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神將之風起雲湧》第254章 定計
話說,龍虎衛徹底的甩開了袁軍後,袁軍我再追上來可以說是難如登天,畢竟在整個兗州這麽大的地方,想要去抓住八百人,那無異於大海撈針。花榮和花木蘭兄妹也是垂頭喪氣的帶著士兵回到袁崇煥那。

“將軍,罪將花榮,前來請罪。”花榮帶著花木蘭,頭髮也是散著的,回到軍營的幾日,雖然袁崇煥沒有說什麽,但是自己也不可能去逃避,總有那麽一天要去面對的,與其袁崇煥親自找自己,還不如自己主動去認錯,畢竟也是自己犯下的錯。

“我還以為你不會來了呢。”袁崇煥冷冷的說,他讓花榮兄妹,因為他知道花榮兄妹,有勇有謀,知進退,明得失,顏良文醜二人性格衝動,容易受激將法,失去理智容易中計,而高覽是在河北四庭柱中實力最差,統帥也最差。所以袁崇煥也沒有想把他派出去。

“罪將這幾日,連夜反思,深感愧疚,還請將軍懲罰罪將!吾妹尚小,又是女子之身,此番出征也只是去適應一番,還望將軍寬恕於她。”花榮懊悔的說道,他也不知道自己竟然會靜的下心如和李湛在那裡扯淡。若是顏良或者文醜一人來,恐怕就會直接攻打,懶得那麽多廢話了吧。

“花榮啊花榮,本將思慮你性格穩重,不急不躁,可堪重負,可竟然做出如此愚蠢之事。和生死大敵竟然在戰場上談起來,還中他們計了。”袁崇煥也真的是無語了,這赤裸裸的一個陽謀,暗度陳倉,瞞天過海。竟然也能相信,區區八百人,還是步兵,即便有兩百戰馬,但是自己有一千騎兵,打不過還跑不過嗎?

花榮羞愧難當,低下了頭,旁邊的沮授說道:“將軍,龍虎衛每一個人都是身經百戰的士兵,而且凌宇也是專門給他們傳授過一定的謀略,尤其是衛旬三人,不可小覷!他們怕是和郭嘉,凌宇一樣詭計多端!”沮授這麽說倒是有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了。

“那不知公與你有何計策?”袁崇煥問道,沮授的能力他還是很肯定的,既然他願意為花榮開脫,那他也願意賣一個面子。

“敢問將軍他們目的何在?”沮授笑著問到。

“滅吳三桂,捉李義府。”袁崇煥簡單明了的說道。

沮授拍了一下手,表示讚同,然後站起來,說道:“那為何不從他們下手?”

“你是說?”袁崇煥隱隱知道沮授的意思了。

“將軍也知道,對付龍虎衛就必須十面埋伏,不讓他們有衝破的機會。所以我們必須用一個計策,讓他們乖乖過來。而李義府,吳三桂就是這個計策的重中之重!”沮授重重的說道。

“還請公與詳說。”袁崇煥已經知道了沮授的想法,但自己心中尚且還沒有這個一個計劃,所以就讓沮授說出他的想法來聽聽。“你二人起來吧。”袁崇煥又緊接著對跪在地上的花榮和花木蘭說道。

“謝將軍。”二人說道。

“將軍之前也見到過吳三桂他們,不過只是帶了五千不到的士兵,還帶著大量的輜重,而且沒一個像樣的將領,若不是想給凌宇製造點麻煩,恐怕我們早就滅了他們。但,如今凌宇手下的最強龍虎衛來了,機會只有這麽一次,無論如何也得把握住。所以,我等應該追上吳三桂,以主公想和他詳談的名義,製住他們。然後放出消息,要怒斬吳三桂和李義府二人,將頭顱送給凌宇當禮物。李湛肯定不會坐視不管的。”沮授自信的說道。沮授的計謀不是陰謀,而是一個赤裸裸的陽謀,就是明擺著讓龍虎衛上鉤,他們來,招待他們的就是一個天羅地網,

他們不來,吳三桂和李義府的人頭恐怕就真的會送凌宇面前去,李湛會如何,這就不是他們能管的了。“哈哈,好一個陽謀啊,好一個陽謀,他們就是不想來,也必須得來。”袁崇煥很是讚成這個方法,畢竟想要去尋覓龍虎衛的蹤跡還是太難。而吳三桂他們軍隊,還在兗州,既然在兗州,他們就一直都在袁崇煥的掌控下。他們在哪,袁崇煥很快就可以知道。

“既然如此,將軍,還是讓花榮和他妹妹前去將吳三桂他們請來!”沮授特意將請這個字咬的特別重,同時也希望讓袁崇煥再給花榮兄妹一次機會,不希望他們之間的關系出現破裂。

“花榮。不知你兄妹二人是否願意走這一趟?將功贖罪!”袁崇煥說到。

花榮和花木蘭對視一眼,很是激動的說:“我等願意。”

“多謝將軍。多謝軍師大人。”花榮兄妹說道。

“無妨。不過你二人需要記住,他們肯定不會束手就擒,你們此行需要長途跋涉才能追上他們,所以,不會帶很多兵力,袁將軍已經調動了五千輕騎兵,此番追上吳三桂他們就撥給你們兩千。你二人每人領兵一千。若是不從,可以動武!”沮授說道,距離上次見到吳三桂還是在五日以前,恐怕都已經快到梁郡。不快點的話,怕是趕不上。

“喏,我等定不會讓將軍和軍師失望!”花榮鄭重的說道,這一次,他不會再受什麽而動搖了,只要吳三桂敢說一個拒絕的字,就直接強行碾壓他們,五花大綁將他們給綁回來。

“好,那便快快去,本將等你們的捷報!”袁崇煥說到,他相信花榮二人是聰明人,經過這一次的教訓,以後就不會再犯。為將者,不可猶豫也不可優柔寡斷,該有鐵血風格,當斷則斷的風格。

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大才,對為將也是有著自己的見解,像現在還是小孩的諸葛亮,曾經就說出過:“為將而不通天文,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孫子兵法中也在《計篇》中把為將之道的標準概括為五條,即:“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為將者披堅執銳,征戰;為王者運籌帷幄,誅心。這是鄭和下西洋裡姚廣孝所說的。

可見將,乃三軍之主心骨,他們自身的強大,也是為整個軍隊的強大而打下基礎。這也是,為什麽有的將領能夠以少勝多,有的則是被以少勝多的原因之所在了。

花榮二人不敢耽擱片刻,立刻就往軍營,調動兩千輕騎,即刻朝梁郡進發。而吳三桂則是悠哉悠哉的走著,畢竟袁崇煥已經向他們承諾,一定會攔截住從青州和冀州來的凌宇的軍隊。他自然可以放緩步伐,更加的從容然而他並不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有多麽的危險。

。。。。。。。。。。。。。。。。。。

反觀李義府,顯得有點坐立不安,十分的焦急,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麽,因為李義府心裡總有一點不安在湧動。他也很是覺得愧疚,本來自己的兒子前途一片光明,但卻因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背叛了凌宇,自從他跟隨吳三桂叛變,每每這麽想,都會想要偷偷回到青州,去負荊請罪,但是好像每次吳三桂都能察覺到,和他說凌宇是不會原諒他的,不過是小心眼的人罷了,自己幾人一直都是兢兢業業,立下了不小的功勞,結果凌宇一直都不肯給他們權利,一直若有若無的打壓著自己,讓自己等人沒有太多的權利。和珅,李義府,吳三桂,秦檜四人都能感覺得到。李義府還好,自己的兒子混的順風順水的,但是其他三人,日益心裡不平衡,在劉辰派人來接觸的時候,就將這種情緒徹底爆發了出來,導致了現在的叛亂。

就比如吳三桂的三藩之亂是當時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當初清廷入關後為對付李自成農民軍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封雲南的吳三桂、廣東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為藩王。1673年也就是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吳三桂首先於這年11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將矛頭指向朝廷。吳三桂軍由雲、貴而開進湖南,幾乎佔據湖南全省。進而佔據四川,四川官員紛紛投降。福建、廣東、廣西、陝西、湖北、河南還有台灣的明鄭等地都有漢官、漢兵和少數民族上層人士,一些地區的農民、奴仆都迅速響應。此後,吳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禦工事,不再向北發展,康熙帝抓住機會調整戰略、安排兵力。他首先堅決打擊吳三桂,而對其他的反叛者卻實行招撫,通過分化力量而孤立吳三桂。軍事上僅以湖南為進攻的重點,同時能夠充分信任漢將,這樣就鼓舞了朝廷軍隊的士氣。在耿精忠、尚之信歸順清廷之後,吳三桂於1678年在衡州稱帝,立國號周,建元昭武,大封諸將。其實這時的吳三桂已到了窮途末路。他積鬱而死後,將所謂的“帝位”傳給孫子吳世璠。1681年冬,清軍進入雲南省城昆明,吳世璠自殺,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對於清廷來說,是確立穩定的皇朝統治的標志。

吳三桂是這幾人中,是真正叛變過的,這讓凌宇對他也是格外的重視。和珅只是貪,李義府和秦檜都是妒賢嫉能,所以凌宇對他們壓製的不是特別狠,但沒想到恰恰在這個很是關鍵的時刻,他們幾人叛亂。

“吳三桂,恐怕凌宇已經派人來追我等了。”李義府實在是忍不住了,說了一句。

“追?他追的上來嗎?一旦他敢離開,徐州的劉辰就會幫出兵,過河拿下下邳,而且袁崇煥也會攔住凌宇,我等絕對會飛黃騰達的,讓你把你兒子策反,你竟然都不敢,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吳三桂不屑的說道,他之所以用辦法讓李義府策反,實際上還是太過想將李湛收為己用,若是能再策反幾個龍虎衛,那對凌宇來說絕對是巨大的打擊。但誰知道李義府根本就沒這麽做。這也讓吳三桂的計劃落空。

。。。。。。。。。。。

“凌宇的手段你也不是不知道,當初袁崇煥和袁紹被凌宇打成什麽樣, 你也是當時的見證者。”李義府不甘示弱的說道。

“哼,我是看在你兒子的份上。。。額。。還有你也和我一樣的處境,否則我怎麽可能帶著你一起叛亂!”吳三桂突然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立刻改口說道。

李義府心中暗叫,果然。當初他一直催促自己去找李湛,心中就很是疑惑,李湛是絕對忠心於凌宇的,讓自己去拉兒子下水,那不就是擺明了將叛亂的計劃告訴了凌宇嗎?索性李義府就留了一個心眼,沒有聽吳三桂的。而如今吳三桂的本性也就這麽在不經意間暴露。

吳三桂見李義府不說話,於是惡狠狠的說:“你若是再說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事,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事實上,李義府已經後悔了,為什麽要聽信讒言,而且當時他也是處於一種朦朧的狀態,自己完全是迷迷糊糊,每次回想起都感覺自己當時的狀態有點奇怪,所以他猜測很有可能是自己被下藥了。但一直沒有機會能夠證明,所以也只有默默的不說話。吳三桂露出醜惡的嘴臉,讓他只能更加的小心吳三桂這個小人。

三桂少年,勇冠三軍,邊帥莫之及。闖寇所以誘致之者甚至,三桂終不從。都城已破,以殺寇自矢。包胥複楚,三桂無愧焉。包胥借秦兵而獲存楚社,三桂借東夷而東夷遂吞我中華,豈三桂罪哉!所遭之不幸耳。

吳三桂徑行反叛,背累朝豢養之恩,逞一旦鴟張之勢,橫行凶逆,塗炭生靈,理法難容,神人共憤。這是當年康熙皇帝對吳三桂的評價,可見吳三桂之凶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