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我們當前交流的語言作何理解?”蜜雪兒右手托著右腮,看著窗外的景色說道。
托勒密注意到她左手拿著一隻木杆的牛毛筆,百般聊賴的在桌子上劃拉著,溫暖的陽光直射在她的臉上,能夠看見極其細微的絨毛。
咪咪豎直了尾巴,在她的肩上走來走去。
在一般人看來,美女的臉龐是光滑如鏡又潤澤有光,一如古代中國推崇的凝脂玉一般,但仔細來看細微之處,往往和你想象的多少有點不同。
用足夠倍數的放大鏡觀察,再光滑細嫩的肌膚也彷如千溝萬壑,對於細菌大小的生物來說,一個腠理都仿佛高山仰止,就好像是人類對這個世界的感測一樣--細微之處人類無所察覺,廣袤之處,眾人身在其中--“不識廬山真面目”。
對於整個宇宙的運行規律,托勒密知之甚少,他身處曾經被自己視為遙遠的古代的時代,發現先哲們對於科學定律的發現和掌握大大出乎“現代人”的預料,而定律本身的發現則總是依靠長期的觀察、總結、實驗,這些並非力證能夠證明定律本事是雷打不動的鐵則。
根據托勒密最近幾年的見聞,他越來越傾向於這個世界的複雜性、人類起源的謎團中有一股神秘力量控制,精確的說起碼是牽引和誘導。
托勒密極難想象第一個由猿猴變成智人的動物,且不說其界線的模糊性,到底是什麽促使他或它在某一特定的時刻靈光一閃,成為了幾千、幾萬年之後,所有偉大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可以從浩如煙海的上古傳奇故事中來管中窺豹。
譬如華夏大地的鑽木取火的傳說,燧人氏這一偉大的發現或是發明,讓他在中國歷史上封神。很難想象同樣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抑或是恆河流域也同時存在這樣的人發現這樣的辦法,事實上可能他們需要一些運氣,就像是摸彩票。如果運氣不好的話,遠古信息割裂的不同大陸板塊可能發明使用火。就會相差幾千幾萬年。
而這些不同文明誕生相差的時間遠遠沒有那麽長。
“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他們遠遠超越人類文明的步伐,像是巴松這樣,有一個或是多個,但歸根結底他們是一類人,他們帶領粗莽的人類走出蒙昧,進入了文明時代。”這是蜜雪兒的觀點。
這個觀點托勒密還是基本同意的,但另外的疑問就是這些所謂的“神人”到底是出於什麽目的來“幫助”這些“低等”生物,他們又是如何逐漸“隱去”的,是離開了,還是采用某種手段,仍然隱藏在人類之中,而不被輕易發覺?
潛意識告訴他:“他們絕不是宗教描述的神靈中的任何一種。神職人員和僧侶們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自身文明及功利性的影響,於不知不覺中改變它們的初始形象,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神必然不是無所不能的,他們能力有限,或許只是比人類稍強一點罷了”。
直至此時,全軍將士都認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偉大征服終於落下帷幕,幾乎整個世界都在馬其頓強大的武力的控制之下,龐大到之前完全不敢想象的疆土之上,除了希希落落的零星反抗之外,帝國處於短暫的和平時期。
皇帝本人極少出現在平叛的小規模戰役之中,他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對於廣袤土地的探索之上。
在這上面他猶如一個沙灘之上的好奇孩子,目光永遠凝視著遠方。
在數十名親隨的陪同之下,他一直向東狂奔,直到巍峨無比、直達天際的興都庫什山脈擋住了他的去路。
托勒密沒有跟從這次探險,世俗事物將他纏繞得心煩意亂,統治階層內部傳言他將出任地區總督,盡管這在征服者的軍隊中十分常見,但托勒密本身仍感到管理一大塊土地的責任重壓。
那些身披連帽鬥篷的隨從,當時就為偉大的自然之力所折服,常年在地中海和內陸帝國享受溫暖陽光之人,此刻站在白雪皚皚地崇山峻嶺之間,遙望更加高聳的、直插雲端之上的奇米爾山峰,在呼嘯的山風的咬噬之下,除了亞歷山大之外的所用人不僅瑟瑟發抖起來。
這些身經百戰的、光榮的、偉大的、英勇的,甚至是不畏死亡的戰士,感覺遠古之神似乎給他們關上了一扇門。
無法逾越的天塹只能是奧林匹斯山上的旨意,他們的征服到此為止了!
只有那位穿著白色胸甲的萬世之王,他的眼神直視著橫亙在通途上的龐然大物,目光仿佛穿越無比深厚的巨石,落於山脈之後的未知土地。
根據後來帝國史官的記載,亞歷山大大帝就是正在此刻說出那句著名之言:“山不走到我這裡來, 我就到它那裡去”!
帝國皇帝沉浸在難得的平靜之中,遍訪整個波斯帝國的名勝所在,對歷史遺址和奇跡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期間展現出一個孩童般喜怒無常的天性。
他先是下令焚毀剛剛被攻佔的珀瑟波利--前波斯帝國名義上的首都;
隨後又為大流士三世之死整日唉聲歎氣:一位叫波利斯特拉騎兵隊的軍官發現了這位顯赫一時的世界之王,他的背後挨上了好幾刀,已經奄奄一息處於彌留之際了。
“出於對於他曾經的榮耀的身份而不是對於敵人同情的考慮,我拿出自己的水囊給他喂了一點水”。他對亞歷山大回報說道:“他幾乎是張開嘴,竭力讓粘在自己胡子上和唇邊的水流到口裡面去,即使是這樣的一個小小的舉動,也仿佛耗盡了他的全部力氣,他伸出他的右手緊緊握住我的右手,喃喃說道:'我受你之惠而無法回報,這大概是我最後的不幸吧,希望您能將我的問候傳達給亞歷山大......'隨後便死去了。”
騎兵隊長完成他的報告就走了出去,隻留下亞歷山大在座位上沉默不語,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寂靜之後,他突然下令將大流士的遺體運回巴比倫,並在許多人的反對意見下舉行盛大國葬儀式。
而當時發動叛亂殺死大流士三世的拜蘇,後來又被部下出賣,獻給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按照波斯處置叛徒的慣例將他挖眼割鼻,然後五馬分屍。
再後來亞歷山大又對一處文明世界的古老遺跡產生了格外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