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到未來玩網遊了》一百九十七
扛了3小時,看完這部電影,心裡只有一句話:文學已死。現在起,已經是電影的天下了!

文學,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重要的藝術。就是因為講故事,談感情,比講道理容易入心入肺。而現在,電影不僅僅是融合了音樂、美術,融合了科技的理論和實踐,更是集結了文學之大成,甚至以一種前無古人的方式,真正的共時集體創作,呈現了“藝術、科技、人文交響”的極致。

中國四大名著,為什麽是小說的巔峰?首先,在創作的主體上,基本都是多人參與的作品。比如《紅樓夢》雖然是曹雪芹一人之作,但是有高鶚的續作,有脂硯齋的批評,才有我們看到的《紅樓夢》,更不要說曹雪芹的才華,吸取了多少前人的素材與養分;《三國演義》同樣作者羅貫中,也是明確的,甚至也可以拋開毛宗崗的修訂,但是不能忽略《三國志》這一史書基礎,何況我們完全可以推想出《三國志》吸取了多少史籍典故,而《三國演義》又吸取了多少民間故事;《水滸傳》情況也與《三國演義》相似,而《西遊記》則是集體創作的極致,至今仍弄不清楚孫悟空的原型,整部西遊記的創作,集結了多少個地方,多少代人的故事繼承和創作,才有了如此精彩的故事。其次,在創作內容的容量上,我們可以發現,它們都是大故事,都是敢於面對“群體像”“眾生相”,敢於挑戰多人多事多線的難題。《西遊記》是孫悟空一條線,順著帶出一個個人物,帶出一個個故事,集成成一個西遊的大故事;《水滸傳》是分開來敘述一個個英雄,然後再把英雄們集結到梁山上,共同去經歷大故事。而大故事中又按時間按人物分拆開一些小故事;《三國演義》是以劉關張為核心展開故事主線,又根據歷史發展,敘述其他人物和故事;《紅樓夢》則是以寶黛為故事主線,根據龐大的家族脈絡展開複雜的故事。最後,在創作故事性方面,也吸收了很多講故事的技巧,能夠真正吸引讀者。比如《紅樓夢》有“劉姥姥三進大觀園”,《水滸傳》有“三打祝家莊”,《三國演義》有“三顧茅廬”,《西遊記》有“三調芭蕉扇”,這些“三”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和英國童話《三隻小豬》都一樣。

對應來看,大家就能夠理解《復仇者聯盟》的創作了。之所以說這是一部“藝術科技人文交響”的極致。其實從那句宣傳“漫威十年布局,為的就是這最後一戰”中就可以領會到了。我們之前看的:每個英雄的1、2、3部;還有前傳的單打獨鬥,多個英雄共同作戰,還有內訌的故事;有一再力挽狂瀾的故事,也有功虧一簣的故事……再爛再俗套的故事,到這裡必須有極度的深化和極致的升華。就像黯於棋術的高手,每一子的優勢弱點,個性特色都清楚,都運用自如,現在會成一局,自然縱橫交錯,剛柔並濟,虛實相生。就像積蓄了長久的工作疲勞與抑鬱,終於到了無邊的大自然,必然刹那間來一次身心釋放。

一、交響樂

我不會去關注那些音效,也不會去關注那些或抒情、或震撼、或詼諧、或感傷的,各得其所的背景音樂和插曲(基本上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曲子,我最喜歡奎爾尬舞,被人笑話傻子那段)。我關注到的是整部電影就是“一首極致的交響樂”。交響樂的魅力,就在於它是集體的藝術。單一的藝術家,再偉大,也無法演繹出交響樂的震撼,因為交響樂不僅要集聚優秀的藝術家,排除濫竽充數之屬,而且要協調彼此,

融合一體,使得音域廣闊,音色豐富,音調變幻。能夠引人入境,引人入勝,引入深思。電影的導演,或者漫威的靈魂人物,電影背後的策劃人,他會說:這是一部史詩!什麽是史詩?要恢宏,要蕩氣回腸!

先要舒緩抒情,親切地像在搖籃中,父母的懷抱裡(鷹眼教女兒射箭,妻子和兒子在討論午餐吃什麽),而後要颯然而止,留下懸念,扣人心弦(鷹眼一轉身,家人都消失了);停一下下,不怕,那是《C小調第五交響曲》開頭的休止符;接著要歡樂地調皮地,再悄無聲息地轉入悲哀而又抑製的情緒中(鋼鐵俠和星雲被困在飛船裡,但是一開始兩人是在玩無聊的彈指遊戲,然後才讓我們明白,他們努力改造飛船的發動機之後,還是面臨絕境,鋼鐵俠對妻子留下遺言),當然悲哀很快就要停止,一個強音托起了希望(驚奇隊長找到了鋼鐵俠和星雲,把整個飛船都帶回了基地)。當然,記住,這僅僅是個開頭。

憤怒!對我要的是憤怒,這才是真正的開頭,這才能夠吸引觀眾,回到之前的悲劇結局中,但是憤怒也要唰地一下就過去(英雄們齊聚一堂,斬首滅霸);之後要展現無能為力,復仇並不是真正的人生意義(滅霸完成使命後,毀滅了寶石手套),愛才是,而當愛已逝去,那份愛才會更加入心入肺;來,再休止,漸漸地,比較長的一段休止,讓觀眾心裡萌生更大的期待,他們不應該那麽快就得到滿足……

叮咚,對,就是一個簡單的,突如其來的,感覺意外的音符,蹦出來,跳起來(蟻人意外地幸運地在量子空間中逃離出來,本來黃蜂女在響指中死了,沒有人能夠把他帶回來,但是一隻老鼠意外“正確”觸碰了開關);觀眾會看到希望,盡管會有一些拖延,但是那個音要漸漸強起來,推向一個堅定的方向(看起來已經零落四散、心灰意冷的英雄們,終於重新聚集,重新開啟新的方向),聲音要越來越清晰明亮,就像夜幕中亮起曙光,而且光亮得特別迅猛……轉眼就能夠刺人眼眸。

別急別急,不要那麽快進入高潮,要滿足觀眾的個人崇拜。先來細小的獨奏和小組的合奏。分開來,弦樂、管樂、打擊樂、鍵盤樂……每個獨奏和小組合奏都要有曲折,有點小小的波動,對!(幾組英雄,確定了目標,甚至確定了最佳方案,如何一次性在紐約獲得三顆寶石,另外兩組準備充分,盡管有變數,但是似乎都盡在掌握。一番曲折,大家都順利回歸,當然其中也要付出代價,黑寡婦作出犧牲換取了靈魂之石)注意注意,要摻入一絲雜音,似乎不經意地摻入,對就藏在一個小組合奏中,又要明顯的,在弦樂裡來個敲擊樂。對了,觀眾會以為我們出錯了,又以為我們已經掩蓋了,當然,我們不會……那麽簡單(“過去的滅霸”發現了星雲的行動,而“過去的星雲”拿了星雲的一片頭盔,並沒有交代星雲是否說服了卡魔拉)。

好了現在合奏更加響亮,更加悠揚,要讓曙光變得絢爛,變得輝煌,讓所有人都把內心的霧霾一掃而光(綠巨人響指一彈,地球被毀滅的生命全數回歸);好,剛才隱藏的敲擊樂,現在隨著悠揚的弦樂中,漸漸顯露出來,對而且來一通巨大的響聲,要震耳欲聾,其他音也要成為這響聲的伴奏。然後要展示兩股聲音在交戰(“過去的滅霸”帶著自己的大軍,包圍了基地,雙方開始搏鬥)。當然記住這不是高潮,所以,我們都要有所保留,在奮力演奏中要有些許余地。記住,在釋放中要極力控制,等待……真正的高潮來了,敲擊樂似乎掩蓋了弦樂(滅霸決定乾脆毀滅全人類),忽然一個強烈的弦音(復活的英雄們被奇異博士和夥伴們送到了戰場上來,稍後在關鍵時刻驚奇隊長也來了),當然兩音交錯,不明高低,直到最後,在鼓聲雷鳴的時刻(滅霸再一次彈起響指),弦樂響起(原來寶石都到了鋼鐵俠的手套上,鋼鐵俠彈起響指,滅霸和他的大軍轉眼成煙)。弦樂悠揚舒緩,勝利的曙光中夾雜著淡淡的哀傷(因為鋼鐵俠犧牲了)。

對,還有尾聲,尾聲要處理好,延續前面的哀傷(大家齊聚為鋼鐵俠送葬),但是要溫暖……最後,還要在一個頓挫之後,轉入快樂而又舒緩的舞曲中,對就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那種(美國隊長把寶石送回原地後,留在了過去,和愛人一起度過余生)。

歐陽修《六一居士傳》中說:吾之樂可勝道哉!方其得意於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雖響九奏於洞庭之野,閱大戰於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音樂與戰爭,自古就是很搭的娛樂。

二、情緒和科學

我們以前會探究“情感和思想”,現在我覺得我們該注意的是“情緒和科學”。人類的情感再豐富,也能用一頁紙羅列出來,就像我羅列古代詩詞的基本感情一樣:惜春悲秋、思念、建功立業、懷才不遇、歸隱。如果我們看到熟悉的情感,我們會說“老套”!所以,現在的文學要讓人感動是困難的。

很多年前,我看國內某個綜藝節目被弄哭了,然後我就感歎節目組明確地在控制觀眾的情緒。看《複聯4》,很多人都哭了,我也哭了3次。盡管我是理性的人,而且還知道這就是電影人的技術性手段而已,但很明顯,它依然有效!電影操縱觀眾的情緒,更準確點,電影人通過技術性研究,老早就掌握了一切。比如,父女的感情,看電影時,你可以扛住鷹眼轉身找不到女兒和妻兒時的悲慟(畢竟那時候剛開篇,你還沒有怎麽進入狀態);但是當鋼鐵俠找到方法穿越時空,準備告別妻女,重回聯盟之前,他和女兒告別,而女兒對他說:愛你三千遍。你能扛住嗎?行,你扛住了,畢竟你是個事業為重,家庭為次的硬漢。當一班英雄被失敗與無能為力所折磨,鷹眼整天殺戮黑社會來發泄憤怒(憑什麽壞人活著,好人死光),雷神整天酗酒吃垃圾食品看肥皂劇(絕大多數人的失落人生),黑寡婦整天在辦公室抹眼淚……然後他們重拾希望,手牽著手圍成一圈再次出發,這樣你還能扛住嗎?如果你是個講義氣的人,你會為兄弟流淚;如果你是個神奇奶爸,你會為妻離子散流淚;如果你是個彪悍戰士,你會為戰場上的搏殺流淚;如果你是個事業強人,你會為英雄們重新找到希望,再次拚搏而流淚。反正,大家的情緒的癢癢肉都被算得死死透透的。

電影的情緒操縱,一方面與整體的交響樂布局有關,另一方面就與情緒調節與切換有關。比如黑寡婦和鷹眼,第一次上飛船,的確很刺激;剛下飛船,看到外星美景,又感覺震撼甚至想要好好流連一番;等到了靈魂之石的所在地,遇到靈魂使者的告誡(必須留下一條性命來換取石頭),他們又開始質疑、思考,又陷入爭執;回頭黑寡婦又犧牲了自己……而那一邊星雲和戰爭機器遇到了尬舞的奎爾,一棍子把他打倒,輕松拿了他的鑰匙;而拿到石頭的星雲,發現行蹤被滅霸發現,緊急地警告大家,卻得不到回復。想想,就這麽一個片段,多種情緒交替,既不會讓你沉入悲傷,也不會讓你輕易防備(每個人都有心理防禦機制,對不良的情緒都會有預防和控制的能力,一般有心理準備要悲傷了,就可以減少,甚至不用悲傷)。

情緒代替了情感,那麽科技就代替了思想。21世紀了,不要托著下巴裝深沉了,我們都得來點格真的,不燒燒腦,大家都懶得思考,甚至還會笑話你:編個故事都不會編,還不如我來拍電影。

要逆轉一切,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時空穿越”,這樣的橋段,老早地就有了,不說別的一大堆為了兒女情長就穿越,為了發點幾個億的小財穿越的;那些為了拯救人類的故事裡,不管是《黑衣人》還是《X戰警》,都這樣玩過。所以,我們就要看你《復仇者聯盟》怎麽玩了。果然,團隊的力量還是強大的(不知道到底集結了多少MIT還是耶魯哈佛的腦洞)。

首先,必須否定之前所有的的“穿越時空”。告訴我們一個問題:宇宙是多元的,世界是平行的,我們所處的世界,不過是諸多世界中的一個。那麽我們從現實世界A簡單地穿越時空,看起來是回到過去,其實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B,而且我們做的任何事,都會破壞世界B的正常運作,即便我們所有的動作都悄無聲息(你拿走了B世界的一塊寶石,那麽B世界就缺了一塊寶石,因為缺了這塊寶石,B世界可能就因此在後續的保衛戰中失敗,人類毀滅);我們自以為從B世界回到現在,回到我們的A世界,其實極有可能我們到達的是C,是D,甚至是SU1976JIE1013號世界,我們以為我們成功拯救了世界,其實只是拯救了一個根本不需要拯救(那個宇宙壓根就沒有滅霸,因為滅霸一出世就難產嗝屁了)的世界;而我們的A世界依然處於一半人類被毀滅的狀態,啥也沒有改變。

其次,必須否定之前蟻人成功體驗到的“穿越方式”。當然,不是因為別的複雜原因,就為了如果蟻人之前“幸運的接近無限分之一概率”是“絕對”的話,那麽理論也就太容易了。所以,一早鋼鐵俠就給出了綠巨人他們實驗的“危險性”:阿波羅悖論!沒有在時間裡穿梭,而是時間在朗(蟻人)身體內穿梭。很複雜也很危險。讓我們看蟻人尿褲子,而且還不清楚自己是作為嬰兒尿的,還是作為老人尿的,來理解這樣的謬誤很簡單。但其實電影讓我們從理論上去斟酌也是很有味道的。阿波羅悖論,就是阿波羅號航天器登月後回來,上面的宇航員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己沒有看到星星,回頭在自己書裡又說看到星星,還很亮。引申出來就是你認為是世界在變,其實是你自己在變(就像世界依然那麽大,但是小時候你認為世界很大,時間很慢;現在你認為世界很小,時間太快)。對應蟻人的遭遇就明白了,再過去點點,他要麽無法成形,要麽老死了。所以,通過縮小自己,進入量子尺度,成為量子自由地穿越時空不可能!

最後,既然實現了時空穿越,那麽得造出一個理論來。我們都知道,李白沒有登上天姥山,沒有偷窺過神仙聚會,一切都是瞎掰;極有可能終極人類存在的歷史,人類都沒有辦法實現時空穿越,因為其中涉及的“能量”“速度”諸多極端的矛盾。但是理論可以製造,就像科幻聖經《銀河系漫遊指南》系列作品中,穿越時空完全可以基於“無限非概率驅動器”。所以,鋼鐵俠給出了一個“時空穿梭導航器”,說白了,就是還是基於把英雄們變成量子,但是帶上導航器,確保我們從現在的A世界去到過去的A世界,並且回到現在的A世界。確實,只需要弄清楚問題,一個名詞就可以解決一切。當然,為了讓我們看到“過程”,鋼鐵俠還與他製造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進行了對話。那玩意其實是我們面前在做的,也是未來會越來越依賴的工具:我們人類計算能力有限,所以需要計算機;我們人類壽命有限,所以需要智能計算機(我們人類測試自己的理論,需要大量的實驗,可能我們一輩子做9999次實驗都失敗,但是很可能在第10000次就成功了,可是我們短暫的壽命不支持。現在我們提供理論,智能計算機不僅會代替我們做實驗,而且還是模擬的實驗,用極高速度在做,甚至並列地在做)。鋼鐵俠的“理論基礎”很重要,那就是“量子波動打破普朗克尺度,觸發德氏效應,莫比烏斯環裡翻轉。”量子波動、德氏效應,說白了就是進入量子尺度,而且從概率上恰好進入了那個世界(量子出現在哪,僅僅是一個概率,並非比如,它可以穿越月球然後才出現在你身邊,也可以穿越到宇宙最初,然後出現在你身邊,而出現在你身邊僅僅是一個概率,盡管在你看來那是個必然)。比較有意思的是那個“莫比烏斯環”,那本來就是個有意思的玩意: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這個環,雖然是個環,但就是一個面,不像普通的環具有裡面和外面兩個面。雖然,時空穿越本來跟這個概念可能八竿子打不著,但是這個概念放在時空穿越裡,既新穎又有趣。因為我們縮小了,像螞蟻一樣,穿越了時空(就是走了個循環,走了個圈圈),然後我們依然在現實這個世界裡,那麽我們能走的就必須是個“莫比烏斯環”。這樣的邏輯太完美了。

雖然片中涉及的時空穿越純屬瞎掰,但是正如李白當年的瞎掰,至少你得服氣,別人沒有想過,或者想得不像一回事,而他們掰出來了,還蠻像那麽一回事。

正如劉毓慶在《中國神話的三次大變遷》中闡述的,現在就是科學神話的時代。我們現在就需要科技神話,雖然作為藝術作品創造的科技神話,並不靠譜。但是那背後就是科學的夢想和未來。

三、真實的生活

藝術就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其實這話反過來說也行。藝術高於生活,我們需要浪漫,我們需要幻想。但是藝術基於生活,現實的,真實的生活。

所以影片中的英雄們,英雄也是人,即便是神,也有自身難以逾越的缺陷。比如,綠巨人曾經那麽無法接受又醜又大的自己(畢竟作為一名帥氣又高智商的科學家而言,這是另一個世界的東西),所以當以綠巨人身份出場,他就得撒撒氣,比如踩爛汽車,摔出去。當綠巨人經歷了磨難,看到了作為綠巨人的力量,以及作為科學家的智慧,同樣寶貴,他重新塑造了一個兩者結合的自己。以至於當他回到過去,看到當初的自己,就在眼前踩汽車,摔出去,他感到不好意思。即便在同行的慫恿下,他摔東西也摔得特別尷尬無力。雷神,作為神,就是春風得意、呼風喚雨時候的我們;作為人,就是經歷挫敗,感到世界與為敵,而自己無能為力時候的我們。他大口嚼著垃圾食品和無節製地喝著啤酒。肌肉松垮,腹肌變肚腩還耷拉著。而且酒精讓他說起話來毫無條理,不知所雲。這是絕大多數人絕大多數時候的狀態,我們都像鏡子一樣照到自己,熟悉而尷尬。鷹眼,到處找黑社會進行殺戮,發泄“為什麽壞人沒有死,好人卻死光了”,其實就是當我們四處尋找發泄,罵街吐口水的狀態。黑寡婦,整天靜默,不吃不喝光流淚,其實就是我們遭遇悲傷,無法自拔時候的狀態。鋼鐵俠,回歸家庭,每天和女兒膩在一起,過著桃源生活,其實就是我們經歷人生風雨之後,回歸眼前,珍惜生活的狀態。

所有的狀態,都是我們熟悉的自己,所有的英雄,都是我們熟悉的生活。

雖然,現實世界裡,我們告訴自己一萬次,振作起來,但是還是睡倒了下去。但是,因為片中的英雄已經和我們融為一體,所以當我們看到他們重新振作,團結起來,再一次奔赴戰場,我們似乎也都振作起來了,而且似乎也隨著英雄們的勝利,取得了勝利(就像多年前讀過的,為什麽歐洲足球運動那麽受重視。就因為工人們看到國家隊贏了時,會忘記自己失業了的事實,高喊:我們贏了)。也因為如此,電影成為了當代最大的娛樂,漫威的英雄片成為了商業電影的神話(其實電影的本質,至今和當年工人們花幾分錢去看卓別林的表演仍無二致)。19.9.18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