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五百二十四章 撂最狠的逼,挨最毒的打
五月初五前後,南北兩條戰線上的劉備軍、在互相消息不通的情況下,幾乎是不約而同對中原地區剩余的袁術領地,發起了最後的總攻。

 高順甘寧對宛城的總攻是五月初三發動的,到五月初七宛城已經徹底拿下、陳蘭授首、戰利品也瓜分清點完畢。

 而在北線,五月初四這天,關羽也在河東郡的東垣縣,帶著他的三萬兵馬準備順流而下,在小平津南渡黃河。

 高順和關羽動手的時機如此接近,一方面是巧合,另一方面也說明,那些對戰局比較敏銳的名將,在審時度勢判斷敵情方面,天賦嗅覺都差不多強。

 當敵人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再加把勁兒就能牆倒眾人推的時候,大家都想抓住這個時機。

 再等的話,那就是手快有手慢無了。

 不光劉備陣營南北兩線的將領嗅覺靈敏,袁紹那邊的將領同樣靈敏。關羽並不知道,他從黃河水路進軍時,袁紹那邊也有將領在河內郡的野王一帶,做著同樣的準備工作。

 就像創業風口快到的時候,朝著風口努力的人往往會蜂擁出現。

 ……

 東垣城外,清河碼頭上,三萬兵馬排出去好多裡地。上千輛的篷車,數百艘的小船,還有很多臨時的木筏,先鋒已經順流而下了,後隊還在城門口排隊,場面蔚為壯觀。

 關羽親自率領的是中軍,而先鋒自有他麾下部將率領先行。

 關羽此番出戰,手下也沒多少名將,主要他前兩年在涼州,是戰前剛剛調來河東不久,而且因為河東缺船,本來就沒計劃作為主攻。是南線無法攻破雄關,眼看雒陽要被袁紹搶了,他眼紅想搶人頭才出兵的。

 所以,大部分跟隨出征的部將,都是從比較基層的位置上提拔起來的親信。

 他的長子關平,如今總算是年將及冠,盡管之前沒有機會參戰也沒有戰功,還是靠著父蔭,起步就能以別部司馬的級別、率領先鋒。

 考慮到關平經驗不足,兵法韜略也不夠,關羽還給他專門派了輔助的參軍,名叫潘濬,是六年前關羽平定武陵郡、宜都郡的時候,來投奔的荊州士人,也就是跟向朗、董和、馬氏兄弟一起來的那批。

 這潘濬當年因為年輕,來投時二十歲都不到,只是在關羽身邊做個從事。不過跟著關羽幹了六年,在大領導身邊露臉頻次高就容易升遷,所以如今二十五歲已經是參軍了。

 另外,還有幾個當初同一批來投的年輕人才,如今也漸漸露臉,被關羽任用,包括趙累、殷觀、郝普、習珍,都是些無名之輩。郝普、習珍是武職,另外兩個是文職,分別擔任斷後以及後勤官、中軍參軍等閑雜職務,無須贅述。

 此刻,隨著先鋒一萬人已經全部出發、中軍的一萬人也在郝普殷觀的監督下上船完畢,關羽本人也必須出發了。

 他跟送行的徐晃最後喝了三碗踐行,跟徐晃鄭重地交代:“公明,我此番去雒陽,不能給你多留兵。除了臨時征募農兵守城之外,只能給你一萬人的常備軍用於機動布防,你還得負責看好糧道,務必小心。

 清河從此到黃河河口處,我到時候會再留兩三千後隊,交習珍把守,也便於保護水路退路。從這兒到黃河口,我這幾個月也派民夫修築了烽火台,各處駐扎哨兵。若有煙火起,你注意巡防便是。

 再往下遊,我軍順著黃河航行到河陰縣小平津時,一旦登陸,我會再分兵派郝普守住南岸渡口。不過小平津與清水河口之間約有百余裡,兩岸多峭壁深峽無法修烽火台,就靠每個數日派哨船往返通報軍情。

 不過聽說呂布深入草原染了時疫,袁紹趁機派他那個膏粱子弟的外甥高乾,以並州觀察使身份,多有侵奪呂布權柄。我估計袁紹軍內部現在應該是在急著爭權奪利,那樣我們就無憂了。

 呂布也算天下名將,但畢竟忠心反覆無常。孫子曰,將能而君不禦之者勝,呂布雖能,袁紹不信任他,必然禦之,不敢使之立入雒之功,唯恐將來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硬要等顏良文醜等攻破虎牢關建功。

 這一點,要論君臣相得,我軍優勢很大。大王待我比親兄弟更為信任,入雒大功任由我立也不猜忌,遠勝袁紹多矣。我們不充分利用這個優勢,豈不是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這些戰術安排,徐晃其實是知道的,只是臨走關羽跟他再最終確認一下。

 徐晃當即表示絕不誤事,關羽走後,他會守住東垣縣,並且確保從郡治兼屯糧基地安邑過來的道路暢通。

 總而言之,這次關羽進兵,他的糧道還是有點遠的——主要是河東郡的對岸並不是河南尹,而依然是弘農郡呢,只不過靠近三門峽,南岸的崤山山脈綿延百余裡,所以南岸一直沒法靠岸都是懸崖峭壁。

 關羽的船隊要往下遊順流開一百多裡,才有平坦可以上岸的河灘錨地,這也是此戰的難點之一。只是關羽覺得雒陽守軍已經像一幢破房子,他只要往門上踹一腳房子就會整幢自己倒塌,這才覺得戰術可行。

 ……

 交代並辭別徐晃之後,關羽花了一天半的時間,以警戒姿態晝行夜泊,抵達了一百四十裡外的河陰縣小平津渡口。

 關羽的部隊抵達的時候,也不過是五月初五的傍晚——在關中那邊的時間線上,諸葛亮和典韋的援軍,還要第二天才準備出發呢。

 小平津自然是有袁術的守軍的,不過沒什麽名將,都是群烏合之眾,數量也不過幾千。

 當時第一批抵達的是關平和潘濬的一萬人先鋒,關平也不等父親的中軍主力,直接帶著自己的兩百條小船、木筏發起了進攻。

 關羽為了這次的出兵,也是做了非常久的後勤準備。他知道水路行軍不能全指望水陸兩用的大篷車,因為篷車的適航性終究是不如專業船隻的,如果完全沒有戰船純靠篷車,遇到敵人的水軍攔截就完蛋了。

 在大西北的時候,大篷車能夠在後勤效率上大殺四方,那是建立在敵人根本就沒有水軍、甚至都沒有船的前提下的。篷車好歹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以有打無當然爽了。

 所以,關羽無論如何都是在東垣縣花了兩個月、造出了能夠一萬人搭乘的小船和木筏之後,才敢發動這場戰役。讓先鋒全部坐專業船隻,航行速度也快一些,遇到敵船也能應戰。中軍後軍主力才全部坐篷車。

 這些準備果然沒有白費,關平和潘濬有輕便靈活的船隻可以快速迂回,攻打渡口的時候也就能快速拉開陣線寬度。

 加上碼頭上除了幾個望樓之外,並沒有嚴密的工事。所以一番箭雨壓製、牽製之後,側翼繞上去登岸列陣,根本不給防守一方趁立足未穩半渡而擊的機會。

 畢竟小平津周邊將近十裡的黃河岸邊,都是可以靠岸的河灘地形,防守方想面面俱到堵住是不可能的。最多只是說除了渡口之外,其他地方水比較淺,要直接上岸的話船衝灘會擱淺。

 但這種搶灘作戰,本來就是節約人命、快速突破站穩腳跟為主,損失一些船根本是次要的。

 關平上岸後,牽來戰馬,拿著跟他父親一樣的青龍刀,帶著親兵往複衝殺,很快把渡口的敵兵殺散,還斬了兩個敵軍曲長。

 關平一方戰死不過百余人、負傷不過兩三百,連溺水的都算上了。作為一場登陸戰,隻付出這點代價已經是非常微小了。死人死得少的同時,小船衝灘擱淺倒是有三四十條之多,其中二十余條被亂石灘撞破了船底,只能就地放棄。

 關平拿下小平津之後,沒有急著推進,只是穩固陣地,等了兩個時辰,關羽的中軍、後軍陸續抵達,隨後分出兵將守住渡口,主力往河陰縣城推進。

 對於關平拿下渡口這個初戰的戰果,關羽也是非常滿意,不過他怕兒子驕傲,矜持地沒有誇獎,而是依然板著臉教訓他“要保持謙虛,繼續努力”。

 當天深夜,關羽軍連夜叩攻河陰縣,河陰根本沒有大將駐守,縣尉和城裡的守兵曲長看到關羽的旗號就嚇得直接投了。

 關羽軍在城中歇宿半夜,第二天一早,雖然長途趕路的疲憊未祛,但將士們還是非常興奮,強打起精神快速徒步行軍,直奔雒陽而去。

 河陰縣到雒陽還有五十裡陸路,中間還要穿過洛水的一條支流,正常速度行軍一日可抵,關羽這種急行軍更是半天多就到了。

 午後未時,關羽軍帶著滾滾征塵殺到雒陽城西,除去留在一路上各處渡口把守糧道的兵馬外,到雒陽城下的一共兩萬五千人——五千騎兵,兩萬步兵,看起來兵強馬壯,軍威壯盛。

 這次之所以不帶更多的騎兵過來,也是因為馬匹走黃河運輸比較困難,實在帶不多。所以基本上都是用戰馬在陸路客串拉一段篷車、水路時就分出三分之一的篷車專門裝馬和騎兵,馬匹站在篷車裡將息馬力。即使這樣,也已經很拖累運力了。

 關羽到了城下,他也知道打造攻城武器肯定需要時間,所以決定先威逼勸降。他心中也確實難免有些輕視之心,因為他是這世上除了趙雲之外,唯一曾經討賊攻破過雒陽城一次的名將了。

 對於自己曾經打下來過的地方,很多人都會形成路徑依賴,覺得信手拈來。

 畢竟當年的勤王討董破雒陽,關羽、趙雲、朱儁、孫堅, 這四人共襄盛舉。現在朱儁病死了,天下才如此大亂,而孫堅更是前幾年就被吳郡陸氏刺殺射死了。

 “普天之下,除了子龍,還有誰與我這般曾經攻下過雒陽城?”關羽心中如是想道。

 如此一來,他就自信滿滿傲氣凜然地來到城下,中氣十足地冷聲喝令:

 “我乃前將軍關羽!城上的袁術軍逆賊聽著!早早棄暗投明,漢中王依然既往不咎,或許還能保留你們兵權。謀反是袁術的事兒,你們或許無辜不知情。但若是逼我攻城,那就不無辜了!”

 稍微緩了口氣,看城頭如臨大敵嚴陣以待並不反應,關羽又難得耐著性子,再給他們一次機會:

 “本將軍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當初董卓強盛如此,他派楊懿守雒陽,依然被我奇襲一戰而斬!呂布、胡軫或敗逃或戰死。爾等袁術麾下雜將,莫非覺得自己強過呂布胡軫?最後給你們一次機會,否則城破之後玉石俱焚,勿謂言之不預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