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一百零二章 圖書館裡宅出來的大功德
李素是八月七號找何進請的假拖延離京日期。

 因為跟甄家人討論聯姻得等甄儼親自進京,那就得至少再過五六天。

 考慮到如今入蜀路途險遠,李素估計:說不定甄儼在談判的時候,已經做兩手準備了,比如讓甄家的生意也趁機打入一下蜀地,要調撥轉運一些資產人手過去開拓。

 甄家作為漢末有數的豪商大族,消息肯定非常靈通,知道往年蜀郡商業已然非常發達,而且蜀儒四宗和其他當地大族早已盤根錯節,不容外來戶插手。

 但劉焉造成的變數,導致四大宗裡排行第二的任家學派元氣大傷,而董扶一家雖然被劉焉善待了,但只要劉備將來進去,肯定是要以教唆謀逆首惡的罪名把蜀郡董氏夷滅三族的。蜀儒四宗排行第一第二的都伏誅,空出來的生意真空和權力真空就都非常可觀了。

 更有可能,甄儼已經讓其中一個甚至幾個妹妹,提前從無極老家提前搬到鄴城住了,以便談成之後,直接送一些妹妹跟著生意管事去漢中安置,先置業另住——

 隨著今年三月份,甄家出了守製期,甄儼那個孝廉也正式被征辟了官職,如今在鄴城當個基層的從事,在鄴城置業了好幾處,家人提前搬到鄴城住是很方便的。

 而甄儼的弟弟甄堯因為比他年輕兩歲,今年才十五,還沒正式做官呢,說不定也會狡兔三窟,到劉備那兒混個官。

 鄴城到雒陽還是比較近的,快馬往返八天左右。但小姐和家人們得坐車慢慢趕路,這麽算,報信的人四天到鄴城,回程緩緩而行七八天,可不得八月二十五左右,才能一切搞定。

 幫李素拖的時間已經夠久了。

 請假後次日,八月初八,趁著甄儼還沒到,李素就利用這三四天的空檔,先幫蔡邕那邊打點一下。

 他跟蔡邕畢竟還有一層師生關系在,所以哪怕翁婿關系保密,在學術問題上“順手”幫幫蔡邕還是挺名正言順的,不至於招人顯眼。

 跑了兩趟東觀和蘭台後,李素也發現好多東西要搬走真是不容易,主要是古簡太多,竹子那麽重,整個蘭台的竹簡書至少幾萬套,一套又有好多編簡,說是幾十萬編簡都不誇張——

 要知道,歷史上光是雒陽被毀時,蔡邕自己家裡的私人藏書就有四千套、上萬的編簡。蘭台相當於漢朝的國家圖書館,比蔡邕個人藏書再大幾十倍規模是很輕松的。

 當然裡面重複的內容也很多。比如蔡邕之所以要編訂《熹平石經》,就是因為各家抄錄的四書五經因為描述字眼不同,有好幾十個版本,這些版本你在蘭台都得存檔、但太學石經隻挑最權威的公認版本來刻,其他版本則是留在蘭台供學術研究對比。

 後世“文姬歸漢”的典故之所以被傳頌,主要是曹操把蔡琰接回來後,問她能不能找回那些蔡邕當年的孤本古籍,蔡琰回答說“家父藏古籍雜書孤本四千套,流散無存,妾僅得背誦十分之一”,最後把她背下來的四百套古籍孤本默寫下來,才讓那些書流傳於世。

 要不是這件功德,僅憑蔡琰的其他文化成績,是不足以跟班昭並稱的。

 現在那麽短的時間要面對那麽多東西,李素也不得不應急從權,不能真講究全部“拿走真跡、留下謄抄本”。

 城外的五百騎兵,加上隨行輜重大車,不足以運走幾十萬竹簡,就算能運走也太顯眼了,會被懷疑。

 李素暗忖:我只是來保存文化內容的,又不是文物收藏,只要那些孤本的內容傳承下去就好,至於這些竹子……如果不是埋在地下,幾百年也就朽爛透了。

 哪怕是紙,隋唐時候的造紙技術,也無非是“紙壽不過千年”,他現在造出來的從左伯紙改良的李侯紙,壽命就更比不上隋唐宣紙了。所以這些抄錄的內容,將來肯定是要轉錄的。

 “不如就把只有竹簡上有的文字,全部抄在紙上,至少運輸重量能減輕百倍,幾十萬卷紙,帶出去就沒那麽顯眼了。

 內容全部有了,也算大功德,這些竹子,大不了將來遙控買通一些留在雒陽的太學生、蔡邕門徒,讓他們真遇到大難的時候,想辦法花錢通融。董卓走的時候肯定會盜掘東漢十幾個皇帝的皇陵搜刮金銀寶物。

 但搜刮完之後也犯不著特地破壞墓室建築,到時候讓蔡邕門徒冒險求個情,把要燒掉的竹簡埋回被挖空了財物的皇陵裡,再借口堆土掩埋歷代先帝棺槨,董卓估計也會同意的——董卓只是想要錢,不是特地奔著大逆不道來的。竹簡真埋到了氣密性好的皇陵裡,說不定還比放在外面保存更久,後世有考古學家有緣找到就找,找不到也算了,反正內容沒有失傳。”

 李素最終便如此定下腹案,讓甄家的人按照這個思路調度籌集人手。

 蔡邕組織了上千個相對靠譜的太學生日夜抄寫,甄家也出了一批抄書匠。

 另外蔡邕刻的熹平石經,前兩年甄家人為了賣書牟利隻摹刻了幾部賣得好容易回本的。這次也不顧成本了,把石經上的七經中,還剩三部沒刻的統統刻了,到時候把木雕版運走。

 整個工程半個月內要基本搞定,最多二十幾天。

 粗略算下來,需要抄的卷軸大約有十幾萬個,印刷雕版幾千塊,其余經蔡邕鑒定覺得重複的就不要了。被喊來抄書的太學生一天要抄三四張卷軸。

 在這個過程中,李素也發現了卷軸書大量運輸時的又一個難點,想著手改良一下。

 不過,他才琢磨了一半時,卻遇到了一些私事糾結。

 ……

 八月初十,來蘭台後第三天,蔡琰忽然找到一個機會,假借也幫父親整理去巴郡所需書籍,趁著左右無人,把李素堵在一間藏書室中,左右再無他人。

 蔡琰狀態很是失落慌神,逮住李素就問:“師兄,你向大將軍告假的理由,外面有些人都知道了。你……你是不是要娶甄薑,還是征西將軍要娶甄薑你娶甄脫?就因為你跟我的婚約,不能公之於眾,所以你要……”

 李素心中一暖,連忙摟著妹子安慰:“想什麽呢,跟我沒關系,是征西將軍和關將軍張將軍的事兒,我就是個牽線的。”

 蔡琰眼神忽閃了一下,有些濕潤:“你可是21歲的中郎將、馬上就要再加一方郡守,對外卻始終宣稱沒有定親,甄家想聯姻居然肯放過你?”

 李素刮了一下蔡琰的鼻子:“那是因為我把甄家的示好徹底化解了,他家就三個妹妹年紀差不多能成親、定親,都被我安排得明明白白了,他們再也沒有適齡的妹妹了,當然就沒辦法。”

 蔡琰盯著李素看了許久,仔細揣摩李素的眼神,漸漸淚光瑩然,相信他說的都是真的:“師兄你對我真好,我卻不能做你賢內助,最近都幫不到你。

 你這兩天具體忙些啥呢,我幫你吧,以你身份之尊,總不用親自抄寫吧……再說你的字還是那副樣,說出去別人都不信呢。”

 說著說著,蔡琰表情重新活潑起來,似乎徹底走出了剛才的擔憂和隨後的感動,只能說十五歲的小姑娘情緒就是波動快,三分鍾熱度。

 李素說著,拿過一些紙卷,把他這兩天忙的活兒,示意給妹子看:

 “我這兩天在琢磨,要運十幾萬張卷軸去外地,殊為不易,就想能不能把書換一種裝法,把卷軸的軸柄去掉,直接疊放,這樣就不用卷成一圈了,存到箱子裡時,佔的空間也小幾倍,不容易顯眼。”

 原來,因為雕版印刷術才出現兩年,這個時代的書的形狀,還沒有徹底脫胎出老式竹簡的演化慣性。甄家和其他所有書商賣書,都是跟後世那些名人字畫一樣,一個長卷軸,兩端兩個軸柄,如果卷的時候倉促,卷得很蓬松,就更佔地方了。

 可以設想一下,一張名畫如果是卷起來的,要佔多大空間,中間有多少空隙,而如果折疊甚至形成線裝書,體積肯定小好幾倍。

 平時這個指標不重要,但既然李素要盡量低調地運走那麽多書,體積就突然重要起來了。因為改成線裝書之後,假設原來一口箱子運出去,裡面只能藏兩百個卷軸,現在說不定就是五百本書,在守衛蘭台、東觀的京城將領官兵眼中,乃至出城門時,都會低估數倍。

 李素就跟蔡琰商量:“師妹,你會針線麽?要是會的話,我們試試,把這卷書裁切成一段段一尺寬的窄頁,原本八尺長卷變成八頁,前面加一頁封面,再用針線縫合起來。”

 蔡琰雖然是文藝女青年,但乖巧女生都會的針線活兒,她當然也會,聽了師兄的建議,她覺得這事兒挺好玩也很有意義,就幫著裁剪縫了一本書。

 不過縫好了她也不滿意,建議道:“既然都裁了,還只有這麽薄一本拿在手上,怪別扭的,這是論語第一卷,三千多字,分了八頁,論語一共有四卷,既然非要裁,那就把論語四卷三十二頁縫到一起好了嘛。

 《孟子》原本是十一卷八尺長卷,裁成八十八頁一尺書頁,厚度拿著也剛剛好。《左傳》這種二十萬字、六七十卷、六百頁的,倒是縫在一起太厚了,分成六本吧,每本不要超過一百頁。”

 李素本來也剛琢磨這事兒,沒往深處想呢,見未婚妻心細,他當然是從善如流,夫妻倆就在一間藏書室裡,孤男寡女把線裝書這種裝訂模式發明出來了。

 縫了幾本樣品之後,蔡琰也覺得李素的想法有些膠柱鼓瑟,提出了兩條改良意見:

 “師兄,《西京雜記》和其他短書,只有幾千字的,做成裝訂也太薄了,還多費手腳縫製,跟其他書縫在一起也不好。我看要去掉軸柄節約空間,也不一定非要裝訂,我們直接折疊加封不也挺方便的?

 還有,就算是那些長卷要縫製,也沒必要裁切,裁切了之後反而每張紙翻過去正面有字、反面只有滲墨汙漬很難看,不如就直接折疊,把兩頁紙背縫在一起不能扯開,那樣還減少讀者一半的翻書次數,正反都有字。”

 蔡琰這兩個靈光一閃的小點子,也讓李素頗為驚喜。

 他隨後意識到,自己是先入為主了,因為後世的書都是雙面印刷的,要縫成線裝書當然要裁開了。

 但現在可是只有單面印刷和單面抄寫的技術,紙背本來就不用露出來,折疊縫製不就好了麽。

 至於那些太薄的書,折疊了也不用縫就直接存放的,就類似於蝴蝶裝的柬冊了——後世結過婚的人,送過婚禮請柬的應該都不陌生,就是那種折好了可以跟手風琴一樣拉開的折頁。

 果然論做手工小玩意兒,還是女生比較心靈手巧,李素充其量也就是提供點先知先覺的思路,具體實踐蔡琰想得比他又美觀又實用。

 蝴蝶裝線裝書、折頁書……統統在大漢朝的國家圖書館蘭台裡的這間藏書室,先後被發明了出來。

 夫妻倆一起縫書裁書折書,鼓搗文化產業的工藝,倒也心情暢快,不知時間流逝,隻覺心有靈犀,很有共同語言。

 一邊鼓搗,每當有一種新的創見,李素就找來甄家商號管事張亮,讓他再調撥工匠進行這些生產環節的粗活,李素和蔡琰出樣品教他們怎麽乾,讓工匠們批量打孔、裝訂縫紉、裁剪加封。

 “能夠跟師兄一起鼓搗那麽多造福天下文人的東西,真是幸福呢。沒想到我也有起那麽大用的一天,好期待到了巴郡之後的日子。”蔡琰心中充滿了甜蜜的幻想。

 美好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三天后甄儼趕到了雒陽,跟李素正式談了甄家跟劉備陣營大規模聯姻的事兒。

 反正甄家女兒多,甄儼也如李素的預期、接受了全部條件,把妹妹們和偽裝成嫁妝的一部分家產,都準備送去漢中。

 同時李素則答應讓他二弟甄堯在劉備身邊當個閑職主簿先歷練學習起來(劉備身邊會分東西曹掾各設主簿,不然只有一個萌新當主簿什麽都不會乾,也太誤事了。甄堯可以跟另一個鄭玄門徒一起當主簿)

 談成之後,甄儼再安排從鄴城接妹妹們,而大約就在甄儼的信使回到鄴城、甄家小姐們也差不多要從鄴城出發時,雒陽這邊又接連傳來了幾條消息。

 “董卓的大軍終於離開了弘農郡、進入了河南尹!雒陽八關之一的函谷關已經過了!”

 “聽說之前大將軍好像耳根子軟, 有所反悔,派了新任侍中種邵去阻止董卓停下,不許越澠池。現在都過了函谷關,澠池早就甩在後面了,看樣子董卓這是敢抗命不尊啊!”

 “幸好大將軍又派種侍中第二次去訓斥董卓了,這次是要他停在距離雒陽四十裡的谷城縣,也不知董卓敢不敢再抗旨。”

 京師裡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

 ——

 PS:今天也會三更。

 想了想,在那天的三種無償加更條件下,再補充一條:有感情戲出現的日子,也無償加到三更。因為感情戲比背景種田、戰爭打鬥、支線劇情更惡劣,更加對主線毫無幫助。

 這也是自我鞭策激勵自己盡量少寫感情戲。我現在感情戲基本上是涉及到種田和計策不得不寫才提幾句,沒有純感情戲。蔡琰每次出場,都是有非出場不可的工具人任務。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