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宋末玩三國》第六十六章 開戰前夕
  接下來,事情有條不紊的進展著。

  先是童貫再次派遣信使前來新城,知會耶律大石自己已經下令宋軍不得妄殺遼人之事,且請耶律大石兌現承諾,允許宋軍加派三百人馬,以加強白羊關的防守。最後又請耶律大石於後日正午率軍前往宋軍大營投誠。

  上次種師道進言雖說並未見用,童貫卻也小心了幾分。選派前來白羊關的將領,兀自提升了一個等級,派了東路軍前軍大將楊可世領了三百精壯前來。

  唯有楊可世一意伐遼,必能死戰。萬一耶律大石果真有詐,一面假裝投誠,一面引得蕭乾南下,楊可世領著這三百余兵馬也必定能死守白羊關一段時間。

  童貫自可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先行擊潰耶律大石,然後趕緊領軍北上接應楊可世。

  若是能進一步擊敗蕭乾自是更好,倘若不能,能取得涿州以南的土地,對朝廷也多少也有個交代。

  聞聽得童貫欲要派楊可世前來,耶律大石反倒是無比的高興。

  童貫派來的武將職位越高,對自己反而越有利。

  到時候追殺遼軍的若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嘍囉,只怕新城士卒還不肯相信宋人欲要殺降。別說楊可世了,你要是換成種師道效果更好。自己投誠之時,只要種師道的帥旗在自己陣後出現,都不用帶人,哪怕種師道一個人來都行。自己麾下肯定會慌亂無比,必以為宋軍欲要殺降。

  雙方各懷鬼胎,又各自以為得計,此事便如此定下。

  接下來,李睿德欲城內散播的消息也見了效果。

  自從上次宋軍意圖殺降的事情傳開後,新城內遼軍大小將領都提心吊膽,惴惴不安。不管是被宋軍殺降,還是因為暗中投降宋國之事被蕭乾事後算帳,自己都逃不過一死。家族這麽多年下來積累的財富,自己苦心經營方才得來的權位,眼見著就要付之一空。多少榮華富貴,多少錦衣美食,多少天姿國色,這些自己還沒享受夠呢!

  待到消息傳來,大石林牙不負眾望,終於同童貫談妥條件。眾人心知必是大石林牙下了死力,這才讓童貫能於宋軍前當眾立誓,誓不殺降。若不是林牙替大夥兒出面,除了那幾個家財豐厚的,只怕其余眾人都難逃一死。

  有了童貫的這個誓言,自己的小命終於有了幾分保障。眾人死裡逃生之余,心中對大石林牙也自有幾分感激之心。

  看起來這年頭還是要抱團才行,若是自己單獨出面,宋軍豈會因為自己這一個小嘍囉而立此重誓?今後自當緊緊跟隨大石林牙。

  若要說前次暗中投降,新城諸將對宋人還有幾分感激之心,畢竟人家主動伸來橄欖枝,給自己眾人留了一條活路。到了這次投誠,眾人心中便對宋人沒什麽好感了,這群王八蛋原本想著殺降,要不是大石林牙出面,自己眾人怎麽死的都不知道。如今這次活命的機會,乃是大石林牙替自己眾人爭取來的,和宋人沒半點關系。

  在死活兩種命運的強烈衝擊下,新城眾將對大石林牙也越發的歸心,無形之中,耶律大石便已漸漸在軍中樹立了威望,開始令行禁止起來。

  到得第二日,也便是宋人約定投誠之日的前一天。新城中苦等已久的三人終於盼來了好消息,李睿德派出的細作,已經在距離白羊關不過五裡地左右的李村,發現了劉家人的蛛絲馬跡。

  劉家此次來人正是劉府的二公子劉宗吉。這貨上次於涿州驛館偷偷摸摸見了宋使張憲一面,原本想著借張憲而降。

未曾想到張憲乃是正宗的宋國文官,死抱著‘隻說話,不做事’的信條。收了劉宗吉的降表,八百兩賣了其一份八品告身,轉頭卻又諸事不理,但命其持此告身親去宋營投誠。  劉宗吉自是無法,隻得星夜南下。卻又碰著遼軍於白溝河沿岸戒嚴,反反覆複幾次過不了河,無奈隻得掉頭北上,未曾想到白羊關又為宋軍所把守。

  有心向白羊關宋軍投降,對方只有三十來人,為首的不過一個宣節校尉而已,如此大事自是作不了主。欲要回涿州,無奈童貫下了嚴令,白羊關下,許入不許出。雖知劉宗吉乃前來投誠之人,把守的宋軍卻也不敢違令放其出關。

  於是劉宗吉這貨就悲催了,被夾在白溝河和白羊關這五十裡地之間。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在客棧內小住了幾日,遇到過幾次遼軍盤查,差點露出馬腳,這貨心虛之下,也不敢久留。

  好在自己家族在白羊關不遠處的李村有大量土地,且有房屋居住。這貨便領著下人躲來了李村,但等著童貫北上,方好前來投誠。

  前面劉宗吉躲躲藏藏,如今到了自己地盤,自是放心了不少。加之李村內均為自己家的佃戶,這下便故態複萌,幾日間又是把李村百姓折騰的不輕。

  再來看看宋軍這邊。

  宋國八百裡加急不是兒戲,蔡攸對天子的影響力更不是兒戲。誓師之後,第二天便有八百裡加急的開戰詔令傳來。見此開戰詔令,童貫心中自是大喜。

  如今諸事已定,但等著耶律大石前來投誠。然後便可大軍連夜北上,趕在蕭乾回援之前攻下析津府。到得此時,大局已定,有了析津府為倚靠,宋軍便可據城而守,饒是蕭乾再如何的驍勇,也只能於城下徒歎奈何。

  眼見著第二日耶律大石便要前來投誠,童貫自是來到蔡攸府上辭行,欲要親去主持招降之事。蔡攸聞聽得此事,心中自是不願。倘若童貫前去主持招降之事,豈不是自己的招降之功要被其分去大半。當下蔡攸便開口道:“此等小事,何消宣帥親去?但由種師道主持即可。昔日前秦苻堅領百萬大軍南下,東晉乃使謝安領八萬兵馬禦之。然則如何?謝安謀劃已定,但命族弟謝玄領兵前往,自與友人弈於山中。待到捷報傳來,遂成千古美事。宣帥倘不如前人乎?我等何不效前賢故事,但詩酒琴棋於雄州城中,坐等麾下武夫前來報捷便可。”

  此事關乎自己封王的成敗,童貫豈肯坐等?再三請辭前去宋營。

  奈何蔡攸自以為才能不在謝安之下,欲要仿效謝安故事,且欲獨攬招降之功,只是拉著童貫不放。

  實在是蔡攸這貨深得帝心,足以左右自己封王的成敗。見得對方態度堅決,童貫也只能再次委曲求全。

  一夜很快過去,眼見著朝陽冉冉升起,一場決定宋金遼三國命運的史詩,正要開始上演。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