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宋末玩三國》第一百三十章 設計
二人計議已定,複下得樓來。?女?sheng?小說?網 w?

 雖說如今大軍軍糧緊缺,卻也不少這一石半石的。蕭嚴便命望樓守軍每日早午二次於遠處白溝河旁投放米糧,以吸引得群鳥來食。又吩咐此事必定得小心而行,萬不可為對岸諸人所察覺。

 為首的守軍便開口道:“少將軍但請放心,小人自當遣人偷偷前往。”

 雖不知耶律大石麾下謀主為何人,然則郭藥師發自內心的忌憚,聞言便開口道:“休得如此,彼軍若見得爾等偷偷前去,必起疑心。複見得鳥雀群聚,則此計已泄矣。當光明正大遣人前去。只需將糧袋束於馬背,再於糧袋之上戳得一小洞,以軟木塞之。再使人往西巡邏而去,到得投放米糧之所,便拔去木塞。回程時亦當如此。即便彼等見之,亦隻謂爾等巡邏而已。”

 守軍聽得郭藥師此話,當下便答應了下來,隻言此事可以自己腦袋為保,必不肯讓對岸察覺得異常。

 二人回到新城,如今心事已去,且正要麻痹諸人,便日日飲酒作樂,隻做無意南下。

 第三日一早,蕭嚴便領著二千五余士卒前往白溝河附近的小山丘而來。

 眾人到得山丘之前,天色猶自未亮。

 蕭嚴便先將五百精銳拆散於數十隊,往四方分散而去,用以警戒。若見得行人商旅近前,則悉數殺之,唯恐此事透露了出去。

 待到警戒之人已經就位,又稍等得一等,待到天色已明,蕭嚴便領著剩下的士卒進得山來。

 北地山林之中多為松杉之屬,質軟而體輕,高達數丈。此物若用於造船,自是不行,唯其質軟,用得三五次之後,便有變形之虞。唯有此次渡河,若能勝得耶律大石,自不用急著返回。若勝不得耶律大石,只怕也沒有幾個人能逃回。故此只需要渡一次河便可,此物倒是適合得很。

 當下二千余人散入山林,便專挑又粗又直的松木下手。一人看定一顆,刀斧齊下,於樹木根部劈開一大半,卻也不將整根樹木劈斷,但留下茶杯大小一塊以為支撐。待到數日後眾人奇襲之時,只需兩三日輕輕一推,便能將數目推倒。

 唯有春夏之交多風雨,又恐樹木為風雨所侵,不待複來便已自行倒下。

 幸好郭藥師早有準備,已命士卒做得數千軟木塞在此。只需將劈開之處用軟木塞塞上,如此即便暴風驟雨,亦無倒下之虞,自不用擔心為耶律大石提前發覺。

 至於伐木數量,亦早有計較在此。他日當有近萬人欲要渡河,以來回十趟計,每趟便需渡過上千人馬。如今山中松木皆為二丈來許,若以二十根松木捆扎為一木筏,則每張木筏上可載十余人馬。以此算來,便只需備得一百木筏,合計二千根松木。

 這也是蕭嚴領得二千五百人前來之意,除去四散警戒之人外,其余士卒每人砍伐一根便可。

 軟木同人頭差不多,砍慣了人頭的士卒前來砍伐樹木,自然是熟門熟路。

 但見得眾人刀斧齊下,鏗鏗聲頓時響成一片。

 伐木之聲倒是無需遮掩,大軍出征,自需生火做飯,誰家舉炊又不用柴火。

 這才過得一個時辰,便已經大功告成,眾人紛紛收手。

 蕭嚴策馬前來,於遠處看了看,又於近處看了看,樹木倒是無礙,看不出異常,唯有一堆堆白花花的木屑,一叢叢亂糟糟的灌木,看起來顯眼的很。

 當下便命眾人將砍下來的木屑清理乾淨,踩到的灌木重又扶起。

 如此一來,雖有一二突兀之處,若不細心查看,倒也與平常無二。若是近日再來得一場小雨,將灌木滋潤一番,則更是一點痕跡也無。

 眼見著此事已妥,蕭嚴便收回警戒人馬,率軍往新城而回,命大軍暗中收拾行禮。

 當日深夜,也不通知新城眾人,蕭嚴、郭藥師等人便領著大軍悄悄往北撤去。

 經過白羊關時,又命五百精銳帶足糧草,悄悄潛伏下來。

 遼地廣闊,民眾大多沿驛道而居。野獸出沒、人跡罕至之地尋常可見,埋伏得五百余人,倒是不算難事。

 出得白羊關,眾人馬步停地,一路往北而退。

 途徑析津府時,果有朝廷遣人前來動問。隻言大軍既南下援助耶律大石,如今這才得數日,何以突兀北返?

 蕭嚴自是依郭藥師之策以對,隻言四軍大王有領傳來,金人旬日間屢次增兵,似有南下之意。唯有麾下士卒短缺,故十萬火急召自己眾人而回。又言宋人似有議和之意,奈何耶律大石不許。且請朝廷遣使前去勸說一番,請耶律大石務必以國事為重,早日同宋人簽訂和約,領軍北上於四軍大王匯合,共禦金人。

 朝廷使者聽得金人意欲南下之語已是兩股戰戰,又豈敢疑心蕭嚴此言真假?但下便火速趕回析津府,將此事急報於天賜帝。

 天賜帝亦是大驚。自己藩王做的好好的,你們偏偏要把老子扶上帝位。如今這末世,皇帝是這麽好做的麽?若是金人南下,你們還可以投誠,唯有老子肯定送命。這才做了幾個月的皇帝,實在是虧。

 天賜帝隻得趕緊召來李處溫相商。李處溫此人結黨營私厲害,小聰明也有,然則對於權謀之事則一竅不通。見得天賜帝慌亂,又聽得使者言語,頓時也慌亂了起來,便開口道:“陛下,金人殘暴異常,宋人倒還算仁慈,如此自當以防范金人為先。既然宋人有議和之意,自當將派使臣前去,將輕重緩急分說清楚, 明其早日同宋人簽訂和議,撤軍北上共禦金人。”

 別無他法,天賜帝聞言也只能點頭答應下來。很快,便有朝廷使者急匆匆往新城而來。

 卻說到得第二日一早,新城民眾便赫然發覺城中遼軍全無。又有已經投靠的鄉紳前往知縣衙門,欲要相蕭嚴等人拍馬,然則裡裡外外檢視了一番,又哪有人在?

 彼等雖退,然則當初一番虐殺下來,積威猶在。

 城內鄉紳猶自不敢妄動,又不知彼等因何退去,也不知道此舉是禍是福,唯有於家中閉門苦坐。

 直到得第二日,眾人之中有膽大者於城牆上探視,見得城外兵營全空,放才肯定蕭嚴等人已退,漸漸地開始走動起來。

 卻說武氏家主為蕭嚴囚禁於縣衙內,待到蕭嚴等人既退,守牢的獄卒亦為本地人士,自不肯再認真看守。於是武氏家主便厚賄之,終得以逃出生天。又得知城內眾鄉紳皆參與陷害自己,若得知自己已經出獄,定會斬草除根。便隻得偷出新城,連夜渡河往遼軍軍營而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