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殷家澗不一般
薑清法的表態,是鄭畏最大的溫暖。
聽王浩說,還有一個頂上村,直接座落在山頂上的一處平地。
他們老祖原來住在澇窪地,被山洪淹過幾次,一氣之下,直接舉村搬遷到山頂上。
村名也由澇窪村改為頂上村。
這村就一個姓,又名鄒家村。
薑清法聽見王浩說頂上村,有些看法,也就順嘴說了出來。
“頂上村鄒玉珠,是我的連襟,我老婆就是他們村的。”
看來,他十分了解頂上村的情況。
鄭畏看了他一眼,表露出想了解的興趣。
薑清法受到鼓勵,接著就說:“頂上村要脫貧,必須搬下山來。不搬下來,永遠都脫不了貧。”
鄭畏從各方面信息了解到,九家澗生態開發園區裡,最讓人頭痛的就是頂上村。
山下是澇窪地,山坡地種莊稼,畝產不高,遇上天旱,還會絕產,連種子錢都收不回來。
可是村裡人卻是頑固得很,靠在山裡養羊和挖野生藥材、采摘野果維持家用。
兒子娶媳婦,靠閨女出嫁狠要彩禮錢,或者直接換親。
薑清法說了些頂上村的簡要情況,看見鄭畏眉頭緊鎖,也就適可而止。
殷家澗和富家澗,從地理位置上一東一西,中間需要繞過一座小山,直線距離不遠。
正好是高速公路通行需要開鑿隧道的小山。
如果修高速時,開鑿隧道時,順便給兩個村子這間打通條車道,那可就方便多了。
這種設想,也就鄭畏敢想。
而且,他還敢去做,不就是順手的事情嘛。
如果某位領導與高速公路集團的領導溝通一下,作為高速公路集團支持山區扶貧的項目,完全可以實施啊。
鄭畏專門進行了寫生,還順手畫了設想的草圖。
兩個澗打通通道,相向發展,連成一片,那麽九家澗生態開發園區就有了中心區域,發展起來,基礎設施建設也便於集中。
殷家澗的山水風光不差起富家澗,怪不得薑清法那麽有信心。
而且獨具特色的,是殷家澗曾經駐扎過鬼子兵,有過與鬼子兵鬥智鬥勇的故事。
這麽好鄉村文化旅遊資源,不能白白浪費了。
即便是頂上村,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
老百姓生活困難些,但是如果引入旅遊資源進去,作為戶外集宿的營地,沒有那麽好的。
接天無礙,仰觀天象,俯視四野,唯我獨尊。
鄭畏按照王浩與薑清法所說,畫出一幅想象中的頂上村未來風光。
一直站在他身後觀看的薑清法,看見鄭畏畫完,直呼:“這就是頂上村。風光無限好,只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這樣的村落,太古老。
房屋全是就地取材,以石頭為建築材料,一兩代人建造起來。
百年不倒,數代人居住,繁衍生息。
鄭畏的思路有些跳脫,將自己畫的兩澗連通的草圖,拿給薑清法看。
薑清法開始沒看懂,當鄭畏標注上村名,又簡單解說後,他大喊到:“就得這樣,這樣就好了。”
他當兵的人易激動,“啪!”,當即給鄭畏來一個標準的軍禮。
善謀者,伐心。
薑清法算是被鄭畏給征服了,領著鄭畏亮家底。
殷家澗駐扎鬼子兵,就因為有白土礦。
白土礦開采的遺跡,
寬闊的礦洞,比付家澗的兵工廠舊址還大一倍。 四周還有鉀長石礦洞、石英礦洞。
然後,薑清法領著鄭畏和王浩從石英洞裡,沿著台階向上攀爬向上。
轉折三次,從一處比較寬闊的洞口出來,看見一處足球場大小的平地。
平地上有石砌的地基,看來此處曾經建有房屋。
“當年鬼子兵就駐扎在這裡。從這裡向四下裡望,方圓二十公裡路,山頭、水庫、道路和村莊,全部一目了然。”
薑清法領著鄭畏登上一處略高的石台,向鄭畏介紹這裡的獨特風景。
鄭畏站在高出平地約有七八米的石台上, 舉目四望,果然周邊的一切盡收眼底。
九家澗生態開發園區的區劃圖,早就印在鄭畏的腦海裡。
此時一一對照,發現這石台就是區劃圖的中心點。
九家澗全部圍在周邊,其余八個村與此地的距離基本差不多。
頂上村處於最北端,付家澗處於最東端。
這是目前發現的三處風光各具特色的村落和景點。三個村呈等邊三角形組合。
其余的村莊略差些。
最西端的陳家澗基本是山田各半。
最南端的盧山胡同,背山面河。
如此布局,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刀造化。
鄭畏腦海裡呈現出一幅更加詳略得當的規劃圖。
九家澗旅遊開發,必須做大做強。
高速東西穿行,北靠中原腹地,人口密集,南靠海港和河流,經濟富裕。
無論從遠方人流來看,還是從附近休閑來說,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殷家澗不一般。
想當年,鬼子兵駐扎在此,老百姓留下很多感人故事。
更為可敬的,是隔著一座小山,抗日隊伍的秘密兵工廠就隱藏在富家澗山裡。
中華民族老百姓最偉大,在暴力壓榨下,沒有垮。在白色恐怖下,默默支持著自己的隊伍。
他們做出了犧牲,也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鄭畏站在山巔,生發出很多感慨。
也感到驚奇,鬼子兵是怎麽在如此得雜的山間發現此處礦產和製高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