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朝第一權臣》第171章:圓滿解決
人性是貪婪的,是邪惡的,紀凌早就明白這個真理,所以他從沒想到去依靠人性把事情給做成了。

現在的銀礦之事就是如此,即使把陳立新那幫官員給換走了,紀凌也能不保證新上任的官員會個個清廉。

事實上,就算這幫官員現在是好的,也難保在以後不會墮落,所以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在制度上約束他們。

這段時間紀凌一直在想一個合適的方法,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兩全其美,因為到最後還是得歸究到人和落實上,所以紀凌也只能盡可能地去完善那項制度:如果事情有那麽容易解決的話,後世豈不是一點弊端都沒有了……

在紀凌的條陳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劃分責任落實:即將銀礦按區域劃分管理,只要是哪個官員下轄的礦區出了問題,輕則撤職查辦,重則抄家砍頭。

至於那些銀礦,第一選擇是包給當地村民,仿照後世實行聯合承辦,如果當地村民不願意,那再考慮包給出價高的商人,但會對他們做出種種限制。

而且如果他負責的礦區出了責任,同樣也要抄家坐牢,無他,自古以來都是壓迫貧民、貧民反抗,你見過哪個壓迫富人、富人起義的?願意包就包,不願意包就滾蛋!誰也沒強迫你!

至於降低課稅、保證礦工的基本工作條件等等,每一條都很細致,但具體的就得看人的落實程度了,這點紀凌也無法左右。

總的來說,朱祁鈺對紀凌的建議很滿意,也基本按照他的規劃實施了,並且對他進行了一番褒獎,誇他替自己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而且陳立新賄賂給自己的那些銀子,朱祁鈺也沒有往上收,只是說自己有這個心就成了,讓自己拿著那些銀子去練兵。

至於王文和成敬那裡,紀凌也買了不少好,畢竟給了他們那麽多用人的機會,要知道成敬現在可是朱祁鈺身邊最得勢的太監,而王文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則僅次於兵部尚書於謙。

要說紀凌為什麽不向於謙買好呢?咳咳……就他那種正直到近乎死板的人,罵自己一頓算是輕的,回頭那可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至此,紀凌算是把銀礦之事完美解決了:貪官都被擼下去了,並且由其他官員迅速補上,沒有造成大的震動。

百姓看到貪官受了懲處,心中自然高興,而且朝廷還下達了減稅等優惠政令,那更是喜上加喜。

王文和成敬等人自然是不用說了,就連曹吉祥都很感謝紀凌專門空出兩個缺兒來留給自己安排人。

至於那些浙閩兩地的小魚小蝦,他們算是逃過一劫,從此也收斂了許多,只是跟著自己背後的勢力對紀凌默默地感激:多謝您老人家高抬貴手!

官場消停了,老百姓也舒坦了,接下來就該是陶得二那幫逃到山裡的亂民倒霉了。

李大志見紀凌果真將當初的承諾做到了,心裡便打定了主意要為他效力,加上紀凌在軍餉方便確實大方,因此他們訓練得更是刻苦,從來不偷奸耍滑,畢竟都是老實人嘛!

至於陶得二等人,此時自然也沒有了造反的理由:朝廷下了恩旨,不僅惠澤當地百姓,還寬恕了參與叛亂之人的罪過,並承諾給他們一個銀礦,對他們進行招降。

朝廷都這樣表示了,你若是再不知趣,豈不是站在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沒辦法,現在的老百姓價值觀就是這麽樸素。

因此也不用紀凌對李大志等人進行什麽煽動鼓舞,他們自己就爭著吵著要為朝廷平叛了。

於是在經過了十多天的訓練後,紀凌終於帶著李大志這兩千直系人馬浩浩蕩蕩地向陶得二等人藏匿的山林進發了。

李大志等人的戰鬥力很強悍,更何況陶得二這些亂民在山裡遭了不少罪,哪還願意打什麽仗?

因此剛剛交戰了兩次,陶得二、葉希八等人就開始在內部鬧分裂了。

陶得二是一力主張投降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再這樣拖下去的話,全都得跟著完蛋!

可葉希八卻不同意,因為他的老爹葉宗留就是死在官府手裡,“不成,決不能向那些狗官投降!你忘了陳叔是怎麽死的了?”

葉希八口中的“陳叔”,指的是曾經的起義首領之一陳鑒湖,想當初葉宗留戰死, 陳鑒湖率眾投降,結果他本人卻被押解京師,凌遲處死,因此葉希八已經對官府沒有信任了。

葉希八這麽一說,陶得二果真猶豫了,不過思考片刻,還是皺著眉頭說道,“可咱們再這樣下去也是個死!我聽說朝廷派下來個欽差,查了不少貪官,還給百姓減了稅,現在都沒人幫咱們了,你說怎麽辦?”

葉希八知道目前的處境危急,但他仍舊不願松口,陶得二見狀,便在一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聽叔一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咱們現在投降,回頭不成了再反他娘的!叔啥時候害過你?”

葉希八沒有說話,只是自始至終保持著沉默,然後靜靜看著陶得二組織著手下的人,準備下山投降……

其實董興是不主張招降這些亂民的,一來少了立功的機會,二來他從不相信這些亂民能夠真的“改邪歸正”。

可紀凌既想保存實力,又不願意讓手底下這幫新招來的人心裡犯難,畢竟曾經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所以他極力主張招降陶得二、葉希八等人。

此時看著陶得二等亂民高舉雙手齊刷刷地走下山來,紀凌不由得長舒了一口氣:總算把事情全都解決了!

附注:解釋一下哈,可能有的讀者覺得這案子查得太簡單了,古代是人治社會,皇帝要是有心思,就是那麽簡單。只不過真實歷史中,皇帝都靠著這些礦監替自己撈錢(皇帝有內庫,跟戶部分開),所以對這種事兒一直睜隻眼閉隻眼,最著名的比如萬歷皇帝,具體的自己去查,反正沒有一些讀者朋友想的那麽鬥智鬥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