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宋末玩三國》一百九十七章 散地兵散
又過得一炷香功夫,眼見著宋人前隊已疲,再如何發力也不得寸進,蕭後心知時機已到,便欲要下令攻擊。
  然則就在此時,陣後猛然傳來陣陣驚呼之聲,蕭後但轉頭看去,只見得南城深處四下裡烽火齊起,隱隱約約又傳來陣陣老弱婦孺的慘叫聲。
  麾下士卒見狀自是大驚。
  自己之所以舍妻子,別父母,跟隨蕭後前來抗敵者,正為保全家園之故。如今尚未交戰,而家園遭毀,妻子被屠,自己留此又有何益?
  人情誰不敬父母,誰不憐妻子?見得此狀,蕭後身後的數千士卒皆無戰意,發一聲喊,便齊齊散去,各自回家救援妻子,走保家園。
  俗話說一夫膽怯,百夫裹足,見著周圍戰友紛紛潰逃,即便原本並無逃意的士卒也開始更風逃走。
  見得大軍欲潰,尚且不待蕭後下令,老兵們便自發地揮刀阻止。
  然則數千人齊齊潰散,這幾百老兵又頂得甚事?未曾阻止住眾人潰逃之余,老兵們尚且被其挾裹走了不少。
  前方不少士卒正在同宋人苦鬥,一轉身見得背後大軍已潰,頓時便是肝膽巨寒,如此誰還有心抵抗?便亦紛紛拋下手中刀兵四散而逃。
  郭藥師於城上見得此狀,心下大喜,便命士卒加緊擂鼓,催促士卒拚死向前。
  常勝軍士卒見得遼人已退,複士氣大振,便潮水般湧將過去。宋人士卒也一擁而上,卻隻四散劫掠,全然不以破敵為意。你們常勝軍士卒能燒殺搶掠,我們就不能麽?
  蕭後此時猶在夢中,隻方才還是自己佔盡優勢,前有士卒阻得宋人,後有數千生力軍蓄勢待發。而宋人前軍已疲,中軍後軍擁擠在城門附近動彈不得。只要自己一聲令下,大軍借助馬勢衝將過去,自可輕易擊潰宋人前軍,再驅動敗兵衝擊宋人之陣,一旦形成倒轉珠簾之勢,則此戰必無懸念。
  誰料得這才瞬息功夫,情形便已經逆轉。
  宋人隻於城內到處殺殺人,放放火,自己身後原本整整齊齊的六千大軍,便舉軍潰散,只剩下數百老兵孤零零的矗立。就連那些正在同宋人接敵的士卒也逃散一空。
  眼見著宋人大軍湧來,即便蕭後身後的百戰老兵也膽寒不已,不由自主的便轉身逃去。
  蕭後卻猶在馬上發呆,魔理沙見狀心急萬分,一把扯住蕭後,大聲喝道:“娘娘,大勢去矣!可速速逃回北城,據橋而守。”
  被魔理沙這一扒拉,蕭後也反應了過來,見得宋人蜂擁而至,直嚇的肝膽欲裂,撥轉馬頭便往後逃去。
  此時已有少量常勝軍士卒持刀圍了上來,見得對手乃兩名絕色少女,又聽得娘娘二字,心知其中一名當為蕭後無疑。一則欺女子體弱,二則欲要活擒蕭後以獻,便不肯以弓箭殺傷,隻以人海圍將上來。
  眼見著二人已為宋人所圍,魔理沙暴喝一聲:“娘娘跟緊幼娘!”揮動手中巨斧,便往石橋衝殺而去。蕭後心知若為宋人所俘虜,必定生不如死,趕緊收攝心神,舞動雙刀拍馬跟上。
  魔理沙力大,將百八十斤的巨斧舞動得風扇一樣,周圍常勝軍士卒挨著者死,擦著者傷,根本近不得身前,隻紛紛避退。
  魔理沙一口氣衝到石橋旁,將巨斧舞動了這麽久,雙臂也是酸痛無比,正要歇一口氣,招呼得蕭後過得橋去。然則轉頭一看,背後已失了蕭後的影蹤,複舉目看去,但見得數十丈外,上百常勝軍士卒正緊緊得圍著蕭後廝殺。
  此時蕭後盔甲已損,發髻已亂,隻於馬上東倒西歪,勉力支持,端得是狼狽不已。
  魔理沙見狀大驚,撥轉馬頭複衝將過去,殺散得這一波常勝軍士卒,扯過蕭後馬韁便死命往石橋逃來。
  石橋另外一頭的遼人老卒見得魔理沙英武若此,亦紛紛叫起好來,其中也有數名膽大的,便趕緊組織起士卒過橋接應。
  常勝軍士卒原意欲要活擒蕭後,如今見得對方已經踏上石橋,眼看著便要逃出生天,便也顧不了這麽多了,紛紛彎弓搭箭射來。
  魔理沙聽得背後弓弦響起,心知羽箭將至,便一把將蕭後壓在馬背上,同時伏低身子,死命催動馬匹往石橋另外一頭逃去。
  過橋接應的遼軍老卒也紛紛舉起盾牌,護著二人而逃。
  二人這才衝到石橋中央,便聞得叮叮當當之聲,背後一陣陣大力傳來,幾乎將二人推下馬去。再回顧前後士卒,以為敵方射翻得數人。
  眾人也顧不上救治傷員,隻拚命繼續逃去。
  對岸遼卒見得對方放箭,早早便已經豎起了盾牌為遮掩,隻留下一道空隙,以供眾人出入。
  二人好不容易逃入盾牌之後,這才算撿回一條命來。但相互看去,只見得雙方背上都掛滿了羽箭,正猶豫豪豬一般。好在二人身上盔甲皆為上品, 未未對方弓箭射透,這才逃得一命。
  追常勝軍士卒正要趁機奪橋,奈何對岸遼卒也紛紛發箭相阻。隻一陣齊射,便已讓常勝軍於橋前留下數十具屍體。
  常勝軍士卒見狀稍退,少頃之後又舉著盾牌前來,隻以弓箭互射同遼人對射。雖有盾牌遮擋,雙方猶自不時有人中箭死去。
  好在宋人士卒大多在正忙於搶劫,常勝軍三千士卒也分散各處,橋頭隻得二千余人。
  雖則如此,二千常勝軍同數百遼人對射,常勝軍人多,遼卒人少,兩軍對射之時自是遼人吃虧。
  眼見著遼人便要支持不住,蕭後乃於陣後跪拜眾人曰:“帝後失德,累萬民如此,本當欣然受死,不敢連累諸位壯士。奈何宋人殘暴,破城之後必定屠城,伏請諸位為親人計、為家園計,盡力殺敵。”
  橋頭遼卒皆為大頭兵,又幾時受過皇后如此大禮?受此一激,士氣複振。且老兵身為權貴家奴,妻子全在北城。眼見著宋人正在洗劫南城,一旦宋人攻下石橋,北城亦難逃此厄運,又豈敢輕易放棄?
  當下便有人高呼道:“某等受娘娘如此大禮,自當以死報之。娘娘先走,某等不死,必保此橋不失。”
  蕭後猶要留下以鼓舞士氣,旁邊魔理沙卻一把抄起蕭後,策馬便往皇宮而逃。
  雖然如今遼卒士氣已盛,奈何隻得數百人馬,頂不住宋人許久。若要保得析津府不失,必得另覓良策,隻不知王郎何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