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眉頭微微皺起,忽然看到這個士兵手臂正抓著一塊白布。忙伸手抓了過來。
打開一看,上面是一行紅色的字體,不過由於太黑,看不清到底寫的什麽。
太史慈忙叫道:“火把!”
很快幾支火把遞過來,把周圍照的通亮。
袁熙低頭看去,一字一頓的讀道:“主公,我三千健兒已快犧牲殆盡,敵攻勢未衰,前途難卜。若王庭在,我當生還晉見主公。如王庭失,末將當死在疆場,身膏野革,魂歸草原。
它日主公匯軍王庭,得以勝利,進蠻夷巢穴時,如有寒風漫過,那便是我軍三千兄弟之魂魄,來拜見主公,呈交市使命!”
讀著讀著,袁熙已經讀不下去了,這封血書,沒有署名,只有數不盡的鮮血澆築的赤膽忠心,和保家衛國的柔情。
袁熙把血書收好,起身喝道:“全軍將領聽令,今天不在城中休息,即刻前往鮮卑王庭,營救我們的英雄!”
太史慈和諸多將領也看到了剛才的那份血書,但是聽到袁熙的話,還是有很多人大吃一驚。
其中一個小將鬥膽道:“主公,咱們連日攻城進軍,軍士身心疲憊,如此冒然進軍,隻怕於軍心不利啊。”
袁熙怒道:“那你說該如何?這封信是什麽時候寫出來的?到如今過了幾日?”
那小將何時見過袁熙這般生氣,哪敢回話。全身顫抖不已。
袁熙深吸一口氣,大聲道:“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鮮卑後如複犯塞為寇,我將何以使將?”
太史慈馬上道:“主公末將願率領本部人馬,晝夜趕往鮮卑王庭,解救李將軍!”
“主公,末將也願意......”
聽著耳邊吵吵鬧鬧的聲音,袁熙吼道:“別吵,去把所有人都給我叫起來,把此事說給他們聽,半個時辰後,北城外集合,然後全軍出發。”
眾將轟然應諾。
當袁熙一行趕到鮮卑王庭的時候,左路大軍,已經和鮮卑的軻比能大軍交上手了。
只有右路大軍還沒有到。
好消息是王庭依舊沒有被攻破。
袁熙迅速的了解目前情況,很快做出部署,配合左路大軍隨時對敵人進行攻擊。
軻比能還剩五六萬兵馬,這些天對鮮卑王庭進行的攻擊,足足讓他損失了近萬人,是他一輩子都想不到的。
他始終不明白,就那麽區區幾個人,可自己就是硬拿不下來?簡直不可理喻。
左路大軍來了之後,知道人數不足三萬,軻比能當下不管不顧,就和潘鳳以及張頜所部展開了激烈的大戰,因為他知道右路和袁熙所率領的最精銳部隊,還在遠處,如果這一戰要是能全殲敵軍,那自己還是很有希望。
可惜戰事永遠不是兩軍人數的對比,就能知道哪方是勝者的。
整整一天多,雙方互有損失,可袁軍依舊堅如磐石。骨頭一塊比一塊難啃,讓軻比能近乎絕望。
當他守勢的時候,潘鳳就會率軍攻擊,不給他繼續攻打王庭的就會;當他集合兵力,準備和潘鳳大軍決戰的時候,潘鳳又命令軍隊避其鋒芒,不和他正面交鋒。
軻比能知道他在等三路大軍匯合,然後把自己全殲。
他也知道,如果三路大軍匯合了,自己斷無勝算的可能。
其實很多事情,都已經有結果了,只是他不願意承認而已。
“大單於,大單於。”奧比利滿身是血的走進來,叫道:“袁熙率軍來了,我們該怎麽辦?”
軻比能隻覺得一陣頭昏眼花,
幾欲暈厥。“大單於,你沒事吧?”奧比利嚇了一跳,趕緊上前攙扶住他。
面色緊張的看著軻比能。
“沒事!”軻比能甩開他的手臂,用手撐著案面,語氣陰沉道:“奧比利,你說我們如今該怎麽辦?”
奧比利猶豫了下,咬牙道:“大單於,咱們隻怕是敗了,其實沒有在敵軍到來之前攻下王庭,就已經...現在放在我們面前的還有兩條路可走。”
軻比能閉上眼睛,淡淡道:“說!”
奧比利低頭道:“其一是立馬撤退,咱們還有數萬人,後方還有偌大的土地,一些曾經臣服我們的小國家,我軍可以輕易擊潰他們,介時有了地方發展,以我鮮卑的韌性,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新奪回這裡。 袁熙他再牛,總不能一直待在這個地方不走吧?而且目前大漢帝國也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他們的目標不該是我們這裡才是。”
軻比能默然,許久才道:“第二呢?”
奧比利眼裡閃過一絲失望,低聲道:“無路可走,唯有投降了,漢人總不會殺了我們吧?”
袁熙坑殺萬人,又封鎖了消息,所以他們並不知道那邊的事情。
軻比能哀歎道:“你這是讓我放棄鮮卑啊。這是亡國啊。”
奧比利硬著頭皮道:“退一步咱們才有路走,再說我們有生力量還在,怎麽能算亡國呢?”
軻比能血性上湧,忽然抓緊他的衣領大叫道:“戰事是我挑起來的,也該有我結束,我鮮卑人就算戰死也不能投降,不然死後,我怎麽面對草原之神?”
“砰”的把他扔在一邊,軻比能眼中閃過嗜血的光芒,喝道:“奧比利,我命令你即刻整軍,咱們痛痛快快的和袁軍打一仗,我就不信邪,我軍真的打不過!”
奧比利心裡哀歎,對面之前就不跟你正面打,現在人家援軍來了,和不和你打還是兩碼事,再說真要打,又能勝利嗎?王庭裡的兵馬雖然少,但是要前後夾擊,軍心首先就不會穩定啊。
奧比利縮了縮袖子,上前兩步,低聲道:“大單於,眼下,咱們萬萬不能開戰,打起來,才會讓我們鮮卑亡國啊。”
軻比能這個時候已經瘋狂了,反手就給他一巴掌,大罵道:“臭奴才,你沒有聽到我的命令是不是?”
奧比利顫聲道:“大單於,在下聽到了,在下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