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水滸有天庭》第536章 曹操的自白
曹操曾經寫過一篇《讓縣自明本志令》,他在裡面說:

 我一開始知道自己出身不好,隻想當個郡守,後來也隻想征西將軍,墓碑上就寫一個“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就算後來遭遇董卓之難,我也不想多帶兵,因為槍打出頭年嘛,後來時局變幻,才造就了今天的曹操,不過我現在可以說一句了“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他很直白的就說自己的野心也是一步步大起來的。

 初平三年冬,也就是公元192年,曹操終於時來運轉,黃巾軍求降,他收編降兵30余萬,擇精銳編成青州軍,就是曹操後來的主力部隊。至此,他才算真正登上政治舞台,開始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雄偉人生。

 人們談論曹操,為何世人皆離不開“奸”字?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一個男人現在沒有錢,不重要;沒有權力,也不重要;沒有人脈關系,更不重要。所謂的錢、權力、人脈關系這些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時移勢易。

 只要自己肯努力,總有一天,時間會解決這些問題。最關鍵的是,你自己是否有一飛衝天之志,是否有一飛衝天之才,又是否能頂住所有的人壓力、等到你一飛衝天之時?

 而曹操,則成於斯者毀於斯。一提起曹操,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奸賊”、“奸雄”二詞。說他是國賊也好、雄主也罷,總之離不開一個“奸”字。有人盛讚其文治武功,有人大罵其祖宗十八代。

 事實上,天下何人不罵人,天下何人又不被人罵呢?指指點點、罵來罵去,有一個事實終究無法改變:

 曹操的確在亂世之中,建立了一番霸業,被他打敗的所謂的正人君子不計其數。

 至於說他的“奸”,那就更沒有什麽了。你所表現出來的,在敵方陣營裡叫做“奸”,在己方陣營裡就是“雄才大略、足智多謀”。

 一言以蔽之,是奸猾無比,還是神機妙算,不過是立場問題!

 首先一點,毫無疑問,曹操是一個英雄。什麽是英雄呢?按照他自己說的標準:“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

 那麽他做到了嗎?當然做到了。

 曹操一生,討董卓、迎獻帝、亡呂布、滅袁術、敗袁紹、征韓馬、平北疆,天下豪傑,十滅其八,唯江東孫權與西蜀劉備未曾剿除。

 是時天下大亂,不出百裡,各種名目的將軍諸侯撲面而來。如果沒有曹操,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其次,曹操是一個不幸中之大幸之人。生於亂世,是為不幸,但他最終能變亂為治,乃不幸中之大幸。變亂為治,實際上有兩條路徑:安天下和取天下。

 安天下者,不易旗幟;取天下者,改弦易幟。安天下也好,取天下也罷,最終都取決於時勢。如果不顧時勢,一味要求安天下,那麽中國豈不是只有一位開國皇帝、一個朝代、一本史書了嗎?

 東漢末年,天下土崩瓦解,九州民心思變,各路豪強並起。可是天道人心不會隨著你是不是正統王朝而走,而是跟著老百姓的切實需求走。

 講白了,誰能給老百姓一碗飯吃,誰能讓他生活的更好更有尊嚴,他就跟著誰走。因為這不單單是一碗飯,這碗飯裡,還有一份希望,一份憧憬,一份太平。

 曹操也是一個極其善於識別機會、把握機會的人。每個人都知道天下大亂,機會等於擺在了所有人面前。可有人認為它不是機會,是不幸、是無奈、是無助,即便看出是個機會,也都在爭官爭餉爭城池和地盤。

 傳國玉璽、一塊石頭,況且所有人都爭來爭去,怎麽一個活生生的皇帝,就沒人看出他的價值呢?反倒認為是秋風中的落葉和累贅?

 等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變成了挾天子以攻諸侯,其它所有人都輸掉了政治上的優勢。皇帝不抓在手裡,你就是逆匪、就是亂兵,就是在抗拒天下一統。

 有人說曹操是一個非常殘暴不仁的家夥。那麽請問,他在執政期間對誰殘暴?逼迫獻帝、殺害國舅、誅滅皇族、以下犯上,這些還不算是殘暴不仁?

 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他眼下或者以後的政敵,對待政敵的仁慈毫無疑問就是對待自己的殘忍。連歷史上著名的開國功臣都逃不過被誅滅的下場,更何況是卷入政治鬥爭當中的人呢?

 曹操執政時有對百姓殘暴過嗎?出征期間,踐踏良田都要割發代首!有人說這是作秀,不足論道。那麽曹操做這事兒就是作秀,劉備做這事兒就是仁義愛民了?

 什麽判斷標準呢?諸葛亮終其一生,都在全力北伐,耗盡了西川的民力物資,最後失敗身亡,那他又是什麽呢?

 “捉放曹”的故事大抵是耳熟能詳, 它所描述的是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亡,途經中牟縣,為縣令陳宮所擒獲,陳宮有感於曹操為國為民的勇氣和膽量,決定私自釋放曹操並棄官跟隨曹操舉事。

 然而,在與曹操同行時,曹操因多疑而不問青紅皂白殺害了呂伯奢一家人,讓陳宮對曹操大失所望,也意識到曹操也並非自己心中的明主,最後,陳宮和曹操就此分道揚鑣。

 “捉放曹”故事經過小說、評書、戲曲的修改和演繹,逐漸成為對曹操“奸絕”形象的生動描述,尤其是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更是讓曹操陷入了後世輿論的旋渦。

 那麽,“捉放曹”故事的歷史原型是怎樣的?它到底又經過了怎樣的藝術加工呢?曹操在這一段故事中又到底是以何種的形象出現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捉放曹”的歷史原型。

 這個故事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曹操途經中牟縣,與陳宮的對手戲。二是曹操和陳宮二人借宿呂伯奢家發生的曹操殺人事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