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回到宋末玩三國》第二百七十八章 艱難的決定
引得金人攻入析津府,王葉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可謂一個艱難的決定。? w?

 金國當初以遼東一個小部落起家,數年間便佔領的遼國如此廣闊的土地,唯有其兵精而少,便只能重兵佔據得四京之地同一些大的州府,各地尚且有不少州縣仍然奉從遼國號令,即便民間抗金的義軍也有不少。

 便好比蛇蟲吞象,雖落得肚去,一時半會間卻猶自未曾消化完畢,正為虛弱之時,便只能找一偏僻之地慢慢消化,且避敵害。

 於金國而言,此時正是最為虛弱之時,一旦大軍受挫,頓時便是遍地狼煙,於此而言,金國自當是對外暫停刀兵,以先撲滅內亂,消化遼國勢力為上。

 一旦將撲滅得內亂,將遼國消化完畢後,其勢力自然是十倍百倍的增長,正如蛇化為龍。到的此時,金國自然有能力窺伺天下。

 歷史上也正是這麽回事,金人於宣和四年攻破得析津府之後,三年內未曾對外大動刀兵,隻集中力量剿滅內亂,安心消化遼國。

 到得宣和七年底,金人消化遼國已畢,國勢大振,便大舉發兵南下,隻一戰便取宋都汴梁。

 歷史上更有反面例子,當年大明朝同金人的後代建奴開戰,其中一項最重大的失誤便在此處。每次都是主攻派上台,然後一波倉促進攻,送上人頭加裝備。眼看著戰敗,主攻派下台,又換上主守派,但埋頭自守,使得建奴得以有時間將戰利品慢慢消化。

 主守派執政得一陣,明國勢力稍稍聚集,便又有主攻派上台,繼續千裡送人頭,獻裝備。

 一波一波的攻守輪換中,建奴勢力一次比一次強大,最終結果便是大明朝亡了。

 若單以攻守而論,明朝一直進攻,撐也能將建奴撐死。明朝一直守,建奴到死都在拿著石頭打獵。

 前事之鑒,後事之師。

 王葉正要趁人病,要人命,又豈肯讓金人有時間喘息,有時間消化遼國?自當盡早將其卷入三國紛爭,使其無暇內顧,方能遏製金人興起。

 於遼國而言,金人正一意滅遼,雖耶律大石西遷雲中,金人肯定不肯罷休,必然派兵絞殺。此時金國雖然正為虛弱之時,經不起長久戰爭,然則一兩場仗還是能打的。

 耶律大石大軍新附,又新佔據得雲中,一旦金人大舉南下,耶律大石又如何有能力單抗金國?

 故此王葉為了奠定三國之勢,只能盡力將水攪渾,如此方能使得耶律大石有一線生機。

 於宋國而言,金國正如同一顆大毒瘤,雖然如今尚且未曾危及宋國,看起對宋國完全無害。然則此毒瘤一旦發作,則宋國斷無生理。

 既然是毒瘤,晚捅破不如早捅破,晚捅破必死無疑,早捅破還有一線生機。

 且以宋國君臣那種豬性格,屠刀未曾到得頸上從不肯著急。雖明知金人虛弱,雖明知金人正在積攢勢力,必然不肯也沒膽量前來襲擾金國,只會坐觀金人壯大。

 隻如今的情形與數百年後的二戰何其相似?

 當年羅斯福為了讓美國早日卷入二戰,為了不給日本消化地盤的時間,尚且不惜以珍珠港為代價!

 王葉又豈能婦人之仁,豈能憐惜一個析津府?

 故此於王葉而言,自當是早日令金人入得析津府,早日讓宋金開戰為上。

 雖則如此,隻析津府軍民實屬無辜,且金人屠城的風格,實在讓人膽寒。

 於三國鼎立而言,於耶律大石而言,正如前文所說,雲中為金人屠戮殆盡,雖前次引的流民前去,猶自地廣人稀,故此自當以南京之民以實之。

 然則此時民眾頗重故土,又如何肯輕易遷去?即便民眾肯前去,又有得蕭乾大軍在,又豈肯放任民眾前去?

 當下王葉又開口道:“隻家師乃修道之人,見不得金人屠城。若果宣帥引的金人攻入析津府,隻恐其故態複萌,又起屠城之念,必為家師所不喜!”

 此次招降郭藥師,遣兵偷襲析津府乃是絕妙的計策。然則就因為劉延慶等人未從聽從天機老人的言語,反而舉兵劫掠,結果便是全軍覆滅。

 此事猶在眼前,童貫又豈肯前錯再犯?當下便開口道:“既然令師有得此語,下官自當盡力成全。此次遣使求得金人東來之時,必定先與之議定,不可屠城。”

 王葉聞言大喜。

 析津府民眾不肯西遷,原因便是此地並無戰亂。一旦戰亂既起,家園遭焚燒,良田被毀,眾人衣食無著,又眼看著雲中大把無主財物,怎會不肯西去?

 一旦金人入得析津府,蕭乾敗亡,又有何人可以阻止民眾西去?

 金人在乎的是天祚帝,在乎得是錢銀!自己新佔得遼國四京之地,新得民眾已經不可勝計,光是那些民眾已經讓其魚肉不過來了,又豈會在乎析津府這些民眾。

 當下王葉便開口道:“家師曾言,金人好財物。宣帥為於金人跟前求取析津府民眾性命,必定不得不以財物為獻。既是如此,家師也不肯令宣帥吃虧,正欲以財物補償之。”

 童貫卻推拖道:“令師世外高人,本官又豈可貪圖其財物?”

 王葉便開口道:“卻也不是家師財物,不過是無主之物,且其數頗多,當可補償宣帥之費。”

 童貫聞言大喜, 便開口道:“正所謂長者賜,不敢辭。未知財物何在?”

 王葉便壓低聲音開口道:“湖鹽!”

 童貫秒懂!便開口道:“隻此物卻在雲中之地,析津府實無。”

 王葉便開口道:“家師使耶律大石西去,一則於要送回天祚帝,以助宣帥立此大功。二來也正要替宣帥鋪此財路。”

 童貫心中更是欣喜,便開口道:“隻不知湖鹽所產幾何?”

 王葉稍一估算,便開口道:“每日約在二百石上下。”

 童貫心中暗暗算計,湖鹽不過十文一斤,宋國食鹽卻要六七十文一斤,如此一石食鹽便有得五六貫的利潤。每日二百石,一年下來便有三十萬貫的利潤。雖然要分潤一些與耶律大石同朝廷大佬,於自己而言,每年也有近十萬貫的收入。

 要知道自己做官這麽久,貪汙這麽多,家產加起來也不過五六十萬貫。果然好大一條財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