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宋末玩三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4)
唯有如此解釋方才合乎常理。 w?

 當下童貫便點頭道:“想來當是如此!隻如今金人既然前來追索天祚帝,奈何天祚帝並未在我等手中。如此又當如何是好?”

 趙良嗣便開口道:“既然諸事皆真,則天祚帝果然已為金所擄去。今日金人使者南下問責,卻又三種情形!

 童貫便開口道:“仲亮何妨一一說來!”

 趙良嗣開口道:“情形之一,便是天祚帝如今仍在金人俘虜之中,且未曾暴露得身份。如此還請宣帥親筆擬定書信一份,再附上劉延慶及麾下之證言。且請完顏斡魯將軍中俘虜一一鑒別。若天祚帝果然在其中,自能釋清誤會,雙方皆大歡喜。”

 童貫點頭道:“此話有理。敢問第二?”

 趙良嗣開口道:“情形之二,便是天祚帝未曾暴露得身份,便已然便彼等所殺。金人殘暴無比,又有甚麽事情做不出來?”

 童貫也低頭長歎道:“金人一向管殺不管埋!若天祚帝果然已為彼等所殺,棄屍荒野,如今又如何尋找得天祚帝屍首?不管死活,天祚帝未得,隻恐金人必不肯罷休!”

 聞聽得童貫之言,趙良嗣便開口道:“若是如此,我等唯有一下策可行之。”

 童貫便湊近前來,壓低聲音道:“仲亮有何妙策?”

 趙良嗣聞言低笑,悄悄吐出兩個字:“拖延!”

 童貫一時猶自未悟!

 趙良嗣趕緊解釋道:“金人雖新佔得遼國四京之地,唯有兵精而少,不足以盡守之。且遼國前後二百余人,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想來金人腹內尚且有不少遼人作亂。如此一來,完顏斡魯又豈敢長久縱兵於外?宣帥只需拖得數月,彼等不得不回軍。”

 童貫點了點頭,便開口道:“雖曰下策,到得也算妙計!敢問情形之三!”

 趙良嗣便開口道:“若是不幸為情形之三,則禍事至矣!”

 童貫聞言大驚,趕緊開口道:“是何禍事?”

 趙良嗣搖了搖頭,繼續開口道:“情形之三,便是金人已識破得天祚帝身份,且已經將其擒拿於軍中。此次之所以遣使南下問責,正欲要乘機賴掉南京道。”

 唯有趙良嗣同耶律達魯仇深似海,當日耶律達魯在遼國,趙良嗣便一意滅遼;如今耶律達魯已為金人所得,趙良嗣的態度便搖擺起來。若金人肯殺耶律達魯,趙良嗣自然要盡力推動宋金聯盟。反之若金人重任耶律達魯,趙良嗣為了報仇,便也不得不挑動宋金互鬥了。

 眼下情形未明,故此趙良嗣便兩頭兼顧,且留下一個話尾。

 童貫雖未中人之資,卻也並未就此相信,遲疑得許久,便開口道:“宋金兩國原本便有得海上之盟,此次我等又有密約。若按海上之盟說來,南京道並無金人之份。既是如此,金人又何來的賴掉南京道?莫非彼等竟敢悍然毀約,屯兵於此不成?”

 趙良嗣便開口道:“遼國五京之中,若論繁華自是南京道為首。金人既然入關東來,見得如此花花世界,說不定便生出佔為己有之意!且此地險要,實為我朝屏障。金人眼下雖無力南下,待到剿滅得內亂,情形又是一邊。與其將此險地付與我手,倒不如自己掌握。”

 這話有理!南京道富庶不說,又是兵家必爭之地。金人為佔先手,說不定便突兀生得此意。

 想得一想,童貫又開口道:“仲亮方才有言,金人腹地正有遼人作亂,故此大軍不得久留於外!”

 趙良嗣便笑道:“金人又何須屯兵於此?只需維持南京道亂勢,不令我等得之便可。”

 見得童貫滿臉疑問,趙良嗣趕緊解釋道:“如今金人已然破得蕭乾,南京道一地若論兵力,除金人外便屬我等。金人若擅自離去,我等自能求得朝廷遣來大軍,北上盡收燕地。反之,若金人果然有此意,自當南下攻破我軍,驅趕得我等歸宋。宣帥二度北伐,朝廷之中尚且有不少官員掣肘。連敗兩次,彼等又安肯令宣帥有第三次伐遼的機會?即便宣帥三度伐遼,金人猶自可於南京道扶持得數股勢力。到得此時,事情便如同當日宣帥領兵北伐,南京道正有得耶律大石同蕭乾一般!”

 聽得此話,童貫也明白了過來。

 當日蕭乾領兵攻入宋境,朝廷便有撤兵之意。

 好在自己冒險留了六千人馬在此,雖然偷襲析津府失敗,卻也招攬得郭藥師,收復得易州、涿州二地。

 有得這二州在手,多少也算對朝廷有個交代。

 故此朝廷雖仍然抱著撤兵的心思,卻也有觀望的意思在裡面。

 關鍵就看自己能不能在這裡站穩腳跟。

 若是自己據此二州,能北上繼續屯兵燕地州縣,朝廷自會出兵支持。

 若自己站不住腳,退回得宋國境內,隻恐再無北上之時。

 金人若要控制南京道,卻也十分簡單。只需要攻破易州、涿州二州便可。除此之外,金人尚且可以於南京道扶持幾股勢力,使之內鬥不已。

 如此一來,金人雖不能控制南京道,自己也照樣控制不了南京道,即便當地勢力,也沒有人能控制南京道。

 如此一盤散沙,待到時機一到,金人再度南下,自然能輕易佔據得此咽喉之地。

 當下童貫便開口道:“若果然如此,我等又當如何行事?”

 趙良嗣便開口道:“金人一旦南下,我等萬不能退回宋境。當於易、涿二州佔據得一險地為守。我等只需要佔據得燕地一角,則輸贏尚且言之過早,朝廷也必不至於強行詔令我等回兵。”

 童貫想得一想,開口道:“隻此二州卻無十分險要之地,又當如何是好?”

 趙良嗣便壓低聲音道:“紫荊關!”

 童貫聞言大喜, 便開口道:“果然絕妙!”

 絕妙在何處?

 易、涿二州除了幾條河流外,再無可以抵擋北面兵馬的天險。

 事實上,紫荊關也不是用來抵擋北面兵馬的關口。

 這關口在易州西面,正為太行八徑之一。連通易州同蔚州兩地,以地勢說來,正是東西走向,只能阻止敵軍由蔚州而東,亦或由易州而西。

 只不過宋人若能守住紫荊關,好歹便算在易州踩上了一片腳趾甲。

 更絕妙的是,蔚州的飛狐等地,正是折家軍把手!

 而折家軍的戰力,不下種世道的西軍!

 金人萬一前來攻打紫荊關,童貫就不信折家敢袖手旁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