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宋南》第50章,戰爭的理性二
  戰爭的理性-續

  王正在跟誰講戰爭這些數據呢?

  總參謀部的幕僚們,還有小青和趙瑜。

  這是一個混合了各個族裔的班底,有本地人、矮人武士、潮人水手、歐洲武士裡挑出來的,既會一點文字,又懂數學統計邏輯的。還多數是王正教的。歐洲人和安達曼族人都學會了一些漢文,這裡安達曼語、漢語為通用官方語言。

  日耳曼人希特勒---這是王正給他起的名字,逼著他用這個民自,日後回歐洲再改。安達曼族的桑迪和瑞安,一個是矮人族,一個是瑞安,現在兩個民族融合成安達曼族的過程不錯。漢人軍團裡挑出來的張三李四,其實叫張山和李斯。

  王正隨口叫著比較順口,別人也不敢糾正他的口音。

  還有個猶太人西蒙,這原來是猶大的助手,戰爭時期調過來兼職。計算能力還是猶太人強大,無人可敵。

  總參謀部需要計算大宋和元的經濟實力,能夠為戰爭支出的資金,有多少軍隊可以使用,有什麽樣的戰力,什麽樣的將軍可以使用,性格是什麽,朝廷裡主戰主和的大臣是哪些?影響力如何?

  大宋的比較清晰,因為特勤系統研究它們很多年了。對元就只有初級的資料,數據信息正在完善當中。

  忽必烈終於搞定了蒙古貴族上層的動蕩,宗室不再強烈反對他。旭烈兀也從遙遠的波斯傳口信來表達他的關心,因為五個汗國中,伊爾汗國是唯一支持忽必烈至今的。旭烈兀知道安達曼國的海上力量強勁,他從阿拉伯人口裡知道安達曼王國幾乎在印度洋和阿拉伯海毫無阻擋,之所以說幾乎,是他在想自己是否有可能擊敗王正。

  或許終究會有一場大戰,但蒙古人都走的太遠,宗室貴族們都拿到過多的女人和財富,想要享福了。

  歷史上就是這樣,除了忽必烈滅南宋外,其他四大汗國都終止了擴張。其中還有一個原因是蒙古騎兵離開一馬平川的亞洲平原後,在歐洲遭遇的就是各種崎嶇地形、海岸和堡壘。

  忽必烈在滅了南宋後,往南的擴張都遭遇熱帶雨林的折磨,再也沒法南下。多年的戰爭把元的實力消耗殆盡,因為蒙古人的戰爭不再是獎勵豐富的掠奪戰爭,而變成了消耗戰。他的繼承人開始休養生息,才勉強保住了元朝百年江山。

  王正其實一直擔心安達曼王國的擴張,最後也會到達這個瓶頸,將軍和武士們的貪欲就會反噬自己的王國。

  所以他在王國執行職業化軍人隊伍的策略。

  但過渡階段的軍功來自劫掠還是不能避免的。

  漢人武士比異族人更痛恨自己的同族朝廷,他們的對外軟弱和對內凶狠的壓榨,是令人痛恨。盡管大宋號稱中國歷史上最愛民如子的王朝,真相卻是大宋是士大夫豪門、勳貴、宗室的天下,其經濟政策持續掠奪的也是普羅大眾。國家級別的養老、慈濟等等看似與現代國家一樣福利重組,卻因為士大夫豪門不納稅,沉重的稅負壓在普通商人中產階層身上,形成了財政收入一直是羸弱的持續到王朝末年。

  明朝的滅亡也與此差不多。在李自成進攻北京和多爾袞進攻山海關時,崇禎皇帝口袋裡連20萬兩白銀都湊不出,而李自成入城後卻從士大夫豪門手裡劫掠了800萬兩白銀。東林黨把持的朝廷一直拒絕讓江南豪門交稅,山西的商人集團一直支持清各種物資軍火,資助敵人入關。

  安達曼王國的商人階層和金融集團正在形成,

但王正的一隻眼睛會緊盯著他們,因為商人集團是沒有祖國的,他們在王朝的垂直更迭中,會輕易的叛國,然後更換一個王朝繼續生存,許多中國的家族穿越千年,而王朝最長不過三百年。在縱向上,猶太人、意大利人、荷蘭人形成的銀行和金融集團,隨意的借錢給任何國王,荷蘭資本甚至在公開的債券市場資助攻擊荷蘭的英國政府。  君主製是保證國家穩定的一種制度,換成商人治國,就會隨時把國家賣掉,哪怕他們主控國家的權力。君主的國家就是自己的國家,而君主會視作民眾就是自己的民眾。但是如果把所有的責任扛在肩上,民眾會在出問題時把所有的責任推給王室,士大夫會在王室羸弱時拋棄王室,所以君主立憲製是比較可靠的。讓渡一部分權力給各個利益集團,從而讓權力和責任一起分散,並把行政權力交給內閣,把戰爭的一部分責任交給元老院,而人民也似乎會有些選擇權,當事情不盡人意時,國王可以順應人民的意志更換首相和將軍們,國家就又進入平衡了。

  這些王正是不會對總參謀部講的,也不會對元老院講,他只會在王宮對自己的繼承人和他們的母親去講這些國家和戰爭管理的邏輯。

  總算有了些閑散的歲月,管理層慢慢跟上來,江寧的普及教育體系開始運營,消除文盲是一個全州統一性的政策,強行規定所有民眾必須參加掃盲。儒生集團不再是阻礙,他們被王正無底線的行為方式擊敗了。

  暴力土改是不好的,但比蔣光頭的土改有個優勢,那就是共同摧毀了士大夫背後地主鄉紳集團的民眾,就像青面獸楊志交給水泊梁山的透明狀,他們再也回不了頭,只有緊緊的綁在江寧這個戰車上,一起前行。中間停下裡實行了溫和土改,是因為儒生和鄉紳地主集團妥協了,王正不過是以交易的方式獲得了農民利益上的滿足,也維持了地主的利益,但這批農民不會這麽堅決的跟著王正走。

  小農思想是缺乏感恩心態的,但是如果能夠有歸屬感,則有了另外的力量。

  王正起初只需要這批人提供糧食即可,他們多數處於江寧之外的各州。

  那麽什麽可以接下去凝聚人心呢?那就是強大國家的凝聚力,愛國主義宣傳,把宗族觀念轉化為民族和國家觀念。

  安達曼聯合酋長王國是一個遙遠南洋的王國,中間隔著上萬裡路,江寧人完全對那裡沒有概念。神教能夠把它描繪為神許之地,一個朝聖的地方,這裡可以讓教徒有歸屬。同時安達曼王國的強盛形象和文化創造歸屬,所以安達曼文字在教學中的應用非常重要。然而在文化內涵上,是絕對無法與儒家文化對比的,所以只能創造一個神教的普世價值觀,以新的社會制度,去融合儒釋道文化,結合成一體,這是個需要時間的過程,卻是絕對不能缺少的。否則形成殖民地文化,終有一天民族覺醒後,就會獨立,把安達曼國王驅逐出去,最多維持邦聯而已。

  王正是漢人,這個消息必須傳出去,他是神在南洋挑選的漢人,於是血脈上就和漢民族相融合了。江寧的上流社會都看到過王正,儒生集團也看到過王正,雖然身材有些過於高大了,但臉絕對是一張漢人臉。

  然後這裡就成為大安達曼及大漢聯合帝國。這將是下一次去元老院需要闡述的,在江寧州還不是一個大的版圖之前,否則本地人就要爭奪大漢排名先後的事情了。

  江寧的上流社會認為現在的安達曼聯合酋長王國裡的酋長有蠻夷的意味,翻譯過來用漢文表示時,用了安達曼聯合諸侯王國,提議王正是否用皇帝名號,那麽安達曼帝國就比較氣派了。

  王正笑著說等他回去問問大元老院。

  這種繁雜的上層結構建設過程,在一次次會議、談判、訓導中出了結論,制定目標,寫下文本,堅決的執行。

  儀式感是最重要的,每天早晨固定的時間鍾聲響起,升國旗,安達曼王國之歌,儀仗隊走過各州的中心廣場。

  在將士們戰亡後,除了贍養其妻兒,在送往聖殿英靈神社供奉的儀式上,國旗覆蓋遺體,哀傷的奏樂,伴隨著軍人抬棺,祭司們在神社擺放亡者的牌位,國王前往帶領人們祭拜。

  這些代表榮耀的儀式感,讓整個江寧州變得莊嚴。

  儒生們眼看著人們眼中含淚,心裡長歎:新的道統形成了。

  人們將越過士大夫往聖的聖碑直接成神了,眾生在上天的面前平等,死後進入神的殿堂,成為天使和神靈;在現世界,每一個人都是權以民賦的選擇者。

  王正建立的元老院議員體系,雖然是精英選擇,卻把底層民眾引入權力的選擇中。

  “他想殺了所有的皇帝,消滅皇權和士大夫的權力。他想幹什麽啊?他不是國王嗎?”一個退下來的官宦鄉紳失神的望著神殿。

  旁邊的大儒說:“他在裹挾所有的百姓,自此如果有個哪一個王朝來替代這些人,就等於奪走他們的權力,這就是所謂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大水已成。”

  “你不要忘了,他的民眾是有武器的。所有王朝自秦時融兵為銅起就嚴謹百姓擁有武器。他卻反向鼓勵全民持兵,全民練兵。那士大夫面臨的就是一群狼,而不是一群羊了。”

  “他控制得住嗎?”

  “他不需要控制,他給了他們權力。任何人想要取代他的位置看上去是容易的,那誰肯去做一個讓出去權力的國王呢?”

  “並沒有讓出多少權力。”

  “讓出去的那些讓百姓感覺足夠了,不再有獨佔一切的權力,大丈夫當如是的心思就變成了我們可以選擇士大夫。”

  “道統已毀阿……”

  儒生們只能仰天長歎,北方蠻夷摧毀了道統,不遵孔儒,南方羸弱,這天將傾,誰有具臂力挽狂瀾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