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宋末玩三國》第二百四十二章 營中對(2)
耶律大石聞言苦笑,搖頭道:“金人勢大,兵馬早已不下二十萬。以為兄如今這點微薄兵力,若是據險自守尚有幾分勝算,若是野戰則十成十有死無生!”
  王葉點了點頭,開口道:“正是如此!到時我等便不得不倉惶逃命,然則天下之大,又何處可去?不管我等逃至何處,金人必尾隨而至,即便逃亡雲中,倉促間又如何能據險自守?唯今之計,莫如將南京道付於蕭乾老賊,使之為我等守備此地,以防金人。我得趁便西遷雲中,早早經營,即便他日金人破得蕭乾,我等猶自能據險一戰。”
  耶律大石稍一沉吟,便開口道:“即便如此,隻此地情形未曾有異。他日我軍東來之時,猶自恐蕭乾老賊投奔金人!”
  王葉哈哈大笑,便開口道:“林牙何其癡也!老賊若無稱帝之心,又豈會費此心機?若是學生所料不差,不出一年老賊便當篡位自立。到得此時,林牙盡管放手攻打析津府,蕭乾老賊只要猶自有一分勝算,必不肯投降金人。”
  耶律大石搖頭笑道:“隻恐老賊難以稱心!前次老賊以為天作帝已亡,天賜帝又無後,故此只需殺得天賜帝同城中宗室,便能一償登基夙願。如今天祚帝仍在,老賊也不過為人做嫁衣裳而已!”
  王葉複哈哈大笑,便轉頭朝耶律大石開口道:“林牙以為天祚帝還有幾日可活?”
  耶律大石聞言大驚,也趕緊朝王葉看來,開口道:“賢弟此言何意?”
  王葉便開口解釋道:“但觀金人用兵之道,凡歷次興兵,無一不是擒賊先擒王。天祚帝居上京,金人陷上京。天祚帝居東京,金人陷東京。天賜帝居中京,金人遂陷中京。天祚帝南逃析津府,金人大軍尾隨而至。金兵未至而天祚帝已奔西京,金人便陷西京。且傳聞完顏阿骨打恨天祚帝入骨,故此但天祚帝所在,金兵必至!”
  耶律大石稍一細想,果然如此,便開口道;“依賢弟之意,老賊既知天祚帝所在,必然密告金人,借刀殺人?”
  王葉點了點頭。
  耶律大石便開口道:“即是如此,若果金人前去追殺天祚帝,我等救是不救?”
  王葉便開口道:“不可救,亦不可不救!”
  耶律大石便開口道:“賢弟此言何意?”
  王葉笑道:“林牙方才曾言我軍並非金人敵手,若趕將前去救援無非是與之俱死,實於大局無益。若是不去相救,又失君臣之義,必與林牙名聲有礙。”
  耶律大石點了點頭,開口道:“然則又當如何?”
  王葉便笑道:“待到此時,且不妨將聲勢造將起來。我等但大張旗鼓而去,一路上卻又故意緩緩而行。到時候金人先至,天祚帝又怨得誰來?”
  說完此話,王葉又開口道:“且方才學生曾言,天祚帝萬不可前往相投。以此人心胸,必然很天賜帝入骨。如今林牙既有擁立天賜帝之功,又同天賜帝有骨肉之親,再加之大軍在手。一旦投得天祚帝,隻恐禍不旋踵。”
  耶律大石便開口道:“聽得賢弟之言,為兄倒是糊塗了!如今天祚帝正在雲中之地的夾陰山中,我等既要西遷,卻又不能投奔天祚帝?”
  王葉便開口道:“此亦無妨,隻我等到得雲中之地,而天祚帝已亡,又當如何?”
  耶律大石聞言便沉吟起來。若如此行事,隻恐有違君臣之道。不如此行事,奈何這君又是有名的昏君。
  耶律大石猶在沉吟,王葉卻又哈哈大笑起來,開口道:“此事倒是有意思的很!一旦金人軍至,若果天祚帝為金人所殺,則遼國必亡。若果天祚帝為金人所擒,則遼國必亡。若果天祚帝再次逃走,於遼國亦無益處,隻恐又是亡國的下場。”
  耶律大石聞言驚醒了過來,便開口道:“若果天祚帝為金人所殺,則遼國必亡?賢弟此言何意?”
  此言何意?崇禎帝!
  崇禎帝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臨死前還給敵人送上一記神助攻。自己上吊了斷了性命,卻又未遺詔立下新君。
  天子既死,北方官員便紛紛投了敵人。
  新君未定,南方官員便開始分裂成擁唐、擁桂數派,相互之間內鬥不已,全然無心抵禦北面敵人。
  同樣的道理,明朝的崇禎帝耶律大石肯定沒聽說過。 王葉隻得開口解釋道:“但凡天下官吏,忠貞之士十之一二,奸佞之徒十之一二,其余十之七八則全為騎牆者。天祚帝若在,騎牆者尚有效忠之人,自以觀望為上,未敢輕言投誠。反之一旦天祚帝為金人所殺,隻恐投誠金人者當如過江之鯽。”
  耶律大石聞言大歎:“賢弟果然算盡人心!”複開口道:“天祚帝若為金人所擒,則遼國必亡,賢弟此言何出?”
  此言何出,李後主!劉後主!
  好在這些都是宋遼以前的事情,耶律大石自當清楚。
  於是王葉便開口道:“林牙曾聞蜀漢後主、南唐後主故事乎?景耀六年,鄧艾以精兵奇襲蜀漢成都府,後主劉禪獻城投誠,此時蜀國大將薑維猶自有得十萬大軍。開寶八年,曹彬以大軍破得金陵,擒拿得南唐後主,此時南唐猶自有精兵數十萬。然則兩國遂亡!何以故,二主皆為軟弱之人,一旦為敵所擒,又豈肯一死以殉社稷?反為敵傳書招降故舊。正如前言,騎牆者十之七八,既有舊君出面招降,誰肯不降?敢問林牙,以天祚帝為人,一旦為金人所擒,肯死社稷乎?”
  天祚帝的為人耶律大石清楚的很,此人幼時為奸臣耶律乙先所害,幾丟性命!自此以後,天祚帝凡事皆以保全自己的性命為上。否則也不會每次都領大軍去征討金人,每次都棄眾先逃了!
  若是天祚帝果為金人所擒,想都不用想必然會投誠金人,必然會替金人傳書招降遼國舊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