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遼東之虎》第1045章
科技這東西有些像自來水閥門,只要有足夠的力氣擰開,就會不斷有水流出來。

 而擰開這個閥門的就是電!

 李梟發現,在電力出現之後只有短短是十年時間裡。一系列自己曾經見到過的東西陸續出現了!

 尤其是十年來,大明不斷完善小學、中學教育之後。新東西就像是雨後春筍一樣的湧現出來!

 最近的成果就是,錦州無線電研究所,將聲音轉化為電磁訊號。

 而後,在一百公裡外的地方,又通過接收器還原了回來。

 而且電磁訊號還原的非常準確,甚至連人的聲調語氣,都能真實還原。

 如果在一百公裡外的地方,同樣架設一部發射器,而後,再安裝一台接收器。

 那麽,兩個人就可以隔著一百公裡交流。這中間,沒有電話線的傳輸。一切都在空中,通過電波來進行。

 當徐爾覺興衝衝向李梟匯報的時候,李梟眨巴眨巴眼睛。他覺得,步話機這東西快要出現了。

 可看到實物之後,李梟又氣餒了。

 這玩意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大。

 李梟不明白,一個半導體收音機居然也可以做成這麽大。佔地足足有十平米,加上外面的機器罩子,保守估計也得有一噸。

 反正李梟看到調整一下天線,就得倆個壯漢通力合作。汗流浹背的下來之後,還紅著臉跟李梟說不累。

 李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似乎所有東西造出來樣品,都是傻大黑粗的。

 第一部無線電發報機剛剛研製成功的時候,需要在地面上搭一座一百多米高的信號塔。

 那東西佔地面積,一丁點兒不比眼前這東西小。

 經過數年不斷的小型化,大明的科研人員已經成功的將發報機鼓搗成了鋼琴大小。

 就這年月的科技水平來說,這已經堪稱是奇跡。

 李梟覺得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或許自己有生之年內能用上對講機。

 不過想想,美國人研究出來的第一部電腦,足足有三居室那麽大。李梟也就釋然了,大家都是這麽過來的。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吃飯吃急了容易噎著,步子邁得大了,容易扯著蛋。

 提到美國,李梟就恨得牙根癢。

 當年為了打擊英國人,才支持北美領地的獨立戰爭。雖然大明獲得了很多黃金,但卻也培養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

 李梟怎麽也沒有想到,北美領地那地方怎麽會出現華盛頓、富蘭克林、傑佛遜那樣的一群人。

 那是一群真正的經營,設計的政治制度非常簡單有效。僅僅十年時間,北美領地就由一個戰亂不斷的地方,變成了生活安定,人民逐漸富足的地方。

 老華盛頓剛剛打完獨立戰爭僅僅兩年,就開始向廣袤的西部拓荒。

 印第安人悲慘的命運由此注定,隨著鐵路的不斷延伸,印第安人失去了一塊接著一塊的土地。

 土地原有的主人——印第安人,只能在盎格魯薩克遜人不要的土地上苟延殘喘。

 希伯來人似乎天生和盎格魯薩克遜人合得來,北美領地還在擴張。盎格魯薩克遜人忙著畜養黑奴,廣種棉花橡膠和玉米的時候。

 聰明的希伯來人已經在紐約這個地方扎下了根!

 到現在李梟才知道,所謂紐約。其實是咱國人的音譯,紐約真正的意思是,新約克!

 約克城,是在英格蘭南部靠近蘇格蘭的一座城市。將近兩千年的時間裡,這裡都是北英格蘭的首府,地位堪比現在的倫敦。

 英國皇家海軍當中,不止一次的出現了名叫約克城號的戰艦。

 原來北美領地紐約這塊地方,原本是荷蘭人佔領的。他們給這塊天然良港起名新阿姆斯特丹,用來比喻這裡是和阿姆斯特丹一樣的好地方。

 後來英國人來了,盎格魯薩克遜人不管這些。三下五除二打跑了荷蘭人,思念故鄉的英國將士們,紛紛用英國故鄉小鎮的名字來命名新大陸的一個個定居點,新約克就是其中之一。

 在李梟的記憶裡,紐約是隨著大運河的崛起而崛起的。卻沒想到,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這麽神奇的事情。

 這是世界好像特別偏愛北美領地,沿著哈德遜河向上,只要開鑿一條二十幾公裡長的運河,就可以連接到五大湖區,進而直達西海岸的金山。

 這和歷史上,需要開鑿五百余公裡的伊利運河簡直有著天壤之別。技術難度和施工強度,大大降低的情況下。

 敏感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開鑿了這一條全場僅僅二十三公裡的運河。

 由此,紐約迅速連接進了五大湖。紐約港也在逐漸擴建中,成了北美領地第一大港。

 而羅斯查爾德家族,收過路費也收得不亦樂乎。

 十年間人口也呈爆炸性增長,由一個僅僅有兩萬多人的海港縣城。發展成為人口不下三十萬,各色工廠林立的中型城市。

 最新的情報讓李梟很鬧心,因為……紐約居然也開始興建發電廠,以及鋪設用電線路。

 李梟毫不懷疑,以北美那些科學家的智慧,加上不斷潛入的工業間諜。大明的這點兒優勢,遲早又會被人追趕上。

 要知道科學研究這種事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是事半功倍。可若是衝在第一線披荊斬棘,則要麻煩很多。

 大明的科技如果不是李梟拔苗助長,根本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進步。

 其實好多東西,李梟也不會搞。關鍵是李梟知道科技發展的方向,這就好像船在滿是迷霧的海上,總是有一座燈塔指引前進的方向。

 雖然航行的過程中會遇到暗礁之類的走些彎路,但至少目標是明確的。

 北美領地成了李梟心中的一根刺,那裡現在是盎格魯薩克遜人和希伯來人的樂土。

 靠近南部的一些州,畜養了數十萬人的黑奴。他們每天逼迫這些黑奴種棉花,種橡膠。

 或許是這些東西原產地的原因,橡膠樹在這裡生產得非常好。采出來的膠,也比東南亞和夷洲的橡膠質量好一些。

 至於棉花,更是肆無忌憚的種得滿坑滿谷。在支持了北美領地的紡織工業之余,還可以出口歐洲。

 英國的棉紡織廠,差不多七成的原料,來源地都是北美領地。

 這些棉布,成為了大明在歐洲的強勁對手。如今的大明商人們,正在利用先發優勢。

 不斷的壓低價格,想要把歐洲的那些棉紡織廠擠出去。但從效果上來看並不好!

 因為大明在壓低價格的同時,英國、法國、還有德國棉紡織廠正在拚命的壓榨工人。

 大明棉紡織企業,工人們的工資是歐洲的兩倍到三倍。每十天,還有兩天的休沐假期。

 而歐洲的紡織工業,雇傭女工和童工幾乎是普遍現象。女工的工資極低,幾乎只夠她們糊口的。

 至於童工,好多地方只是管飯。每個月隨便發點兒零錢,就算是工錢。

 而這些錢算下來,只夠在倫敦這樣的地方買幾塊糖的。

 沒辦法,連年的戰爭已經將國家財政打得精窮。加上大明工業製成品的不斷傾銷,這讓歐洲國家陷入了普遍貧困之中。

 那些當年靠著槍炮搶來的殖民地,也在大明海軍陸戰隊威逼下,不斷的萎縮。

 其中英國最慘!

 先是和大明爭奪東南亞,結果輸得一塌糊塗。接著,最大的一片殖民地印度,在經過殊死搏鬥之後,又被大明給奪了去。

 緊接著是埃及,利比亞!最後是直布羅陀!

 現在英國也只有在貧瘠的黑非洲,還有一些領地。勉強能夠提供英國工業所需要的一些資源!

 失去了這些殖民地,英國的國力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衰退。以至於原先非常仇視大明的英國皇室,也開始向大明遞出橄欖枝。

 熱情的邀請鄭森和田川七左衛門去倫敦,就是英女王頂著民間壓力,親自發出的邀請函。

 英女王的行為,再一次詮釋了。即便民間再反對,政治家們也會選擇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

 政治家,都是一些沒有感情的利益動物。

 而普魯士,則是表面上維持著與大明的關系。他們還是想利用大明的技術,還有資金快速增強普魯士的國力。。

 和英格蘭一樣,民間充斥著對大明的各種貶低。說大明商品佔據了市場,搶走了工人們的工作崗位。

 說大明人吃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直接導致病菌肆意傳播。前幾年的流行大感冒,就是大明人弄出來的。

 各種靠譜不靠譜的謠言瘋狂傳播,甚至還有更加離譜的傳言。說大明搬走普魯士的高山,抽走普魯士的空氣。

 某種程度上來說,普魯士老百姓和大明的老百姓沒有太大區別。他們熱衷於傳播各種各樣的流言,並且在裡面按照自己的想象添油加醋。

 有這些不靠譜的言論,就不要指望普通百姓對大明人有好印象。

 再加上某些大明商人,的確做事不太地道,更加給了普魯士人口實。

 駐柏林的大明大使館,雖然知道這些謠言都是希伯來人雇傭人散播的。可也沒什麽辦法!

 報紙掌握在大明人手裡,青年學生和那些教授們也是心向大明。

 各種報紙上,整天連篇累牘的鼓吹大明的各種成就各種富足。自從有了照相機開始,更是圖文並茂的介紹大明的先進。

 可民間的傳言,說這些都是假的,都是大明人鼓搗出來的障眼法。

 大明人使出了渾身解數,可還是沒能扭轉輿論。沒辦法的事情,和大明差不多,普魯士老百姓也有太多的文盲。

 他們根本就不看報紙!呃……或者說看不懂報紙,指望他們信報紙上的話,更加的不顯示。

 相對來說,希伯來人就有許多優勢。經過幾百年的鋪墊,他們和普魯士高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而希伯來人的富足,也讓他們成為了普通普魯士人羨慕的對象。上一次大明鼓動普魯士人攻擊希伯來人,就是祭出了仇富這一法寶。

 不過攻擊希伯來人也是短暫的一瞬而已,因為普魯士高層根本不配合。

 甚至就連腓特烈,其實心裡也是向著希伯來人。

 他的父親,他的祖父,他祖父的祖父。發動戰爭的時候,都需要得到希伯來人的財力支持。

 而他們在戰勝之後,也有足夠的錢財償還債務。

 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哈布斯堡王朝時期,大家都是這麽乾的。

 普魯士的情況雖然糟糕,可相對於法蘭西來說還算是好的。

 自從巴黎事件之後,可以說法蘭西全部倒面倒向了希伯來人。大明對法蘭西的全面禁運和貿易製裁之後,法蘭西的經濟差一點兒就崩潰。

 那些原本依靠大明的產業,失去了大明的技術和資金支持,迅速陷入了危機之中。

 不過很快,一群神秘的人物就出現了。他們的財力非常恐怖,四處抄底收購那些明明很健康,只是暫時陷入了危機的企業。

 而且這些人還不像大明人那樣貪婪,他們只是注入資金,收購一定比例的股份。

 還留了一部分不錯的股份,甚至企業也讓原本的管理者繼續管理。他們隻負責到期之後收取分紅,不會干涉企業的具體經營。

 法蘭西商人們非常喜歡這些人,甚至有一些不怎麽缺錢的企業,也用企業質押開始借錢擴大生產。

 很快,離開了大明支持的法蘭西,經濟居然奇跡般的好了起來。而且有些欣欣向榮的趨勢!

 已經被收歸國有的報紙上,更是大吹大擂,頌揚偉大的拿破侖皇帝陛下是多麽的英明,讓法蘭西起死回生。讓百姓們,有更加好的日子過。

 還不忘記貶低一下大明,說離開大明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誰都知道,這些資金異常雄厚的家夥,就是富可敵國的希伯來財閥們。

 歐洲國家紛紛側目,甚至一些小國已經在盤算。是不是要向希伯來財閥們靠攏,以便得到財力上的支持。

 畢竟,在大明的銀行裡面貸款實在是很難。不但要有抵押品,還得查詢信用記錄。

 有時候,還需要擔保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