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何芳清收獲一筆萬能寶氣,顧辰美滋滋的回去打算看看還有什麽戰利品,收了半天,卻隻搜出一本何芳清的類似日記本的冊子。
記錄的很凌亂,隨便摘錄如下:
今天這死鬼又去賭錢了,留我一個人在家,大半夜不回家不會是外面有人了吧,但又不太可能,他錢都是輸光的,哪有錢養女人。
不知道在哪見到一頁紙,看材料不是我們附近的,字體也不像,但卻看得懂,說的是真的好啊
不行,我得摘抄下來:“男人就是用來找錢給女人用的沒有房子車子,男人憑啥結婚(這裡不懂車子是什麽東西,但看起來很貴重的樣子)”
“你負責掙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
“女人就是要嫁給把自己當成公主的人。”
“看他愛不愛你,就看他給你花了多少錢!”
“愛你的男人是不會讓你哭的!”
精辟啊!特別是這段話:看到你們這句話,我渾身發抖,大熱天的全身熱汗,手腳冰涼,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家,這個社會還能不能好了,我們女人到底要怎麽活著你們才滿意?眼淚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說得真好啊,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也感覺眼淚不自覺的留下來。
簡直說出了我的心聲。
丘木生簡直不是個男人,我要另外找個疼我愛我的男人。
有時間勾搭個小帥哥...
..............
顧辰眼皮微跳的看完,這不是後世某些女拳師的經典語錄嗎?也跟著穿越時空了?
有意思,事情逐漸變得有意思起來。
顧辰將其付之一炬,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接著趕路。
..........
民國的大學是真正的高等學府,崇尚的是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學生們滿腔熱血,總想要為國家大事建言獻策。
受到國外的思想影響,總會時不時鬧出運動風波。
但不管怎麽說,後世許多的大牛都出自這些人當中。
顧辰到了學校,很快就被安排畢業論文的題目,其要求是要寫一篇關於袍哥文化的論文。
袍哥即四川的哥老會,起源於清初,是以反清複明為宗旨的秘密組織,自然為清政府所查禁,官方通常把袍哥描繪成地痞流氓、江湖強盜。辛亥革命之後,袍哥迎來新的轉機—很長一段時間裡,四川戰亂頻仍,底層民眾需要團體的力量以求自保,民國政府仍明令禁止,但並沒有真正采取嚴厲的鎮壓措施,甚至需要袍哥一道進行地方治理,自此袍哥進入全新發展時期,活動也逐步公開化,甚至滲透到當時的黨政軍各級機構,對四川社會有巨大影響。據社會學家廖泰初估計,1940年代,有70%的四川成年男性是這個組織的成員,可見勢力之大、影響之廣。直到1949年之後,袍哥才最終消失。
那時的大學論文還沒有這麽水,像這種類型的畢業論文都是要實地去考察的。
有點類似與紀實文學,我們從現存的民國時期的畢業論文可以看出,其運用了許多比較先進的寫作方法。
顧辰為了完成論文,也不得不前往鄉下去搜集材料。
他來到的是一個叫務川縣清水鎮的地方,這地方據他了解,袍哥文化十分的盛行。
這天清水鎮上行人稀少,論繁華程度當然比不上任家鎮,左右兩邊的商鋪大多緊閉房門,只有零星的商鋪開著,
為路上不多的路人提供茶水小吃。 顧辰身穿中山裝,走之前剛剛剪得板寸,到現在頭髮都還沒長多少,用手一摸硬的扎手。
蜀地多雨,青石鋪就的地面上總顯得濕漉漉的,還有些坑窪積了水,他把伏陰寶傘當拐杖用,慢慢悠悠的向目的地前去。
他這次要去的是劉家,劉龍,本地袍哥會的副舵把子。
顧辰想既然要徹底了解袍哥文化,就要接觸到實際的對象,而劉龍恰恰滿足他的需求。
他表面身份是個佃戶,而實際上卻是本地袍哥會的二把手,擁有極大的權力。
在民國時期,縣一級權利不下鄉的時候,掌握著鄉土資源的袍哥會就相當於國中之國,劉龍可以說在本地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劉龍低價承包了屠宰場、市場各稅,從中漁利。在鄉鎮,每天的宰豬不少,市場上的米糧,棉花成交額也頗為可觀,每年可收一定數量的屠宰稅和秤鬥稅,劉低額承包了這些捐稅,然後用招標的方式高價轉包,獲利巨大。
除了給碼頭,學校部分外,余下全部落入劉龍的口袋,並且私設關卡,勒索過往客商:當時竹蒿是地區交通要地,經營布匹棉花,白糖油米的商客假道於此,
顧辰到了劉家,一進門,堂屋正中的神龕正燃燒著驅邪的香。
煙霧彌漫,死氣沉沉。
劉龍親自來接待他,此時的劉龍已經年近花甲,事業也正在走下坡路,平日裡閑暇的時間多了自然對這位大學生表示出足夠的尊重,畢竟民國時期的大學生少,大學更少。
顧辰第一次見劉龍是在一個沒有太陽的陰天,看見他頭戴墨鏡,手拿一把折扇,穿著黑綢短衫、黑褲,背後系著一頂草帽。
“這副打扮,就是不正是後來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國民黨特務”的典型模樣。”顧辰心道。
劉龍黑褐色的臉,電燙過的頭髮長長的披在衣服上,頸上的領扣散著,衣冠不整的拿著一個籃子。
顧辰感到好奇,在當時的農村,燙頭髮的男人是少之又少,可見劉還是很另類的。
他意識到,要了解袍哥文化和情況,一定要認識這位傳奇人物。
其實,顧辰這個時候接觸劉龍,恰逢其時。如果劉龍的權利還在如日中天,恐怕也是不會花費太大精力去搭理一個年輕小夥的,即使他是大學生。但現在他已經很清閑,有時間坐下來,整理自己的思路,回憶往昔的事跡。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由高峰走向低谷的時候,最喜歡回憶過去的輝煌。
顧辰正給了他這麽個機會。
其實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由於科舉制度的傳統和影響,中國社會對於有知識的人總是很尊敬的,坊間就流傳許多“大老粗”出身的軍閥禮待知識分子的故事,可能劉龍對顧辰的態度也是受此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