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帝國神紀》第114章:高加米拉神話
  與此同時,亞歷山大的長矛穿過波斯禁衛軍掀起的煙塵,結結實實地命中一個身材高大之人,如同被利箭貫穿的鷹隼,他撲通一聲撞落馬下。

  夥伴騎兵隊伍中凡是看見此情景的人登時爆發出一片歡呼,瓦西裡更是推開被自己刺中的兩個波斯人,大喊道:“波斯王死了!”

  反觀波斯中軍登時陷入一片混亂之聲和哀嚎之聲,大部分禁衛軍來不及去察看黃金戰車上跌落之人,就向後退去,形成的踩踏之勢。

  顯然他們也認為自己的皇帝被亞歷山大殺死了!

  後面的部隊不明情況,更是驚恐萬狀,也調頭向後退去,多個盟國的部隊原本就是烏合之眾,不過是迫於波斯王的威逼才進入這個戰場,眼見時機已到,立即退潮一般地向後撤去。

  在一片混亂之中,透過煙塵,托勒密看見一個魁梧的身影跳上一匹馬,在一群披甲的騎兵簇擁之下絕塵而去。

  --原來剛才亞歷山大投矛命中的是和大流士身材相仿的車夫,而他本人在潰敗之勢之中,再一次選擇了匪夷所思、極不符合勇士身份的逃跑。

  托勒密等諸將身邊的壓力立即大減,亞歷山大立即重新上馬,躍馬疾步向前,他深知俘虜大流士三世--這位波斯皇帝,才是獲得亞洲之王榮耀的關鍵所在。

  榮譽促使勇者前行!亞歷山大帶領著自己的近衛兵團幾近瘋狂一般催動著胯下的戰馬。

  托勒密抬頭望去,那隻翱翔的勝利之鷹已然不見蹤跡,或許它根本就是一個鬥士的錯覺,或者它正是亞歷山大本人精神的化身。

  此刻夥伴騎兵團正如一隻戰鷹,緊緊盯視住自己的獵物,奮力向前。

  ......敗退的恐懼永遠抵不過勝利的欲望。

  有時候就是如此:欲望往往能夠壓製住恐懼,當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之時,他就會鋌而走險,發生在對抗的雙方身上,欲望的一方就會擊敗恐懼的一方。

  大流士在親兵保護簇擁之下竟然跑不過亞歷山大的追擊部隊,他們隻好不斷犧牲衛隊士兵,回頭進行阻擊來拖慢對方的步伐。

  然而絕大多數波斯總督,跟不上後撤的步伐,或是壓根乾脆撤回自己的領地去了。

  大流士身邊的護衛的禁軍越來越少,預計大約不消片刻時間,亞歷山大就會追上並且活捉這位不可一世的君主。

  就在馬其頓人幾乎離榮耀幾步之遙的時候,一名輕騎兵趕了上來,氣喘籲籲地向亞歷山大報告:“馬其頓左翼陣線在堅持進攻的亞美尼亞騎兵的攻擊下接近崩潰,請求支援!”

  亞歷山大倒抽一口冷氣,左翼指揮官是經驗豐富的老將帕米尼奧,在不到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斷然不會請求支援。

  殘酷的選擇如今擺在眼前,如果不去支援左翼,則有至少兩萬名馬其頓士兵陷入險地,如果去了,則會徹底丟掉俘虜亞洲之王的無上榮耀!!

  按照近代人之觀點,人類的壽命一再延長,同時換來的是成熟期到來的愈來愈晚。

  一般人作為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往往蠻衝之氣有余,而瞻顧衡量的能力較弱,這樣的結果就是:不顧危險地摘取眼前的利益。

  而亞歷山大則恰恰相反,後來之人將其歸於其天神一般的強大,在托勒密看來僅僅用一句中國的俗語就能道出:“少年老成!”

  盡管傳令兵,氣喘籲籲,聲嘶力竭地不停訴說,但僅需幾秒鍾,亞歷山大就判斷出左翼騎兵面臨的狀況。

  --或許他幾乎早就能預料到,而對於生擒大流士三世的渴望讓他在潛意識中願意相信自己的左翼會撐得更久。

  他略一沉吟,幾乎隻稍稍停頓幾秒鍾,立即調轉馬頭,回頭看了一眼波斯皇帝逃走的方向,眼神中雖有不甘,卻仍然高聲喊道:“去救左翼!”

  皇帝一馬當先直衝而去,近衛騎兵之中盡管有大量的人不太願意丟掉唾手可得的巨大戰利品,還是忠實地緊緊跟上皇帝的腳步。

  當他們趕到之時,一隻獨眼的將軍帕米尼奧幾乎已經支持不住了。

  承受了十數倍的亞美尼亞和波斯鐵甲騎兵三面圍攻,逼得他的四個大型方陣節節後退。

  他們對前方發生的事情曹然不知,直到近衛騎兵猝不及防地從後面攻殺上來, 才意識到波斯皇帝的大軍已經潰散,在亞歷山大勢不可擋的凌厲攻擊之下,波斯人和亞美尼亞騎兵立即倉皇撤出戰場。

  充滿戲劇色彩的是戰鬥到最後一刻的仍然是希臘雇傭軍,這與格拉尼卡斯河及伊蘇斯一樣,希臘的人戰鬥力相對頑強,如果波斯皇帝當初能夠聽從諫臣之言,更加大量地使用希臘雇傭兵作為軍隊的主力,這次戰爭的情況可能會大有改觀。

  然而,希臘人的這種拚死抵抗極大的引起了亞歷山大的憤怒,他下令不接受投降,將戰場上的希臘雇傭軍全部就地殺死。

  帕米尼奧的部隊原本就損失不大,只是遭受了三麵包圍而陷入險境,在得到了亞歷山大的及時馳援之後,現在與近衛騎兵對希臘人產生包夾之勢,立即抖擻起精神,反守為攻,堅強的希臘人頂不住腹背受敵,片刻間被斬殺三千人以上,幾近全軍覆滅。

  至此,大流士三世苦心拚湊的百萬大軍的部隊,土崩瓦解,帝國的元氣損耗殆盡。

  整個高加米拉決戰,亞歷山大再次創造奇跡,成為了近乎史詩般的神話。波斯帝國總體有近十幾萬名士兵戰死沙場,而馬其頓則損失不足幾千人。

  後人們認為這是幾乎不可能完成之奇跡,實際上主要歸功於當時馬其頓方陣無比堅強的防禦性;高超的指揮藝術和不懼死亡的勇敢意志。

  還有一點就是托勒密進行軍備革新後馬鐙的運用,使得夥伴騎兵部隊較波斯鐵甲騎兵更具戰鬥力和爆發力,在嚴格意義上講,他依然在某種程度上改寫了歷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