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宋末玩三國》第五十一章 以全故人之誼
  再來看看宋國這邊。

  上次和詵為了搶功,背著童貫上了一份奏折,隻言遼國逃人來報,耶律大石似有降意,招降與否,請朝廷指示方略。

  奏折到得銀台司,頓時便掀起了軒然大波。自宋國立國以來近二百年,朝廷一直被遼國按在地上摩擦。堂堂天朝上國竟然讓蠻夷欺負了兩百年,這讓以孔孟道統自居的文官們如何自處?好在如今天開眼,北邊崛起一個更狠的,當初欺負自己的蠻夷,如今被更蠻夷的野人在欺負。

  聞聽得如今遼國第四把手耶律大石也有投降之意,宋國文官們還不得樂到天上去了。兩百年了,整整兩百年了,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一把了。待到耶律大石投降來朝,當請官家祭告太廟才是,給太祖、太宗報報喜訊,給真宗、仁宗出出怨氣。

  便有許許多多的文官兒私下串聯,務必要將這耶律大石招降來朝。若是官家不肯,大夥兒寧願一起碰死在垂拱殿前的石柱上,也要逼著官家下詔。

  至於朝中的大佬,此時到是表現得很平淡。朝廷面子算什麽?官家的心思才重要。官家若是想招降,那招降耶律大石肯定是偉光正。官家若無心招降,那不招降耶律大石才是偉光正。

  如今看起來天下富足,四海升平。身為藝術家的趙佶忙於創作,平時不怎麽看本子,若是有奏折上來,緊要的事情就交給王黼處理,不緊要的要麽直接駁回,要麽就等著大朝會之時銀台司當面奏報。

  過得幾日,待到大朝會之時,果有銀台司使奉上和詵之奏折。

  趙佶命人接來,卻不用自己看,自有朝官在旁邊誦讀。待聽得耶律大石四字,趙佶便舉手命讀折朝官暫停,回頭對著身邊的大內總管李彥開口道:“耶律大石?倒是耳熟。此非朕故人耶?”

  李彥乃是趙佶身邊的老人,當初趙佶仍為端王之時便跟在身邊。聞聽得官家開口,便趕緊低下腰來,開口道:“官家好記性。二十來年前,此人亦曾遊學汴梁。當時官家龍潛,倒是與此人有過交往,也曾幾番詩酒唱酬。”

  聽得提醒,趙佶漸漸的想起了二十來年前那位文采風流的遼國少年。便又揮了揮手,命讀折朝官繼續。

  待到聽完奏折,得知這耶律大石願降。趙佶便開口道:“遼國日衰,連累得故人也落魄如斯。彼既有降意,當招之來朝,以全故人之誼。”

  底下那群小官兒聞言便長舒了一口氣。官家有意招降就好,用不著自己去撞柱子了,趕緊齊聲喊道:“陛下聖明。”

  朝中的大佬見得官家主意已定,自然知道怎麽站隊。

  眼下王黼職位最高,自然第一個站出來奉承。但見這貨出列開口道:“與其說遼國衰落,耶律大石勢蹇來投,倒不如說官家的功勞。官家仁德遍於天下,招撫詔書既下,便引來遼國如此重臣。臣為官家賀,為朝廷賀。”

  趙佶聽後,滿意的點了點頭。

  接下來便輪到蔡攸(蔡攸身為蔡京長子,卻與王黼是死黨,二人與蔡京並不對付。),這貨便出列開口道:“官家貴為天子,尚且不忘布衣之誼,倒是讓臣等汗顏。如今既要招攬這耶律大石,自是天子恩德。既如此,莫如在汴梁修築一座故人館,待到遼國故人紛紛來降,自可安置於故人館內。閑暇時節,官家亦可再敘故人之誼。”

  聽完此話,趙佶自是大喜,當下便命梁師成草擬詔令,命工部於京師之中擇風景秀麗之處,開工建館。

  接下來一群大佬各自上來拍馬屁,

輪流表演。多說耶律大石肯降,乃宋國大興,遼國必亡之兆。  這陣子李彥讓蔡攸拍馬屁拍的很爽,投桃報李之下,欲要讓蔡攸再立功勞,便在趙佶身邊開口道:“官家既有招降耶律大石之意,隻恐童道夫(童貫)身為武人,為人粗魯無文,誤了官家的招降大計。且耶律大石於遼國身份貴重,於情於理,當另派對等之文官前往,專職招撫。”說完此話,李彥便拿眼睛看著蔡攸。

  趙佶聞聽得此話,開口道:“是極!耶律大石此人心高氣傲,若讓其屈膝於武夫之前,倒是有辱斯文。諸位卿家,複有何人願往?”

  蔡攸又如何不明白李彥的心思?若是招降得耶律大石來,既能討官家歡心,又能立下大功,說不定還能青史留名。當下便跳出來開口道:“啟稟聖上,臣亦久慕大石林牙之儒雅風流。官家既有招降之意,臣自當為官家分憂,願請命前往。”

  如今王黼身為宰執,自當守在中樞,不可輕動。何況此時王黼於三省新設經撫房,專門負責邊事,算是從樞密院扣了一塊權利出來。眼下正是鞏固此權利之時,豈肯放手離開?

  接下來諸人之中,也就蔡攸地位最高。見到蔡攸開口,其他人自然不再開口與其搶功。

  趙佶見得蔡攸請命,便開口道:“既是朕的居安才子願去,不日當有喜訊傳來,朕無憂矣!遼國頗遠,來回費時。耶律大石倘有所求,卿可自決之,無需再行請命。”

  蔡攸便領旨謝恩退下。

  當日晚上,又有心腹前來報於蔡攸,童貫八百裡加急連上兩表,一為遼國殺使,戰事已開,請求朝廷允許自己率大軍北上,武力複燕。另外一份則是遼地豪強望風而降,如今已紛紛遞上降表,且耶律大石亦已投降,幽燕之地,唾手可得。

  老子還沒出發,耶律大石就降了?那還如何立功勞,如何討官家歡心。蔡攸連忙趕到銀台司,親自袖起了童貫的第二份奏折。且使人傳訊與王黼,待到過得七八日,估摸著自己抵達雄州之後,再請王黼將此奏折奏上。

  如今事急,第二日一早,蔡攸穿袍束甲全身戎裝前來金明池陛辭。

  身為官家身邊的寵臣,自然不存在甚麽求見不求見的事情,園林內的內宦直接領了蔡攸前來。

  趙佶此時正一手摟著一位美貌宮娥,坐在金明池邊賞景。見得蔡攸前來,便開口調笑道:“昨日蔡卿還曾嘲笑,童貫身為武夫,粗魯無文。何以今日反倒作武夫打扮?”

  蔡攸便開口道:“昨日童貫快馬急報,遼人已殺使開戰。既彼輩不識天時,微臣此去,除招攬耶律大石外,自當替官家開疆辟土,斬盡頑凶。”

  趙佶便開口道:“蔡卿其志可嘉!只是蔡卿身為文人, 卻要與武夫為伍,如此倒是委屈了蔡卿。”

  蔡攸便開口道:“臣受官家厚恩,自當以死報之。休說武夫,便為倡優,臣亦心甘。”

  趙佶聞聽此言,心中倒是有幾分感動,便開口道:“既如此,朕便命你為招撫副使,除招撫遼人外,亦得預謀戰事。蔡卿此去當捷報早傳,勿要使朕憂心。”

  如今耶律大石已降,招降此人之事自然不用擔心。至於燕地,據童貫所言,唾手可得。自己此去定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於是蔡攸便調笑道:“臣若凱旋而歸,官家複有何賞?”

  趙佶平日裡同蔡攸親昵慣了,聞此輕佻之言也不生氣,反而笑著開口道:“若卿凱旋,但朕之所有,唯卿取之。”

  蔡攸想了想,榮華富貴自己都不缺,便指著趙佶懷中的兩位美貌宮娥開口道:“臣得官家厚恩,富貴已極。唯有帳中美人不足,敢請官家將此二女贈與微臣?”

  趙佶便低頭在懷中二女臉上各親了一口,調笑道:“居安才子對你二人有意,你二人願是不願?”

  懷中宮娥裝出害羞的樣子,嬌嗔道:“官家方是天下第一才子,豈是居安才子所能比肩?奴奴得侍陛下左右,余願已足,不複他想。”

  趙佶哈哈大笑,轉頭對著蔡攸開口道:“縱才子有意,奈何美人無心。”(這一段是史實,史實,史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豈能真的碰官家的女人,方才不過是調笑之語,但求官家一樂而已。見到趙佶開懷大笑,蔡攸便附和著大笑起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