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宋末玩三國》第八十二章 密議栽贓
  眼見著種師道被擒,周圍的西軍自是不服,更別提裡面還有種師道三百多名親衛。

  今日裡只能光挨打不能還手,眾人心中早就受飽了鳥氣,如今又見得大帥被擒,眾人當下便鼓噪起來,數千人一起替老種喊冤,但圍在城外不肯入城。

  隨後又有許多西軍陸續逃回,聞聽得此事也紛紛加入鼓噪的隊伍,城下傳來的鼓噪聲也越來越大。此時即便有一二大將逃回,也只是埋頭躲在人堆裡,不肯出面來維持。

  聽得城下眾人齊齊不服,蔡攸自是大怒,轉頭對著旁邊的童貫開口道:“西軍欲要謀反!雄州之中尚有士卒幾何?速速出城平叛!”

  見得此情此景,一條惡毒的計策便在童貫腦海中一閃而過。若是當真內訌,則種師道必死無疑。然則瞬間又將此念頭收回。今日大敗,能逃回來的宋軍還不知道有多少。若是再行內訌,到時候自己如何同朝廷交代?又如何再駕馭西軍?

  想清楚了利弊,童貫便不得不出來打圓場,便笑著對蔡攸道:“相公息怒。彼等目不識丁,又如何懂得是非對錯?無非是受種師道親衛唆擺而已。相公位居宰執,自能包容天下,又豈會同這些兵痞計較?軍中之事,當交托於軍中之人。可將和詵喚來,使其出面安撫即可。”

  實在是前面蔡攸對和詵讚譽太過,童貫雖然說不上吃味,卻也不得不預防一手,便不聲不響的給和詵下套。

  見著底下宋軍集體鼓噪,蔡攸又何曾見過這等事情?心下已是又驚又慌。方才口中喊打喊殺,不過是欲蓋彌彰而已。聞聽得童貫之言,便轉頭吩咐親衛將和詵喚來。

  和詵好不容易才逃回雄州城中,猶自喘息未定,心跳不已。聞聽得蔡相公、童宣帥召喚,卻也不得不來。

  來到城頭,和詵尚未來得及開口。底下宋軍見著今日敗仗的罪魁禍首現身,憤怒更甚,頓時噓聲四起。更有甚者便從地上撿起土塊石頭,抬手朝和詵擲來。

  蔡攸、童貫等人同在城樓,眾人自是不可能真的將東西投擲上來。饒是如此,和詵也鬧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

  先挑起事端,再自己出面平定事端,借機表現。這正是官場升級十三秘訣之中的無風起浪。

  見得此情形,童貫心中暗暗高興,便轉頭對著蔡攸開口道:“事已至此,唯有下官親去安撫眾人。”

  蔡攸失望地看了看和詵,便點頭答應了下來。

  童貫一個從人也不帶,但孤身一人來到了城下。

  底下眾人見得宣帥親來,紛紛跪地申訴,但言此次戰敗實乃和詵之過,於大帥無關。何以和詵無事,反倒大帥遭擒?

  童貫欲要盡收西軍之心,故此雖然心裡恨不得種師道早死,替自己背鍋,口裡卻完全是相反的說法。

  且童貫久歷軍陣,自然清楚這些兵痞的稟性。當下也不拿空話套話來忽悠大家,隻回顧自己領軍以來,同種師道相交的點點滴滴。十余年來,一起守西疆,一起開河湟,一起平亂賊,二人感情之深,名為上下,實同兄弟。說到動情處,童貫還偶爾掉下幾滴淚來。

  說完這些,童貫又拍著胸脯對同宋軍們保證,自己即便拚著以往軍功不要,也要在官家面前求得種師道平安無事。

  兵痞們好哄。聽得此話,宋軍們便稍稍安靜下來。加以此時不斷有大將逃回,種師中、趙明、楊志等人紛紛現身,見狀也只能相幫著安撫。好歹才把此事對付了過去。

  待到諸將將士卒領回,

蔡攸、童貫二人又招諸將大堂相見,細細的問明了事情的詳情。諸將本來就擁護種師道,看不上和詵。且此次種師道臨陣決策的確未有不妥之處,眾人自是將實情一一稟上。  蔡攸、童貫二人相看了一眼,便命諸將退去,二人重又密議起來。

  前次曾親口誇過和詵,蔡攸不肯丟了面子。且和詵同自己一樣,都是力主招攬耶律大石,若是將罪名改由和詵承擔,朝廷自然得否定招攬之事。方才聽得諸將回話,耶律大石似是降意未改,否則不會下令俘虜宋軍。到了此時,蔡攸猶自不肯放手招攬之功。故此欲要回護和詵,一門心思將罪名栽贓到種師道頭上。

  童貫又何嘗不是如此,和詵乃自己親委,奪帥之令乃自己親下。若是和詵擔責,只怕自己一個失察之罪是逃不過。加之西軍有老種在,自是鐵板一塊。即便自己扶持了辛興宗,也不過小打小鬧而已。若能去了種師道,自能分化西軍,且不說如此官家必喜,自己也能乘機招攬得一批得力士卒。故此童貫也一門心思欲要將罪名栽贓到種師道頭上。

  二人心思相同,卻又不敢說破。

  沉默的半晌,童貫便試探著開口道:“若依諸將之意,此次大敗當歸咎於和詵。唯有和詵位卑,只怕擔不起如此大的罪名,說不得還得分潤我等一二。”

  蔡攸聽得童貫此言似有深意,便開口道:“宣帥有話不妨明白說來。此地又無外人,但出你之口,入本官之耳,無需擔心外泄。”

  童貫便開口道:“今日之敗,大軍必當折損數萬。如此大罪,豈和詵一知州所能承擔?楊可世自不必說,除此之外,還得再有幾名重臣受罰,如此方能對朝廷交代過去。只怕相公同下官均在劫難逃,此其一也。”

  不待蔡攸開口,童貫又問道:“今日西軍之桀驁,相公曾見否?”

  蔡攸便開口道:“於本官前西軍尚且如此放肆,可想而知平日裡又是何等模樣!”

  童貫便開口道:“正是如此!若我等就此將種師道釋之,西軍上下必以為在彼要挾之下,我等不得不如此。丟了我等臉面不說,只怕日後西軍氣焰再加囂張,不可複製。此其二也。”

  蔡攸深恨方才宋軍鼓噪之事,當下點頭道:“以文禦武,乃是祖製。我等又豈可助長西軍歪風!”

  事已至此,二人心思均已表露明白。

  見得彼此心思相同,二人心中均是大定。

  其余廢話也無需多說,童貫便開口道:“下官欲要遮掩此事,又恐朝廷派員複查,擔心兵痞壞事。”

  蔡攸想了想,便開口道:“此亦無妨。即便朝廷派員覆核,也逃不過王宰執那一關,且不說所派何人自是由王宰執定奪,即便口供到了京師,本官亦能改之。”

  童貫聞言大喜,可算栽贓成功,便開口道:“既有相公此語,下官這便放心了。敢問相公,這種師道之罪狀,又當如何擬定?”

  蔡攸呵呵大笑,開口道:“宣帥曾彈劾種師道七大罪狀,本官看著頗為妥當。”

  聽得此話,童貫自知當如何處理,當下便拱手謝過。

  如今也算幫了童貫的忙,接下來便輪到蔡攸來提條件了。這貨猶自不肯放手招攬之功。

  於是蔡攸便開口道:“方才諸將曾言,耶律大石即便大勝,亦不敢過多殺傷我軍,但以俘虜為上。此事,宣帥又作何看法?“

  王葉這圈套太大,眾人都入套已深。即便到了此時,童貫尚且認為耶律大石誠意投降無疑,不過是臨陣生變,這才不得拚死一搏。

  想了想,童貫便開口道:“下官亦以為耶律大石誠意投誠。彼投誠之前,我軍諸多要求,彼從未推諉,但一一答應。如此足可見其誠心。此其一也。臨陣投誠之時,彼尚且指天為誓,誓不相叛。此其二也。待到楊可世突襲,彼不得不拚死一搏,雖說陣上有所殺傷。我軍既潰,彼複下令不得妄殺我軍,但以俘虜為上。想來到了此時,彼也回過味來,心知此事乃誤會,然則兵鋒已交,不敢收手。方才下此命令。此其三也。今次彼等追擊我軍到得城下,如此情形下,雖穩操勝券猶自撤兵,除因同種師道勾結之外,亦必有感我等招降之恩德,不肯與我等對敵之意。此其四也!”

  說到這裡,童貫也不由得興奮起來,若是能再次招攬耶律大石,要回被俘人員,此次大敗當可遮掩過去。

  蔡攸也是心下大喜,趕緊開口道:“吾意亦如此。當火速派員北上,釋清此誤會,且要回被俘人馬,再議招降之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