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回到宋末玩三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蕭後(2)
也不知是不是耶律阿保機葬錯了地方,有遼一朝,皆是陰盛陽衰。遼君裡面糊塗蟲大把,要麽嗜酒、要麽好獵,總之就是沒幾個明君。
  與之相反,遼國皇后裡面卻賢後大把,有狠人,有猛人,有能人,有才女,遠至蕭燕燕,近至蕭觀音,無一不是賢名在外。誇張一點說,便是遼君在朝,遼國政治必定衰落。一旦遼君完蛋,新君年幼,太后臨朝那幾年,遼國又有中興之勢。
  舊例如此,天賜帝也不能免俗。
  當初天賜帝原本婚配的乃是大蕭後,也就是如今蕭後的姊姊。奈何大蕭後沒有福分,幾年前便已經病死,未曾等到天賜帝上位的那一天。
  兄終弟及,姊亡妹替,更何況有遼一朝,歷代遼君皆於蕭氏一族挑選皇后。
  如今天賜帝既然已經登基,又豈能后宮無人?便從大蕭後的姊妹之中挑選了一名才德兼備的納入了宮中,立為皇后,正是如今的小蕭後。
  一則老夫少妻,為人夫者自是硬氣不起來。二則天賜帝當年為了自保,導致某些方面沒有能力,更覺虧欠妻子。三則蕭後頗為賢明,天賜帝軟弱加老好人。如此一來,每逢蕭後出面的時機,天賜帝便不肯複言,但由蕭後做主。
  如今蕭後既然站了出來,天賜帝便照舊例閉上眼睛,開始閉目養神。
  卻說蕭後揮退眾宮娥,款款行至天賜帝身邊,落座之後,便對著魔理沙開口道:“隻幼娘所言之十萬又三百兵馬,如今何在?若果胡言,且看本宮家法!”
  魔理沙乃笑著開口道:“此事幼娘豈敢相欺!城外正有三百余兵馬在,另有十萬人馬,幼娘已經領至此處,隻恐姨丈姨娘不能使用。”
  蕭後笑著便開口道:“陛下統禦萬民,又有何兵馬不能使用?本宮倒是不信。隻不知這十萬兵馬何在?”
  魔理沙日常出入宮帷,對蕭後同天賜帝之間那一套倒是了如指掌,若能於蕭後前舉薦得王郎,自能一錘定音。
  如今見得蕭後開口,魔理沙便將手指指向王葉,轉頭朝蕭後開口道:“幼娘所言之十萬兵馬,便是王郎。若是有得王郎出手,縱宋人百萬兵馬來攻,析津府自是穩如泰山。”
  韓德聽得此話,頓時挺起了胸膛。
  王葉卻急忙遜謝。
  宋人招降郭藥師,借機偷襲析津府,原本便是王葉定下的計策,如此又豈肯自廢武功,趕緊開口道:“回陛下、娘娘,幼娘年幼,好出大言,此語萬萬不可輕信。”
  此話別說蕭後了,便是天賜帝這種糊塗蟲都不肯相信。
  於蕭後看來,不過是魔理沙將一腔情絲盡數依附於此人身上,故此自當將愛郎視作無所不能,便也不當回事。但將魔理沙玉手牽過,輕拍幾下,當做行家法。
  然後蕭後便轉頭對天賜帝開口道:“陛下,重德既然派人來援,雖說人少,必定為精銳之士。當早早召入城中為上。”
  天賜帝想也不想,眼也不睜,便開口道:“好!好!”
  天賜帝既然令下,王葉稍一示意,韓德便起身告退,同內宦一起持令前去領楊可世諸人進城。
  蕭後便接著開口道:“既然宋人來攻,析津府又無守兵。如此自當急速招募軍士!請陛下下旨,將城中權貴富豪家奴悉數充入軍中,且使老兵馭之。如此定能招募得三五千人,尚且支吾得一時三刻。”
  天賜帝照舊開口:“好!好!”
  見得天賜帝同蕭後將自己之語當做稚子之語,棄之不理,反而於一旁商討起防務來。魔理沙氣得直跳腳,便於蕭後身邊嘟囔道:“幼娘便說姨丈姨母不能用,果然如此!隻商討些雜務作甚?何其舍本逐末耶?王郎隨便獻得一策,便勝過招募士卒十倍。”
  蕭後猶自未將魔理沙之語當真,反倒摸了摸魔理沙的腦袋,開口道:“幼娘臨行之時,重德可曾提及宋人當有多少人馬前來偷襲?”
  魔理沙見得姨娘猶自將自己當小孩,心中更是不樂。隻蕭後此問乾系重大,自當回答,便開口道:“大兄曾有提及,此次宋人聯手郭藥師前來偷襲,人馬當在五六千之間。”
  聽得此語,蕭後蛾眉緊縮,沉吟得半晌,複開口道;“若是如此,隻恐如此兵力尚且不足。且新募之兵又如何是宋人精銳敵手?當有萬余人馬方有萬全把握。即是如此,自當於城內青壯之中大舉募兵。”
  天賜帝繼續開口道:“好!好!”
  王葉聽得此語,心下卻暗暗搖頭。此舉實乃取死之道!這蕭後雖說賢明,到底未曾經歷世情,不懂人心。雖則如此,王葉猶自未肯出手,隻於一旁默坐。
  魔理沙卻坐不住了, 今日隻一心想於天賜帝同蕭後面前舉薦王郎。於公便是為了析津府不失,於私便是為了王郎的將來。若果王郎能立下此功,說不得便能開府建衙。
  要知道這幾年來,遼國官員死得死,降得降,留下得大把空缺,稍微有點功勞便能一步登天。如此機會,魔理沙又豈肯放過?
  見得帝後二人一直將自己當做孩童,不肯重視自己言語。魔理沙心下大急,便轉到蕭後跟前,朝著天賜帝同蕭後跪下,學著朝臣的樣子開口道:“臣耶律魔理沙拜見陛下,拜見娘娘。今有宋人欲要偷襲析津府一事,伏請奏對。”
  王葉聞得此言,心下著實有幾分感動。雖然幼娘時而嬌憨,時而凶猛,於自己而言,似是其性情琢磨不透,故此自己一直未肯盡托衷心。隻如今看來,幼娘對自己,果然是一片赤誠之心。
  要知道“奏對”乃是朝廷大典,實非兒戲。
  每逢朝廷面臨大事難以決斷,而某人又似乎有策可解,便會行奏對之事。奏對之人既以此策為君王釋疑,又當以此策受百官質詢。
  先古之時,每逢奏對,君王臣子亦當先行齋戒沐浴,以示隆重。奏對之地,往往選於太廟,既為表隆重之意,又與本朝列祖列宗為證,即便臣下直言,亦不當以言見責。奏對之時,君臣雙方對面跪坐,不分貴賤。此外尚有史官在場,將奏對之過程記入史冊,以傳後世。
  到得後世,此禮雖然漸漸廢弛,然則奏對仍然是朝廷大典,十分嚴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