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帶著商城去大唐》第867章 晉王遇刺
唐儉想了想,回答道:“陛下,現在看來利用均田製了,還有強製將大唐無業的遊民,無戶籍者送過去。”

 李世民默不作聲,他在思考。

 唐儉繼續道:“要不然可以將土地少的百姓土地進行置換,與東海州按照百畝實田來置換,或許有百姓可以接受。”

 李世民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尤其是長安附近的百姓,土地實也就三十畝,還有給王公貴族騰出優質的田,若是他們願意似乎也是可以的,反正就算分他們兩百也沒有問題,如何治理東海州是元善的事兒。

 李世民跟唐儉研究著,人口是肯定要出的。

 長安的商人們,洛陽的商人們,還有幾大商會的商人們早就開始行動了,沿海區域的商會聚集了大量想要高收入的百姓,拖家帶口五六萬人,還不算商會過去的工程隊。

 越州方面更是積極,滿意號與滄州號這幾天已經開始往滄州運人,藍田經濟開發區的醫院人員來了很大一部分人員,他們是要在東海州設立醫館的。

 百廢待興,各種物資,全都聚集,為此新交付的五艘寶船,還沒讓李承乾手心捂熱乎呢就都成了運輸船了。

 七艘船,六艘是租賃的,一周運輸一趟,兩周九州島的唐人百姓就聚集了六萬多人,數量還在持續增加,突厥,渾人不到一萬人,都是來做工的,到了東海州他們的待遇跟唐人是一樣的。

 手工藝者被招聘到各個工坊內乾活,務農人則是到農場去,承包責任製,分田收租,漁民就更好解決了東海州漁業很發達,來了就直接上手。

 三周之後大唐的各種物資朝代開始陸續運到,十萬人成了東海州開荒團,務農的土地實行承包制度,九州島港口建設拉開眉目,京都房建正在規劃,商人們過來大部分都是有物資上的交易的。

 糧商就有幾十人,想要供應十五萬人吃食可不是簡單的事情,這種狀態至少需要堅持到秋收。

 人口,物資,運輸過來,一些冒險淘金想要發財的人則全都乘坐中型商船而來,這部分人就湧入了上千人,都是有夢想的人。

 不過淘金者的想法很好,實際上近況銀礦早就被元善給掌控了,留給他們才就只有一份工作,至於淘金的人能夠發財的不是沒有但真的是太少了,需要很多很多運氣。

 大搞產業,

各種工坊,牧場,魚腸開始建設,溫泉旅館的項目開始啟動,水泥工廠,燒磚,燒製陶瓷,基本上能夠開的工廠全都制定了計劃。

 元家在其中投入很大,做的是魚油保健品,還投入了一家魚肉工坊,專門用來製作烤製魚片,魷魚片,鰻魚片等一系列魚片,魚排等食物。

 李承乾從滄州跟過來,又看重了新改版的蒸汽板車,還想用錢購買,元善答應了,不過他這次賣的不是成品而是技術,直接開價一百萬貫,除此之外還額外提供一份最新蒸汽動力改良設計圖。

 收了銀子,元善又開始在東海州進行釀酒,人員分來分去十幾萬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當地的扶桑屬民現在都“轉正”了,沒有想給他們飯吃,給他們活乾,就能夠解決內部問題。

 只是元善覺得有些可惜,以後東海州的未來可能就沒有了。

 東海州府的建設規模可是太大了,一千萬貫說實話現在看來還是太少了,但是對付幾年還是可以的,到時候商業,產業都能夠正常運轉,商品會源源不斷的運往內陸,到時候東海州肯定能夠成為大唐的一個比較富裕的州。

 大都護府內,薛仁貴有些鬱悶,他的志向是要當大將軍,大元帥,可是現在呢,成了京都城巡防司馬,天天帶著幾十個人走街串巷的,沒多少人嘛,能不鬱悶。

 元善在都護府內的事情就是審核帳目,每周的開銷都是巨大的,大都護府現在的作用似乎成了錢行,高表仁就是帳房先生,每周都要搬運大量的金錢。

 不過金礦和銀礦的收入頗豐,名義上都成了晉王的財產,而元善則直接用來投入建設,只要過帳目就可以。

 還有一部分金銀則成了朝廷的稅收。

 時間一天天的過著,東海州平靜無波一切安好,但是長安城可就風聲鶴唳了,晉王李治遇刺了。

 其實李治毫發無損,始作俑者是突利的兒子與弟弟密謀劫持晉王李治,行動失敗,結果叔侄倆叔叔死了,侄子原本是被發配到嶺南的,可是後來卻發配到了東海州。

 這讓元善非常鬱悶,搞半天東海州倒是成了與嶺南蠻荒一樣的艱苦之地,不,還不如嶺南呢。

 賀邏鶻膽子太大了竟然敢去行刺晉王,他們也會找人,竟然找未來的皇帝,元善可不會可不會便宜這個突利可汗之子,犯了錯誤必將受到懲罰。

 待遇什麽,完全沒有, 東海州第一個被流放的罪犯,元善竟然讓人將此人直接寫入了東海州地方志之中,未來的人生犯錯誤的人將會用他的辛勤勞動來彌補他的過錯。

 而風波卻還沒有平妻,正因為東海州福封地是賜予晉王的,朝堂的矛頭又指向了元善,躺著都中槍,元善也真是無語了。

 不過滿朝的大臣可不會放過這次機會,尤其是魏征,不知道抽哪門子風,竟然又開始主動出擊彈劾元善,用來說事兒的竟然是東海州耗費千萬貫銀錢,勞民傷財。

 他說的沒什麽錯,建設需要花費,需要雇傭勞動力,勞民傷財只是一方面,不是還有成果呢麽,反正大臣們就是堅持他們的道理,紈絝不化。

 李世民一氣之下都想要將魏征弄到東海州接替元善的工作,可是剛提出這個想法就被一一眾大臣把想法給懟了回去。

 接著大臣們又把苗頭指向了晉王李治,既然受封便要去封地,晉王“出合”,消息傳出,李治就來面見他爹,結果一提到文德皇后(長孫皇后),李世民的心情就不美妙了,每每想起長孫皇后留下的李治老小兒,便舍不得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