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宋末玩三國》第九十二章 顛倒黑白
  遙想當年宋真宗同遼國人乾架,眼見著就要乾不過了。怎麽辦?一年幾十萬貫的歲幣一花出去,立馬買來了天下太平。

  接下來宋仁宗有樣學樣,同夏國人乾架乾不過,怎麽辦?照樣每年幾十萬貫歲賜搞定。

  所謂前有車後有轍,既然二位先帝皆是如此,以蔡攸、童貫等人的道德底線來看,自己花點錢贖回俘虜更是算不得什麽。何況今次的說法文雅了許多,不是遼人扣著俘虜要求自己贖買,甚至耶律大石根本就沒提過此事。唯有自己欲要速速討回俘虜,這才主動幫其代付這筆賞金。

  當下蔡攸便朝著童貫開口道:“軍中餉銀尚有幾何?可足以支付此賞格?”

  童貫心裡默默的算了下,便開口道:“此次北伐,官家本意便要招撫遼人。故此其他的不說,財物倒是準備得足夠。眼下軍中尚有銅錢三百余萬貫,他物如是,糧草不可勝計。唯有雄州近得敵前,為小心起見,下官不敢將銀庫設於此地。但將錢銀存於高陽關內,即便是兩路大軍的軍餉,也是由高陽關按月撥付而來。”

  蔡攸想了想,開口道:“若從高陽關運送餉銀一百萬貫前來,需時幾日?”

  童貫回答道:“高陽關距此約一百五十裡。按軍中規矩,但凡運送餉銀者,每日只能行足三十裡,留足體力以防萬一。再算上傳令等諸多雜務所耗費時日。屈指算來,約莫七八日光景便可到得軍前。”

  蔡攸便開口道:“既如此,宣帥當速速下令,撥付銀錢前來,早早要回俘虜,以免夜長夢多。”

  童貫便開口道:“軍中雖說餉銀充足,隻此次數目巨大,只怕難以向朝廷交代?”

  蔡攸不以為意的笑了笑,開口道:“不過小事而已。朝廷每年軍費開支便有五千萬貫之巨(蔡襄《國論要目十二篇》之《強兵篇》),且自王宰執開設經撫房以來,數月間便已籌措得六千二百萬貫(宋史,卷四百七十,列傳第二百二十九)。區區一百萬貫,不過九牛一毛而已。”

  童貫便開口道:“話雖如此,奈何此事不好向朝廷開口!又豈敢令朝廷得知我軍五萬士卒為遼人所俘虜?”

  論到軍事、乃至於同外人交涉,蔡攸自是外行。論到搜刮錢財、栽贓陷害等官場手段,以及內鬥,蔡攸可以算得上專家。

  當下蔡攸便朝著童貫開口道:“宣帥何其癡耶?何須提及俘虜?此銀兩並非贖款,實乃賞賜。我等新招降得耶律大石等遼軍將士及新城民眾,正要盡收其心。彼等既有獻地投誠之功,朝廷又豈能無一二賞賜?且吾等欲要效仿前賢千金買馬之策,厚賞降人,希圖引得各地遼人紛紛獻地來降。些許銀錢,朝廷又豈肯駁回?”

  童貫聽得此話,頓時對蔡攸佩服得五體投地。要不說此人能入官家法眼,雖無宰輔之名卻有宰輔之實呢?這種事情若是換作自己,那是想也不敢想。

  當下童貫便開口道:“既是如此,當請相公早日將此事奏聞朝廷,如此下官也好安排運送銀錢。”

  蔡攸便開口道:“你且行文高陽關,早做準備。本官今夜即八百裡加急,將此事奏聞朝廷。”

  見著事情有了著落,童貫心中自是大喜,想了想,便壓低聲音開口道:“耶律大石不過俘虜得我軍五萬余人而已。雖將領士卒賞格不一,即便按每人十貫來算,六十萬貫亦足以償清賞格。剩下的四十萬貫又當如何?此事既然是相公為主,下官但聽相公吩咐。”

  聽得此語,

蔡攸又如何不明白童貫的意思,無非是兩人分了這四十萬貫而已。蔡攸正有此意,便開口道:“且派信使前往遼營,驗看賞格數目,如數撥付與大石林牙即可。若有剩余,我等再從長計議。”  這個可以有,剩下的咱們再分。當下童貫便又開口道:“至於耶律大石索要糧草之事,又當如何?”

  蔡攸翻出耶律大石的謝表,重新又看了看,便指著上面的“唯有營中之糧,已為某人盜賣殆盡,恐大軍有空腹之虞,但求大人酌情撥付。”開口道:“此賊子竟敢盜賣軍糧,著實該死!”

  這事童貫到是清楚的很,數日前種師道便慕名奇妙的不肯讓雄州再向宋軍大營運送糧草,反倒將營中糧草大部分都運回了雄州。

  如今既然要和蔡攸合夥栽贓老種,童貫自是不再隱瞞,將此事說詳詳細細的說了出來。

  蔡攸聽完此事,便開口道:“原本軍營之中存得糧草幾何?”

  童貫便開口道:“按軍中規矩,大軍倘若駐扎不動,營中至少便得備上一月之糧。按每名士卒日給糧米三升為計,東路軍十萬大軍,營中必得備上糧草十萬石。前幾日種師道已命人運回八萬石,扣除這幾日的消耗,想必營中僅僅留下糧草數千石。耶律大石佔領營盤之後,發覺糧草甚少,便以為老種盜賣之故。”

  蔡攸便開口道:“老種命人運送糧草回雄州,可曾給其回執?”

  童貫便開口道:“此事種師道未曾報備於下官,遂擅作主張運回糧草。下官正要拿捏於彼,又豈肯給其回執。如今運回之糧草皆堆積糧倉外,尚未來得及入庫。”

  “好!好!好!”蔡攸連聲擊掌叫好,複又開口道:“既未有回執, 誰人可證明彼曾運回過糧草?此八萬余石糧草,當被種師道盜賣無疑。”接著蔡攸又壓低聲音道:“此八萬石糧草,你我不妨私下分之。”

  正要弄死種師道,將西軍盡數掌控,如今平白給種師道添一罪名不說,尚且大有收益,童貫自是點頭同意。

  只是如今事情有些雜亂無端,不知該如何串聯起來,童貫又朝蔡攸開口道:“敢問相公,然則此事又當如何上奏朝廷?”

  蔡攸哈哈笑了數聲,開口道:“宣帥何其癡耶?只要將此一事分開成兩件事,我等便是有功無過!”

  童貫趕緊開口道:“正要向相公請教。”

  蔡攸便開口道:“此事甚易。招降之功歸招降之功,損兵之過歸損兵之過。我等招降得耶律大石,自是天大的功勞。唯有種師道私賣軍糧,克扣士卒,故楊可世等人心生怨憤,於耶律大石投誠之時,率軍偷襲,欲要壞我招降之事,以報復於種師道。故此大軍亂得一陣,折損得數百士卒,另有數千士卒乘亂逃離軍營。

  故此,請朝廷下令,捉拿叛賊楊可世及麾下亂兵家屬,檻送雄州,於軍前正法,以正軍紀。再請朝廷下令,各地嚴查返鄉逃兵,一旦擒獲,自當送來軍前。“

  童貫聽得此話,大為歎服,同一件事情被一分為二,果然功勞全到了自己頭上,罪過卻到了別人頭上。

  既然要隱瞞此次大敗,種師道賣陣詐敗的罪名自是不用再提。但將其其余六條罪名,連帶著今日新得的盜賣軍糧之罪,一共湊齊了七大罪狀。當下二人聯袂拜表,八百裡加急發往汴梁而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