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刀隊成立之後,高偉沒有委托給任何將領掌管,而是自己時不時去看一下,只是把訓練工作交給段德舉來負責。
訓練的內容就兩項,紀律和力量。
紀律就是砍刀隊披甲之後,站成一排排的,聽著段德舉的口令,向前揮刀劈砍。要求動作一致。
為了更貼近實戰,不時讓幾個隊員裝著受傷,躺下去,看看後排往前補位的情況。
按照要求,前排倒下一個,後排同樣位置的人必須迅速上前補上缺口,再後排的人補上上一排的缺口,以此類推。
剛開始,補位的速度不夠快,但隨著訓練的進展,補位的意識都被印在隊員們的腦子裡面,補位就很自然的快起來。
另外一項內容就是提升隊員們的力量了。
這是不言而喻的要求,他們身披的是重甲,拿的是七尺長的雙刃砍刀,都很有分量。沒有力量的話,披甲持刀之後都有些站不穩了,更別說揮刀砍人了。
高偉前世沒有當過兵,不知道部隊是怎麽練的,但他經常去健身房,對健身房裡面那一套力量訓練的方法比較熟悉。
於是,高偉也照葫蘆畫瓢,把這一套力量鍛煉的體系搬到砍刀隊力量訓練來。
首先就是仰臥起坐。他讓這些壯漢們做仰臥起坐,每次不做一百個那是不許吃飯的。做得越多,吃得就越好。他高偉雖然國庫有些空虛,但是幾百人的飯食還是可以提高一些的。
其次就是啞鈴了。沒有專門的啞鈴,只能就地取材,用石頭製作,讓石匠們做了一大堆,沒事就讓隊員們練練手。
高偉還想到一個辦法,也就是與實戰結合,做了一個高大的木板,上面釘了一些粗大的鐵釘子,用布纏繞包裹好,讓隊員們披甲持刀來土法攀岩。
剛開始,隊員們對攀登這麽高的木板感到畏懼,高偉就讓綁繩子,拴在腰間,利用杠杆原理,繩子的另一端拋過木板,讓其他人幫忙拽著,這些隊員們就不必擔心掉下去摔著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隊員們喜歡上了這種運動,沒事就來兩把,久而久之,連繩子也不需要綁了,徒手就往往木板上爬。
高偉看到訓練進入了正軌,也就沒有那麽天天去盯著了,都交給隊主們負責。
這些隊主是他選拔的,都很有責任心,也想好好表現一番。
高偉放權之後,他們抓起訓練起來,比皇上在旁邊盯著還要嚴格。
閑著無事,高偉就帶著侍衛四處溜達,看過隊員們訓練之後,又去軍校看學員們上課,都挺很好的。
高偉也就放心了,自己依仗的兩大核心力量都如春苗一般,破土而出,茁壯成長了。
帶著快意,高偉溜達到了內閣,還沒有進門,就聽到裡面在爭吵。
這種情況,高偉留在內閣的內侍早已經報告給他了,他也見怪不怪。
站在門口聽了一會兒,聽出爭論的事情大概是哪裡突然出現了一夥土匪,四處騷擾,百姓不安。
於是高偉給身邊的內侍使了一個眼神,內侍會意,高喊道:“皇上駕到。”
內閣裡面的人頓時就停止了爭論,走出門口,來迎接聖駕。
斛律孝卿等人躬身道:“見過皇上,吾皇萬歲萬萬歲。”
高偉擺擺手,“免了,進屋裡面談吧。”
說著,高偉率先進屋,來到中間的位置坐了下來。
內閣閣員們進了屋,高偉招呼他們坐下來。
等眾人坐下了,高偉問道:“剛才你們爭的是什麽事情啊?”
斛律孝卿是內閣首員,就先匯報:“稟報皇上,是臨水縣令上報臨水縣境內的虎頭山近日出現了一股土匪,
不斷騷擾百姓,劫掠財物,請朝廷出兵剿匪。”高偉笑笑道:“出了土匪,剿匪很正常啊,那爭吵什麽呢?”
斛律孝卿道:“臣也是這麽想的。”
房彥謙道:“皇上,臣有異議。”
高偉驚訝的問道:“房愛卿有何不同看法啊?”
房彥謙拱手道:“臣以為不用剿匪。”
高偉詫異道:“不剿匪?難道放任土匪橫行嗎?”
房彥謙不懼,道:“其實,這些所謂的土匪是被官府壓迫,不得不落草的百姓。臣以為,事出有因,應該招撫,讓這些百姓回歸田園,繼續種地比剿滅他們好。”
斛律孝卿不同意,火氣上來了,“房大人,就算這些人原先是百姓,但是他們燒殺其他百姓,劫掠財物,這些滔天大罪,豈能因一句事出有因就大事化小, 小事化無,不追究啦?”
房彥謙從實際面來辯解:“斛律大人所言不錯,只是目前國庫空虛,鄴城並無可戰之兵,土匪熟悉地形,聚散無常,朝廷就算是湊齊了軍隊,去剿匪了,他們躲起來,難道我們就讓軍隊在哪裡等著,是一年,還是兩年,或者是三年?這得花多少錢糧,斛律大人想過沒有?”
斛律孝卿頭一昂,鼻子哼了一下,氣呼呼的說:“反正老夫認為土匪就該剿,不剿就是縱容,若天下人都有樣學樣,將會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房彥謙見說服不了斛律孝卿,就對高偉道:“皇上,臣以為斛律大人所言是有道理,但是臣還是認為剿不如撫。以剿為主則要調集大軍,軍糧和軍費都是巨大的開支,最終結果怕是殺不勝殺,不時死灰複燃。采用招撫方法除了既往不咎和委以利誘外,朝廷還可以幫助這些土匪安心種地,讓他們為朝廷繳稅,又宣揚了朝廷的恩德,豈不是一舉兩得?”
兩人說的都是有道理,高偉一時難以決定支持誰的意見。
突然,高偉想起自己宣布成立內閣時,說過內閣議事的規矩,不如就讓內閣成員表決一下,看看到底是哪一種意見支持的人多。
於是,高偉派人去傳段德舉、慕容三藏前來議事。
不一會兒,房彥謙、斛律孝卿、戶部尚書、慕容三藏及段德舉都到齊了。
高偉就把事情簡要一說,讓他們都說說讚同誰的意見。
結果,除了房彥謙,其他人都支持斛律孝卿的意見,認為朝廷不必妥協,幾個毛賊而已,剿匪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