沒見之前李素對這事兒花了多少心思、親自指揮開掛呀?

 但事實上,還真沒遇到多少無法克服的技術困難,李素依然只是提供了一個立項思路,下面的人就做出來了——主要是因為劉備陣營有這方面一脈相承的技術積累。

 早在190年平巴郡的戰役中、劉備軍俘獲甘寧後、跟劉瑁在釣魚城相持時,就早早發明了“烏鴉喙”這種模仿自羅馬烏鴉戰艦的登船跳板裝備。

 而烏鴉喙和五牙戰艦拍杆其實是異曲同工的,把機構和強度放大就行了。研發過程中的曲折都只是測試調整就能解決的體力活,不存在原理性困難。

 把杆子從薄薄的跳板基礎上加厚,變成整根的樹乾削成四方形截面,強度撐得住重錘的墜落。錘頭也從原本隻用於釘住敵船防止掙脫的尖釘,放大到幾千漢斤的錐頭鐵錘。

 當然了,李素早在193年的一次視察中,見過當時還處在實驗試航階段的五牙戰船,然後發現這種拍杆錘依然不太好使,所以提出了些許改良意見,把錘子分為兩大類——兩舷的龜四肢依然用錐頭重錘,而船頭的**換成斧刃狀。

 這個形狀設計,自然是來源於李素穿越前玩過的《刺客信條:奧德賽》和《羅馬全面戰爭2》等遊戲的啟發,奧德賽裡卡姐的旗艦不就是典型的希臘羅馬式撞角戰船,撞角就是一把垂放的斧刃或者說锛刃形狀,這種結構最適合撞擊敵艦把對方撞斷。

 華夏古代的戰船因為是平頭,沒有龍骨,很少搞撞角。但現在既然李素提前把戰船的龍骨結構發明出來了,漢軍的五牙戰艦也在傳統樓船基礎上弄了框架龍骨,強度足夠。

 那麽,順帶著把船頭的拍杆跟撞角融合,變成一柄既可以固定突刺、也能從天而降的幾千斤重大斧頭,斧刃拿來撞,斧刃兩端的尖角用來砸,正好把裝備的潛力發掘到極致。

 當然了,後續研發時還有過不少小波折。

 比如一開始的時候,拉住拍杆的麻繩設計不合理,拍杆的木杆和金屬錘頭的總重量配比也不合理。

 結果導致拍杆放下去之後,錘頭過重、沒砸到敵船的情況下,會拖得五牙戰船本身重心不穩、劇烈左右搖擺。甚至還有錘頭在重力和慣性作用下、帶著拍杆一路下墜、最後墜到掄了半圈後杆子砸到自己船舷——

 幸好杆子長度超過船舷到船底的高度,所以錘頭砸不到自己,倒是沒發生“自己掄的錘沒砸到敵人,慣性掄回來半圈砸死自己”的烏龍,只是杆子撞斷、船舷也微微撞裂、錘頭掉到水裡沉底而已。

 後來,李素和諸葛亮也研究過這個問題,通過“杠杆原理”的物理思想給了工匠們一些計算經驗:要確保木杆提供的儲備浮力、乘以上浮的杠杆力矩,要大於錘頭超出浮力部分的重力、乘以下撞的杠杆力矩。

 這樣後來再造出來的拍杆,只要沒拍到敵船而是拍在水面上,越到水下速度越慢,最後被木杆的多余儲備浮力拖回水面扶著。戰船上拉絞盤的士兵就能像守城時收吊橋一樣把拍杆重新絞起來, 準備下一次砸擊。

 這個過程中,充滿了那麽多物理計算的設計,怕是將來讓周瑜看到了實物原理,一時也想不明白。除非是直接拿到原件仿製,否則以東吳缺乏數學物理定量計算人才的現狀,哪怕模仿一兩年,模仿出來的也都是“會掄錘把自己砸死”的歪瓜裂棗。

 除了拍杆的五牙戰艦之外,李素一方在戰船方面倒是沒有更多精彩絕倫的新設計了。不過船用戰鬥裝備方面,還有很多小優化。

 畢竟造船很慢,大型戰艦不提前一兩年布局,根本看不到影。但船上用的武器,卻可以以較快的周期更換迭代。

 自從兩個月前太史慈試探性進攻敗給周瑜後,李素也結合周瑜的戰術特點,臨時琢磨了一些新的小玩意兒,都可以在決戰中立刻用上。

 ——

 (PS:第二更下午五點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