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宋末玩三國》第三百二十四章 群英匯聚(3)
當初完顏照立陡然見得天祚帝大旗,便也不顧自己三千人馬已經連續行軍一日一夜,隻命眾士卒換過戰馬後便朝前撲來。 w?

 這也不是完顏照立囂張,實在是有現成的套路。

 金人自興起以來,大小也曾與遼人數千戰,積累了不少經驗。

 總結起來就是一條,欲到天祚帝隨便打,欲到文官放手打,欲到武將小心打。

 若是天祚帝領兵,金人只需要拚死一衝,按套路天祚帝必然棄眾先逃,接下來必然是遼軍大潰,金人只需要等著打掃戰場便可。

 同宋國鄰居已久,遼人文官已經深受宋人官場所毒害。若論詩詞歌賦,自然是信手拿來,若論起戰事,那也是精通的很,可惜全是紙上談兵。

 故此遼人文官領兵,初時倒是諸般事物都按照兵法來,該放步卒的地方放步卒,該放騎兵的地方放騎兵,看起來威武無比。

 然則一旦交戰得一陣,需要臨機決斷了,遼人文官的短處便暴露了出來。

 牌雖好,牌技差照樣沒用。

 金人只需要幾次襲擾,遼人大陣必亂,自可以乘機破之。

 唯有遇到遼人武將領兵,上面沒有天祚帝同遼人文官製肘,金人便得小心翼翼,以防陰溝翻船。

 也正是因為如此,金人隻用得數年便奪得遼人四京之地,然則面對境內遼人的小股部隊卻一直不能完全清剿。

 見得的天祚帝帥旗,原本就已經有得八九成勝算,複見得耶律大石的將旗,那勝算便增加到了十分。

 對方主帥既為天祚帝,將領又為文官,如此豈有不勝之理?

 雖然麾下兵馬已疲,而遼人經過一夜休憩剛剛上路,正為生力軍,完顏照立也悍然領兵撲來。

 果然如同自己所料,大軍這才稍稍出動,前面遼人軍中已然逃出得一騎,緊接著又有數十騎出列前去護衛,想也不想自然是天祚帝這貨又一次棄眾先逃了。

 完顏照例心下大喜,按照老套路,遼人大軍即便不潰也必然逃跑,必無返身抵抗的道理。

 如此一來,自己便可以如同狩獵一般,但引軍尾隨其後以弓箭射之。待到遼軍陣型已亂,再引大軍衝殺得一番,便可將此大功攬入懷中。

 待見得對方將旗一擺,大隊人馬加速南轉,完顏照立不由得一驚,今日遼人不按套路出牌了?

 雖則如此,完顏照立猶自未懼,遼人嘛!雞犬而已!

 當下完顏照立便引兵死咬著遼人的隊尾而來,此時兩軍距離尚遠,便各個執得弓箭在手,引而不發。

 如今一隊朝南兜一個半圓回身,一隊咬尾追來。

 若是單人匹馬,只需得幾丈空間便能調過頭來,人馬越多調頭半徑便越大,過小容易撞車。一般說來,三千人馬的調頭半徑便得上百丈,若是上萬人馬那距離更是幾何倍增。這也是輕騎兵一旦過得萬人便不會輕易纏鬥的原因,實在是半徑過大,雙方過得半天才能照一次面,太耗馬力。

 論到掉頭半徑,其實這也是對士卒騎術的一個重要考驗。同樣的人馬下,誰掉頭半徑小,誰就能更容易咬住對方尾巴。

 唯有金人攻擊之時,遼人兵馬尚在遠處,倒也不至於便為金人咬上,尚且能調頭反咬過來。

 當下兩隊人馬便於空地上繞其圈來,一旦某處進得射程,雙方都不用吩咐便會引箭朝對方射去。這些中箭得士卒翻身落下馬去,隻轉眼間又為後隊踐踏而死。

 羽箭攻擊之中,又以攻擊對方隊首為上,為得便是遲滯對方大隊馬速。

 以輕騎兵纏鬥而言,誰的速度更快,誰的騎術更好誰便能佔據上風。

 速度快,便能輕松咬上對方尾巴,尚且能通過甩尾將自己大隊的尾巴藏起來。

 為了咬住對方尾巴,為了防止自己尾巴不為對方所咬住,雙方都需要不少機動動作,急速折頭、急速甩尾、s形變陣等等,這些都需要士卒有良好的騎術。

 若說輕騎兵對衝拚得是運氣,那麽纏鬥依仗得便全是技術、馬匹。

 卻說兩隊人馬兜得一圈,雙方各是盡力以弓箭攢射得對方隊頭,各有不少死傷,卻也未曾遲滯得對方馬速。

 雙方人數差不多,弓箭差不多,這一個照面下來,自然死傷也差不多。

 然則這不過是前奏,勝負手還在後面。這些死傷不過是鋪墊而已,為得便是盡早咬住對方尾巴。

 所謂咬尾,便是自己的隊頭能衝近得對方隊尾數十丈內,如此一來,便可以隨意發箭射殺,被咬尾的一方又能如何?

 回身射箭?且不說回身射箭諸多不便,又何況對方人多,自己人少?

 停下來近身廝殺?想象一下,三千輛汽車以六十碼的速度密密麻麻前行,然後旁邊有人一聲令下大家同時刹車,這裡面一半的車不出車禍算你贏。

 到得此時,被咬尾的一方便只有兩種選擇,要麽想辦法擺脫被咬尾的局面,要麽索性大軍潰逃。

 如此兩軍兜得數圈,金人卻漸漸落得下風,隊頭距離遼人隊尾尚遠,然則自己隊尾卻已然為遼人漸漸咬上。

 若論士卒勇武,金人自是遠超遼人無疑;若論騎術,也屬金人強上半分,唯有於馬匹一道,金人劣勢實在太大。

 此次完顏照立日夜兼程前來,人人皆是一人三馬,且沿途每奔襲得兩個時辰便會換過馬匹,以免坐騎勞累過甚。雖則如此,即便是空著跑,這些馬匹也一日一夜未曾得以休息,早已經疲憊不堪。

 反觀遼人經過昨夜半夜歇息,馬匹早已經養足了體力。

 如此一方馬力已怯,一方馬匹得力,隨著一圈圈纏鬥下去,勝負的天平已然漸漸向遼人傾斜。

 完顏照立見得此狀,心下又驚又悔。

 驚得是遼人何時出了這麽一支能戰的兵馬,悔得便是自己當初太過托大。

 當時自己發覺得遼人兵馬,若肯謹慎行事,但以數騎暗中尾隨跟上,自領大軍休憩得兩個時辰再行追擊,今日之事不會如此。

 即便自己不領軍休憩,隻暗中領兵悄悄跟上,待到黃昏時刻遼人兵馬也疲勞下來再行攻擊,事情猶自不會如此。

 事已至此,夫複何言?既然已經被對方咬住了尾巴,自己大軍馬力已疲無法掙脫,若是再行纏鬥下去,隻恐必然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當斷則斷,完顏照立隻得下令退兵。大隊人馬乘著調頭的機會,不再繞圈前去咬尾,隻加速往西面逃去。

 耶律大石見狀自是大喜,趕緊咬尾追殺。

 比起這波金人來說,到底還是天祚帝這隻豬仔更為重要,故此耶律大石追擊得二十裡便不肯再追,趕緊回兵追尋天祚帝而來。

 隻今日這一戰,兩軍纏鬥之時各死傷得三百余人,咬尾追殺之時卻射殺得金人千余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