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大召喚系統》第198章 文試
有了榜樣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劉備科舉的真實性隨著學子們私下間的相互傳播,變成了大街小巷人人都在議論的事情。

 荊州城中,現在人們茶余飯後最喜歡問的一句話就是:

 “xxx你家的小子去參加科舉沒?”

 因為,這就是寒門自己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只要他們有足夠的才華,劉備能夠真正的讓他們獲得,他們本該擁有的東西。

 金錢、地位、權力,這三種光宗耀祖的東西,只要你有能力劉備一點都不會吝嗇。

 於是,在這種效果的影響下,科舉中的文試也提前開始了。

 劉備心裡清楚,治理國家不能光靠武夫,趙雲和關羽的實力他是非常放心的,但他也要選出一些治理國家之人。

 所以文試,劉備本人親自作為主考官監考,試題也是劉備本人親自出的,和往常的詩詞歌賦考試並不相同。

 辰時,考生們都陸續來到了荊州太守府,門口的考場落座,一時間太守府中熱鬧非凡,人聲鼎沸。

 又過了許久,劉備見時辰已過,便站起身來,大手一揮向台下喝到:

 “科舉開始!”

 劉備號令一出,底下許多小斯便抱著一摞摞的卷紙,挨個桌子的給考生們分發。

 分發完畢後,考試正式開始,但拿到考卷的考生們臉色卻不對了,以前官員考試皆是儒家經典釋意。或者各種詩詞歌賦考查,但現在在他們面前的卷紙上寫的竟然是。

 1、如何治理國家。

 2、如何發展經濟,管理百姓。

 3、對於貪汙你怎麽看?

 4、。。。。。

 拿到考卷的那一刻,所有考生都是被打的措手不及,想想之前他們還辦什麽文會,商量會考那首詩詞,哪個孔孟經典他們就一陣懊悔。

 如果知道劉備考的都是這些,他們應該早做準備。

 但是就在所有考生慌亂的時候,劉備注意到了一個人,此人衣著看似不像寒門,唇紅齒白,長發垂肩,雖然是一男子,但卻俊美的跟女子更為相似。

 劉備心下暗歎,難道除了武試的關羽,文試也要出一黑馬了麽?

 隨機他便更加仔細的注意起那名少年,就在別人看到題目,左顧右盼舉止慌亂的時候,那名少年一直一臉讓人琢磨不透的笑容,舉止若常,筆走龍蛇,顯的胸有成竹。

 考試才過了一個時辰,少年便已經把卷紙填完,就在他抬起頭的那一瞬間,劉備的眼睛和他對視了。

 少年的眼睛仿若黑洞,這是劉備看到後的第一反應,然後劉備才看到了自信。

 不過,兩人的目光也就對視那一刹那,少年便趕忙低下了頭,這是對於劉備的尊重,哪怕他再怎麽經天緯地,也不能直勾勾的盯著君主看。

 他可是千裡迢迢從許都偷溜出來的,要是考不上他就可真的沒地去了,他是看好劉備才來的,所以無論如何他也要考上,為此他便要主動的躲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又是一個時辰,科舉正式進入了尾聲,劉備向下望去,心中還是很開心得,因為一切果然和他想的一樣,經歷了最初的震驚後。

 所有的寒門考生,都開始著筆答卷,沒有一人因為說不出,不會答而提前退出考試。

 那麽,哪怕作答再怎麽不合格,做一亭的亭長還不是綽綽有余,他劉備就是要走這種寒門路線。

 其實這也是無奈的選擇,自己的勢力現在還太過稚嫩,那些世家公子們根本就看不起他們啊!

 考試結束,所有人都離開了,劉備才起身來到了那名俊美少年桌前,只見“司馬懿”三個大字赫然就在卷紙姓名處書寫著。

 看到這三個字,劉備立刻明白了那俊美少年為啥不像寒門子弟了,司馬家,一族便能富可敵國,這那裡是寒門,就算司馬懿故意穿上了布衣,但他仍舊掩蓋不住從小形成那種士家氣質。

 其實,讓劉備沒想到的是司馬懿竟然也來參加這次考試,根據情報曹操雖然請了很多次,但是司馬懿卻並未歸曹操,如此,司馬懿就是真的來科舉,而不是刺探情報。

 但是,這樣的話。。。。。

 劉備是怎麽想也不明白,索性便不想了,自己辦這個科舉不就是要廣納人才麽,既然如此無比寬廣的氣度和胸懷就是必須的,無論是誰,只要參加科舉,準備來為他效命,他就會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哎!也不知道劉備發現我了沒有?”

 司馬懿走在街上,抬頭看天,小聲說道:

 隨機,又低下了頭,用手拔了撥身上的麻布衣服,他從小在司馬府都是絲綢錦緞,從未穿過布衣故而他總覺得身上癢癢。

 司馬懿說著便來到了,劉備為學子們準備的驛站,上了樓司馬懿來到自己房間將衣服換掉,立刻他又變回了,那個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司馬公子。

 司馬懿這才走到窗前,將窗戶打開,傻呆呆的看向了外面,這荊州城給他的感覺和許都不同,在許都他感覺到的是森嚴的規矩,嚴格的法令。

 而在荊州更多的卻是生活氣息,大街小巷,販夫走卒,魚龍混雜但每個人卻又都遵循著法令不亂來。

 百姓們悠閑的在飯後閑逛,而不用考慮明天的飯該怎麽辦,孩童嬉笑的穿梭在大人們的身前身後,來回調笑玩耍。

 “我還是喜歡這裡的氣氛啊!”

 司馬懿深吸一口氣,然後長長吐出,在天空中溫暖的陽光下,趴在窗框上閉著眼睛,享受著這難得的平靜。

 而在荊州太守府中,諸葛亮、王安石、范仲淹,正在緊急的批改著考生的試卷,實在太多了,哪怕他們三個都是不世出的大才,也是累的夠嗆。

 劉備給他們的標準是不偏不倚,不能用自己的政治觀念卻作為對錯的標準,只要是有見地的,有用的,言之有理的,都算對。

 諸葛亮更是接到了一份單獨的考卷,司馬懿的考卷,劉備要讓諸葛亮仔細的批閱,看一看司馬懿這次來真正的目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