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原的鼎鼎大名,縱然人去國外已久,在國內也是頗具有影響力。
年少又如何?科班出身又如何?
如今,曹原憑借著對石墨烯的研究,榮登今年最具有影響力的學術人物之榜首。
如此盛名的天才人物,白學自然是有所耳聞。這位,同樣也是一個十位數字一開頭,就已經以獨立作者發表期刊,二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在世界頂級期刊上發表了三篇文章。如今,二十六歲的他,正以著正牌教授的身份,在國外最頂尖的實驗室中,從事石墨烯的高端研究發展。
而這位大牛級人物,十歲參加高考,進入科班,四年畢業後,直接保研,一路上,學術體驗可謂是不要太順利了一些!
這樣的順利,難道靠的是頭懸梁,錐刺股,整天熬夜埋頭苦讀?
開什麽玩笑!你見過哪兒家十歲小孩晚上熬夜通宵,然後就跳級參加高考了?
通宵的,要麽是偷摸打個遊戲,要麽呢,就是學校作業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而事實證明,這樣的努力,換不來少年科班,也換不來直接保研的機會。華夏推出的中小學生肩負,也恰恰說明了這樣的一種必然趨勢。
曹原所言之“天賦”,讓學渣們氣的咬牙切齒,讓同齡人們氣的吐血三升,讓那位“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愛迪生恨不得從棺材裡蹦出來,指著曹原的鼻子問個究竟。可追究其本源,世界上哪兒個學術中裡程碑似得發展,是通過不懈的堅持與努力得到的?
好吧……基因測序好像是,可是,普遍來看呢?
牛頓被蘋果砸中腦瓜,難道不是因為天賦,閃爍出了萬有引力的靈光?又或者說,如果沒有牛頓,憑借你的努力,你被蘋果砸了無數次,就能砸出萬有引力?
或許……應該能砸出一個腦震蕩。
而高斯屁大點的孩子,就能夠一眼看穿他爹算帳時出現的失誤。難道說,你四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努力學習,並且在百位千位甚至還有小數點的加減法中運用的得心應手?難道說,你四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鑽研數列規律,並且能夠一瞬間就報出從一加到五十的得數?
恐怕……你現在計算一個帶著小數點的萬位計算,也有出錯的可能。
恐怕……你現在計算數列求和的時候,還用不明白裂項相消。
天賦!
天賦才是學術的根本,天賦才是人類學術發展的源泉!
沒有天賦,人類想象不到通過集成電路製作你現在正在看小說的手機,沒有天賦,人類無法明白電生磁與磁生電的奧秘。
即便是擁有白學的系統,也同樣擁有著常人所不能及的天賦體驗。白學尚未獲得系統時,便是高中裡的年級第一,不論文理。
這還是因為白學覺得政治神馬的太簡單,想要在理科裡找找刺激。要是白學學文,恐怕更是一騎絕塵,估計能把第二拉的連屁股拉出來的屎也無法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